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邢阳阳马冬梅王勇等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前言

XMN-2型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机是在XMN-1型模拟计算机(自动控制学习机)的基础上的改型机。原XMN-1型机能完成的实验内容XMN-2型机均可以完成。

改进的内容如下:

(1)将电容 C 的容量缩小十倍,挑选精度提高。将电阻R 的阻值增大十倍,挑选的精度提高。这样在RC 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精度有所提高。

(2)将运算放大器由通用型LM741 改为OP07(低失调电压型),使得其电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Vos 减少100 倍,Ios 减少200 倍。(详见本书中OP07 电性能参数)

(3)增加了与CAE-98 型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的接口。

(4)将运放的调零电位器改为带有锁紧装置电位器。

(5)面板上的标记使操作更为方便。

目录

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1)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4)

实验三线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7)

实验四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 (9)

附录一 (12)

附录二 (13)

实验一 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2.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线性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XMN-2 型机.

2.示波器或CAE98(见前言)。 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

方块图 模拟电路图

图中: f P i

R K R

分别求取R i =1M ,R f =510K(K P =0.5);R i =1M ,R f =1M(K P =1);R i =510K ,R f =1M(K P =2)时的阶跃响应。 2.积分环节:

方块图模拟电路图

图中:

分别求取R i=1M,C f=1μ(T i=1 秒);R i=1M,C f=4.7μ(T i=4.7 秒);R i=1M,C f=10μ(T i=10.0秒)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比例积分环节:

方框图模拟电路图

图中:

分别求取R i=R f=1M,C f=4.7μ(K P=1,T i=4.7 秒);R i=R f=1M,C f=10μ(K P=1,T i=10 秒);R i=2M,R f=1M,C f=4.7μ(K P=0.5,T i=4.7 秒)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4.一阶惯性环节:

方块图模拟电路图

图中:

分别求取(R i=R f=1M,C=1μ(K=1,T=1 秒);R i=R f=1M,C=4.7μ(Kp=1,T=4.7 秒);R i=510K,R f=1M,C=4.7μ(K=2,T=4.7 秒)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思考题:

1.设计一个能满足e1+e2+e3=e。运算关系的实用加法器。

2.一阶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视为积分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视为比例环节?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ζ、ωn对阶跃瞬态响应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XMN-2 型机。

2.示波器或CAE98(见前言)。

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

其闭环传递函数:

模拟电路图

运算放大器运算功能:

1.调整Rf=40K,使K=0.4(ζ=0.2);取R=1M,C=0.47μ,使T=0.47 秒( ωn =1/0.47),加入单位阶跃扰动X(t)=1(t)V,记录响应曲线Y(t),记作①。

2.保持ζ=0.2 不变、阶跃扰动X(t)=1(t)V 不变,取R=1M,C=1.47μ,使T=1.47 秒( ωn =1/1.47),记录响应曲线Y(t),记作②。

3.保持ζ=0.2 不变、阶跃扰动X(t)=1(t)V 不变,取R=1M,C=1.0μ,使T=1.0 秒( ωn =1/1.0),记录响应曲线Y(t),记作③。

4.保持ωn =1/1.0 不变,阶跃扰动X(t)=1(t)V 不变,调整Rf=80K,使K=0.8 (ζ=0.4),记录响应曲线Y(t),记作④。

5.保持ωn =1/1.0 不变,阶跃扰动X(t)=1(t)V 不变,调整Rf=200K,使K=2.0(ζ=1.0),记录响应曲线Y(t),记作⑤。

以上内容用表格表示为:

分别标出各条曲线的M P(t p)、t s, 将曲线①、②、③进行对比; ③、④、⑤进行对比; 将③中的M P(t p)、t s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思考题

1.推导模拟电路的闭环传递函数确定ωn、ζ 和R,C,R f ,R i的关系。

2.若模拟实验中Y(t)的稳态值不等于阶跃输入函数X(t)的幅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实验三线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线性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K 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XMN-2 型机。

2.示波器或CAE98。

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三阶系统方块图

三阶系统模拟电路图

图中:

1.求取给定三阶系统的临界开环比例系数K j1;给定三阶系统如上图所示,其中:C f1=C f2=C f3=0.47μ ;R i3=1M。

临界开环比例系数K j的求取方法:

