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摘要】目的冠心病在临床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
管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血管腔发生狭窄或阻塞,从而引
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冠心病若不及时治疗,易使患者并发其他的疾病,严重者导致死亡,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其实施及时有效治疗十分
必要。本文将对冠心病进行分析和综述,针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
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48-02
目前,冠心病已被公认为威胁人群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亦是导致人类死亡及致残
的首要原因之一[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分别为隐匿性冠心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以及猝死,而临床常将其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稳定性冠心病
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3]。近些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冠
心病的发病人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群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给国
家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4-6]。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较多,例如药物治疗、经皮冠
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其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案,但
为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仍需要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7]。本文就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综述如下。
一、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较多研究证实[8],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脉粥样硬化所致,但对于导致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原因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年龄(55岁以上的女性、45岁以上的男性)、性别、遗传、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高血压、
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1.2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疼痛时间一
般为1-5分钟,一般可自行缓解)、出汗、呼吸短促、头晕、心悸、恶心等,严重者可出现
昏厥、休克,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冠心病药物治疗现状
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优先选择方案,但为保证治疗效果,临床常配合药物治疗[9]。在新版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10]中,其指出对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患者,需对其实施连续一年以上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对于左室射血分数低于0.4的
冠心病患者,可对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并对其实施
相关的饮食干预、生活指导。有研究调查显示[11],我国大约有68%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类或ARB类药物进行治疗,至少有77%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大约
有50%的冠心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大概有27%的冠心病患者联合应用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三、冠心病药物治疗进展
目前有较多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和炎症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主
要是由于炎症的发生可引起机体血管内皮损伤以及斑块破裂,从而使得血小板被激活,最终
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目前,临床常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栓药物,并以缓解和改善患者心
绞痛症状、降低病死率为治疗目的[12-13]。有数据显示[14],在冠心病死亡人群中,大约有72.3%的病例存在既往冠心病病史,其中复发冠心病病死率约为冠心病病死率的64%,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主要包括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3.1 ACEI类药物:ACEI类药物在临床上又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药物可有效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作用,防止心室重构以及逆转左心室肥
厚等作用。较多研究证实[1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仅能有效缓解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的生
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卡托普利、奎
那普利、西拉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3.2 ARB类药物:ARB类药物在临床上又称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可有
效作用于AngⅡ受体,通过阻断AngⅡ受体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有较多研究证实,血管
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保护肾功能,防止心室重构以及逆转左心室肥厚,在防治心力衰竭、肾脏病及许多心脏肾血管病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16]。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
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缬沙坦、氯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康得沙坦、依普沙坦等。
3.3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治疗常作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在
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聚集,避免血小
板聚集收缩,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磺吡酮、潘生丁、噻氯匹定等,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临床在对患者
实施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属于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一线药物,该类药物可
有效减慢患者心率,降低其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耗氧量,达到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等。但为保证治疗效果,临床医师在对冠心病初期
患者应用该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结合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增加用药剂量,避免
其对心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3.5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属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该类药物可有效改善内皮
功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该药物还能有效稳定和消
退粥样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17]。所以,临床在对
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可对患者应用相关的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洛伐
他丁、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等。
3.6硝酸脂类药物:硝酸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达到
减少心脏氧耗量、增加侧支循环血液的效果,除此之外,该药物还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粘附的
效果,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长期使用该药物易诱发患者出现新的心血管
意外,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须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用药。常见的硝酸脂类药物主要
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等。
四、小结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而随着医学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冠心病的认识不
断深入,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亦不断成熟,更有利于临床工作者研发更多治疗冠心病的新药。
为保证治疗效果,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
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主要症状,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