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政治参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政治参与
金陵女子学院1507班 16150711杨荷馨 16150714张晴 16150715林宏宇 16150710 李雪儒 16150706刘禹榕 16150716罗曼
定义
前言
女性政治参与是指女性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即女性公民通过一 些合法的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愿,以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人群:主体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为主
形成方式:西方先进思想的鼓舞和中国思想先进的男性的支持下自发形成 的。
1.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的自发式政治 参与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妇女解放的是维新派, 但是他们主张的妇女解放是与“去 缠足”“强国保 种”等交织在一起的,培养相夫教子的妇女,并未涉及女性应 享有的平等的政治权利。
五、政治参与质量较低
• 女性参政质量的定义曾由山东大学师凤莲教授给出,其含义是“权力 参与中的女性是否能够代表女性群体,是否能够将女性群体的利益和 声音反映到决策中去,是否能够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国家的政策和 法规产生影响”。 • 近年来,虽然女性代表的数量在增加,但是反映女性群体的声音依然 微弱,例如2007年北京某区人大代表会议案目录中,共有23件女性提 出的提案,但没有一件提案是与女性发展相关的。
二、政治参与程度较低
• 政治参与程度可通过参与者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对所在单位、社区 或居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等进行衡量。 • 根据2010年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女性主动为所在单位、 社区和居委会提出建议的比例为18.3%,相较于被调查的男性参与者 的26.1%低了7.8个百分点。 • 对于实行选举权,女性参与程度也偏低。仅68%左右的女性认真了解 候选人之后才进行投票,其余多是跟风投票或是随便投票,随意性较 强。 • 对于实行被选举权,女性作为候选人参与政治选举的数量也偏低。第 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显示,1995至2000年选举地方各级 人大代表的参选率,女性低于男性4.2个百分点。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发展女党员工作得到了增强。 女性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总体 稳中有升,改革开放以来都保持在 20% 以上。 女性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例 基本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女性政协委员 的比例稍 高于政协常委。 女性参与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比例在增加。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自由思想高涨,各地的中国女 性要求参政权的运动也进入第一个高潮期。
1.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的自发式政治 参与
但是,随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加强,1913年11月女子参政同盟会被勒令解散, 中国妇女参政的第一次高潮也从此消退。 五四时期,西方女权主义被大量介绍进来,社会主义思想也开始影响中国的妇 女运动,并再次掀起了高潮。这时的中国女性将争取妇女的平等参政权的运动 语当时的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运动结合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女性参政状况
•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探索发展社会主义 制度的新道路,女性的政治参与开始逐渐拥有更加全面、 系统的保障制度和机制。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代我国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 高,同时政府积极制定、完善多项政策以保障妇女基本权 益,为我过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因 此,我国妇女的政治参与形势较好,拥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但仍有不足。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问题因素
文化思想环境
• 传统思想 • 现代思想
现行体制环境
• 传统委任制
• 法律法规滞后
7
女性自身意识
• 依赖男性
• 政治自卑
• 嫉妒同性
文化意识环境
传统观念
•
• “男尊女卑”、“男轻女弱”、 “男主女从”的思想有时仍会出现, 尤其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这样 的封建思想更是严重。 这就导致了多数女性对男性产生依 赖性,对政治漠不关心,没有参与 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同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 想,也束缚了一些渴望从政的女性 • 的心理。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特点:注重“个人利益”的主动式的权利性参与。 人群:广大女性群体,尤其是女企业家。 形成方式:改革开放使得女性由过去的动员式参与者变成为力求实现自身 合法利益诉求的主动式参与者。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领导 人民拨乱反正,并根据新情况制定 了新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妇女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积极行使宪法 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
1949年-1966年女性参政状况
• 中国妇女受到空前的解放,大量女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 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 • 有了法律条文的保障,部分女性积极参与政治。在新成立 的中国国家机构中,有6位部长级女性干部;在第一届人 民政府中,有17名女性担任副部长级以上的职务,基层女 性干部达3000万。 • 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的政治参与处于较高水平。
现状
它包括“女公务员的非职业行为政治参与”和“普通女性公民的政治参 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越来越 多,政治参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途径并不能满 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热情。女性作为占中国人口一半的群体,在政 治参与中不仅面临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参与问题,并且还面临着一 些带有 女性特征的参与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现行体制环境