(1) 先将电位器W R置于最大(470K)。

(2) 加入X=0.5V的阶跃扰动。

(3) 调整W R使系统输出y呈等幅振荡,记录此输出y 。(t=5秒/cm;y=0.5V/cm)。

(4) 保持W R不变,断开反馈线,维持X=0.5V的扰动,测取系统输出电压U y。

则:

2.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K 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前面给定的三阶系统。

(1) 适当调整WR,观察K 增大;K 减小时的系统响应曲线。

(2) 记录当K = 1/2* K j1时的系统响应曲线。(t=5 秒/cm;y=100mV/cm)。

(3) 记录当K = 5/4* K j1时的系统响应曲线。(t=5 秒/cm;y=0.5V/cm)。

四、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开环比列系数K影响系统稳定性的规律。

实验四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频率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

2.掌握根据频率响应实验结果绘制Bode图的方法;

3.根据实验结果所绘制的Bode图,分析二阶系统的主要动态特性(M P, t s)。

二、实验设备

1.XMN-2型机。

2.示波器。

3.函数信号发生器。

4.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

ωn──无阻尼自然频率

ζ ──阻尼比

其闭环频率响应为:

其中:

模拟电路图

运算放大器运算功能:

1.选定R,C,R f值,使ωn = 1,ζ=0.2;

2.用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即x(t)=XSinωt,稳态时其响应为y(t)=YSin(ωt+φ);

3.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使角频率ω分别等于(或接近等于),0.2,0.4,0.6,0.8,0.9,1.0,1.2,1.4,1.6,2.0,3.0rad/s,稳态时, 由双笔记录仪同时分别记录正弦输入x(t)=XS inωt 和正弦输出响应y(t)=YSin(ωt+φ)。记录曲线序号依次记作①,②,③,……⑩;

4.按下述表格整理实验数据:

5.根据上述表格所整理出的实验数据,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Bode图,标出M r ,ωr ;

6.根据所绘Bode图分析二阶系统的主要瞬态响应指标M P,t s;

7.改变二阶系统的ωn值或ζ值,重复上述步骤3,4,5,6,(选作)。

四、思考题

1.理论计算不同ω值时的L(ω)和φ(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能否根据实验所得Bode图确定一个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OP07运算放大器

1.管脚图及典型电路(见图1和图2)

图1 管脚图图2典型电路2.主要电特性

(1)输入失调电压:85μV (typ)

(2)输入失调电压温漂:0.5μV/ 0C (typ)

(3)输入电阻:33MΩ(typ)

(4)电压增益:400V/mV (typ)

(5)增益带宽积:0.6MHz (typ)

(6)电源电压:±22V (max)

(7)输出电压:±11V (V s=±15V

CAE-98简介

CAE-98型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是以PC机(不限机型286~586)为基础, 配合XMN-2(1)型、KJ82 型等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机及其它类型学习机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它集长余辉(低频存储)示波器、函数记录仪、程控信号源、超低频信号发生器于一身,您无需再购买这些昂贵的仪器,即可完成复杂的各种实验。

CAE-98硬件技术指标如下:

A.采集输入通道:双通道存储示波器, 工作电压范围:-5V~+5V。

信号采集时间:6ms ~26.2S/512点。

信号显示时间:6ms ~419.4s/512点。(时基)

存储数据: 8192点/通道。(文件形式存储, 可自行编程分析)。

B.信号源通道:独立2路信号源, 工作电压范围:-5V~+5V

信号波形:正弦波、余弦波、方波、高电平、正阶跃、负阶跃、三角

波、锯齿波。信号周期:0.4ms~655.36s (2500Hz~0.00154Hz)。

CAE-98采样、打印的曲线: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运动控制平台—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了解运动控制实验系统 1.1 实验目的 1、了解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变频电机,及其他们的驱动,并掌握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区别。 2、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与方框图,知道运动控制卡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 3、了解电机的面板控制,在有些工业控制过程中,能在程序控制无响应的状态下用面板进行紧急停止运动。 1.2 实验设备 1、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台。 2、微型计算机一台。 1.3 概述 此多轴运动控制实验平台是基于“PC+运动控制卡”模式的综合性实验平台,对各类控制电机实施单轴和多轴混合运动控制。 该实验平台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熟悉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系统的入门工具。通过该平台的实物教学和实际编程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现代各类控制电机基本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运动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运动控制系统组成 PC机(上位机)、运动控制器(下位机)、接口板、24V直流电源、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交流伺服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器、变频调速电机、导线及电缆。 运动控制实验台结构图如下: 图1.1系统硬件方框图

