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315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3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方法对31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危重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由于及时隔离治疗,预后较好。

结论手足口病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

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

标签: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
自2008年5月我国将手足口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它是感染科常见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1]。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并多在6岁与方法以下儿童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科手足口病专用隔离病房共收治315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15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其中男172例,女143例,男女之比约为1.2:1,发病年龄为4个月~8岁,0~1岁68例(17.0%)、1~2岁118例(29.5%)、2~3岁112例(28.0%)、3~5岁43例(10.8%)、5~6岁37例(9.2%)、6~8岁以上22例(5.5%),病程5~18d,平均11.5d。

1.2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口腔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关。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单一部分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后1~5d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315例患儿中有298例发热,热程1~5d,49例伴有精神差、乏力、哭声弱、嗜睡、烦躁、面色发灰,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拒食咽痛。

1.3辅助检查315例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100例,升高112例,降低53例;心肌酶谱检查:CK-MB升高228例;脑电图检查:正常263例、边缘状态或异常脑电图152例;胸部正位片:心肺未见异常6例、双肺纹理增强29例、肺炎280例。

1.4治疗与转归遵循《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治疗方案,指导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以及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药物治疗:①抗炎抗病毒治疗:对白细胞增高,持续发热不退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

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0~15mg/kg静脉点滴;②控制颅内高压:限
制入量,给予甘露醇1.0g/(kg·次),每4~6h1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呋塞米1mg/kg每12h1次;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d给予;④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甲基泼尼松龙,重症应用5~15mg/kg,连用3d,病情稳定后,短时间内撤停;⑤其他对症治疗:降温(物理及药物)、止惊、镇静。

对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者给予能量合剂。

中医药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经上述治疗,所有病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多在1w内痊愈,预后良好[2]。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d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瞻望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由于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诊时容易忽略,而病情进展凶猛,一旦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呼吸、循环并发症,患儿可短时间内死亡,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临床实践中如何及时识别出重症病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尤为重要。

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若具有以下几项特征:①持续高热不退;②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⑤高血压;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⑦高血糖。

有可能在短期內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笔者探讨的315例患儿,对于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若出现可能于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的症状及体征,应予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由于对EV71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认识不足,危重症病例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总体上以对症治疗为主,尚需要循证医学和实验研究的证实。

关键治疗措施:①早期甄别;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④积极降颅压;⑤心血管保护等。

参考文献:
[1]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01-403.
[2]杨善志,都鹏飞.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167-168.
[3]McMinn PC.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lrus71 and its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002,(01):91-107
[4]Wang SM,Liu CC. 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Expert Review of Anticancer Therapy,2009,(06):735-742.
[5]尚云晓,蔡栩栩,儿童手足口病危重例诊治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17-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