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实现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实施主体,现已成为高校整体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着手,重点分析了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在实际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引导社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以自身兴趣和多样化发展需求为基础而自发组建的具有一定组织目标和规范的非正式群体组织,现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实施载体,也是大学生满足自身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有益平台。这一组织的健康良性发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思想引导效果、维护高校校园环境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1.1.1 学生社团的发展规模和数量逐年上升。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求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了不断开拓眼界、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学生社团越来越受到学生青睐,并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现今,学生社团的数量、规模及参加人数逐年稳固上升,社团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1.2 学生社团的类型日趋多样化。由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和兴趣爱好的广泛性,特别是现今大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视角更加广泛,使得学生社团的类型日趋多样化。学生社团活动日趋活跃,活动内容关涉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娱活动、实践实习等多个领域。
1.1.3 学生社团管理日趋规范。随着社团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内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员选拔、经费管理等方面也日趋规范。组织建设方面,社团大多都有明确的建制,社团成员大多都能各司其职、有序合作,社团的运行健康有序;制度建设方面,都有相对成熟的社团章程或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及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人员选拔任用方面,大多都有成型的选拔任用办法,保证社团良性发展;经费筹集方面,主要依靠会费收取、学校专项拨款、社会筹集等方式。
1.2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自发组建的非正式群众组织,其自身发展也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时代特性。
1.2.1 自发组建。学生社团不同于各级学生会等正式学生组织,是基于社员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而自发组建的学生组织,并依据特定的组织章程和组织目标,组建社团干部队伍,开展社团特
色活动。
1.2.2 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由于社团组建的自发性和社员来源广泛性,使得社团章程及管理办法缺乏强制的约束力,社团结构相对松散。
1.2.3 活动形式灵活。组织、实施活动是社团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实践载体,由于社团目标、社团类型多样化特点,使得社团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丰富多样,揽括文娱竞赛、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素质拓展、公益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
2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实施载体,也是高校整体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育人功能。
2.1 强化高校思想引领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较好的将高校思想引领融汇到各类社团活动中,克服课堂“说教”、“灌输”等教学方式的弊端,寓教育于活动中去,开拓思想引领新的阵地。
2.2 搭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最具活力的学生组织之一,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实施,在广大学生中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充分营造符合学校办学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校园精神要求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类型学生社团在此大背景下顺利完成社团自身发
展的目标,并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情趣、锻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营造更具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2.3 强化高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根本体现。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重要纽带,在其平常开展活动过程中,组织或参与的大学生可以有效的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即将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2.4 培养大学生服务奉献意识
学生社团的非盈利性特点,使得学生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凸显,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无私
奉献意识,特别是一些公益性的学生社团表现更加明显。这些社团的学生多是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和专业所学,进行公益性宣传和社会服务,强化了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
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社团发展缺乏合理规划
从学生社团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各类学生社团发展极不平衡,发展状况差异显著。文娱性学生社团规模扩张明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整体性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专业学习而进行探究的学术创新型学生社团相当匮乏,并且这类学生社团缺乏对普通学生的广泛吸引力。
3.2 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从学生社团的经费筹集渠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校、院两级团委专项活动经费拨款,二是入会学生缴纳会费收入,三是社会的赞助。由于多数学校对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专项经费支持的力度有限,无法满足社团发展的正常需要;会费收入和社会赞助成为维持社团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数额相当有限,并且很不稳定。多数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自筹资金数额不多、筹集资金渠道有限的难题,使得社团经费短缺,无法提供社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团发展举步维艰。
3.3 社团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干部素质不高
高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作为指导学生社团的主要职能部门,由于其自身工作任务繁重,日常工作中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对学生社团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社团多数按照以往惯例和传统自行发展,缺乏必要的创新,丧失了社团长足发展的活力;同时,学生社团的松散性和人员流动性,使得学生社团的发展极度依赖社团骨干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而多数学生社团对人才的培养普遍缺乏持续培养的科学机制,使得社团干部总体素质不高、能力有限,极大的影响了社团发展的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3.4 管理松散、约束力弱
高校学生社团多为学生出于共同兴趣和自身发展需求而组建的
学生群体,其平日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性,日常社团运作缺乏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