委任制
• 我国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是自 上而下由上级组织部门提名、 考察、任命的委任制,一些保 有传统观念的领导仍然认为选 拔女性参与政治属于“凑数”, 而将女性放置于非主流岗位上, 导致女性政治地位从属于男性。
法律法规滞后
• 未能更好地保障女性政治参与 的基本权利。 • 例如《女性权益保障法》只规 定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府机构中 应有“适当数量”的女性,而 没有进行明确的数字规定和比 例标准,这导致女性在参政时 易被忽略或放在次要位置上, 打消女性政治参与的热情。
现代观念
人们常常忽视中国女性群体的文化素质 已大大提高。受到从古至今对女性的刻 板印象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受到高等教 育的中国女性仍然毫无能力,并且有严 重的性格缺陷,例如不够理智、优柔寡 断、情绪化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 了有能力的女性参政的热情的脚步。 在传播讯息方面,媒体对于女性领导者 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过于拥护“男权文 化”而有意传播传统封建思想。 在当代中国,社会还缺少对于女性的成 功的宽容和支持,女性政治参与缺少一 个坚实的社会平台作为支撑。
目 录
历史前沿 政策与状况 原因 解决措施
3
总结
16150711杨荷馨
1949年以后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 动员式政治参与
20世纪初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 自发式政治参与
2
改革开放以后
以“个人利益”为向导 主动式政治参与
7
1
历史阶段
3
1.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的自发式政治 参与
目的:这时期妇女的政治参与目标明确,在救亡图存的大背景和西学东渐 的思潮中争取“女子参政权”。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后的女性政治参与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分化的利益诉求, 再加上女性公民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提高,使得 女性主体开始由过去的动员式参与者变成为力求实现自身合法利益诉求的主 动式参与者。
16150714张晴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动员 式政治参 与
特点:属于动员式政治参与 。 人群:广大女性群体。 形成方式:出于毛泽东的个人威望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2.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动员式政治参 与
1964 年毛泽东称“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 能办得到”。 但是“文革”十年, 致使全国人大空白,政协及民主党派机关、各地的妇联 等 组织被迫停止工作,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完全中断,女性主要以动员式的群众 运动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问 题
自主参与政治意识较低 政治参与程度较低 政治参与比例较低 政治参与“尖端缺损” 政治参与质量较低
3
一、自主参与政治意识较低
• 我国女性参与政治的自主性较差,多为动员参与,即受他人策 动参与。 • 我国人口多集中于农村,而妇女占农村人口一半以上。以其为 例,根据调查,不论地区的贫富,超过50%的农村妇女未参加 村委会选举投票,理由多是认为投票没有意义、没有时间、投 票时男人的事情与其无关。 • 另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农村妇女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 不愿意收看时事政治新闻,不议论国家事务。 • 可见,多数农村妇女并不具有自主选择参与政治的意识。
政 策(文革中)
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国家脱离法治的轨道,中国政治陷入混乱,大量女性政治领导干部、知识分子 遭遇不公平对待,导致女性的政治参与进入寒冬。
政 策(文革后)
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明确规定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综合的专门保障妇女基本权益的法律,也是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 大会选举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进一步规定了女性在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并提出了逐步提 高女性代表比例的要求。
政 策(新世纪)
2000年 《中国女性发展纲要》
将女性参政列为其六项优先发展领域之一。
三、政治参与比例较低
• 以全国人大为例,以下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所占比例:第一届 12%,第二届12.2%,第三届17.9%,第四届22.6%,第五届21.2%,第 六届21.2%,第七届21.3%,第八届21%,第九届21.8%,第十届20.2%, 第十一届21.2%,第十二届23.4%。 • 由数据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女性代表数量仅占全体代表的五 分之一左右,反映出我国女性政治参与比例较低的现象。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立法机构,需要女性代表针对我国的女性问题 进行提案,然后人大给予女性法律保障。女性代表的数量决定着我国 政府针对女性问题立法的深度与广度,较少的女性代表不利于保护妇 女儿童的法律出台,也不利于其他法律从女性角度进行考量。
政 策(文革前)
明确规定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男性同等的权 利。
1954年及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中均包含保障妇女参政权利的各项规定,“男女平等”作为一项重要 原则被列入宪法之中。
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 大会选举法》
规定女性与男性拥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女性自身意识
• 依赖男性:一些中国女性因受到潜移默化的传统观念思想的影响,对 男性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希望获得男性的同情和照顾,因此不愿脱颖 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 政治自卑:一些女性则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即使通过努力也不能超 越男性,所以缺乏政治参与的自信。 • 嫉妒同性:还有一些女性出于嫉妒心理,不愿支持较为出众的女性, 转而站在对立的男性立场上去。
四、政治参与“尖端缺损”
