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美丽的三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美丽的三川
三川地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黄河沿岸,是一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美丽的小盆地。

因其境内有三条主要的季节河—赵木川河、大马家河(也叫朱家河)、桑卜拉河(也叫前河)串境而过流入黄河而得名。

三川东面同甘肃永靖县接壤;南面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隔河相望;西面同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西北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为邻;北面为民和县治境。

一、三川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
三川地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5'左右,北纬35°—36°左右。

东部离甘肃旅游胜地炳灵寺二十多公里;南部离西北商业重镇临夏市86公里;西部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20多公里;北面离西北有名的七里寺药水泉40公里。

三川地区最低海拔1600多米,最高海拔2200多米。

总面积466平方公里,地貌属第三纪红土断崖发育的丹霞地貌,地层属白垩系。

黄河从三川身旁流过,留下了这片富庶肥沃的土地,这就是四万土族儿女繁衍生息的三川大地。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雨量350—4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00—2600小时,太阳辐射为年每平方厘米130—135千卡,土壤主要以灰钙土为主。

这里气候温暖、环境宜人、风光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有名的瓜果之乡,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称。

据古籍《秦边记略》记载:三川在明嘉靖时“水溉田畴”、“枣梨成林、膏腴向望、其地水草大善”。

清代诗人吴栻曾作《三川杏雨》诗来赞美三川:
曾将烂漫照三川,活色生香谁与怜。

柳外青帘堪问酒,水旁红雨白成泉。

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

岂是中州文杏好,移来还待探怀贤。

在春光明媚的时节来到三川,那迷人的田园风光会使你陶醉留恋,阡陌纵横、绿浪翻滚、桃红胜火、梨白胜雪、黄河蜿蜒如带浩荡东去。

在那绿浪碧树之间不时会传出一阵阵“花儿”和“库咕笳”,若断若续,悠扬婉转,情景交融,让人顿觉到了人间仙境一样。

二、三川的历史沿革、建置
三川地区在汉代隶属于金城郡,属允吾县管辖。

三国时期属魏国辖地,并从允吾县析置白土县《官亭、中川一带》仍隶于金城郡。

西晋迁金城郡至榆中,废允吾县,留白土县;东晋仍留白土县。

北魏废白土县,三川归枹罕郡管辖。

此后至元代三川地区仍属枹罕郡,河州卫管辖。

元朝始祖成吉思汗西征,派大将格日利特征服三川,后三川地区归西宁州管辖。

明代则属河州卫管理。

清雍正年间,改碾伯千户为碾伯县,三川地区归碾伯县管辖,由三川世袭土司管理外,在三川设五大堡,即首堡(官亭)、丹阳部(中川)、赵木川堡(包括杏儿)、撒马堡(美一、美二、峡口)、赵化山城堡(今峡口一部、前河一部、甘沟一部)。

民国19年(1930年)从乐都县和循化县析置民和县、三川属民和县辖地,设第四区辖官亭、中川、杏儿、大马家、镇边、卧田、丹阳等二十乡。

民国29
年(1940年)官亭改镇建置,仍保留兴文乡、丹阳乡、静和乡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川地区设第五区辖一镇三乡,即官亭镇、兴文乡、丹阳乡、静和乡。

1950年9月,人民政府成立,三川地区仍设第五区辖九乡一街,即官亭街政府、第一乡(官亭)、第二乡(辛家)、第三乡(美田)、第四乡(田家)、第五乡(白家寺)、第六乡(树滩村)、第七乡(上阳洼)、第八乡(积石)、第九乡(撒哇麻)。

1953年官亭街政府并入第一乡。

1954年,取消各乡序数称谓,一律冠以名称,仍设第五区,下七乡,即官亭、中川、美田、杏儿、民主、积石、静宁乡。

1955年,美田乡划为美田、牛岱两乡。

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乡、中川土族乡、杏儿藏族乡。

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三川成立前河、甘沟(称联合公社)、黄河人民公社(官亭、中川、杏儿)。

1966年,中川、杏儿从官亭公社析分为中川、杏儿公社。

1981年,从中川乡分出峡口人民公社。

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设官亭镇、前河回族乡、杏儿藏族乡。

1985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成立,取消民族乡称谓,保留杏儿藏族乡。

三、三川土族源考
三川地区包括官亭镇、中川乡、杏儿乡、甘沟乡、前河乡、满坪镇一部(东南部)等六乡镇八十多个行政村,300多个自然村。

居住着土族、回族、藏族、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七个民族7.8万人口。

土族是主体民族约4.5万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土族是鲜卑族后裔。

公元三四世纪,最早从辽东慕容部中分化,并和辽东、阴山、陇右一带鲜卑及乌桓部落,从辽东逐水草放牧而西迁,最后定居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兼并青海鲜卑、乞伏鲜卑,秃发鲜卑,建立了强大的吐谷浑王国,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唐宋以后有大量的内地移民迁入三川融入了土族,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曾留部分蒙古军队把守黄河天险,其后也融入到三川土族。

