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和适用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区矫正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
清理和反思,对于个人权利的 尊重和保护日益成为各国法律 的主题。在欧洲大陆国家出现 了强调保护社会免受犯罪侵 害,主张对犯罪人进行再社会 化并实行人道刑事司法处遇的 社会防卫学派。与此同时,美 国受医疗模式、标签理论、以 及中间刑法制裁措施等因素启 发和影响,社区矫正制度也日 趋完善。联合国及其有关下属 组织,在总结各国非监禁性刑 罚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于 !"## 年 举办的联合国第一届防止犯罪 和罪犯待遇大会上通过了《囚 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在 !"$$ 年第 %! 届联合国大会 上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 利 国 际 公 约 》 ; 在 !"&’ 年 第 六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 上通过了关于《减少关押矫正 及其对剩余囚犯的影响》报 告。在这些重要文献中,均强 调了实行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 重 要 作 用 。 %’ 世 纪 下 半 叶 以 来,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一项重 要的司法制度,在西方发达国 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 区,得到了多样的普及和发 展。具体形式有家中监禁、周
! " " # ・ $$
#%
特别企划
化和发展。认真了解社区矫正 概念的基本涵义,深入把握社 区矫正的基础理念、积极探索 在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适 用意义,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 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 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 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 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 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 ” 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社区矫 正比较全面的界定。 社区矫正在发达国家和地 区 已 有 较 长 的 历 史 。 早 在 34 世纪后半叶,英国进步的监狱 改革家约翰・霍华德就提出过 以反对监狱非人道化刑罚的监 狱改革理论,促进了对罪犯的 人道化待遇。35 世纪后半期,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及 西方国家犯罪现象的急剧增 加,刑事近代学派的奠基人龙 勃罗梭运用人道主义和实证主 义方法,深入探究了犯罪的深 层个性原因,论证了教育、劳 动等社会因素对于矫治罪犯心 理及行为倾向的重要作用,引 发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近代刑 事学派的产生,以及缓刑、假 释、不定期刑、保安处分等一 系列现代刑法制度的出现。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人类 对战争期间各种不幸和灾难的
#%
社区矫正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
近代西方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主 义制度下罪刑擅断、滥施酷 刑、监狱黑暗等种种反人道现 象的批判和反思,他们提出的 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刑法人 道的三大原则,奠定了文明时 代刑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也奠 定了现代社区矫正制度的人道 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始终坚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 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 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 营方式、管理方法”。 ! " # 我们 反对西方人道主义者脱离社会 历史的发展孤立地谈论人、人 的本质、人的权利的研究视 角,主张用社会的、具体的、 现实的、实践的观点看待刑罚 实践中的人道主义和人权问 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吸收 了西方刑罚人道主义的合理思 想成分,主张在维护法律尊严 及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的基础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刑 罚人道主义。我国实行的社区 矫正工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的刑罚人道主义观念,主要表
社区矫正的 概念与历史发展
社区矫正 ! "#$$%&’() "#*+ 又 称 社 区 矫 治, 作 为 *,-(’#& . , 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有多种 理解和定义。就一般含义而
! " " # ・ $$
言,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性刑 罚方式相对的非监禁性刑罚执 行活动,即在正常社会环境下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 犯,通过各种强制性手段和方 法,使罪犯接受并参与有关的 管理、教育、公益劳动等活 动,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 习,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的非 监禁刑罚执行活动。/001 年 2 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 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 作的通知》,指出“社区矫正 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 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
末拘禁、劳动释放、学习释 放、归假、电子监控、转向方 案、中途之家、间歇监禁、劳 动释放、教育释放、社区扶助 等 。 到 %’’’ 年 时 , 许 多 国 家 发达国家和地区纳入社区矫正 的非监禁人数已大大超过监狱 中的监禁人数,完成了由以监 禁刑为主向非监禁刑为主的历 史性转化。 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 我国开展社区矫正的历史要晚 许多,然而却有很多自己民族 的特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 中,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监 禁性和重刑性刑罚传统的国 家。虽然在封建刑法制度中也 出现过“明刑弼教”、“幽闭 思衍”“慎刑悯囚”的立法治 狱思想,以及发配、流放、服 劳役等非典型的社会化行刑种 类,但其实施过程的指导思想 却始终充满了封建的重刑主义 和惩罚主义的色彩,带有重 刑、羞辱、折磨的典型特征, 不能与现代社会的行刑社会化 理念和制度相提并论。这种情 况在我国在进入到新民主主义 革命历史阶段后,尤其是在新 中国建立以后,有了根本改
#%
社区矫正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
形成过程。根据此理论,违规 者一旦被贴上罪犯的标签,就 会在心灵上留下耻辱的烙印, 产生“自我降格”的心理过 程,进而顺应社会评价,由原 先的初级偏差行为逆变为更为 严重的高级偏差行为,甚至将 其演变为某种难以改变的行为 方式。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莱 马特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犯罪是社会或旁观者所赋予 之定义,是社会的反应导致了 犯罪而不是犯罪导致对社会发 生的反应。将罪犯判刑入狱无 疑是最深刻的‘标签化’过 程,代之以社区矫正措施可以 减少因这种‘标签化’带来的 副作用”。 事实上,现代犯
现 在 $ 在 罪 犯进 人刑 事 诉 讼程 序和服刑期间,保障其人身权 利、财产权利受到刑法保护; 尊重罪犯作为人的人格尊严, 维护罪犯的基本人权;为罪犯 在食物、居住、医疗、卫生、 就业等方面,提供基本条件和 可能途径;慎用监禁刑,将罪 行轻,主观恶性程度不大的未 成年犯、老病残犯、过失犯、 职务犯罪等罪犯放到更加人性 化的社区中进行改造;针对每 名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 思想状况,社会关系、犯罪类 型、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具体情 况,制定矫正个案,并充分利 用社会力量对其进行帮教,提 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使 罪犯的人格得到改造并健康发 展,实现其作为人的价值; “在满足对罪犯应有惩罚的前 提下,应充分考虑在刑罚的方 法和种类、刑罚量的调整以及 刑罚的适用方面如何尽可能有 利于罪犯重返社会,使其成为 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 # !" 关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 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人与社 会关系问题时,一贯认为人及