• 中国的制定公共政策机构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层面,层级越往上, 所在职位的干部就拥有越大的决策权,包括中央党委系统、各级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委会。 • 当前我国女性虽在各个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是比例都较低, 尤其是越往上的层级,女性占比越低。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政治 局常委中没有女性,国务院总理及副总理也无女性,国务委员中只有 一名女性,女部长只有三名。 • 即使在改革开放、制定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出台实施后,女性参与政 治的态度仍不够积极,女性干部在总量上和正职人数上都处于较低水 平。 • 此外,由女性主管的部门也多是无实权的部门。女性干部常分管组织、 宣传、工会等工作,而在高科技、金融、外事等领域中女性较少。
金陵女子学院1507班 16150711杨荷馨 16150714张晴 16150715林宏宇 16150710 李雪儒 16150706刘禹榕 16150716罗曼
定义
前言
女性政治参与是指女性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即女性公民通过一 些合法的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愿,以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人群:主体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为主
形成方式:西方先进思想的鼓舞和中国思想先进的男性的支持下自发形成 的。
1.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的自发式政治 参与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妇女解放的是维新派, 但是他们主张的妇女解放是与“去 缠足”“强国保 种”等交织在一起的,培养相夫教子的妇女,并未涉及女性应 享有的平等的政治权利。
五、政治参与质量较低
• 女性参政质量的定义曾由山东大学师凤莲教授给出,其含义是“权力 参与中的女性是否能够代表女性群体,是否能够将女性群体的利益和 声音反映到决策中去,是否能够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国家的政策和 法规产生影响”。 • 近年来,虽然女性代表的数量在增加,但是反映女性群体的声音依然 微弱,例如2007年北京某区人大代表会议案目录中,共有23件女性提 出的提案,但没有一件提案是与女性发展相关的。
二、政治参与程度较低
• 政治参与程度可通过参与者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对所在单位、社区 或居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等进行衡量。 • 根据2010年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女性主动为所在单位、 社区和居委会提出建议的比例为18.3%,相较于被调查的男性参与者 的26.1%低了7.8个百分点。 • 对于实行选举权,女性参与程度也偏低。仅68%左右的女性认真了解 候选人之后才进行投票,其余多是跟风投票或是随便投票,随意性较 强。 • 对于实行被选举权,女性作为候选人参与政治选举的数量也偏低。第 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显示,1995至2000年选举地方各级 人大代表的参选率,女性低于男性4.2个百分点。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发展女党员工作得到了增强。 女性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总体 稳中有升,改革开放以来都保持在 20% 以上。 女性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例 基本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女性政协委员 的比例稍 高于政协常委。 女性参与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比例在增加。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自由思想高涨,各地的中国女 性要求参政权的运动也进入第一个高潮期。
1.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的自发式政治 参与
但是,随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加强,1913年11月女子参政同盟会被勒令解散, 中国妇女参政的第一次高潮也从此消退。 五四时期,西方女权主义被大量介绍进来,社会主义思想也开始影响中国的妇 女运动,并再次掀起了高潮。这时的中国女性将争取妇女的平等参政权的运动 语当时的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运动结合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女性参政状况
•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探索发展社会主义 制度的新道路,女性的政治参与开始逐渐拥有更加全面、 系统的保障制度和机制。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代我国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 高,同时政府积极制定、完善多项政策以保障妇女基本权 益,为我过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因 此,我国妇女的政治参与形势较好,拥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但仍有不足。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问题因素
文化思想环境
• 传统思想 • 现代思想
现行体制环境
• 传统委任制
• 法律法规滞后
7
女性自身意识
• 依赖男性
• 政治自卑
• 嫉妒同性
文化意识环境
传统观念
•
• “男尊女卑”、“男轻女弱”、 “男主女从”的思想有时仍会出现, 尤其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这样 的封建思想更是严重。 这就导致了多数女性对男性产生依 赖性,对政治漠不关心,没有参与 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同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 想,也束缚了一些渴望从政的女性 • 的心理。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特点:注重“个人利益”的主动式的权利性参与。 人群:广大女性群体,尤其是女企业家。 形成方式:改革开放使得女性由过去的动员式参与者变成为力求实现自身 合法利益诉求的主动式参与者。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领导 人民拨乱反正,并根据新情况制定 了新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妇女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积极行使宪法 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
1949年-1966年女性参政状况
• 中国妇女受到空前的解放,大量女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 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 • 有了法律条文的保障,部分女性积极参与政治。在新成立 的中国国家机构中,有6位部长级女性干部;在第一届人 民政府中,有17名女性担任副部长级以上的职务,基层女 性干部达3000万。 • 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的政治参与处于较高水平。
