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17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17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17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

前言

现代工业的电力拖动一般都要求局部或全部的自动化,因此必然要与各种控制元件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联系起来,而电力拖动则可视为自动化电力拖动系统的简称。在这一系统中可对生产机械进行自动控制。

随着近代电力电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化电力拖动正向着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方向迈进。以达到高速、优质、高效率地生产。在大多数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的电力拖动系统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外,低成本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注意。特别对于小型企业,应用适用技术的设备,不仅有益于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能提高生产率、可靠性与柔性,还有易于应用的优点。自动化的电力拖动系统更是低成本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分支。变流技术也称为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它包括用电力电子器件构成各种电力变换电路和对这些电路进行控制的技术,以及由这些电路构成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力电子系统的技术。

控制理论广泛用于电力电子技术中,它使用电力电子装置和系统的性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电力电子技术可以看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是弱电与强电这两者的结合。自动控制理论则是实现这种结合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另外,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密不可分,而电力电子装置则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元件和重要支撑技术。

本设计报告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调速方案和主电路的结构型式,主电路和闭环系统确定下来后,重在对电路各元件参数的计算和器件的选型,包括整流变压器、整流元件、平波电抗器、保护电路以及电流和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1 串级调速系统

1.1主电路方案的确定

全面比较单闭环和双闭环调速系统,把握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选择最适合设计要求的虚拟控制电路。根据系统实际,选择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对于交流异步电动机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当转速较低时转差功率消耗较大,从而限制了调速范围。如果要设法回收转差功率,就需要在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侧施加控制,此时可以采用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常见的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用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这种调速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且价格便宜,但在电阻上将消耗大量的能量,效率低,经济性差,同时由于转子回路附加电阻的容量大,可调的级数有限,不能实现平滑调速。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必须寻求一种效率较高、性能较好的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差功率同馈型调速方法,串级调速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串级调速是通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回路引入附加电势而产生的。它属于变转差率来实现串级调速的。与转子串电阻的方式不同,串级调速可以将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加以应用(回馈电网或是转化为机械能送回到电动机轴上),因此效率高。它能实现无级平滑调速,低速时机械特性也比较硬。特别是晶闸管低同步串级调速系统,技术难度小,性能比较完善,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2系统静态及动态要求

若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虽然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不过当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难以满足要求,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

随之减少,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

若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则可以近似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可以让电流迅速降低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此时起动电流近似呈方形波,而转速近似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系统

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接,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它和转速负反馈不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只靠转速负反馈,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与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相比,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

dm I 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调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

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显然静特性优于单闭环系统。在动态性能方面,双闭环系统在起动和升速过程中表现出很快的动态跟随性,在动态抗扰性能上,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抗负载扰动,抗电网电压扰动。

1.3串级调速原理及基本类型

假定异步电动机的外加电源电压L U

及负载转矩L K 都不变.则电动机在调速前后转子电流近似保持不变。若在转子回路中引入一个频率与转子电势相同,而相位相同或相反的附电势add E 则转子电流为

()

)(式常数

112

02

0-≈+±=

r r

add r sX R E sE I τ

式中: r R :转子回路电阻;

0r sX :转子旋转时转子绕组每相漏抗;

0r E :转子开路相电势 ;

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转差率s 很小,故r R ≥0r sX 。忽略0r sX 有,

()210-=±式常数

add r E sE

上式中,0r K 为取决于电动机的一个常数,所以,改变附加电势可以改变转差率S ,从而实现调速。

设当add E = 0时电动机运行于额定转速,即N N s s n n

==,,由(式1-2)可见,

当附加电动势与转子相电势相位相反时add E (前取负号),改变add E 的大小,可在

额定转速以下调速,这种调度方式称为低同步串级调速,且附加电势与转子相电势相位相同时(add E 前取正号),改变add E 的大小,可在额定转速以上调速,这种调度方式称为超同步串级调速(即s <0)。

串级调速四种基本状态方式下能量传递方式如图1-1所示,图中不计电动机内部各种损耗,即认定定子输入功率P 即为转子输出功率。

图1-1 串级调速系统的基本状态方式

晶闸管低同步串级调速系统是在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侧用大功率的晶闸管或二极管,将转子的转差频率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再用晶闸管逆变器将转子电流返回电源以改变电机转速的一种调速方式。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原理图,见图1-2

图1-2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原理图

1.4电动机供电方案的确定

变电压调速是直流调速系统用的主要方法,调节电枢供电电压所需的可控制电源通常有3种:旋转电流机组,静止可控整流器,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换器。旋转变流机组简称G-M系统,用交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组成机组,以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适用于调速要求不高,要求可逆运行的系统,但其设备多、体积大、费用高、效率低、维护不便。用静止的可控整流器,例如,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以获得可调直流静止可控整流器又称V-M系电压。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Ud,从而实现平滑调速,且控制作用快速性能好,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交换器采用PWM,用恒定直流或不可控整流电源供电,利用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产生可变的平均电压。受器件各量限制,适用于中、小功率的系统。根据本此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选V-M系统。

在V-M系统中,调节器给定电压,即可移动触发装置GT输出脉冲的相位,从而方便的改变整流器的输出,瞬时电压Ud。由于要求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故采用三相整流电路。考虑使电路简单、经济且满足性能要求,选择晶闸管三相全控桥交流器供电方案。因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压的脉动频率比三相半波高,因而所需的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可相应减少约一半,这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一大优点。并且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无噪声、无磨损、响应快、体积小、重量轻、投资省。而且工作可靠,能耗小,效率高。同时,由于电机的容量较大,又要求电流的脉动小。综上选晶闸管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

供电方案。

在一般情况下,晶闸管变流装置所需的交流电供电压与电网往往不一致。另外为了减小电网与晶闸管装置的相互干扰,要求能够隔离,所以通常要配用整流变压器。为了抑制谐波干扰,一般采用Y ?接法的整流变压器。