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族起义,有少部起义部队留在三川,也融入了三川土族之中。

赵木川赵姓、中川美一鄂姓,据传是元代成吉思汗带来的。

在春节、明清祭祖时,众人先向东叩首,祭酒烧纸,说是纪念蒙古乌兰都斯的先人。

中川金田马姓祭祖时不用猪肉,说他们是融入土族的。

官亭张姓、秦姓、吕姓等家谱记载,是山西平阳府、太原府人,到三川后同当地女性通婚后变成土族的.
四、三川土族的分布
三川土族四万多人口,主要分布在官亭、中川、前河、甘沟、杏儿等乡镇1.4万人,中川乡1.6万人,前河乡0.6万人,甘沟乡0.5万人,杏儿乡0.2万人。

民和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土族居住。

官亭镇:官东村、官中村、官西村其大部分土族另有小部分回族杂居;别洛村大部分为回族,有小部分土族杂居。

赵木川、河沿、前进、先锋、梧释、光辉、喇家、鲍家、寨子村为纯土族村。

中川乡:除河东村为纯回族村外,河西、虎狼城、朱家岭、红崖等村土族、回族杂居。

光明、前进、清一、清二、金田、草滩、美一、美二、峡口等村为纯土族村;团结、民主有部分藏族,但语言、习俗均与土族没有明显区别。

前河乡:丰一、丰二、卧田等村为纯土族村,各村为回土、汉土杂居。

甘沟乡:光明村为纯土族村,其余各村有土族居住.杏儿乡:大庄、协拉、土木其、卡洒哇村土族、藏
族、汉族杂居。

民和县、化隆县交界处曹村(现属化隆县管辖)是土族村明清时,民和地区上川口、下川口、北山、巴州、隆治、总堡、胡拉海、享堂、史纳大部分居民为土族,后逐渐融入汉族之中不管是三川地区或民和其他地区同汉族、藏族、回族等民族混居的土族,同其民族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

相互之间和睦相处,保持着相互尊重和理解,相互学习和帮助的友好关系。

五、三川的土司
元王朝,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封以官位,授以名号”来管辖当地少数民族。

明王朝建立后延续了“授土司民”这种制度,正式授予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土司”名号,这一制度延续到清代、民国。

民国20年(1931年)民和建县后废除土司制度。

三川境内的土司主要有以下几家:
甘土司:始于帖木禄,元代为西宁州土人,明洪武四年归附明朝授原职,其子大都因功升为千户;大都之子甘肃袭父职,始改姓为甘。

甘土司世袭十八代,辖地有美都川、甘家庄、苗儿庄、铁公庄一带。

朱土司:始于癿铁木,元为西宁州土人,明代其子金刚保因随明成祖出征有功升为千户,金刚保之子朱荣袭职后改为朱姓,朱土司世袭十七代,辖地有朱家堡、胡浪庄一带。

辛土司:始于朵力癿西宁州土人。

明洪武四年授予小旗职,其子七十狗因功授予总旗职,七十狗之子辛庄奴因功封百户,始改姓辛,世袭十八代。

辖泉儿堡、窝铁沟、辛家庄、王家堡。

祁土司:始于朵尔只失结,元时为甘肃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授予西宁卫指挥佥事。

第三代以祁为姓,世袭十九代,辖草滩祁家、甘沟祁家庄、巴旦祁家庄、河北祁家堡、达子庄等。

喇土司:始于哈喇反,西宁州土人,明洪武四年授总旗职,其子薛铁里加因功授百户职,第三代取喇为姓,世袭十五代,辖喇家庄、上喇家庄等。

除上述土司外,三川地区还有青海李土司、赵土司等土司百姓在三川居住,看管土司封管的山林牧场。

六、三川土族民俗
三川土族是青海高原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纯朴,热情好客是土族人崇尚的美德。

三川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民间风情,构成了青海高原上一幅色彩艳丽的风俗画。

三川土族的民族的民俗文化尽管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但它还有着比较独特的民情民俗。

人称“三川土族月月有节过”,吃、喝、穿、居、行都有其独特的习规。

1.三川土族的饮食主要以小麦、包谷、洋芋为主。

喜爱面食,面食主要有凉面、汤面条(俗称其子花面)、搅团、散饭(土语称者尔麻)、面疙瘩(土语称波儿旦)、馍(土语称地美)。

特别喜食烧制的困锅馍,至今还是三川土族的特色食品;油炸馍、油饼、油果(土语称普佐),烙油饼(土语称沱沱儿)也是土族的特色食品之一。

逢喜庆时还有“卓阔”(一种油和面伴熬的食品)。

喜喝熬茶,喜饮酒,当宾客至家,首先就得以酒相待,否则认为不敬。

2.三川土族的服饰三川土族在民国至解放初期尚保留着传统的服饰。

到六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服饰基本上演变为现代大众服饰,但又些老年人或在喜庆之时也有着传统服饰的。