*上图中直流电源为24V,直流稳压电源,为接口卡与步进电机驱动器提供电压。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等特点。使得在速度、位置等控制领域用步进电机来控制变的非常的简单。 变频电机(及其变频器): 变频电机与普通交流电机并无大异。主要靠变频器来调节输入给变频电机交流信号的频率来改变电机转速。如数控机床上的主轴电机。 运动控制器(卡): 运动控制器就是通过读取PC机把编程语言并把他们转化为控制电机的输入信号,以达到用户的控制要求的一个装置。 本系统所用控制器型号:GE-300-SV-PCI-R 1.5 系统接线: 伺服接线:伺服驱动器端L1,L2与220V交流电连接; 伺服电机端电源引线红线连U,蓝色连V,黄色连W,黄绿色连FG; 伺服电机端编码器引线与伺服驱动器端CN3端口相连; 伺服驱动器端CN2端口与运动控制器端子板CN5(CN6)连接起来。 步进接线:步进驱动器端V+/V-与直流24V电源相连; 步进电机与步进驱动器接线参考电机上的接线简图即可顺利完成; 步进驱动器端pu+端口与运动控制器端子板CN7(23口)相连,pu-端口与CN7(11口) 相连、DR+端口与CN7(9口)相连,DR-端口与CN7(22口)相连。 主轴接线:变频器R/L1,S/L2,T/L3任意两个端口与220V交流电电源连接; 交流电机三条引线与变频器U/T1,V/T2,W/T3相连(没有顺序,随意连接);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

(内部教材)

实验项目名称: (所属课 程: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目的 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 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 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 四、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

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 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 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 料。 格式如下 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

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目的 、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数字万用表一只;

、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运放反馈连接 基于图中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所示 U i R i U o 接示波器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所示。图中和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构成。 Z2 Z1 Ui ,— U o 接示波器 得:

《控制系统CAD》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一SIMULINK 基础与应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Simulink 系统的界面、菜单、工具栏按钮的操作方法; 2、掌握查找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分类及其用途,熟悉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 3、掌握Simulink 常用模块的内部参数设置与修改的操作方法; 4、掌握建立子系统和封装子系统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0 ()(0.11)(0.0011) G s s s s = ++ 应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PID 控制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为: 1 ()(1)()d p i d T s U s K E s T s T s N =+ + 其中采用了一阶环节来近似纯微分动作,为保证有良好的微分近似效果,一般选10N ≥。试建立PID 控制器的Simulink 模型并建立子系统。 三、 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实验二 控制系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 3、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二、 实验内容: 1、时域分析 (1)根据下面传递函数模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在图上读标注出峰值,求出系统 的性能指标。 8 106) 65(5)(2 32+++++=s s s s s s G (2)已知两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和2G (s),绘制它们的单位脉冲响 应曲线。 4 5104 2)(2 321+++++=s s s s s s G , 27223)(22+++=s s s s G (3)已知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初始条件,绘制其零输入响应曲线。 ?? ??????????--=????? ???? ???212107814.07814.05572.0x x x x []?? ????=214493 .69691.1x x y ??? ???=01)0(x 2、频域分析 设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2G (s)和3G (s),将它们的Bode 图绘制在一张图中。 151)(1+= s s G ,4 53.0)(22++=s s s G ,16.0)(3 +=s s G 3、根轨迹分析 根据下面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稳定 的K 值范围。 ) 2)(1()()(++= s s s K s H s G

数控插补多轴运动控制实验指导书(学生)

数控插补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解剖实验 实验学时:8 实验类型:独立授课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控插补多轴控制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2、根据常用低压电器原理分析各运动控制电气元件的应用原理,分析数控插补运动实现的控制原理; 3、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流程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析、机械结构分析、控制系统分析以及相关传感器选型等方面的设计内容。 本实验以数控插补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为具体对象,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技术流程和主要内容,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掌握常用电气元件识别和原理、数控插补原理、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等的设计和实现方式。 二、实验内容 1、通过数控插补多轴控制装置及其相关系统的测试和观察,分析数控插补的工作原理; 2、分析系统的功能、机械结构分析、运动关系以及相关传感器等,分析其相关的机械结构、电机及其驱动模块和传感反馈环节等; 3、根据常用低压电器原理,分析系统各运动控制电气元件的应用原理,分析数控插补运动过程实现的控制原理,并绘制相关的控制原理图和系统连接图。 三、实验设备 1、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一套(含电控箱) 2、PC机一台 3、GT-400-SG-PCI 卡一块(插在PC机内部)

