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公式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公式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公式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公式总结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级会计实务公式总结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

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

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

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中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归纳总结

第三章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两年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2分左右;但有一道计算分析题。本章属于基础性章节。 内容介绍 本章讲三节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处置 内容讲解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持有目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注意: (1)资产的持有目的不同,分类也可能不同,比如房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大都用于生产经营,属于固定资产,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持有的将用于出售的商品房,则属于存货; (2)“出租”仅限于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如果是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资产,则其在租赁期内不属于出租方的资产;如果是出租房屋建筑物等,则一般应该做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3)使用寿命也可以用该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 (4)必须是有形的资产,以与无形资产相区分。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意:“可靠地计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基于合理的估计,比如,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暂估价入账,即其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且应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它们的使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对于这些设备,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采用一揽子方式购入的生产线等),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此时,企业应将其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企业拥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例题1·判断题】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企业应当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全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一讲 第一次课程的内容2007年教材变化比较大的地方 教材变化对中级会计实务的影响: 第一次:93年7月1号,新旧会计制度接轨 第二次:2001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第三次: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上市公司的。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方法: 1.课程听两遍就可以了,联信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随面授来录制的; 2.不主张在单位看书,上班有闲暇时间就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 3.老师在课堂上会结合书上的习题和课外的习题在课堂上讲,学员课外做的习题就一套就可以了,到时候老师会推荐 新准则对中级教材突现的变化: 难点有三个: 第一层:所得税会计,在企业核算中,抛弃了应付税款法,必须是纳税影响债务法; 第二层: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结合,难度比较大; 第三层: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二讲 接上一讲内容: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 9号准则产生的前提 和财务管理内容的结合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三讲 接上一讲内容: 例:购买一处房产,合同总价的300万,合同约定每年年末支付100万,银行的贷款利率(折现率)为6.5%,折现的总额为260万:

借:固定资产 260万 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40万 贷:长期应付款 300万 分析:40万是3年的财务费用,每年进财务费用要采取实际利率法来摊销财务费用,原来是采取直线法来摊销财务费用 债务重组:按照市场价值,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下就认账面价值,按照新的准则导入了公允价值。 例:甲有房产一处,不考虑折旧,购入价为50万,现在的市场价值为80万,甲欠乙 110 万,双方达成了一个债务重组的协议:甲用房产抵110万应付乙的欠款。 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面(不认市场价值): 甲方:借:应付账款 110 乙方:借:固定资产110万 贷:固定资产 50万贷:应收账款 110万 资本公积 60万 按照新的准则,换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必须要按照公允价值 整个损益:110-50万 债务重组收益:110-80万 处置资产的损益:80-50万 债权人(换入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 借:固定资产 80 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0万 贷:应收账款 110万 企业合并(20号准则): 掌握三层意思: 1、站在公司法的角度来谈企业合并 第一种合并吸收合并,A+B=A(B灭失,B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转入A) 第二种合并新设合并:A+B=C(A、B 灭失,产生新公司C) 第三种合并股权合并:A作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卖给了B公司,A成为B公司的 全资子公司。会计处理:只需要做实收资本和股本明细账的转换。 借:实收资本-甲 贷:实收资本-B 图例:甲-100%---A-100%---B 重点注意:合并报表主体发生了变化2、站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角度

2018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大全,考试必备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存货(第二章) 1.购入物资 (1)购入物资在支付价款和运杂费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其他货币资金 (2)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购入物资在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2.物资已经收到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可暂不作会计分录;待办理结算手续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内部单位款 3.(1)预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已经预付货款的物资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补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3)退回多付的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第三章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2)发生的安装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3)安装完毕结转在建工程和油气开发支出,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安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营工程领用的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2)自营工程领用本单位的商品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产成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自营工程发生的其它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 (4)固定资产购建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投资性房地产(第四章) 1.成本法模式计量的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 (2)将自用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转换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 (3)按月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中级会计实务》的无形资产之读书笔记

第四章: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学习笔记(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掌握)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土地使用权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掌握)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项目的研究开发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1、研究阶段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必背公式51条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必背公式51条 01计算利息的公式 (一)利率 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0.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1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二)计息起点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02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一)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 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二)计算利息的方法 1、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3、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03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一)活期储蓄 1、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账页上结出利息余额,待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一必背必刷实用技巧

