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泉州境主神

闽南泉州境主神
闽南泉州境主神

闽南语

有闽南人的朋友,学闽南语很有用! 1.利厚—你好 2.厚家—好吃 3.电西—电视 4.挖—我 5.怡—他/她 6.安内—这样 7.利(你) 8.矮(爱) 9.我爱你(挖矮利)10.告啊(狗) 11·虾米(什么) 12.触定(屋顶)13·戴季(事情)14.弯来{原来} 15.弯来西安内(原来是这样)16·甲亏(吃亏)17.甲利厚(跟你和好)18.启迪(养猪)19.启告啊(养狗)20.抓(纸) 21.女冰友(女朋友)22.男冰友(男朋友)23.麦安内(不要这样)24.利共啊(你说呢)25.麦靠(不要在哭)26.西(是)27.甲献(很累)28.老定(楼上)29.老咖(楼下)30.利葱虾(你在干什么)31·秋季(戒指/手指)32.贫够(苹果)33.造(跑)34.迷路(美女)35.公高掐(公交车)36.低讨(猪头)37.派写(不好意思/对不起)38.低罗(哪里)39.熊厚(这样最好啦)41.夹崩(吃饭)42.亲才厚(随便就好)43.椅啊(椅子)44.秋(树)45.比旧(啤酒)46.电管(开/热水瓶)47.电钉(电灯)48.骂(奶奶)49.公啊(爷爷)50.季啊(姐姐)51.拔(爸/父亲)52.麻(妈/母亲)53·修怕(打架)54.醉(水)55.点(电)56.刚停(工程)57.厚厚共(有话好好说)59.鸟器(老鼠)60.厚碟(好茶)61.乌赢夹来着(有空常来坐/座)62·启啊(养鸭)63.西干(时间)64.修意素(小意思)65.主来醉(自来水)66.搜洗(钥匙)67.帕同关(打通关) 68.甲昏(抽烟) 69.挖兄利(我好想你)70.虾嘎秋虾献(写到手会酸)71.来挖刀(来我家)73.之(书)74.郎(人)75挖嘎利(我教你)76车系(找死)77叫(鸟)78滚坠(开水)79水当当(很美)80沙(衣服)81的啊(袋子)82求(手)83冥载(明天)84侯问(好运)85都贾(刚才)86头开啊(地上)87某(老婆)88肮(老公)89最刚(打工)90今麦(不好)91修利(想你)92轰今透(风很大)93今逃(枕头)94困啊(睡了)95之包(书包)96八斗腰(肚子饿)94艾考(爱哭)98受吓(宿舍)99敏(脸)100处赖(家里) 一、问候语 1.你好!=li(一声)褐; 2.大家好.=大(注,大的音只是相近,发音并不一样,闽南语的大有鼻音)A(英语字母音)褐; 3.早上好=灾key(英语)褐; 4.我是小陈=哇(音近而不一样)喜(意思为:是)喜儿(请快速地连读,意思为:小;但小有很多种读音,这个是用于人名)Dan(拼音,二声); 5.你是小陈吗?=li(拼音,一声)喜(意思为:是)喜儿(请快速地连读,意思为:小;但小有很多种读音,这个是用于人名)Dan(拼音,二声)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doc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报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4) 1.1闽南古厝简介: (4)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4) 2.1选题背景: (4) 2.1.1文化积淀 (4) 2.1.2建筑遭受破坏 (6)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7)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7) 3.3数据分析 (8)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9) 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9) 4.2.2电话访谈与记录 (9) 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9) 4.2.4资料集成与整理 (10) 4.2.5完善调研报告 (10)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5.1访谈结果与分析 (10) 5.1.2采访背景 (10)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10)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3)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18) 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18) 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18) 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8) 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9) 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20) 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20) 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20) 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20) 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21) 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21) 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22) 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1.1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2.1选题背景: 2.1.1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正月初一 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女儿回娘家“贺正”,是在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丰盛午餐接待。

闽南语粤语歌词 普通话谐音版

爱到才知痛 为着你今仔日欲来找我 为丢里gin那里袂来催挖 对早起等到深夜 对杂ki但高qim呀 阮总是相信你会甲阮来作伴 问总是胸信里诶噶问来最pua 犹原无影无迹 犹完嚒呀嚒家 我不敢想那无你甘会生活 挖m噶修那嚒里gam诶行挖 按怎渡我的生命 按抓斗挖诶西mia 寒风也冷袂过你对我的心肝 寒红呀另袂归里对挖诶xim挂 那堪糟蹋着我 那kam糟蹋丢挖 爱到你心惊惊 爱丢里xim gia gia 想到你心痛痛 修丢里xim tia tia 但是我无法度将感情收煞 但西挖嚒话斗窘gam井修刷 看到你爱别人就亲像你爱我 跨丢里爱把浪丢亲求里爱挖 按怎拢袂心痛 按抓拢袂xim tia 爱到你心惊惊 爱丢里xim gia gia 想到你心痛痛 修丢里xim tia tia 我已经无资格对你讲条件 挖已ging嚒组给对里工掉gia 等别人对待你就亲像你对我 但把浪对抬里丢亲求里对挖 爱到才知影痛 爱丢家在呀tia

