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 新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改革 第三部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一、 传统医疗卫生体制阶段 (1949—1978年) 二、 改革开放时期 (1979—2000年)
一、 传统医疗卫生体制阶段 (1949—1978年)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内涵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确定理想的目标,采取相应措 施加以完善。简称“医改”。
一座大厦——“四梁八柱”——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 生服务、医疗保障制度、药物制度——管理、运行、投 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 度。
认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为 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商业化、市场化违背了医疗卫生事 业的发展规律。
一石击起千层浪,由此引起医改讨论热潮。
2、医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哈尔滨医科大学杜乐勋教授 现在的医疗卫生问题不是“医改失灵”,而是
医改是动态的,因社会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变化而变化, 受医疗供需双方的影响。
(二)此阶段医疗体制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与计划经济紧密相 连的,具明显的计划经济特色。
1、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事业 以政府投入为主,医疗资源分配、医疗服务机 构布局、医药生产销售由政府统一规划管理。 公立医院、公费医疗是主体。
1、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事业
城市形成了市、区、街道和卫生防疫体 系;农村建立起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 卫生所三级医疗网络,大体上满足了社会 所有成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国民健康水平 显著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预防为主,突出公益性
此阶段突出预防为主,公共卫生事业投入 优先,医疗服务机构的目标定位是公益性, 成本低效益好,医患关系好,不同地区不 同群体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基本公平合 理。
有制并存。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2、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目标发生变化 政府对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减少财政投入,改为 财政补贴,允许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享有更大的 自主经营权,创收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出 路。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3、政府监管力度削弱
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中国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和居 民期望寿命的显著增加,是卫生革命。1950-1975年, 40-65岁,比同等收入国家高15岁。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9—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1、医疗机构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个人和企业可以办医院和诊所,可以经营药店。 医疗服务机构由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
3、医疗保障覆盖面广
城镇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覆盖了所有劳 动者;
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普及,鼎盛时期覆盖 了90%的农村人口,集体经济作保障。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医疗村覆盖率
100
80
90 82
60
40
46 32
68.8 52.8
20
20
10
0
7.6 4.8 4.8 10 17 13 9.5
1958 1960 1962 1968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9 1993 1997 1998 2003 2004 2005
研究。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
决定》,强调其作用。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5、医疗卫生效益较差。
国家投入连年增多,但国民健康指标却在 下降。
资料: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卫生 总体绩效144位;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188位, 与此同时,美国第37位,印度第43位。 1978-2001年,平均预期寿命仅增加了3岁。
(三)总体评价
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卫生总投入和医 疗技术较低,也存在着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 但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巨大,为国际所公 认。
在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消灭血吸虫病
国际组织的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初级卫生工作人员的提出主要来自 中国的启发。中国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 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 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 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二)几种评价观点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基本不成功” 2、哈医大:医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3、北京大学: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论 4、复旦大学:医改成就不应抹杀 5、卫生部:“医疗卫生改革出现了市场化
倾向和公益性质淡化问题”
1、“基本不成功”论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等发表研究报 告。
“而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不到位,表现为投入不
足,监管不到位。 参见:杜乐勋等主编:《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
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杜乐勋分析看病贵的原因
有病不敢就医——费用贵 医院建筑气派——占用医疗费用主要部分 医生变商人——开药提成、大处方 高端设备抢手——检查费用高昂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6、缺乏公平性,社会矛盾加剧 由于医疗机构追求经济利益,“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
数据描述 50%——应急就诊而未就诊 30%——应住院而未住院 12-37%——大处方浪费卫生费用 80.2%——医院使用抗生素(2000年调查) 22.5%——2000年农村卫生费用22.5%
中央政府将协调管理职能更多地交给了地方政 府,而地方政府又扩大了医疗机构的经营自主 权。
医疗机构的微观上基本实行企业化管理。 商业化、市场化倾向日益严重。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4、农村合作医疗解体与恢复 1985年,90-5%,1989年4.8% 自费医疗再次成为农村主导地位的医疗形式。 90年代开始重建不成功;组织国内外资源调查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 新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改革 第三部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一、 传统医疗卫生体制阶段 (1949—1978年) 二、 改革开放时期 (1979—2000年)
