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化学术论文的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刊文化学术论文的格式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

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

“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

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

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行距为“固定行间距

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嬗变初论

摘要: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主流文化是统治社会意识形态并为公众所接受的文化。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将引起二者的嬗变,网络文化最终必然上升为主流文化。这是网络文化“凤凰涅禁”的最终结局。

关键词:主流文化网络文化冲突和依存嬗变

中圈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9-052-02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滋生了新的文化载体——网络文化,它与信息技术一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长为世人皆知的新兴产业。网络文化的崛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但又极大地冲击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模式,并很快与主流文化分庭抗礼,欲取而代之。纵观21世纪人类文化的发展大潮,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并非只是平分秋色,其结局正是网络文化成长为人类文化的主流,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汇、兼容,将构

成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嬗变,这必然是网络文化的凤凰涅槃。

一、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界定

虽然人们对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耳熟能详,但二者之间的界定却奠衷一是。笔者对网

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分析研究。认知如下——

所谓“主流文化”是在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为统治阶级所主宰并为这个时代所尊崇所

倡导的,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主要影响力的并为公众所接受的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其

主流文化,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起直至清末乃至民国,几乎历代帝王都崇尚儒学。在西方,中世纪以后则以基督教文

化为主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这是我们

执政党和政府所主张并向全社会倡导,早已成为公众接受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基本构成。

所谓“网络文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

环境”中产生的,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

活动及其成果。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

动及其成果,包涵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

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有时也称为亚文化,其离散性远

高于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它的核心是传统价值观念;有人甚至认为

网络文化是充斥网络的非主流文化,是80后90后的“脑残文化”,有人则把它贬低为

“草根文化”,其实质是把网络文化放在主流文化的对立面;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异军突起,将主流文化边缘化。总之,社会主流意识都在排斥网络文化,这是对网络文化的误解。因为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生命力恰如“新生事物”。人们的

偏见正是由于对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界定的误区应运而生。

二、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和依存

任何文化都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既要传承社会历史文化,又要在新的

历史阶段有所创新有所追求。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而否认网络文化存

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网络文化是伴随网络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网络,

就不可能有网络文化。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一

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且已经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因此网络也具有

了文化的意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年1月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

网民规模较2021年底年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

1.2亿,达到

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3070万,占

整体网民的8%。手机上网成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2021年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2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

水平,2021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2021年4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21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681万人,其中,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7189万人,农村

网民中30岁以下群体所占比例高达69.2%,其中19岁以下年轻网民所占比重达41.1%;农

村网民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52.1%,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

农村网民比例达到39.5%,与2021年相比,农村初中文化程度的网民所占比例增长了

2.7%,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在向低学历人口渗透。

如此众多的网民,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网络文化,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网民,他们

所接受的首选就是网络文化。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和学生群体,他们所看到

的世界,所认识的事物。必然认同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最大特点表现为非主流、平民化、多元化、个性化、随意性、互动性和即时性,强调体验分享,具有生机勃勃的前卫、另类、反叛和颠覆气质。网络文化使我们意识到一种与传统文化存在明显差异的话语体系、思维

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评判标准,一个巨大的文化断裂和社会代沟,一个完全不同于常态

的虚拟世界、一个把传统主流文化驱逐并取而代之的未来道路。尤其重要的是网络时代的

社会主体是青年人,而社会的未来是青年人的天下,未来的主流文化必将是网络文化,这

正是我们所看到所忧虑的核心问题。

阿络文化是一个“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络

文化在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体验之时,也带来了许多与传统主流文化节相悖的内容:

各种道听途说甚至谣言,浮躁、媚俗。低级趣味、封建迷信、色情图文等,在网上一不小

心就会目睹到让人触目惊心的东西。“网络文化自由化”客观上存在的各种反1人类文化

的现象,将会威胁“文化生态”的平衡,将严重阻碍网络文化的健康成长,也必将破坏网

络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壮大。

面对网络文化的挑战,主流文化必须积极应对。必须看到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除

了冲突,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

首先,主流文化必须借助网络而进行全面传播。主流文化离开了网络将寸步难行。网

络正在取代传统的文化传媒成为统治世界的最好传媒工具。以高速宽带和移动网络等信息

技术为依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潮流为主流文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从信息

产业的高端人手,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流通方式,完成文化产业的全面改革,实现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