送行 断线风吹的沉重心烦意乱要出航 Dng suann 轰cuei e dim 当sim 还意乱ve cu航 薄情的灵魂是我感情的秋冬 博静e灵hu-n 系g-ua gam 静e 秋当 孤单送行的人带着心事目眶红 go duann 桑hing e 郎dua diou sim 素bak khoo 昂 要走的人是甚人 Ve zau e 郎系siann 郎 对阮的爱是永远偏偏乎你没半项 堆g-un e 爱系营g-uan 偏偏hoo 里vu bua 杭 对阮的爱不愿放是你对阮的愿望 堆g-un e 爱m g-uan 傍系里堆g-un e g-uan 忙 海角天边的怨叹抱着青春将阮送 海gak thinn e binn g-uan 叹剖diou 青cun 囧g-un 桑 孤单送行的人不通伤心船要入港 go duann 桑hing e 郎m汤凶sim zun ve lip 港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doc

第 1 页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2 页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4) 1.1闽南古厝简介: (4)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4) 2.1选题背景: (4) 2.1.1文化积淀 (4) 2.1.2建筑遭受破坏 (6)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7)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7) 3.3数据分析 (8)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9) 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9) 4.2.2电话访谈与记录 (9) 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9) 4.2.4资料集成与整理 (10) 4.2.5完善调研报告 (10)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5.1访谈结果与分析 (10) 5.1.2采访背景 (10)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10)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3)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18)

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18) 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18) 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8) 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9) 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20) 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20) 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20) 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20) 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21) 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21) 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22) 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1.1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2.1选题背景: 2.1.1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

泉州民俗与闽南民俗

泉州地区与闽南大地区过年民俗异同 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泉厦漳”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也不多写,就讲讲泉州春节民俗和闽南春节民俗,二者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部分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点是从我个人角度观察的。 春节以前都是叫过年,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泉州民谣唱到——“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个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在过年这十五天中规矩非常多,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了,现在许多人一般都是过年过七天,初八初九就开始工作,初九天公生是我最熟悉的日子,因为以前这一天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而闽南民谣唱到——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二者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春节大概习俗和闽南各地区习俗是一样的,部分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泉州出于闽南而不同于闽南之所在。 过年之中还有许多习俗。 例如泉州地区有:敬天公、开正、贺正、团拜、压岁钱、女儿女婿日、迎灶君、众人生、天公生、“做天香”、元宵、吃“上元丸”、润饼菜、祭春、闹元宵、闹花灯、挂灯、送灯、游灯、出灯、猜灯谜、替身”、“过关限”、祀“棕蓑娘”等等。 而闽南地区有:拜年、穿新衣、行春、开门、关门看吉时、早餐吃

闽南话俗语

消失的泉州俗语系列——“吃穿行用”策划脚本 主题:俗语说“一吃二穿三行四用”,衣食住行(吃穿行用)是我们日常生活很普通,却也很重要的一部分。闽南语里面有不少关于“吃穿行用”的俗语,这些俗语很生动、形象,体现了闽南语的语言魅力,却又包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哲学。 不过近年来,这些俗语逐渐被淡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闽南语不断流失,小孩子甚至不太懂得说闽南语,年轻一代也逐渐忘记“阿公、阿麽曾经说过的话”。本系列“消失的泉州俗语”,目的在于重温闽南俗语,在嘻笑之中唤醒人们对母语的重视。 一“食” “吃”的闽南语方言本字为“食”,“食”的俗语在“吃穿行用”中是最多的,因为“食”是人生存的根本。 我们在路上见到熟人,第一句话便是“你吃了没”、“吃饱了吗”,而在西方文化中,这样的问答则表示“要请客”的意思,不过在中国则仅仅是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问候语。国人对“食”的重视,最能体现的便是一句“民以食为天”(普通话),这句俗语在闽南话里则有更生动的体现。 1、形容“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没食倥倥颠 饱暖思淫欲,枵饿起枭心 重辞生 枵腹肚无嫌好歹食(物)——破大灶无嫌好歹柴草——屎学蚊不嫌好歹尻川 食(勿会)饱,枵(勿会)死 食饱想食巧 食饱呣通(勿会)记枵时代 卜食着食菠伦,卜穿着穿绸裙 穷人想食饱,富人想食巧 闲时求食饱,过节求食巧 糜饭食伊饱,好物呣见巧 2、“食”的养生 腌(月赞)食腌(月赞)肥 腌腌吃,“旺旺”大 三顿食循,较好食(火君) 食饱穿烧强过榉急烧 冬节有食补,春来会打虎 冬食菜头夏食姜,免请医生免烧香 食补呣值睡补 食饱困较肥土粪 畅较好食补 早食饱,午食饱,暗顿半枵饱 胀鸡肥,胀狗瘦,胀人成人丹 重病呣食药,早晚困破席 现食先行气 挑食会过饥,贪食会伤脾 食桃肥,食李瘦,食杨梅,睡杉板 鱼虾煮伊滚,食济也安稳 食困有分寸,各人要节准