一、 传统医疗卫生体制阶段 (1949—1978年)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内涵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确定理想的目标,采取相应措 施加以完善。简称“医改”。
一座大厦——“四梁八柱”——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 生服务、医疗保障制度、药物制度——管理、运行、投 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 度。
认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为 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商业化、市场化违背了医疗卫生事 业的发展规律。
一石击起千层浪,由此引起医改讨论热潮。
2、医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哈尔滨医科大学杜乐勋教授 现在的医疗卫生问题不是“医改失灵”,而是
医改是动态的,因社会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变化而变化, 受医疗供需双方的影响。
(二)此阶段医疗体制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与计划经济紧密相 连的,具明显的计划经济特色。
1、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事业 以政府投入为主,医疗资源分配、医疗服务机 构布局、医药生产销售由政府统一规划管理。 公立医院、公费医疗是主体。
1、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事业
城市形成了市、区、街道和卫生防疫体 系;农村建立起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 卫生所三级医疗网络,大体上满足了社会 所有成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国民健康水平 显著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预防为主,突出公益性
此阶段突出预防为主,公共卫生事业投入 优先,医疗服务机构的目标定位是公益性, 成本低效益好,医患关系好,不同地区不 同群体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基本公平合 理。
有制并存。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2、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目标发生变化 政府对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减少财政投入,改为 财政补贴,允许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享有更大的 自主经营权,创收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出 路。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3、政府监管力度削弱
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中国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和居 民期望寿命的显著增加,是卫生革命。1950-1975年, 40-65岁,比同等收入国家高15岁。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9—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1、医疗机构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个人和企业可以办医院和诊所,可以经营药店。 医疗服务机构由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
3、医疗保障覆盖面广
城镇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覆盖了所有劳 动者;
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普及,鼎盛时期覆盖 了90%的农村人口,集体经济作保障。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医疗村覆盖率
100
80
90 82
60
40
46 32
68.8 52.8
20
20
10
0
7.6 4.8 4.8 10 17 13 9.5
1958 1960 1962 1968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9 1993 1997 1998 2003 2004 2005
研究。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
决定》,强调其作用。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5、医疗卫生效益较差。
国家投入连年增多,但国民健康指标却在 下降。
资料: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卫生 总体绩效144位;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188位, 与此同时,美国第37位,印度第43位。 1978-2001年,平均预期寿命仅增加了3岁。
(三)总体评价
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卫生总投入和医 疗技术较低,也存在着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 但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巨大,为国际所公 认。
在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消灭血吸虫病
国际组织的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初级卫生工作人员的提出主要来自 中国的启发。中国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 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 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 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二)几种评价观点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基本不成功” 2、哈医大:医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3、北京大学: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论 4、复旦大学:医改成就不应抹杀 5、卫生部:“医疗卫生改革出现了市场化
倾向和公益性质淡化问题”
1、“基本不成功”论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等发表研究报 告。
“而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不到位,表现为投入不
足,监管不到位。 参见:杜乐勋等主编:《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
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杜乐勋分析看病贵的原因
有病不敢就医——费用贵 医院建筑气派——占用医疗费用主要部分 医生变商人——开药提成、大处方 高端设备抢手——检查费用高昂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6、缺乏公平性,社会矛盾加剧 由于医疗机构追求经济利益,“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
数据描述 50%——应急就诊而未就诊 30%——应住院而未住院 12-37%——大处方浪费卫生费用 80.2%——医院使用抗生素(2000年调查) 22.5%——2000年农村卫生费用22.5%
中央政府将协调管理职能更多地交给了地方政 府,而地方政府又扩大了医疗机构的经营自主 权。
医疗机构的微观上基本实行企业化管理。 商业化、市场化倾向日益严重。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
(一)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4、农村合作医疗解体与恢复 1985年,90-5%,1989年4.8% 自费医疗再次成为农村主导地位的医疗形式。 90年代开始重建不成功;组织国内外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