四、实验原理 该数控插补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是依据开放式数控系统原理构建的,其以通用计算机(PC)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能通过各种形式向外提供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的系统。开放式数控系统可分为 3类:(1)CNC 在 PC中;(2)PC作为前端,CNC作为后端;(3)单 PC,双 CPU平台。 本实验采用第一类,把顾高公司的 GT-400-SG-PCI 多轴运动控制卡插入PC 机的插槽中,实现电机的运动控制,完成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其优点如下:(1)成本低,采用标准 PC机;(2)开放性好,用户可自定义软件;(3)界面比传统的 CNC 友好。 图1为该系统的硬件构成图,运动平台机械本体采用模块化拼装,主要由普通PC机、电控箱、运动控制卡、伺服(步进)电机及相关软件组成。其主体由两个直线运动单元(GX系列)组成。每个GX系列直线运动单元主要包括:工作台面、滚珠丝杆、导轨、轴承座、基座等部分,其结构见图2。伺服型电控箱内装有交流伺服驱动器,开关电源,断路器,接触器,运动控制器端子板,按钮开关等。步进型电控箱则装有步进电机驱动器,开关电源,运动控制器端子板,船形开关等。 图1 数控插补多轴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者:常宗瑜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原理、目的、步骤和注意 事项;课外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前应拟定实验方案,并经实验 室管理人员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实验,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 规程,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和水、电、气,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数据和结果,认真分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爱护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不得擅自动用与实验无关的 仪器设备和物品;不准擅自将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室外;损坏或 遗失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四、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水源、气源,清理卫生,将仪 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复位,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五、注意安全,熟悉安全设施和事故处理措施,实验过程中发现异 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发生危险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水源、气 源,并迅速撤离;规范处理实验废液、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六、遵守纪律,必须按规定或预约时间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旷课;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准大声喧哗、嬉闹,不准从事与实 验无关的活动;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 乱扔杂物。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1)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3)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6) 实验四、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10) 实验五、机构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实验 (16) 实验六机构创新设计 (17)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认识典型机构类型及应用,了解其运动特点。 2. 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建立运动简图。 3. 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方法。 4. 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机构陈列展示柜认识常见的机构。 2. 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构运行方式。 3. 绘制简图。并进行自由度计算和杆组分析。 图1 引线机构图2摆梭机构 三、实验仪器 1. 创新机构陈列柜 2. 缝纫机机头 3. 尺、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 参观创新机构陈列柜,分析机构类型和工作特点,并绘机构示意图。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2..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0<ξ<1,和ξ>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分析增益K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峰值时间tp和调 整时间ts。 4、研究系统在不同K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 5、学会使用Matlab软件来仿真二阶系统,并观察结果。 二、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号器组成,图中K=R2/R1,T1=R2C1,T2=R3C2。 图2-1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2-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12 22 122112 /() (1)()/O i K TT U S K U S TT S T S K S T S K TT ==++++ :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 (1)(2), 对比式和式得 n ωξ== 12 T 0.2 , T 0.5 , n S S ωξ====若令则。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可以得到过阻尼(ξ>1)、 临界阻尼(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 >0.625, 0 < ξ < 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图2-3 0 < ξ <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当K =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如图2-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2) +2+=222n n n S S )S (G ωξω ω1 ()1sin( ) (3) 2-3n t o d d u t t tg ξωωωω--=+=式中图为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e t n o n t t u ωω-+-=)1(1)(

PLC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三菱)(精)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个重要环节.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用所学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一 LC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 1.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巩固、加深并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生产和科学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 4.直观察常用电器的结构。了解其规格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电器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6.初步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及程序编制与调试方法。 应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细致的作风对待实验课,并在实验课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方法 做一个实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前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分及写出实验报告。 1.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在实验前要能记住有关线路和实验步骤。 进入实验室后,不要急于联接线路,应先检查实验所用的电器、仪表、设备是否良好,了解各种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规格,熟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