考虑到异步电动机输出的最大转矩的降低,功率因数的降低和转子损耗增大等因素,不论对于新设计的或是改造的都应对异步电动机的容量进行重新选择的计算,串级调速异步电动机的容量P 计算如下:

D i P K P ?=

式中,i K ——串级调速系数,一般取1.2左右。对于在长期低速运行的串级调速系统,

该取大一点;

D P ——按照常规运算方式计算的电动机容量。

从产品手册中选择的电动机容量P ≥D P

本设计采用内反馈串级调速电机及其控制装置技术手册提供的有关数据设计而成。 该电机定额为连续定额S1,基本防护等级为IP23,基本冷却方法为ICO1,基本结构和安装方式为IBM3。

控制电机型号 JRNT1512-4 最高/最低转速

1480/690r/min

额定功率 45kW 效率 95% 定子电压/电流 380V/85.9A 功率因数 0.87 转子电压/电流

340V/81A

控制装置型号

JC4-800A/800V

表1-1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由于调速范围小,且对动、静态性能有一定性能要求,选用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调速系统比较合适。整流器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电动机容量校核

(一)最大转差率

D

n n n S 1

11min 1max -≈-=

式中:1n :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近似等于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m i n

n :串级调速系统的最低工作转速;

D :调速范围 min

max n n D =

转差率 S = (1500-1480)/1500 = 0.0133; 最大转差率 S max = (1480 ― 690) / 1480 = 0.5337; 调速范围

D = 1n / min n =1480/690=2.1449; (二)转子整流器的最大输出电压

??? ?

?

-=

D E K U r U V d 1130max

式中: 0r E :转子开路相电势 ;

UV K :整流电压计算系数,见表2-1;

则 ()

V U d 8.9115.21134035.1max =-??= (三)最大直流整流电流

dN M IV

N

M

d I K I I λλ1.11.12max == 式中: λ

M :电动机的电流过载倍数,近似等于转矩过载倍数

2;

I 2N :转子线电流额定值;

K IV :整流电压计算系数,见表2-1;

I dN :转子整流器输出直流电流额定值 ;I dN = I 2N / K IV ; 1.1:考虑到转子电流畸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如的系数;

表2-1 变流器主电量计算系数

A I d 188.219813

.08121.1max =??=

(五)最大直流整流电阻

Ω=Ω??=

=

0322.081

0133

.03403322I

S E n

n

n

s R

(六)定子电阻

Ω=Ω?

??=

=

0323.09

.8530133

.038095.095.01113I

n

n

n S U r

定转子绕组的变比

k

M =

06.1340

380

95.095.021=?=

E

U n

n

折算到转子侧的定子电阻

r

'1=Ω=Ω=0287.00323.006

.12

k r 2m

1

(七)电动机额定转矩

M N M N n

P M n

n

n ?=??=

?=

2911480

45

96559655

(八)折算到转子侧的漏抗

()

()

Ω=Ω-???

?????-???=

????

?-????

-?=

441.006

.10323.00323.0291221023380210232

22

22

2

1

22121M

n M n M K r r M U X λ 3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3.1整流二极管电压的选择

设每个桥臂上串联的整流二极管数目为N=3,则每个二极管的反向重复峰值KRM

U 为

()

N

K D E K U AV n UT KRM ?

?

? ??

-≥

1133~22

式中: UT K : 电压计算系数,见上表 2-1; n E 2:转子开路相电势 ;

AV K :均压系数,一般取0.9。对于元件不要串联时取1 ;

由上式可见,整流二极管所承受的最高电压与最低电压与系统的调速范围D 有关,调速范围越高,元件承受的电压越高 。 则: (

)

V U KRM 1363

9.015.21

134035.15.1=?-???≥

3.2整流二极管电流的选择

在大容量串级调速系统中,需要将几个整流二极管并联使用。设并联支路数为Np = 3则每个整流二极管的电流计算如下:

()P

AC d IT F N K I K I max

2~5.1≥

式中: K IT :电流计算系数,见表2-1; I dmax:转子整流器最大直流整流电流;

K AC :均流系数。其值可取0.8~0.9,对于元件不并联的情况下取1 ;

A I F 937.143

9.0188

.219184.0=??≥

4逆变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4.1概述

对于不同的异步电动机转子额定电压和不同的调速范围、要求有不同的逆变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与其匹配;同时也希逐转子电路与交流电网之间实行电隔离,因此一般串级调速系统中均需配置逆变变压器。

4.2逆变压器二次侧参数的初步计算

(一)逆变压器二次侧电压

根据最低转速时转子最大整流电压与逆变器最大电压相等的原则确定:

min

max

2

cos βU V d T K U U =

式中: U T2:逆变变压器二次侧线电压 ; U dmax:转子整流器最大输出直流电压; K UV :整流电压计算系数,见表2-1; βmin:最小逆变角,一般取30°; 即, V U T 90866

.067.08

.912

=?=

(二)逆变变压器折算至直流侧电抗,)

(%5%=k u 取

Ω=Ω??

=?

=03.081

39005.03%22I U

u X

n

T

k T

则,折算到直流侧等效电阻

Ω=Ω??==024.0813340

01.0301

.022I E r n n

T

(三)平波电抗器直流电阻

Ω=Ω??

==024.081

334001.0301

.022I

E

r

n

n d

(四)在串级调速状态运行时的额定转速

当S=1时,电动机定子折算到直流侧的等效电阻为1.73r

'

1,故电动机额定转矩

I I X r U M dn

dn M d kn m ????????? ??

+-=πω273.11'10

1

I I r E n dn

dn n X ????????? ?

?+-=π373.173.1565.9'

121

考虑到换相重叠角

γ

的影响,并经线性化处理,上式中

I dn 为

A A I I n dn 7.1068173

.13

73.132=?=?=

m N m N M kn ?=????

????????