土族男子古时主要穿毡袄、毡衫、毡裤,明清时服饰有大的演变。

男的常穿大襟短褂,衣边和领口还镶有花边,腰系绣花腰带(俗称卧肚子)、绣花钱包、绣花烟包等。

老年男子穿长衫,系大抱系腰,有的外套青短褂、穿虎头鞋、大档裤,头戴船形毡帽,后改为礼帽。

土族妇女上穿绿色镶有花边或绣花的短袄,袖口套有“填袖”分五色绣花,同衣服颜色一起体现七彩。

下穿红色白褶裙,根据年龄分红色,紫色等。

头发用头绳高束在脑后称“商图”,用布巾或丝麻织成的包头盖头。

节庆贺婚礼戴较名贵的头饰。

土语称“索子都脑吊”,又称凤凰三点头;双耳戴银制的耳环或耳坠(土语称“索罗坠”)。

未婚女子束单辫或双辫,辫上缀有贝壳、铜钱等饰品。

头上佩戴没有脑吊的头箍。

冬季还戴绣花耳罩(土语称“其给吉儿”)。

3.土族民居三川土族民居同汉族基本相似,一般人家都有院墙(土语称昂脱)四面盖平房。

土族民居的独特之处是主房大都都在北面,叫天舍。

也叫麻总天舍,主房内供有财神和“塔拉尕”(即神箭)。

院中央有花坛,下埋宝罐(土语称崩巴)。

家中长辈住上房,晚辈住东西厢房。

灶房一般按在东面,供有灶神。

大门设在东、南、西面,还供有门神,忌在北面设大门,。

4.土族的婚俗三川土族的婚礼自始至终要延续好几天,都是在歌舞中进行。

婚礼分为告户、收客、娶亲、送亲、结婚仪式、喜宴等许多部分,仪程繁缛,一丝一毫不得疏忽。

三川土族在举行婚礼前须经订茶、订酒、认亲、要亲四道程序。

婚礼经过告户,收客、娶亲、送亲、喜宴、谢酒、回门七道程序。

告户告户是土族婚礼的序幕。

在土族举行办婚礼前十天,双方要召集各自的亲房本家,告知婚礼日期。

商讨举办婚礼的各种事项,即日起亲房本家就开始筹办婚礼,也在告户晚上唱婚礼“道拉”(道拉是唱歌的意思),村里爱唱“道拉”的人也可以后这天晚上开始举办婚礼人家唱“道拉”。

收客收客在男女双方家同时举行;这一天双方至亲亲友前来贺喜。

男方要派媒人到女方家送礼;礼品是四瓶酒,半片猪肉,二十个蒸饼。

席间女方阿姑们边歌边舞表演传统的婚礼歌舞。

还要“骂媒”,戏弄媒人索要针、钱,其场面热闹非凡,幽默滑稽,充满着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有些习俗还体现土族婚俗演变的遗风。

晚上,男方家要派两名娶亲人到女方家娶亲(土语称为“阿和亲”),也和白天一样,阿姑们用唱、舞、骂的方式戏弄娶亲人,男人们则要同娶亲人对唱“道拉”,所唱“道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问有答,场面比白天更加热闹,至到送新娘上马才离去。

宴席宴席(土语称“库润”)是土族婚礼中最主要,仪式最多的一天。

宴席在男方家举办,出席宴的主要是女方的送亲嘉宾和至亲亲戚。

男方家在早上四五点就到村口去迎接新娘和送亲人:新娘下马后在离门口百步远举行“过火”、“坐斗”、“梳头”仪式;男方的女人们唱着“尚当”歌(即梳头迎接歌),将新娘迎进门;新娘进房后,男方女人们唱着“揭盖头歌”举行揭盖头、开箱仪式,席前还要看位排座,每一席上位左边是女方客人,右边是男方陪客;娘舅、媒人、庄亲、女厢坐什么席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错半分。

坐好席,男方要唱“安席道拉”,宴席才算正式开始。

席间还要唱“送喜道拉”、“迎喜道拉”及酒曲“八洞神仙”、“门楼歌”、“十劝人心”、“七好比”等。

席间
要由东家、新郎给嘉宾敬酒,对方娘舅要给新郎搭红。

席间中间一段时间还举行“抬针线”、“谢媒人”、“谢娘舅”、“谢喜客”、“谢娘恩”、“交代阿姑”等仪式。

宴席结束后宾客们唱着“相谢道拉”出门,男方的值客们手捧酒碗给出门宾客敬“门盅酒”。

送走宾客后,值客们唱着“巴依儿歌”将男方长辈们迎进门,举行新娘、新郎叩头认亲仪式,所接受叩头的都要给新人赠送礼物,晚上还要分食女方家的油干粮,男方家的油“卓阔”。

