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部分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部分练习题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并描述各自的特点。P4-5

请描述免疫的功能及其表现。P5

第二章抗原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P9-11

2、请用表格描述简述TD-Ag和TI-Ag的区别。P11

3、请简述超抗原的概念及其意义。P12

第三章免疫系统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它们在免疫中各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人类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和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有淋巴结、脾及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等)。

它们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结是免疫细胞定居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淋巴液的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既是免疫细胞定居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作用(血液的滤器,能有效清除病原体及衰老的红细胞),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场所。

粘膜免疫系统:分泌sIgA,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2、请描述T细胞发育的选择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P25

3、请分析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P31-33

答:(1)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编码的蛋白分子、肿瘤抗原等。它们在胞浆内受聚合蛋白酶体(LMP)的作用而被降解成具有8-10个氨基酸残基的抗原肽,再由转运体(TAP)转运到内质网中,与新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最后运送到APC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供CD8+T 细胞识别。

(2)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外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外感染的微生物或其它蛋白质抗原。经APC吞噬或吞饮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小体,并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在酸性环境下,受蛋白水解酶作用而被降解成具有免疫原性抗原肽(12-20个氨基酸残基)。在吞噬溶酶体中,抗原肽与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表达于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

4、请问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哪些类,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在体内的存在状况。

5、请简要描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P42-43

6、细胞因子有何生物学活性?P46-47

答:(1)调节固有免疫应答。表现为抗病毒感染和抗细菌感染效应。如IFNα、IFNβ能刺激病毒感染邻近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复制。IL-12和IL-15能增强活化的NK细胞和CD8+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功能。TNF、IL-1、IL-6等可促进炎症细胞聚集并释放介质、启动抗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排除细菌。

(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调节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及免疫效应。

IFNγ、IL-2、IL-4及IL-12等可刺激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的清除,在免疫应答中发挥正调节作用;而TGFβ则可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和CTL的成熟,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3)刺激造血对调控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关键作用。

(4)诱导细胞凋亡。如IL-2可诱导抗原活化的T细胞凋亡,从而避免免疫损伤的发生。(5)促进创伤的修复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皮肤溃疡和创口的愈合等。

第四章免疫应答

1、与TD抗原相比,TI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哪些特点?

答:与TD抗原相比,TI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下列三个特点:①TI抗原能直接刺激B细胞活化,不需要APC加工处理、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②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不产生记忆B细胞,因此,TI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没有再次应答;③TI抗原刺激机体只能产生体液免疫,而不能产生细胞免疫。

2、试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哪些主要异同点。P63-64

答:初次应答是抗原物质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①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才能在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②产生的抗体滴度低;③在体内维持时间短;④产生抗体的类型首先是IgM ,随后才出现IgG等;⑤抗体的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或回忆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①经较短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就在血液中出现抗体;②产生的抗体滴度高;③在体内维持时间长;④抗体类型以IgG为主,而IgM含量与初次应答相似;⑤抗体的亲和力高。

3、简述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答: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包括抗原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

(2)机体方面:免疫系统发育状态、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动物的种属和品系的遗传差异、T 细胞和B细胞诱导耐受的差异。

(1)抗原方面:抗原的性质、结构、剂量、注射途径和抗原持续时间均影响抗原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免疫耐受。

第五章临床免疫

1、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⑴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相应抗原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抗体,IgE通过其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Fc受体(FcεR1)结合,使该细胞处于致敏状态。⑵介质释放阶段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变应原与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搭桥联结,可致细胞膜上FcεR1受体移位、变构,细胞被激活,膜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颗粒脱出。⑶效应阶段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靶器官,产生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粘膜腺体分泌增加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2、补体、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在Ⅲ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如何?

答:⑴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产生过敏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当攻膜复合体形成后可致局部组织细胞损伤破坏。⑵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在激活补体过程中产生的趋化因子的作用下,中性粒细胞被吸引至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聚集,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中性粒细胞在吞噬IC的过程中,可释放溶酶体酶,导致血管基底膜和邻近组织的损伤。⑶血小板活化:免疫复合物和C3b可使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