???+?-?=

1.2787.1067.106441.030287.073.134035.11500565.9π 转矩降低系数为

96.0291

1

.278==

=

M

M

K

n

kn M

(五)串级调速状态运行时最高转速的确定

直流回路总等效电阻为

X

r r

r R T

d T M m X m π

π222++

++=∑

式中,电动机折算到直流侧的等效电阻,可按功率相等的原则进行折算,即

()()()

r I

r I r r I M

n

M

dn

n

273.13

232

22'1

2

22???

? ?

?==+

()Ω

=Ω?+

+++=∑658.0093.03

024.0019.00322.00287.073.1π

R

(六)最大电流时的电动势系数为:

1

1

10min)/(306.01500

188

.2191441.030287.073.134035.1/373.1-?=?

??

???+?-?=?

?

?

??+'-=

r V r n

I X U C

dm

M d e

ππ

(七)最大转速:

min

/1027min /306

.0658.0188.21934035.10max

r r C R I U n e dm d =?-?=-=∑则 min /3423

1

max min r n n == (八)转速降低系数

69.01480

1027

max ==

=

n

n K n

n (九)电动机校验

kW kW kW K

p n

L 4568.3769

.026

<==

kW kW kW K

P p

n

2605.3169.045>=?=

即,所选电动机符合要求。 所以,

I I

dm d

=时,换相重叠角为

6028.533402441.0188.21921cos 221cos 121

<=??? ?????-=???

? ?

?-=--n M

dm E X I γ 系统工作在第一工作区。

4.3逆变变压器计算

77.01500

342

15001

min

1max

=-=-=

n

n S

n

逆变变压器二次侧线电压

V V E

S U

n

Tn

30330

cos 340

77.0cos min

2max

2=?=

=

β 又因为 A I I n

T

8122==

逆变变压器计算容量为

A kW I U S

T Tn T

5.42108130333322=???==-

逆变变压器一次侧电流

Ω

=Ω?=Ω=Ω??

===?=

=

108.081

330305

.002.081

330301.0301.057.6438034250032211X

I

U r U

S I T

T

Tn Tn

n

T

T

A A

因此R ∑修正为 R ∑Ω=664.0

min /1024306

.0664

.0188.21934035.10

max

r C e

dm d R I U n

=?-?=

-=

符合前面所取的n max 值

5硅整流元件及晶闸管的选择

(一)参数计算

I K I dm I AV T )2~5.1()(=

式中 368

.0=K I

(三相桥式电路、电感性负载)

A

A I

AV T 161~121188.219368.0)2~5.1()

(=??=

取 A I Av T 150)

(=

因为

V

V U U

Tn m

428303222=?==

V

U U

m T

1284~856)3~2(==

取 V U T

1200=

选择硅整流元件ZP150-12六只,晶闸管KP150-12六只。 (二)调速系统的保护

晶闸管有换相方便,无噪音的优点。设计晶闸管电路除了正确的选择晶闸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参数外,还必须采取必要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措施。正确的保护是晶闸管装置能否可靠地正常运行的关键。 (1)过电压保护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过电压的根源,只能设法将过电压的幅值抑制到安全限度之内,这是过电压保护的基思想。抑制过电压的方法不外乎三种:用非先行元件限制过电压 的幅度;用电阻消耗产生过电压的能量;用储能元件吸收产生过电压的能量。实用中常视需要在电路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在同一部位同时用两种不同保 护方法。以过电压保护的部位来分,有交流侧过压保护、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和器件两端的过电压保护三种。

1、交流侧过电压保护

本设计采用阻容保护 即在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R 和电容C 进行保护。如图5-1所示:

表5-1变压器连接及阻容选择

对于三相电路,R和C的值可按表5-1换算。

本系统采用D-Y连接。

S=1.9299KVA, U2=120V

变压器励磁电流百分数I em取值:当 S=1~10KVA时,对应的I em=4~1,所以Iem取3。

C≥ 6IemS/U22= ×6×3×34×103/1202=14.17μF

选取20μF的铝电解电容器。

变压器短路电压比选取:S=1~10KVA,I

em=1~5,所以I

em

取3。

C≥ 2.3 U22/S =2.3×1202/1.9299×103 =9.37Ω

即,选取电阻为ZB1-10的电阻。

(二)直流侧过电压保护

直流侧保护可采用与交流侧保护相同保护相同的方法,可采用阻容保护和压敏电阻保护。但采用阻容保护易影响系统的快速性,并且会造成加大。因此,一般不采用阻容保护,而只用压敏电阻作过电压保护,如图(3-2)所示。

U1MA=(1.8-2.2)U DC=(1.8-2.2) ×230=414-460V

选MY31-440/5型压敏电阻。允许偏差+10%(484V)。

晶闸管及整流二极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查表5-2;

图5-2压敏电阻保护的接法

抑制晶闸管关断过电压一般采用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保护电路方法。电容耐压可选加在晶闸管两端工作电压峰值的1.1~1.15倍

得 C=0.1μF,R=100Ω。

选R为0.2μF的CZJD-2型金属化纸介质电容器。

P R=fCU m2×10-6=50×0.2×10-6×( ×120)2×10-6=0.45×10-6W

即,选R为20Ω普通金属膜电阻器,RJ-0.5。

二、电流保护

快速熔断器的断流时间短,保护性能较好,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保护措施。快速熔断器可以安装在直流侧、交流侧和直接与晶闸管串联。

1)交流侧快速熔断器的选择I2=5.37A

选取RLS-10快速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6A。

2)晶闸管串连的快速熔断器的选择I=I2=5.37A,I T= 3.11A

选取RLS-10快速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4A。

3)电压和电流上升率的限制

电压上升率:正相电压上升率较大时,会使晶闸管误导通。因此作用于晶闸管的正相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造成电压上升率过大的原因一般有两点:由电网侵入的过电压;由于晶闸管换相时相当于线电压短路,换相结束后线电压有升高,每一次换相都可能造成过大。限制过大可在电源输入端串联电感和在晶闸管每个桥臂上串联电感,利用电感的滤波特性,使降低。