1 笑迎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漫漫备考路老高陪你笑傲考场! 太多视频看不过来?太多题做不过来?其实没那么多,只是感觉多而己!跟着我的脚步,扎扎实实把每一个高频考点弄透,今天我们只负责把今天的考点学好,明天的交给明天的你去解决! 今天给大家分享: 1. 高频考点背诵的内容。 2. 考点一历年真题。 3. 怎样定目标才有效? 4. 怎样刷题才有效? 【高频考点一】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 ***背诵的内容(理解并背诵)*** 1. 会计基础(企业、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解释: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己在当期 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3. 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解释:凡是当期己实现的收入和己发生或应当负担 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 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例:融资租赁,收入的确认(解释: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5. 谨慎性---例:计提各种资产减值损失;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或有事项披露,预计负债确认等。(解 释: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损失) 6.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定要会做的题(对的要知道为什么对,错的要知道为什么错)*** 历年真题重现: 1.下列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看清题,问错误的,看题的时候把题中关键词划线) A. 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会计处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2 B. 企业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体现了可比性的要求 C. 避免企业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体现了重要性的要求 D. 适度高估负债和费用,低估资产和收入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 2. 企业发 生的下列交易 或事项,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 A. 合并报表的编制 B. 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按现销价确定 交易价格 C. 确认预计负债 D.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调整 想一想:甲公司将冰箱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免费提供给代理商使用, 且不改变用途, 虽然该冰箱所有权归甲公司所有但实质上属于为过去销售提供的商家奖励, 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 从实质重于形式角度, 甲公司不应当作为资产核算, 而是在发生当期计入销售费用。 参考教材P 6 ***怎样订目标才有效*** 不要一下子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太高的目标你很难完成,尤其是像我这样自律性比较差的同学因为完不成,反而会更沮丧。 一开始给自己定一个比较容易能达到的目标,虽然量少可是我最后按时看质量的完成了那么我就会想其实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再给自己适量增加,当然你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过微小当你发现,你能连续不断的达到一个目标,很多天之后,其实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已经非常容易了就可以定下一个难度更高的目标了。 中级会计一共有三门学科,一般在职人员第一年2科,第二年全力拼一科,如果准备一年把三科都拿来,就必须基础良好,或是上班比较空,有时间可以记背和刷题。 ***怎样刷题才有效*** 真题刷题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做题的强度,这个时候我们每天都是靠做试卷再加上看视频讲座,要求自己每做一套试卷都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这也相当于是在模拟考试时的紧张状态,中级会计考的时间是很紧的,往年很多考生试卷都没有答完就到时间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临考前每天起码要刷一套,没全部学完的时候,就每天刷前几天刚看完的视

备考中级会计实务笔记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八部分: 1:总论 2:资产类: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 3:收入负债类:收入、负债及借款费用; 4:特殊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 5: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6:最重要税务类:所得税; 7: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财务报告; 第一章《总论》 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货币计量(计量手段);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我们现代会计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实际发生)、相关性(经济决策相关)、可理解性、可比性(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重要性(金额、性质)、谨慎性(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及时性等;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及计量原则: ★资产:(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该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特征)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利得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利的损失可能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但是最终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价值、重置成本(盘盈); ★计量属性都是按照购入以后的后续计量,购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公平交易价购入的,后续如果每期期末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会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期末不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就是按照购入成本持续核算是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章《存货》 1.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大全-考试必备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大全-考试必备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存货(第二章) 1.购入物资 (1)购入物资在支付价款和运杂费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其他货币资金 (2)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购入物资在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2.物资已经收到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可暂不作会计分录;待办理结算手续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内部单位款 3.(1)预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已经预付货款的物资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补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3)退回多付的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第三章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 (4)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5)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 借:固定资产(转换日账面余额) 无形资产(转换日账面余额)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转换日账面余额) 固定资产值准备(转换日账面余额) 累计摊销(转换日账面余额)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换日账面余额) (6)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 同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长期股权投资(第五章)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大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有关负债科目 贷:有关资产科目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小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有关负债科目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有关资产科目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货币资金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减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2017中级会计师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 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2、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注意两个时间范围的区分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间。注意: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记账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如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要求: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平衡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企业集团)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六、重要性(性质和金额(净利润为1))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 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 七、谨慎性(加速折旧和计提减值、存货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必背会计分录

2020《中级会计实务》逆袭必背分录 一、资产处置相关分录 资产处置是资产业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考试中,从考查角度看,可以直接考查处置业务,也可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资产为对价取得股权投资等结合考查;从考查方式看,可以直接考查会计处理,也可以与差错更正结合,在错误处理基础上考查更正分录。 (一)资产直接出售业务 1.出售固定资产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结转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2.出售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出售价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累计计提的摊销】 贷:无形资产【原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3.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结转成本 ①成本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②公允价值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或做相反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贷:其他业务成本 (二)以资产抵偿债务

1.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额】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固定资产清理结转的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 2.以投资性房地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投资性房地产结转成本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三)换出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1)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分录略。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等【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涉及补价的,或贷记】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 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 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假设基本含义具体内容 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集 会计主体“人”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 投资者),空间范围 团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 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长生不老,不会破产清算固定资产进行历史成本和折旧的基础附注说明持续经营能力 会计分期人为划分核算的区间段会计年度=1 年会计中期<1 年 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度量(实物量度、记账本位币:一般是人民币