(完整word版)泉州民俗与闽南民俗

泉州地区与闽南大地区过年民俗异同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泉厦漳”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也不多写,就讲讲泉州春节民俗和闽南春节民俗,二者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部分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点是从我个人角度观察的。 春节以前都是叫过年,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 月1 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泉州民谣唱到——“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 '(节日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个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在过年这十五天中规矩非常多,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了,现在许多人一般都是过年过七天,初八初九就开始工作,初九天公生是我最熟悉的日子,因为以前这一天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而闽南民谣唱到——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二者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春节大概习俗和闽南各地区习俗是一样的,部分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泉州出于闽南而不同于闽南之所在。 过年之中还有许多习俗。 例如泉州地区有:敬天公、开正、贺正、团拜、压岁钱、女儿女婿日、迎灶君、众人生、天公生、“做天香”、元宵、吃“上元丸”、润饼菜、祭春、闹元宵、闹花灯、挂灯、送灯、游灯、出灯、猜灯谜、替身”、“过关限”、祀“棕蓑娘”等等。 而闽南地区有:拜年、穿新衣、行春、开门、关门看吉时、早餐吃 素、做牙、公妈(祖先)、开荤、回娘家、睡到饱、早上床、接财神、隔开、开工、闽南闹正、鞭炮声里迎正月、最咼潮在兀宵、请喝春酒

闽南话除了同汉语拼音法外另有的九种特殊发音法

闽南话除了同汉语拼音法外另有的 九种特殊发音法 1. ag从ang去除鼻音n而得ag,为角/六/北等的韵母,发a后嘴巴大张合音同闽南话的沃水的沃ag,注意上下牙齿不能接触,如北发b 与ag合为bag,也可嘴巴大张发ba后上下颌张合。 2. gg/月为五/碍的声母,学习时嘴稍张发e再g再舌根抖动与软腭摩擦成月gg,五发音gg加og为ggog,碍音先发gg/月再ai得ggai、义音ggi。 3. og/乌为姑/租的韵母,从ong去除鼻音n而得og,发音时嘴巴鼓圆气流从喉底发出成og。注意嘴巴必须鼓圆气流由喉孔冲出得og,应用字有姑/gog、租/zog、雨/hog等。 恶为国的韵母是发og后嘴巴顺作e的动作收音为oge。 4. ig音同亿/益,为ing去除鼻音n而得ig,为激/挤/刻等的韵母。拼法是发i音喉底收缩得ig,迫big拼时先b再发i收缩喉底、嘴角稍动向两边成音big迫。 5. ng音同黄/央,是ang/eng/ong/ing没发第一音a/e/o/i而直接发鼻音得ng(音同闽南话秧/央)音,拼法是嘴稍张气流抖动鼻孔发出声得音ng/黄/秧,应用的字有光gng、饭bng、酸sng等。 6. 闽南话拼音字组后特殊的合唇音b,为合/十/鸽的韵母后合唇收音(闭嘴),发音后嘴唇必须合住,如十zab,可先发za音后嘴唇合住作b的动作成zab,也可先发z加ab为zab,该音发a后嘴唇作b

