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2012届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
审计中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
审计中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摘要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合理运用分析程序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效果,因此分析程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将通过新旧准则对分析程序的涵义、特征和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及因素、常用方法、基本步骤进行综述。与此同时,在查阅大量的国内相关的权威文献后,对我国学者关于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根据各学者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总结,更好地发挥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分析程序;审计;财务报表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理论上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及在总体复核阶段共三个阶段中运用。在运用时还应考虑因素、目的和方法,分析程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化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评价最终已审计事项和余额的合理性。同时,运用分析程序时不可以忽略分析程序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注册会计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力和审计经验。
1分析程序的研究
1.1分析程序涵义及特性的研究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第二条对分析程序做出的定义: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测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在美国SASNO56则将分析程序定义为:通过比较和研究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
的联系,对财务信息做出合理性评估。
李靖(2008)认为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它是审计人员通过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各种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以取得审计证据,得出正确审计结论的方法。
廖义刚(2008)认为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会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
我国新分析程序准则第三条明确分析程序的涵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胡适会(2007)与其他审计方法相比具有复杂性、主观性、间接性和有效性四个特性。
总而言之,对于分析程序的涵义越来越趋向于新准则的定义,因此本论文分析程序以新准则为准。
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的研究
2.1运用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研究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涉及到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为:(1)分析性复核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2)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3)注册会计师预测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期望结果的准确性。(4)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5)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
我国新准则规定在运用时应考虑因素是:比较基准、数据关系、可使用方法。
俞琴(2008)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所选用的方法、对业务认识的巧妙性、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金额的可预计性、是否使用了足够详细的资料。
我认为运用的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为数据关系、比较基准及所选用的方法。
李忠安(2007)分析性复核的目标:(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2)评价被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指明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域;(4)降低细节测试水平;(5)评价会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第五条对注册会计师在各审计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进行了说明: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我国新分析程序准则说明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
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总地来说,新准则中具体更加强调了分析程序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分析程序在实质性测试中的运用以及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
2.2运用分析程序的方法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采用的常用方法: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胡亚敏(2008)分析性复核方法:比较分析法、平衡比较法、科目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胡适会(2007)提出了目前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常用的方法是:趋势分析、比率分析、模型分析。
陆迎霞(2008)提出了:(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其他信息,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3)合理性预测法。合理性预测法是通过彼此相关联的项目或造成某种变化的变量,测试某项目金额是否合理。(4)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应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回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并利用回归方程式进行分析。
由于众多学者观点都相同,本文根据新分析程序准则的规定,即与陆迎霞观点一致。
2.3运用分析程序的基本步骤
俞琴(2008)说应用分析程序包括三个步骤:(1)基于取得的信息和认识来估计金额及预期值或者范围。(2)将预计金额与实际值相对比较。(3)判断怎样的波动或者差异是重要的。
我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大部分学者关于这部分的观点,基本上都达成一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适当的数据关系;(2)对数据关系进行分析;(3)识别异常的数据关系或波动;(4)调查异常数据关系或波动;(5)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