方法,并合理选用仪表及其量程。发现实验设备有故障时,应立即请指导教师检查处理,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联接实验电路 接线前合理安排电器、仪表的位置,通常以便于操作和观测读数为原则。各电器相互间距离应适当,以联线整齐美观并便于检查为准。主令控制电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联接导线的截面积应按回路电流大小合理选用,其长度要适当。每个联接点联接线不得多余两根。电器接点上垫片为“瓦片式”时,联接导线只需要去掉绝缘层,导体部分直接插入即可,当垫片为圆形时,导体部分需要顺时针方向打圆圈,然后将螺钉拧紧,下允许有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以免通电后产生火花或断路现象。联接导线裸露部分不宜过长。以免相邻两相间造成短路,产生不必要的故障。 联接电路完成后,应全面检查,认为无误后,请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在接线中,要掌握一般的控制规律,例如先串联后并联;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先控制接点,后保护接点,最后接控制线圈等。 3.观察与记录 观察实验中各种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必须认真对待。 进行特性实验时,应注意仪表极性及量程。检测数据时,在特性曲线弯曲部分应多选几个点,而在线性部分时则可少取几个点。 进行控制电路实验时。应有目的地操作主令电器,观察电器的动作情况。进一理解电路工作原理。若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分析,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注意:运用万用表检查线路故障时,一般在断电情况下,采用电阻档检测故障点;在通电情况下,检测故障点时,应用电压档测量(注意电压性质和量程;此外,还要注意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自编)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自动化系 2012年9月 目录 实验须知 实验一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 实验二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研究 实验三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特性研究 实验四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 实验五矢量坐标变换仿真 实验六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实验七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附录1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及所需挂件 附录2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原理图及所需挂件 实验须知 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锻炼和提高对实际系统的调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作风,以达到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本领,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实验课,要求做到:

一、实验前预习,要求: 1、了解所有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 2、明确实验目的,各项实验内容、步骤和做法 3、拟定实验操作步骤,画出实验记录表格等。 二、实验中认真、要求: 1、熟知所有设备,认真按实验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各项内容的实验。 2、测试前,必须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量程。 3、认真记录测试数据和波形。 4、不许带电操作,每次更换线路时,必须断点进行操作,通电前,必 须经指导老师检查,方可合闸。 5、同组同学,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实验后认真写实验报告 1、整理各项实验数据,列成表格,按要求绘制有关曲线,进行分析比 较。 2、记录和分析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四、实验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全部在DJDK-Ⅱ型装置上进行。详见“DJDK-Ⅱ实验装置简介”。 实验一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调速系统各单元电路的调整方法,弄清他们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系统中 的应用。 2、掌握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二、系统组成及所需挂件 详见附录一。 三、实验内容 (一)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试原则 ①先单元、后系统,即先将单元的参数调好,然后才能组成系统。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精品文档27页

《机械原理》课程 课程编号:428014 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聂时君 审核人:朱连池 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二O一三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 3. 实验课时分配 4. 实验环境 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

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4.掌握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和齿轮参数的测量方法。 5.加深对回转构件平衡原理的理解,初步掌握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了解动平衡机的原理结构。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解析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王永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3

实验一先进智能仪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YS—170、YS—1700等仪表的使用; 2.掌握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3.熟悉Smith补偿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YS-1700单回路调节器与编程器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用图形编程器编写简单的PID仿真程序; 2.重点进行Smith补偿器法改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仿真实验; 3.设置SV与仿真参数,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观察仿真结果,记录数据。 4.了解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及顺序控制的概念,组成方式。 三、实验原理 1、YS—1700介绍 YS1700 产于日本横河公司,是一款用于过程控制的指示调节器,除了具有YS170一样的功能外,还带有可编程运算功能和2回路控制模式,可用于构建小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外形图如下: YS1700 是一款带有模拟和顺序逻辑运算的智能调节器,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过程控制进行编程(当然,也可不使用编程模式)。高清晰的LCD提供了4种模拟类型操作面板和方便的双回路显示,简单地按前面板键就可进行操作。能在一个屏幕上对串级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标准配置I/O状态显示、预置PID控制、趋势、MV后备手动输出等功能,并且可选择是否通信及直接接收热偶、热阻等现场信号。对YS1700编程可直接在PC机上完成。