拼法合住再加声母与z合拼成zab,有涩xiab、协hiab等。 7. 拼音字组后的d为结/塞/力的韵母后作d动作收音字,如结先发ga后作d舌尖作顶上颚齿龈处收音成gad,也可先发声母g加韵母ad 为gad结,力先发L再ad成Lad,也可先ad再加L成Lad力等。 8. 放在拼音字组后的m为合嘴气流由鼻出音成姆/勿,如金先发gi 后合嘴由鼻出音为gim,也可先发声母g加韵母im成gim。应用的字有心xim、啉Lim、临Lim等。而m作为声母拼法是: 拼音字组前的m作为声母是没鼻音的如同南话尾/未。拼法直接合嘴唇拼韵母(国际音标作bb)该声音为上下唇合住拼韵母,如米mi合唇发i,而面合唇拼ni为mni,默mig等。面mni的拼法是m(音同闽南话尾/未)加ni为mni,骂为mna。 9. n的作用多重性,除与汉语拼法同,即作声母ni/nir你也作韵母后舌尖顶鄂作鼻音出an/安、en/恩、in/因等外,还有特别的是作为双重声母。这是闽南话保留古汉语浊音/鼻音的特色,如敢/gna、生/xni,先拼na加g为敢gna,先拼ni加x为生xni。 还有nia/音同娘,行路的行gnia,先拼nia加g为行gnia。也可声母 g加nia为gnia等。 而nui前加g为gnui关、nui加z为znui前等,先拼出韵母再加声母这些双重(复式)声母。注意!先拼韵母后加声母易学和标准!。 而猪di/dir,居gi/gir等,有r的作r的动作拼音。 本拼音法有音调的同汉语拼法,无音调(半声调)的a/饱ba,o/保

晋江古厝

晋江古厝,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群落。它承载着一段历史。 20日上午,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海西行记者团走进晋江城市展馆,在晋江古厝的图片面前,他们纷纷拍照,对这种独特的闽南民居表示了高度的关注。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晋江古代民居不同于北方大地和江南水乡的民居,也有别于南方山区的。晋江古代民居既承袭汉人的中原传统,又深受闽越人海洋文化的影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居建筑。如,那“出砖入石”的“皇宫式”大厝,那花岗石砌成的“石头厝”,那用夯土夯就的“土挡撞厝”,那以土结垒成的“土结厝”,还有用牡蛎壳为墙的“蚵仔壳厝”;近代以来,晋江华侨又带来了西方和东南亚建筑文化,回乡建造了一座座“番仔楼”,堪称为中西合璧。这,在全国的民居建筑中都是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 “红砖厝”是以家庭为单位,四周封闭式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一般来说,一进为门厅,二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厅两侧居室和后落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进前有左右两厢房,一般用作厨房和储存草料工具等。进两旁外侧,通常各建一条狭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厅堂多为三间七架(间,

面宽的单位;架,进深的单位),间架多寡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进与护厝之间有过水廊连通出入,结构完整。大门进去,有前院,深井(天井)两边是护廊,穿过天井就是正厅,左右是东西两厢,是正房。大厅后面就是后院。闽南古厝砖瓦主要为红色,红砖白墙,所谓“红砖文化”。古厝都有两个“飞檐”,上面常雕有龙、凤等形象。 晋江古厝。(申家驹摄) “皇宫式”大厝是晋江典型传统民居,这种大厝建筑特征与古代由中原南迁的族姓大多是官宦人家有直接关系 。“皇宫式”大厝建筑布局特点是轴线对称,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均齐配置。大厝一般为四柱三开间或六柱五开间。大厝诸房必然左右均齐配置,厅堂、天井、房间必然由走廊连通一体,体现中华民族的对称、连络的审美意识、形成以厅堂为主轴,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格局。 “皇宫式”大厝为封闭式建筑。大厝前一般铺设宽敞的石埕。大厝的墀头大门门位凹入,有的两侧有小边门。入门处有下厅,左右建两间下房。下厅止步衔接天井,天井两侧有走廊并建有厢房。走过天井踏上石阶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为厅堂,厅堂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厅及两侧的后房,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厅堂和大房前走廊铺设巨大的廊沿石,两侧辟有两个小边门,可通厝外或护厝。规模完整的“皇宫式”大厝出后厅复有天井,两侧有走廊和厢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厨房、杂间。主屋正厝两边建有护厝。正厝边门有廊道通护厝中间小厅,其余房间亦为住房。护厝房间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这样,就形成了“皇宫式”大厝左右均齐配置,而又浑然贯通的建筑特征。 “皇宫式”大厝屋顶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屋面顶铺红瓦,间以瓦简压,檐口挂滴水、瓦当。下房、厢房、护厝的屋顶较低,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这种屋顶斜面成凹曲线,屋脊两端高高翘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曲红审美意识。而且主屋屋顶较倾斜,厢房、下房屋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

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 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 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 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 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 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 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 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 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从什