电流上升率:导通时电流上升率太大,则可能引起门极附近过热,造成晶闸管损

坏。因此对晶闸管的电流上升率 必须有所限制。

产生过大的原因,一般有:晶闸管导通时,与晶闸管并联的阻容保护中的电容突然向晶闸管放电;交流电源通过晶闸管向直流侧保护电容充电;直流侧负载突然短路等等。 限制 ,除在阻容保护中选择合适的电阻外,也可采用与限制相同的措施,即在每个桥臂上串联一个电感。

限制 和 的电感,可采用空心电抗器,要求L ≥(20~30)μH ;也可采用铁心电抗器,L 值可偏大些。在容量较小系统中,也可把接晶闸管的导线绕上一定圈数,或在导线上套上一个或几个磁环来代替桥臂电抗器。

所以,为了防止每个桥臂上串联一个30μH 的电感。

6平波电抗器电感量的计算

6.1转子直流回路平波电抗器的作用

一,使串级挑速在最小工作电流下仍能维持电流的连续;

二,减小电流脉动,把直流回路中的脉动分量在电动机转子中造成的附加损耗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6.2电感的计算

一、电动机等效电感

mH

mH f

X L

M

M

4.150

210441.02103

1

3

=??=?=

ππ

二、逆变变压器等效电感

mH mH f

X L

T

T

34.050

210108.02103

1

3=??=?=

ππ

三、按电流连续要求的电感量

)

(23m in

2

1L I U K L T d

T I

d L +-=

式中 ,

A I dn d I

35.5%5m in

==

693.0=K

I

(三相桥式全控电路)

即, mH L d 24.19)34.04.1(27

.10605.03303693

.01=+-??=

四、按限制电流脉动要求的电感量

)

(23

/210)/(23

2

2

2

L L I

S U f U U

L T

M

dn

i

Tn

d

dm

d +-?=

π

式中, U dm ——最低次谐波电压幅值;

U 2——逆变变压器二次侧相电压有效值;

f d ——最低次谐波频率,对于三相桥式电路;

S i ——电流脉动系数,要求S

i

=0.05

8

.02

=U

U

dm ——(三相桥式全控电路);

则,

m H L

d 7.7)34.04.1(27.10605.03/3033002108.0321

=??

????+-????=π 选取平波电抗器,当I d=106.7A 时电感量为8mH ,I d=5.35A 时电感量不小于20mH 。

7启动方式的确定

用串级调速装置启动时,启动电流

()

A A R

U U

I

Tn d ST

188.219296664

.030cos 30334035.1cos min 20

>=?-?=-=∑

β

由于I I dm

ST >,则需要在转子回路中串联频敏变阻器启动,待S=0.79,即n=315r/min

时串级调速装置再投入运行。

8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参数计算一、双闭环系统静态参数计算

(1)取速度给定电压

V U gn10

=

速度反馈系数

1

min

max

min)

/

(

0146

.

342

1027

10

-

?

=

-

=

-

=r

V

n

n

U

K gn

fn

(2)取电流给定电压

V

U gi10

=

电流反馈系数A

V

I

U

K

dm

gi

fn

/

046

.0

188

.

219

10

=

=

=

(3)取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最大值

V

U km5

=

晶闸管电压放大倍数

52

48

.

52

5

30

cos

303

cos

min

2≈

?

=

=

km

Tn

V U

U

K

β

(4)晶闸管逆变器的滞后时间常数

ms

s

T V7.1

0017

.0=

=

低速时静差率要求的速度降

min

/

42

.3

342

01

.0

min

r

n

S

n

n

=

?

=

?

=

?

由于采用了抑止零点漂移的PI调节器,故稳态时的速度降必须满足:

n

I

K

K

K

dn

fn

n

fi?

'

99

42

.3

046

.0

7.

106

146

.0

'=

?

?

=

?

?

n

K

I

K

K

fn

dn

fi

n

因为,

R

R

n

n K0

'

=

Ω

=k

R10

Ω

?

=k

R

n

990

10

99

若取

110

'=

K nΩ

=k

R n1100

'

电流环 110'

'

==K K n i Ω=k R i 1100

'

故 m i n /08.3046

.01107

.106146.0r K K I K n fn

n dn ft =??=

=

?

静差率

01.00090.0342

08

.3min

<==

?=

n S n

n (二)双闭环系统的动态参数计算

由前述分析可知,K Ln 与T Ln 均为转差率S 的函数,故电流环为非定常系统,但当

S S max =时的K Ln 与T Ln 值可按定常系统设计,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1)电流环参数计算 由E ∑公式知,将

S

S max

=代入可以推得

X

r r r S X K T

d T M Ln m m r ππ273.1273.11

2max '

1

++++??

?

?

?+=

93.1=

()[]ms K L T Ln Ln 2693.134.04.1210=?++=?=∑

由于要求电流环超调量小,故电流环按典型I 型系统设计。 取 uf

C i 10=

ms ms C

R T

i

i

5.24

1104

00

0=?==

ms T T T V i i 2.47.15.20=+=+=∑

ms T L n i 9.25==τ

故,

F

R C R K R T K K L K i

i

i i i i fi V i 05.43.223

.02

.4146.052248

.1320==

Ω

===???==∑∑τ

(2)速度环参数计算

由于系统要求抗扰性能及跟随性能好,转速环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且取h=5。 取 ms

T T

i 5200

==

uF

R T C n

n 24000==

ms T T T i n n

4.1320=+=∑∑

ms

h T n n

67==∑τ

转速环截止频率

1

1

1

4512121-=+=+=

s h h c τωω

又因为

1

11921-∑

=s

T

1

16821-∑=s

T

i

满足

T c

<

21

ω及ωi<

T

i

∑21的条件,故电流环可等效为惯性环节。

2

2

222

06680134

.0521

521-∑=??+=

+=

s h T

T K

n

i

N

若按

2

2

670

3.81-∑==

s T K

i

N

两种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取2

670-=s

K N

统飞轮矩按电动飞轮矩的1.5倍考虑,即GD 2=1.5×0.1=0.15N ·m

9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9.1供电系统的设计结构图9-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大多用于向阻感负载和反电动势阻感负载供电(即用于直流