SLPC内的控制模块有三种功能结构,可用来组成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1)基本控制模块BSC,内含1个调节单元CNT1,相当于模拟仪表中的l台PID调节器,可用来组成各种单回路调节系统。 (2)串级控制模块CSC,内含2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可组成串级调节系统。 (3)选择控制模块SSC,内含2个并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和1个单刀三掷切换开关CNT3,可组成选择控制系统。 当YS1700处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式时,其内部模块连接关系可以表示如下:(1)、单回路控制模式

伺服运动控制---实验2+实验4指导书

实验二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的系统设计方法; 2.熟悉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用法; 3.掌握基于步进驱动器的步进电机单轴控制方法。 [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台达EH 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 3.步进电机驱动器WD3-007; 4.三相步进电机VRDM 3910/50 LWA 。 [实验原理及线路] 1.德国百格拉步进电机驱动器WD3—007如图1所示,驱动器面板说明如下: 信号接口:PULSE+ 电机输入控制脉冲信号; DIR+ 电机转动方向控制信号; RESET+ 复位信号,用于封锁输入信号; READY+ 报警信号; PULSE-、DIR-、RESET-和READY-短接公共地; 状态指示:RDY 灯亮表示驱动器正常工作; TEMP 灯亮表示驱动器超温; FLT 灯亮表示驱动器故障; 功能选择:MOT.CURR 设置电机相电流; STEP1、STEP2 设置电机每转的步数; CURR.RED 设定半流功能 PULSE.SYS 可设置成“脉冲和方向”控制方式; 也可以设置成“正转和反转”控制方式; 功率接口:DC+和DC-接制动电容; U 、V 、W 接电机动力线,PE 是地; L 、N 、PE 接驱动器电源,电源电压是220VAC 输入时,最大电流是3A 。电源线横截面≥1.5平方毫米,尽量短。驱动器的L 端和N 端接供电电源,同时要串接一个6.3A 保险丝;PE 为接地。 信号说明: (1)PULSE :脉冲信号输入端,每一个脉冲的上升沿使电机转动一步。 (2)DIR :方向信号输入端,如“DIR ”为低电平,电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DIR ”为高电平电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3)CW :正转信号,每个脉冲使电机正向转动一步。 (4)CCW :反转信号,每个脉冲使电机反向转动一步。 (5)RESET :复位信号,如复位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入脉冲信号起作用,如果复位信号为高电平时就禁止任何有效的脉冲,输入信号无效,电机无保持扭矩。 (6)READY :输入报警信号:READY 是继电器开关,当驱动器正常工作时继电器闭合,当驱动器工作异常时继电器断开。继电器允许最高输入电压和电流是:35VDC ,10mA ≤I ≤200mA ,电阻性负载。如用该继电器,要把他串联到CNC 的某输入端。当驱动器正常工作时继 STEP1ON 1 2 3 4PULES.SYS CURR.RED STEP2 PACER W WD3-007PE N L PE U V DC-DC+READY-READY+ RESET-RESET+ DIR-/CCW-DIR+/CCW+ PULSE-/CW-PULSE+/CW+ MOT.CURR FLT TEMP RDY C 40 F E D 2 138A 9B 7 65 图1 步进电机驱动器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数控运动控制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学科应用型研究生综合实验Ⅱ 实验指导书 (数控运动控制技术分册) 富宏亚主编 机电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数控系统硬件连接与电机测试实验 (1) 实验1.1 数控系统硬件连接实验 (1) 实验1.2 数控系统电机测试实验 (5) 实验二数控系统控制软件设计实验 (7) 实验2.1 单轴运动控制软件设计实验 (7) 实验2.2 直线插补运动控制软件设计实验 (13)

实验一数控系统硬件连接与电机测试实验 实验1.1 数控系统硬件连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综合实验台的组成和电路连接。 2、掌握数控系统的构成原理。 二、实验所用单元 计算机、雷泰DMC5480运动控制卡、实验台控制面板、小型3轴立式铣床。 三、实验原理 1、如图1-1所示,数控综合实验台由计算机、雷泰DMC5480运动控制卡、实验台控制面板、小型3轴立式铣床组成。运动控制卡安装在计算机的PCI插槽中;实验台控制面板上安装了电机驱动器、电源、继电器、空气开关、急停和接线板等元器件,小型3轴立铣床包括3个运动轴X、Y、Z和1个主轴。 图1-1硬件系统总体实物图 2、以X轴运动控制电路为例,X轴伺服电机驱动器1与运动控制卡的电路如图1-2所示,各连线引脚定义如表1-1和表1-2所示。Y轴伺服电机驱动器2、Z 轴伺服电机驱动器3与运动控制卡之间的电路可参考X轴运动控制电路进行接线。