! " " # ・ $$
正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 法论,而且也在现代哲学、社 会学、法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的 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 验证。 !" 对于犯罪原因的社会化 理解 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的 发展受到了现代犯罪学对于犯 罪原因分析理论的深刻影响。 产 生 于 $% 世 纪 的 古 典 学 派 在 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时,把人 的犯罪行为归结为个人意志自 由选择的结果。 $& 世纪产生的 实证学派将人的生理的、心理 的、社会的 ’ 社会心理的 ( 多种 因素的相互作用,看作是导致 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原 因,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化程度的增长,犯罪的社 会因素更加突出。“这种研究 的结果导致犯罪的实证学派对 刑法和刑罚制度产生更多的影 响,其表现是刑罚趋于轻缓, 在适用刑罚时,注重对犯罪人 的矫正,有利于罪犯对社会的 回归 。” ! ) # *+ 世纪 ,+ 年 代犯 罪学领域出现的“标签理论” ( -./01203456/4789)运用人与社 会互动的观点解释犯罪行为的
社区矫正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
社区矫正的 基本理念 和 适用意义
" 社区矫正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 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价值理念 " 社区矫正在我国的社会意义 ! 范燕宁

要:社区矫正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治法制生
Baidu Nhomakorabea
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 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它作为与监禁性刑罚方式 相对的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 价值理念基础。目前,社区矫正实施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成 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正在 进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有益探索。开展社区矫正,对于 促进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预防各类犯罪,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 会意义。 关键词:社区矫正;再社会化;行刑社会化;未成年 人犯罪预防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 认真研究国外社区矫正经验的 基础上,在北京、上海、天 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展开了有关社区矫正的试点工 作,这是我国政治法制生活中 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我国刑 罚执行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 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未成年 人犯罪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变
奠定了社会历史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刑 法执行体制开始由单一监禁刑 向监禁刑与非监禁刑并重阶段 转化,国家司法制度进入到改 革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年 司法部成立了社区矫正制度研 究课题组,对发达国家和地区 进行社区矫正的有关经验进行 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关于改 进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 研究报告》,对建立和完善我 国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初步设 想。!""! 年 $ 月,上海、北京 在全国率先进行社区矫正试点 工作。!""% 年 & 月,最高人民
识,人的行为和意识不是一成 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和改造 的。人的生存环境对于人的意 识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人自身 的改造,具有决定性作用。马 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的发展与 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 前提的,只有每个人正常、自 由、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 能更快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反 之,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也 必然会给每个社会成员的进步 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存条 件和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关 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问题的认 识,不仅为当前中国的社区矫
! " " # ・ $$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 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 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 知》,确定在北京、上海、天 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 市先行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 作,拉开了新世纪我国全面开 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帷幕。
社区矫正的 基础理论与基本价值理念
综观世界刑法历史的演进 可以看出,从普遍使用肉刑、 死刑,过渡到以自由刑为中心 的现代监禁刑;再由监禁刑过 渡到罚金、缓刑、暂缓替代刑 等中间刑法及社会化行刑方 式,是世界各国刑罚制度改革 的普遍发展趋势,反映了人类 刑法观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世界趋同性 的非监禁性刑罚方式,之所以 能在现代社会被联合国及世界 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 在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 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价值理念。 !" 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 非监禁性行刑方式或社区 矫正方式的产生,直接发源于
! " " # ・ $$
#%
特别企划
人的意识是自然与社会长期发 展的产物,人的存在具有现实 性,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的统一,但“人的本质不是单 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 " #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 性。人与社会、与自身的生存 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外部客 观环境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 并最终发挥人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进行主体创造和选择的结 果。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
! " " # ・ $$
#%
特别企划
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 放区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曾 相继建立看守所、监狱等劳动 感化院、自新学艺所等劳动改 造矫正机构,履行对成年人及 少量未成年犯的关押改造任 务 。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后 , 从 !" 世 纪 #" 年 代 中 期 起 , 我 国 相 继建立了各类少年矫正制度, 其中有少年犯管教所、工读学 校等属于政府管理的矫正机 构,也有帮教制度等属于社区 性、群众性的矫正机制和措 施,为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