校园教室信息管理系统 大学毕业设计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校园教室信息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与考核表 指导教师签字:2012年3月30日注:“计划完成内容”由学生本人认真填写,其它由指导教师考核时填写。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学生姓名单崇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08-1班指导教师袁振海李孝贵职称高工助教 所在单位信息科学系软件工程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刘瑞杰 完成日期 2012 年 4 月 13 日 Java and the Internet If Java is, in fact, yet another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you may question why it is so

important and why it is being promoted as a revolutionary step in computer programm ing. The answer isn’t immediately obvious if you’re coming from a traditional programming perspective. Although Java is very useful for solving traditional stand-alone programming problems, it is also important because it will solve programming problems on the World Wide Web. 1 Client-side programming The Web’s initial server-browser design provided for interactive content, but the interactivity was completely provided by the server. The server produced static pages for the client browser, which would simply interpret and display them. Basic HTML contains simple mechanisms for data gathering: text-entry boxes, check boxes, radio boxes, lists and drop-down lists, as well as a button that can only be programmed to reset the data on the form or “submit” the dat a on the form back to the server. This submission passes through the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 provided on all Web servers. The text within the submission tells CGI what to do with it. The most common action is to run a program located on the server in a directory that’s typically called “cgi-bin.” (If you watch the address window at the top of your browser when you push a button on a Web page, you can sometimes see “cgi-bin” within all the gobbledygook there.) These programs can be written in most languages. Perl is a common choice because it is designed for text manipulation and is interpreted, so it can be installed on any server regardless of processor or operating system. Many powerful Web sites today are built strictly on CGI, and you can in fact do nearly anything with it. However, Web sites built on CGI programs can rapidly become overly complicated to maintain, and there is also the problem of response time. The response of a CGI program depends on how much data must be sent, as well as the load on both the server and the Internet. (On top of this, starting a CGI program tends to be slow.) The initial designers of the Web did not foresee how rapidly this bandwidth would be exhausted for the kinds of applications people developed. For example, any sort of dynamic graphing is nearly impossible to perform with consistency because a GIF file must be created and moved from the server to the client for each version of the graph. And you’ve no doubt had direct experience with something as simple as validating the data on an input form. You press the submit button on a page; the data is shipped back to the server; the server starts a CGI program that discovers an error, formats an HTML page informing you of the error, and then sends the page back to you; you must then back up a page and try again. Not only is this slow, it’s inelegant. The solution is client-side programming. Most machines that run Web browsers are powerful engines capable of doing vast work, and with the original static HTML approach they are sitting there, just idly waiting for the server to dish up the next page. Client-side programming means that the Web browser is harnessed to do whatever work it can, and the result for the user is a much speedier and mor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t your Web site. The problem with discussions of client-side programming is that they aren’t very different from

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防灾科技学院 实习报告书 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 2015年制

实习所用软件简介: 系统的搭建平台选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Microsoft Windows XP是微软公司推出供个人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包括商用及家用的台式电脑等。2011年9月底前,Windows XP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操作系统,它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2%。2012年8月份,统治操作系统市场长达11年之久的Windows XP最终被Windows 7超越。 基于数据库的选课系统的数据管理所选得软件是SQL Server2008:SQL Server 2008 在Microsoft的数据平台上发布,可以组织管理任何数据。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档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搜索、同步、报告和分析之类的操作。SQL Server 2008 允许使用Microsoft .NET 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 Microsoft BizTalk Server 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日常使用的工具直接访问数据。 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816774566.html,的选课系统开发所选的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1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是微软的一个综合性的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套件,可供团队用于确保从设计到部署的整个过程都能取得较高质量的结果。无论是创建新的解决方案,还是改进现有的应用程序,都能针对不断增加的平台和技术(包括云和并行计算)将梦想变成现实。 基于系统的建模选择的画图软件viso:Office Visio 2007 是一款便于IT 和商务专业人员就复杂信息、系统和流程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和交流的软件。使用具有专业外观的 Office Visio 2007 图表,可以促进对系统和流程的了解,深入了解复杂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做出更好的业务决策。Visio帮助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图表,以便理解、记录和分析信息、数据、系统和过程。使用 Visio 时,以可视方式传递重要信息就像打开模板、将形状拖放到绘图中以及对即将完成的工作应用主题一样轻松。

学生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设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导论 课程代码: 题目: 学生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年级/专业/班: 09级计科2班 学生姓名: 赵浩胡碧山文盼聂惠俊杨晨学号: 09408237 ;09408207 ; 09408203; 09408250; 09408214 指导老师: 颜富强 开题时间: 2010年6月5日 完成时间: 2010年6月30日 2010年6月3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导论 完成者: 赵浩胡碧山文盼聂惠俊杨晨 1、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理解小型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3)本系统的功能包括:选修课信息查询模块、注册模块、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基本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2、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 3、成绩评定 设计成绩:(教师填写) 指导老师:(签字) 2011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开发计划书 (1) 1.1引言 (1) 1.1.1编写目的 (1) 1.1.2背景 (1) 1.2项目概述 (1) 1.2.1工作内容 (1) 1.2.2主要参加人员 (2) 1.2.3产品 (2) 1.2.4服务 (2) 1.2.5验收标准 (2) 1.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2) 1.3实施计划 (2) 1.3.1工作任务的分配与人员分工 (2) 1.3.2进度 (3) 1.4支持条件 (3) 1.4.1计算机系统支持 (3)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 (4) 2.1可行性研究前提 (4) 2.2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 2.3 建议新系统 (4) 2.3.1 新系统说明 (4) 2.3.2 新系统的流程图 (5) 2.4经济上可行性 (5) 2.5技术可行性 (6) 2.6开发工具的选择 (6) 2.7 新系统的影响 (6) 2.8 结论 (6) 第三章需求分析 (7) 3.1市场需求分析 (7) 3.2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7) 3.2.1 功能划分 (7) 3.2.2 功能描述 (8) 3.2.2.1 学生注册信息模块 (8) 3.2.2.2 课程信息模块 (8) 3.2.2.3学生登录功能模块 (8) 3.2.2.5选课功能模块 (9) 3.2.2.4选修课查询模块 (9)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9) 3.3.1 可用性 (9) 3.3.2 可靠性 (9) 3.4数据字典 (9)