劳动量度)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四、会计基础 1、会计确认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计量基础含义举例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取得或制造所需要发生的各项支出 通常情况下采用 固定资产购进时买价及相关杂费作为 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按当前条件重新取得,同样资产所需支出 ⑴ ⑵ 存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 可变现净值将其变现后获得的净价值⑴ ⑵ 存货的期末计价 资产减值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现值(P)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价值⑴ 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 ⑵ 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 ⑶ 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 ⑷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 ⑸ 资产减值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⑹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要考虑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⑴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市价)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 ⑵ ⑶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 ⑷股份支付 ⑸生物资产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 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通俗易懂版) 关于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大家总分不清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所得税是什么?是你应该交给税务局的税款,就相当于是你孝敬给婆家的见面礼一样,见面礼是谁说了算呢?是税务局说了算,因为规矩肯定是婆家定的,或者说婆家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啊。交多少税是税务局说了算了,因此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得税费用相当于是娘家,就是当期认可的费用,首先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影响的是净利润。也相当于是娘家给你的钱,然后你拿着这钱去给婆家见面礼。婆家和娘家毕竟还是两家,所以两家的规矩肯定不一样,娘家给的钱不是多了肯定就是少了,一般情况正好的情况少,这也就是税法和会计经常有差异,然后需要纳税调整的原因。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所得时其实是税务局方面要求当期缴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是当期会计上应该确认的费用,也就是说税务局让你交多少钱,不一定都是你当期的费用,原因就在于税务局和会计处理有的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情况都是需要纳税调整的。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概念问题,既然会计和税务上处理有差异,那么确认的资产和负载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也会有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范畴一般会通过递延所得税的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呢?就是因为会计上不一定全部认可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以有了下面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这个公式是可以简化一下的。 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利润-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利润*所得税率(会计利润为调整完永久性差异之后的会计利润) 关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暂时是存在差异的,言外之意就是最终会殊途同归,“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判断一个差异是不是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是不是一样了,是不是最终原则是一致的。比如一项收入确认,是不是最终都要确认收入,仅仅是暂时会计和税法有争议呢。那怎么进一步去理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呢?那应该从科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方面去理解。 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举个例子,会计上当期计提了折旧100万,风风火火到税务局报税了,税务局一看觉得100万太多,想让税务局今年喝西北风去吗?不行,少计提一点,直线法50万吧会计一听就急了,怎么不让我扣除呢?讲出个道理来!税务局就说了:别急,这是可以抵扣的,现在不可以,以后会让你扣除地。所以科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说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比较经典的一些案例: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对于资产减值来说,税法上不认为资产减值了,因为会计上都是自己估计的,没有什么依据,估计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为了防止扯皮,税法就一概不予以承认,

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复习资料(精华版)

2017年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考前复习资料(最精华)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的是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从近三年出题情况看,分数不高,但对后续章节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近年考点 考点 谨慎性 会计要素的表述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例题1·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答案】D 【解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

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例题2·单选题】下列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答案】C 【解析】会计主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例题3·判断题】可靠性要求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答案】√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中级会计职称计算公式汇总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三节 预算编制 (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费用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P ×Q-V ×Q-F =(P-V)×Q-F 2.比例预算法 比例预算法是利用利润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 3. 上加法 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预算利润总额(及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 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 股利分配比率 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 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目标利润=所得税税率净利润-1 (主要预算的编制) 1.销售预算 企业其他预算的编制都必须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因此,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起点。 基本原则:收付实现制 关键公式:现金收入=当期现销收入+收回前期的赊销 2.生产预算 编制基础: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的编制的主要内容:确定预算期的产品生产量 基本公式: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3.材料采购预算 编制基础:生产预算 关键公式:某种材料耗用量=产品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 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赊购 4.直接人工预算

反映的内容:直接人工预算是一种既反映预算期内人工工时消耗水平,又规划人工成本开支的业务预算。 注意的问题:由于工资一般都要全部支付现金,因此直接人工预算表中预计直接人工成本总额就是现金预算中的直接人工工资支付额。 关键公式: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预计生产量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成本=单位工时工资率×该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5.制造费用预算 费用必须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造费用中的非付现费用,如折旧费在计算现金支出时应予以扣除。 关键公式:某项目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业务量预算总数算总额 该项目变动制造费用预 6.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编制基础: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消耗及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 关键公式: 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本期产品生产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9.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 现金预算的内容: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与筹措五部分。 关系公式: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不足时) 或=现金余缺-现金投放(现金多余时) 第三章筹资管理 第三节债务筹资 3.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租金的计算大多采用等额年金法。等额年金法下,通常要根据利率和租赁手续费率确定一个租费率,作为折现率。 一、因素分析法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第一章总论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知识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辨认。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存货在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自行生产方式及盘盈方式下初始计量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继而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作了相应地案例解析,着力解析了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及减值的账务处理。 考生应重点掌握: 1.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特别关注外购方式、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交换方式、委托加工方式下入账成本 的构成因素及指标计算;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3.存货盘盈、盘亏的科目归属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从购入方式、自行建造方式、租入方式、投资转入方式、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和债务重组方式逐项解析了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则重点案例解析了折旧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最后讲解了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考生应重点关注如下考点: 1.固定资产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数据计算,尤其是购入生产设备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各单项固定资产的分拆处理原则; 3.分次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各期利息费用的计算及期末“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4.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入账成本的推算,尤其是挪用生产用原材料或产成品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5.高危行业企业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 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各期租金费用的推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