我的闽南古厝梦_高一作文

我的闽南古厝梦 闽南人把房子叫做厝,闽南的古厝其实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于闽南的传统建筑,我心里一直都是敬畏的,我喜欢闽南古厝,我希望闽南古厝可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恒久流传。 其实,众多古宅大厝虽然掩映在老旧的街巷里,艳艳红砖外加妖娆陡峭的燕尾脊,依然格外引人注目。在众多不计其数的古民居中,以蔡氏古民居、南俊巷的老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为最。 “宫殿式”大厝,是泉州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它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较多运用砖、瓦,多用石砌底和红砖砌筑外围墙。屋顶多采用“燕尾式”脊角,弯曲起翘,华丽动人。 在门楣窗楣,墙面转角,建筑立柱上不仅有精细的雕刻团,其色彩的讲究也使红砖的美感得到完美的体现。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上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制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 在丰泽北峰有一座气势辉煌、建筑精美而又带有南洋风格的闽南大厝,虽历经几十年风雨,但仍安然无恙。大厝建于1935年,二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 第1页共2页

共54间,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富丽堂皇,为闽南民间建筑中少有。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师范学院也在此创办,可谓人文历史丰富。 关于闽南古厝,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探讨,挖掘,这是闽南的一种文化特色,我希望闽南古厝可以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向全世界展现它的魅力。我相信我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第2页共2页

闽南话

林宝卿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闽南语教程》 发信人: washnew (横云·又到杨梅上市时), 信区: Hanyu 标题: 闽方言zz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5年06月09日21:51:4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詹伯慧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 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 、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 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 、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 、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 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 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 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 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 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 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 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通行 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泉州市首届闽南(民俗)知识竞赛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泉州市首届闽南(民俗)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题(共40分) 1、典型的泉州传统民居是官式大厝,也称“皇宫起”。 2、洋楼是沿海侨乡一种中西合壁式民居,俗称番仔楼,以晋江石狮一带为典型。 3、泉州人喜欢饮乌龙茶,泉州又是福建省乌龙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中以安溪铁观音最为出名,弛誉中外。 4、泉州是著名侨乡。华侨出洋前,须先到公妈厅焚香拜祖辞行,以示尊宗法祖,并祈求祖宗神灵庇佑安全渡洋,在侨居地兴旺发达,俗称““拜公妈””。 5、华侨返归故里,亲友们都闻讯赶来看望,并送鸡、蛋、面线、美酒、猪脚等礼品,甚至设宴为其接风洗尘,俗称“脱草鞋”。 6、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 7、郑和为伊斯兰教徒,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第五次下西洋时,到泉州圣墓行香,祈求灵圣庇佑。 8、元宵节的节日活动,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放焰火、玩花船等等,但把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的是“闹花灯”。 9、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泉州人习惯称为“五月节”。 10、泉州民间把农历七月初七这天界定为七娘妈的诞辰,这天要举行庆祝活动,俗称做七娘妈生。 11、闽南七夕,家家户户用糯米制作“糖果”,每粒直径一公分左右,用手指捏压使之两面向内略凹,好似人面上的笑靥(俗称“酒窟”),意思是祝愿织女在与牛郎相会时笑容满面,甜甜蜜蜜。 12、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混沌,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吃汤圆和麻糍。泉州人则吃“冬节丸”。节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

浅谈闽南(泉州)的非物质文化保护

浅谈闽南(泉州)的非物质文化保护 (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文化服务中心——陈昆岩)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可见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地获得重视。整合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促进文化生态的保护,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在国际文化秩序大变动、文化格局大调整、文化资源再分配的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 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也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闽南文化发源于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层层积淀,具有多元的文化表现形态,是中华文化优秀的“基因库”。闽南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缘关系,许多早已在中原土地消失的文化形态和种类,在福建尤其是闽南一带不仅保存、活跃,而且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厦漳泉三地共有4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别占福建省省级和国家级名录项目的43%和51%。全省26个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18个集中在这一地区。众多原生态的闽南民间传统文化,与台湾民间文化一脉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基因处处可寻,构成了闽台文化之间的多彩景观。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鲜明的特色,深受人们喜爱。泉州南音被专家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2年,泉州南音与梨园戏、木偶戏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南音不仅流传在闽南地区,而且流播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联系海内外同胞的精神纽带。梨园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泉州提线木偶戏先后到过4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屡获国内外大奖,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木偶艺术珍品”。高甲戏的丑角艺术丰富多彩,形成亦庄亦谐、以丑见美的独特风格。 加强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对于优化文化生态环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闽南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闽南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一)领导力量薄弱,部门协作不够 闽南非物质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配合工作机制不够明确。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尚未列入正式编制,缺乏专兼职人员。多数县级政府虽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但对于闽南(泉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进展缓慢。 (二)认识不够到位,保护氛围不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