C语言课程设计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学生选修课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到好处的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学生选课信息而设计的。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基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选课系统,使学生选课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学生选课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二、题目说明 假定有n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信息,学生可按要求(如总学分不得少于60)自由选课。试设计一选修课程系统,使之能提供一下功能: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课程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录入功能(课程信息有文件保 存)----输入;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4)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 (5)按学分查询; (6)某门课程学生选修情况(可选项)。 [提示] 数据结构可用结构体,包括课程和选秀两个结构体,其中课程结构体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选修结构体成员包括学号,课程编号,该结构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查询某门课程学生选修情况.。 三、数据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实现,全部采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用链表实现课程的查找、添加、删除、课程的选修、追加选修的课程,课程信息采用结构体这种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subjects {

教室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教室管理系统 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计算机学院 2017年12月8日 2017-2018学年 第2学期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2、需求分析阶段 (1) 2.1处理对象 (1) 2.2处理功能及要求 (1) 2.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 2.3.1 安全性要求 (2) 2.3.2完整性要求 (2) 2.4需求分析阶段成果 (2) 3、概念结构设计 (3) 3.1教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图 (3) 3.2教室管理系统局部E-R模型 (4) 4、结构逻辑设计 (5) 4.1 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5) 4.2数据模型优化 (5) 4.3数据库的结构 (5) 5、物理设计阶段 (7) 5.1数据存储方面 (7) 5.2系统功能模块 (7) 5.3物理设计阶段结果 (7) 6、数据库实施阶段 (7) 6.1建立数据库 (7) 6.2建立数据表 (8) 7、数据库实施阶段 (14) 8、系统调试和测试 (20) 9、总结 (21)

计算机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教室管理系统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教室作为一所学校的重要资源,然而在许多学校尤其大学,这种资源往往显得稀缺,必须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教室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教室管理系统”可以说是对学校的教室管理部门而言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教室管理这样一个系统,可以涉及到大多数SQL Server数据库的重要数据库对象、重要功能和特性,比如: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由此,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对这些SQL Server数据库知识的学习、理解,积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用各种数据库对象的经验,使学生掌握使用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在实用性方面,教室管理系统是很普遍的一种应用,选择该系统作为课程设计也可以为学生以后可能遇到的实际开发提供借鉴。 2、需求分析阶段 2.1处理对象 教室:教室编号、教室类型、上课时间 班级: 班级名称、教师编号、教室编号、课程、上课时间、备注 教师: 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性别、职称、教授课程、备注 2.2处理功能及要求 2.2.1能够存储一定数量的教室信息,并方便有效的进行相应的教室如何分配和 管理,这主要包括: 1) 教室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2) 教室的空闲时间 2.2.2能够对一定数量的班级、教师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这其中包括: 1) 班级信息的登记、删除及修改。 2)教师信息的增加、删除及修改。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说明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 题目: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2010 年 06 月18日 完成时间:2010 年 07月 02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1) 1.1设计背景 (1) 1.2任务与分析 (1) 2 程序的主要功能 (2) 2.1管理员功能 (2)

2.2学生功能 (2) 2.3浏览功能 (2) 2.4查询功能 (2) 2.5添加功能 (2) 2.6删除功能 (2) 3 程序运行平台 (3) 4 总体设计 (4) 4.1系统功能结构图 (4) 4.2数据结构 (5) 5 模块分析 (5) 5.1结构体声明,创建链表及主函数模块 (5) 5.2管理员模块 (7) 5.3学生模块 (9) 5.4浏览模块 (10) 5.5查询模块 (11) 5.6插入链表模块 (11) 5.7添加模块 (11) 5.8 删除模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5.9 选修课程模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6 系统测试 (16) 7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1) s

摘要 大学期间总会有很多公共选修课,以往的选课方法是随堂报名。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是造成选课的盲目性,有些课堂选课时人满为患,有些课堂无人选课。原因是传统的选课方法没有预见性,大家没有事先协调好。使用了网上选课系统以后,可以在开课前就在网上选课,每个学生的课程在开课前就确定好,不用浪费体力去选课,还可以使教学资源合理平均地分配。 全校性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加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一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站的比重越来越大! 关键词:选修课;素质教育; 开拓知识面……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网上购物系统软件需求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0 目的 0 项目范围 0 定义、缩略语、缩写 (1) 2. 系统需求概述 (2) 用例模型 (2) 假设和依赖 (5) 3. 系统详细需求 (6) Use-Case 清单 (6) 规格说明 (6) 功能性需求 (6) 可用性 (7) 可靠性 (7) 性能 (7) 保障性 (7) 设计上的限制 (8) 4. 术语表 (9)