图1-2 X轴电机驱动器与运动控制卡连接电路图 3、DMC5480运动控制卡为每个轴配有两个限位信号、1个原点信号。每路信号都加有滤波器可以过滤高频噪声,保证动作可靠。各传感器与运动控制卡接线电路图如图1-3所示: 图1-3 运动控制卡X1引脚与传感器的连接电路图

(新)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刘峰沈小云编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2009年12月

前言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或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们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实验是这些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对于实验课,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应按时参加实验,不得无故缺席。 2.实验前应认真复习教材的有关章节和讲授的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实验时应严肃认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相互配合,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并注意保持实验场地的安静、清洁。 4.实验报告或有关图纸应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5.爱护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具,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意摆弄、擅自拆装;如有损坏、丢失,应立即报告,并酌情赔偿。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典型机械的实物或模型,量具。 2.铅笔、橡皮、草稿纸等(学生自备)。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表1—1为常用符号示例。 2.实验方法 (1)使被测绘的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构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拉丁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如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 () mm m AB l AB l 图上长度实际长度比例尺= μ 对绘制指定的几种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其中至少要有一种按确定的比例尺绘制,其余的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

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09.9

目录 1.MATLAB时域分析实验 (2) 2.MATLAB频域分析实验 (4) 3.Matlab校正环节仿真实验 (8) 4.附录:Matlab基础知识 (14)

实验1 MATLAB 时域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MATLAB 进行时域分析和仿真。 要求:(1)计算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单位脉冲输入,单位阶跃输入,任意输入)。 2.掌握Matlab 系统分析函数impulse 、step 、lsim 、roots 、pzmap 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已知某高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65432 220501584223309240100 s s G s s s s s s s ++=++++++,试求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单位阶跃响应、单位速度响应和单位加速度响应。 MATLAB 计算程序 num=[2 20 50]; den=[1 15 84 223 309 240 100]; t= (0: 0.1: 20); figure (1); impulse (num,den,t); %Impulse Response figure (2); step(num,den,t);%Step Response figure (3); u1=(t); %Ramp.Input hold on; plot(t,u1); lsim(num,den,u1,t); %Ramp. Response gtext(‘t’); figure (4); u2=(t.*t/2);%Acce.Input u2=(0.5*(t.*t)) hold on; plot(t,u2); lsim(num,den,u2,t);%Acce. Response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实验三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四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五锅炉内胆静(动)态水温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三 实验项目名称: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型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要求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4所示。被控量为中水箱(也可采用上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2检测到的中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中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

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实验对象及控制屏、SA-11挂件一个、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 2.SA-12挂件一个、RS485/232转换器一个、通讯线一根; 3.SA-44挂件一个、CP5611专用网卡及网线、PC/PPI通讯电缆一根。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F1-11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二种方案分别叙述。 (一)、智能仪表控制 1.按照图3-5连接实验系统。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图3-4 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运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009.2 实验的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线路,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取所

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验。现按实验过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预习,如熟悉组件的编号,使用及其规定值等),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抄表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作好了实验前的准备,方可开始作实验。 认真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培养同学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二、实验的进行 1、建立小组,合理分工 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3人组成,实验进行中的接线、调节负载、保持电压或电流、记录数据等工作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记录数据准确可靠。 2、选择组件和仪表 实验前先熟悉该次实验所用的组件,记录电机铭牌和选择仪表量程,然后依次排列组件和仪表便于测取数据。 3、按图接线 根据实验线路图及所选组件、仪表、按图接线,线路力求简单明了,按接线原则是先接串联主回路,再接并联支路。为查找线路方便,每路可用相同颜色的导线或插头。 4、起动电机,观察仪表 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熟悉仪表刻度,并记下倍率,然后按一定规范起动电机,观察所有仪表是否正常(如指针正、反向是否超满量程等)。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排除故障;如果一切正常,即可正式开始实验。 5、测取数据 预习时对实验方法及所测数据的大小作到心中有数。正式实验时,根据实验步骤逐次测取数据。 6、认真负责,实验有始有终 实验完毕,须将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清楚、图表整洁、结论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