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新闻两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ຫໍສະໝຸດ Baidu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了全文?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衔接的呢?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议论句(分析原因)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导__语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_简__述__渡__江__战__役__胜__利__成__功__,__引__起__下__文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 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不__能__,__这__样__写__表__明__材__料__真__实__准__确__,__报__道__及__时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 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 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的
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语言品味: 1、认真思考讨论“研讨与练
承上启下句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 大军的渡江情况。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
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
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 “蒋介 石政府拒绝和平”?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 结语——新闻结尾
构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芜湖 wú 阻遏 è 宋希濂 lián
荻港 dí 阌乡 wén 杜聿明 yù
溃退 kuì
绥靖区 suíjìng
督战 dū
锐不可当 dāng
要塞 sài 鄂豫区 è yù
锐不可当:锋利无边,不可抵挡。
业已: 已经 绥靖: 安抚、平定
多音字
dāng 当权 当
dàng 当真
sài 塞外 塞 sāi 瓶塞
sè 敷衍塞责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考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题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冲__破__敌__阵__,__和__横__渡__长__江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不__是__,__因__三__路__军__加__起__来__是__一__百_。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不__含__”__指__不__包__括__,__体__现__语__言__确__凿__无__误__的__特__点__。__“__均__”__指__“__全_ ”, __体__现__战__线__之__长__、__胜__利__之__大__,__洋__溢__着__自__豪__之__情__。________
习三”中1、2题,然后在全文中 举例说明:
2、 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性?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 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 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