软件需求说明书 1.引言 1.1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的软件需求规格。目的在于向读者表述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的需求。 1.2项目范围 本次软件项目开发的是一个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使用此系统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选课;使用此系统的管理员通过互联网进行系统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如下: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名来寻找课程,并获得课程的摘要信息。 学生能够通过输入某些关键字,对课程进行查询,并获得符合检索条件的课程的摘要信息。 学生能够在课程详细画面上获得课程的详细介绍信息。 学生能够在页面上修改自己的注册资料,更新原有的注册信息。 学生能够在输入合法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后,登录系统。 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退出系统。 学生能够查看当前选课的最新状态。 学生能够对各科成绩进行查询。 学生能够对各科课程信息及老师信息的查询。 能够允许学生修改个人信息。 学生能够浏览基本的课程并实现主要的选课功能。 学生能够填写选课信息、查看已选课程、修改选课。 老师能够申请教课。 老师能够查询课程,申请教课。 老师能够查询课程报名人数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老师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浏览基本课程以及查看学生的选课情况。 管理员能够在输入合法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后,登录系统。 管理员能够在任何时间退出系统。 管理员能够创建课程的指定任课老师、设定课程人数、统计学生选课信息、发通 知。 管理员能够维护课程数据,包括课程、老师数据的新增,更新,删除和检索。 管理员能够维护权限数据,包括新增,更新,删除,检索操作。 管理员使用子系统“选课管理”中的教学大纲信息和“科室分配管理”中的教师

本科毕业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1.绪论 1.1 开发背景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的技术日趋成熟,为计算机的应用揭开了新篇章。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上教育也以受众广、投入低、不受师资和校舍等办学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容易开展高水平教学、教学质量相对容易保证等特点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网上教育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更新。信息时代的未来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发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未来教育发展层次的高低,与教育网络的建设与否息息相关。落后的教学手段与封闭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和更新,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因特网进行,因此考试既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按条件组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判卷评分,大大提高阅卷的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分析、排序等操作。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是采用网络考试,试题内容放在服务器上,考生通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登录后进行考试,考试答案也存放在服务器中,这样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网上考试是这个课程建设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将重点介绍网上考试系统。 1.2 系统的总体概述及其研究意义 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讨论的网络考试系统采用Web 技术实现。Web 技术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Web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当然,事务层和数据库可以是同一台机器(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把这两层分开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本文

教室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目录 引言 1.需求分析 (1) 1.1 编写目的 (1) 1.2 编写背景和范围 (1) 1.3 研究意义 (2) 1.3.1 学校的教室使用情况 (3) 1.4 实现目标 (3)

1.5 需求分析 (5) 1.5.1 功能需求 (5) 1.5.2 使用者权限要求 (7) 1.5.3 数据流图 (9) 1.6 数据字典 (12) 1.7 开发环境 (19) 2.概念设计 (19) 2.1 概述 (20) 2.2 E-R

图 (20) 3.逻辑分析 (27) 3.1 概念 (28) 3.2 实体的转换 (28) 3.3 联系的转换 (29) 4.物理设计 (30) 4.1 概述 (31) 4.2 数据库模式定义的详细说明 (31)

4.3 数据库基本表和视图的创建 (34) 4.3.1.创建数据库 (34) 4.3.2.创建基本表 (34) 4.3.3 创建视图 (38) 4.4 索引的建立 (39) 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大学教室管理系统 软件为师生进行正常有序的教学,学习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该软件是以高级编程语言为实现语言,其功能在系统内部有源代码直接完成。通过操作手册,使用者可以了解本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即可达到自己的目标。 1.需求分析 1.1 编写目的

本需求的编写目的在于研究大学教室管理系统的开发途径和应用 方法。本需求的预期读者是与大学教室管理系统开发有联系的决策人,开发组成人员,扶助开发者,支持本项目的学校领导和后勤集团人员,软件验证者。 1.2 编写背景和范围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和开发者是大学教室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小组, 用户是老师和学生。本产品能具体化、合理化的管理大学教室的使用情况。本系统的用户面向在校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我们根据从学校方面取得的对教室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信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根据我们所做的对在校师生的询问和调查,创建1. 数据库系统。 1.3 研究意义 大学教室管理系统是帮助教学人员、学生对教室的当前使用情况 更好的了解,避免教室不合理的使用,从而方便学生自习和上课。在大学里,教室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室环境和设备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为了保

程序设计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达学院 程序设计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题目: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专业计算机科学于技术(嵌入式)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徐小龙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日期 2017年10月27日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程序设计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一、课题内容和要求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与实现 假定有n门课程,每门课程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信息,学生可按要求(如总学分不得少于60)自由选课。试设计一选修课程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课程信息录入功能(课程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4)查询功能:按学分查询、按课程性质查询 (5)学生可以选修课程 二、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所示

1.使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输出个菜单,用于显示以从文件中加载的 课程信息和若干个可选的功能选项。根据客户输入的选项来运行不同的功能,运行不同的函数。 2.录入课程信息:使用户可以将课程信息输入文件 3.浏览课程信息:使用户可以按照学分或者课程性质浏览文件中的课程信 息 4.进入选课操作:输入学号,姓名进行选课 5.统计选课情况:从选课文件中统计信息 三、概要设计 (1)主函数的设计 在主函数中按照提示输入相对应数字进入相应的操作,同时,在输入序号数字错误时,会自动提示“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然后,重新输入一个数字,继续进行相应的操作。 (注:输入的数字要在0~5之内) 算法设计如下: S1: 从键盘上输入一个0~5的数字,进入相应的操作 S2: 如果选择序号1,则进入课程信息录入操作 S3: 如果选择序号2,则进入浏览课程信息操作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学生选修课程系统

C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学校:中国地址大学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序号:05507110 学号:20071001448 姓名:杨帆 指导老师:刘文中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 一、C语言课程设计的目的: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是学习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上机实验。其目的在于为同学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同学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题目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假定有n门课程,每门课程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商机学时、血粉、开课学期等信息,学生可按要求(如总学分不得少于60)自由选课。 1、要求: 试设计一个选修课程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课程信息和学生选课信息输入功能(课程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4)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 (5)按学分查询。 (6)某门课程学生选修情况(可选项)。 2、分析: 由于题目要求将学生的选课信息用结构体形式输入,并写入文件中,所以应提供文件的输入输出等操作:在过程中需有浏览、插入、修改、查找、删除学生选课信息等操作,顾应分别建立个功能模块;另外还应提供键盘式选择菜单实现程序运行。 3、总体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将系统分为六个模块: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模块; 2)课程信息与学生选课信息录入功能模块;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模块; 4)查询模块; 5)按学分查询模块; 6)某些课程学生选修情况模块。

c++学生选课系统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组号:第八组 指导教师:张帆

目录 引言………………………………………………………………..一设计目的及内容……………………………………………………二课题总体设计……………………………………………………… 1.性能需求…………………………………………………………… 2.功能需求……………………………………………………………. 3.功能模块图…………………………………………………………三详细设计……………………………………………………………. 1.各模块说明. ………………………………………………………. 2.各模块功能流程图………………………………………………四测试与调试…………………………………………………………五心得体会…………………………………………………..六附:源代码……………………………………………….