在新娘房间由平辈嫂嫂等主持的“铺床”、“换盅”仪式。

谢酒谢酒是三川土族婚礼的第三天。

新娘父亲要带着礼物到男方家答谢昨天的盛情款待,全村的村民都在这一天来贺喜。

宴席规格同前一天一模一样。

席间还要举行谢父亲仪式和闹爷爷奶奶的活动。

新娘新郎要到至亲的“家务”家吃“请到”。

回门回门是三川土族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

婚礼第四天,新娘娘家人要来人接新娘回门。

到女家后,新郎、新娘要拜家务,到新娘家务家吃“请到”。

下午回男方家后,要举行切“十刀面”仪式,要新娘亲自将“十刀面”端给所有家人及至亲家务,所有吃饭的人都得给新娘给钱。

正月十五新娘要到娘家避火,才正式算作婆家的人了。

5.三川土族的丧葬和禁忌三川土族的丧葬分土葬、火葬、水葬、天葬。

有子女和正常死亡者实行土葬。

棺材一般是平盖彩绘。

墓穴分直堂、三堂,直堂长一丈左右,宽五尺左右,深七尺五。

三堂(也叫撺堂)长宽同直堂基本一样。

棺材下葬后用用土块堵作三堂口后填土。

葬礼一般举行三至七天,要请喇嘛诵经,请外家扯孝,由阴阳先生择吉日吉时出殡下葬。

喇嘛和非正常死亡的成年人或无子女的实行火葬,骨灰不能入祖坟。

未婚和未成年男女实行水葬,夭折的婴儿实行天葬。

三川土族忌食圆蹄牲畜肉和狗、猫、鸟等肉;待客时忌给客人有裂缝的碗杯中盛饭、倒茶;婚礼中忌服孝、孕妇迎接新人;生小孩和得传染病时有忌门习俗。

6.三川土族的节日和庙会三川是个山清水秀的瓜果飘香的地方,这里还有着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和沉淀的民族风俗文化,这就是慈祥的母亲河带给三川土族儿女的母爱礼品。

三川土族同周边的汉族同胞一样过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但也有许多土族特有的节日和庙会。

如:正月初一至初三的春节;正月初五的朱家寺庙会;正月初六的文家寺庙会;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栽种节;官亭鲍家、中川民主等村的“耒宝会”;正月二十一的五谷生日;正月二十九的官亭镇“火花节”。

二月有二月初二的“炒麻麦节”、耍龙灯登山节、二月十二至十五的官亭崖尔寺庙会(俗称二月莫兰),表演誉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土族寺院话剧“诺彦审喇嘛”;二月十九日的中川峡口朝山会。

三月初三日,三川各庙的麻呢会;清明节;中川下川一带祭祀祖先的“唐阴会”(择日举行)。

四月初一的中川鄂宋家、王家等村的转青庙会;初八,中川草滩、金田等村的转青庙会。

五月初五端阳节,官亭赵木川一带在积石峡大禹洞的祭祀活动。

初六甘沟寺法会;五月十三,官亭关帝庙祭祀活动;五月十六,官亭郭家庙二郎神装脏仪式;官亭各村、中川光明、前进的青苗会。

六月初六,官亭鲍家沟“花儿会”、杏儿协拉歌会;初八满坪崩炕滩庙会、“花儿会”。

七月十二,三川土族纳顿节开始,十二是中川宋家会,十三是鄂家会,十四是桑卜拉会,十五是文杨家会,十六祁家会,十八是王家会,二十是中川辛家会,二十一是中川马家会,二十六是官亭台子会,二十八是官亭下赵家会。

八月初一是官亭余家会,初二是安家会,初三和初六是山赵家会,八月十二是赵木川上庄会,八月十一是中川民主沟上红庄会,八月十二是民主赵家会,八月十五是团结下排沟会,十六是中川巷道祁家会,八月间过“纳顿节”的还有杏儿乡部分村、官亭山区村、前河乡卧田、丰一、丰二、庙儿庄、牟家寺等村。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祭月活动等。

九月初一至初六官亭梧释会,初六是库巴沟会,初八官亭鲍家会,初十官亭喇家会,十二官亭四户会,九月十五中川朱家会,十六中川胡李家祭祀活动,九月九老年节登山活动及“牧羊人解脱节”。

十月的冬至节,腊月的腊八节。

还有在各月择日举行的民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