引言 21世纪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以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尽管人类进步的程度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而有所变化,教育的口径不断扩宽,以便使过去仅供少数人使用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更多各种年龄,不同社会阶层和背景的人们所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教学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了解与巩固,是将计算机课程与实际问题相连接的关键步骤。此次程序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的书本知识有效的在程序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更理解了C++功能之强大,进一步让学生对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C++的编程思想有了较好了解和认识。 一设计目的及内容: 网上选课系统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使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学校教学制度的改革,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实行的是学生的自主选课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校安排好的课程上课)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的教学手段,如果仍然通过纸上的选课,一方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浪费时间以及在人为的统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差错等情况。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班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选课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加,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的选课管理仍然停留在复杂的人工操作上,重复工作较多,工作量大,效率低,各种弊端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因此利用网络,使学

在线考试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基于.net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教师XXXX 辅导教师XXX 开题报告日期2015年1月9日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学生:XXX,计算机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XXX,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题目来源 生产/社会实际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社会行行业业需要人才,而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考试来判定。现阶段,学校考试大都是传统的考试方式:由老师纸上出题,学生纸上答题,老师人工阅卷,以及人工试卷分析四大步骤组成。这样做一是给老师带来工作上的繁琐,不利于老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是人工的考试方式由于工作量大从而容易出错;三是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选题范围过于狭窄。随着各种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和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考试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考试的需求。 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由于计算机自动组卷、阅卷,不仅能节省教师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能彻底消除出卷人的主观影响,考试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考、教分离,促使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由于客户端配置可以极为简单,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是高校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一个完备的在线考试系统可以使用户在网上学习过后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网站开发实践》,邵丽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DBMS的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基本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简述 针对给定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系统结构图和系统功能模块图;针对需求分析,画出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并将其转换为至少满足3NF的关系模式,设计较为合理的数据库模式;系统中应能体现对数据库的保护(数据恢复、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统应该有较为友好的用户界面; 通过本系统软件,能帮助教研人员利用计算机,快速方便的对学生选课进行管理、输入、输出、查找的所需操作,使散乱的档案能够具体化,直观化、合理化。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及系统结构设计 3、系统功能实现 3.1需求分析 学生包含学号等属性,通过登记系统保存学生成绩的信息。学生通过分组程序分出个个选修课的学生名单。课程包含课程号,名称等属性。分组信息分出选修课教师,教师包含名称,教师编号属性。 用户通过SQL SERVER 2000 的查询分析器直接输入各种操作代码,其中包括对系统管理原的的创建,管理员可以创建其他管理员权限,当然,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表进行修改,删除,增加。 3.2 概念结构设计及系统结构设计 1..用E-R图设计信息模型

2.设计相应关系模型,确定数据库结构 设计关系模型如下:下划线为关系的码 学生(学号,姓名,地址,邮编,市,省,性别)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电话,工资)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系名,学分) 分组(分组号,教师编号,课程号,学生数) 登记(课程号,组号,学生号,成绩) 3.设计应用系统的系统结构图,确定系统结构

c++学生选课系统设计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组号:第八组 指导教师:张帆

目录 引言……………………………………………………………….. 一设计目的及内容…………………………………………………… 二课题总体设计……………………………………………………… 1.性能需求…………………………………………………………… 2.功能需求……………………………………………………………. 3.功能模块图………………………………………………………… 三详细设计……………………………………………………………. 1.各模块说明. ………………………………………………………. 2.各模块功能流程图……………………………………………… 四测试与调试………………………………………………………… 五心得体会………………………………………………….. 六附:源代码………………………………………………. 引言 21世纪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以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尽管人类进步的程度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而有所变化,教育的口径不断扩宽,以便使过去仅供少数人使用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更多各种年龄,不同社会阶层和背景的人们所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教学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了解与巩固,是将计算机课程与实际问题相连接的关键步骤。此次程序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的书本知识有效的在程序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更理解了C++功能之强大,进一步让学生对面向对象的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C++课程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count =3; class situaction; class student { public: int sno; char sname[20]; char sex[3]; int age; char depart[20]; char classno[20]; char lianx[40]; //public: friend void sselect(); friend void supdate(); friend void sdelet(); friend void saccount(); friend void sdisplay(); friend istream & operator >> (istream & in,student &stu) { in>>stu.sno>>stu.sname>>stu.sex>>stu.age>>stu.depart>>stu.classno>>stu.lianx; return in; }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 ( ostream & out,student &stu) { out<

通用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引言 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为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信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及加工处理,用于辅助决策进行事务管理的一种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计算机系统。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已逐步趋于成熟,其应用也已经遍及各个领域。在学校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学生教师管理,到考试安排成绩统计等,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的到高效的运行。同时,学校管理中的在线考试管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满足考试管理的要求,需要设计与制作一个通用考试系统。通用考试系统实现了对整个在线考试管理的系统化,规化,无纸化。整个系统使用户操作起来简便快捷,对减轻学生,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 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建立在其上的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考试测试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正在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Internet的考试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线考试系统课题产生的背景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Intra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以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可以大规模的实行考试,实现考试的客观、公证性,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刻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网络考试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Web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 本文以Internet为平台,研究了基于Web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重点阐述了用户登录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和试卷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