现状
它包括“女公务员的非职业行为政治参与”和“普通女性公民的政治参 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越来越 多,政治参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途径并不能满 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热情。女性作为占中国人口一半的群体,在政 治参与中不仅面临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参与问题,并且还面临着一 些带有 女性特征的参与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现行体制环境
委任制
• 我国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是自 上而下由上级组织部门提名、 考察、任命的委任制,一些保 有传统观念的领导仍然认为选 拔女性参与政治属于“凑数”, 而将女性放置于非主流岗位上, 导致女性政治地位从属于男性。
法律法规滞后
• 未能更好地保障女性政治参与 的基本权利。 • 例如《女性权益保障法》只规 定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府机构中 应有“适当数量”的女性,而 没有进行明确的数字规定和比 例标准,这导致女性在参政时 易被忽略或放在次要位置上, 打消女性政治参与的热情。
现代观念
人们常常忽视中国女性群体的文化素质 已大大提高。受到从古至今对女性的刻 板印象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受到高等教 育的中国女性仍然毫无能力,并且有严 重的性格缺陷,例如不够理智、优柔寡 断、情绪化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 了有能力的女性参政的热情的脚步。 在传播讯息方面,媒体对于女性领导者 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过于拥护“男权文 化”而有意传播传统封建思想。 在当代中国,社会还缺少对于女性的成 功的宽容和支持,女性政治参与缺少一 个坚实的社会平台作为支撑。
目 录
历史前沿 政策与状况 原因 解决措施
3
总结
16150711杨荷馨
1949年以后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 动员式政治参与
20世纪初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 自发式政治参与
2
改革开放以后
以“个人利益”为向导 主动式政治参与
7
1
历史阶段
3
1. 以“女子参政权”为导向的自发式政治 参与
目的:这时期妇女的政治参与目标明确,在救亡图存的大背景和西学东渐 的思潮中争取“女子参政权”。
3. 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主 动式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后的女性政治参与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分化的利益诉求, 再加上女性公民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提高,使得 女性主体开始由过去的动员式参与者变成为力求实现自身合法利益诉求的主 动式参与者。
16150714张晴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动员 式政治参 与
特点:属于动员式政治参与 。 人群:广大女性群体。 形成方式:出于毛泽东的个人威望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2.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动员式政治参 与
1964 年毛泽东称“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 能办得到”。 但是“文革”十年, 致使全国人大空白,政协及民主党派机关、各地的妇联 等 组织被迫停止工作,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完全中断,女性主要以动员式的群众 运动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问 题
自主参与政治意识较低 政治参与程度较低 政治参与比例较低 政治参与“尖端缺损” 政治参与质量较低
3
一、自主参与政治意识较低
• 我国女性参与政治的自主性较差,多为动员参与,即受他人策 动参与。 • 我国人口多集中于农村,而妇女占农村人口一半以上。以其为 例,根据调查,不论地区的贫富,超过50%的农村妇女未参加 村委会选举投票,理由多是认为投票没有意义、没有时间、投 票时男人的事情与其无关。 • 另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农村妇女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 不愿意收看时事政治新闻,不议论国家事务。 • 可见,多数农村妇女并不具有自主选择参与政治的意识。
政 策(文革中)
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国家脱离法治的轨道,中国政治陷入混乱,大量女性政治领导干部、知识分子 遭遇不公平对待,导致女性的政治参与进入寒冬。
政 策(文革后)
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明确规定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综合的专门保障妇女基本权益的法律,也是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 大会选举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进一步规定了女性在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并提出了逐步提 高女性代表比例的要求。
政 策(新世纪)
2000年 《中国女性发展纲要》
将女性参政列为其六项优先发展领域之一。
三、政治参与比例较低
• 以全国人大为例,以下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所占比例:第一届 12%,第二届12.2%,第三届17.9%,第四届22.6%,第五届21.2%,第 六届21.2%,第七届21.3%,第八届21%,第九届21.8%,第十届20.2%, 第十一届21.2%,第十二届23.4%。 • 由数据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女性代表数量仅占全体代表的五 分之一左右,反映出我国女性政治参与比例较低的现象。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立法机构,需要女性代表针对我国的女性问题 进行提案,然后人大给予女性法律保障。女性代表的数量决定着我国 政府针对女性问题立法的深度与广度,较少的女性代表不利于保护妇 女儿童的法律出台,也不利于其他法律从女性角度进行考量。
政 策(文革前)
明确规定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男性同等的权 利。
1954年及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中均包含保障妇女参政权利的各项规定,“男女平等”作为一项重要 原则被列入宪法之中。
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 大会选举法》
规定女性与男性拥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女性自身意识
• 依赖男性:一些中国女性因受到潜移默化的传统观念思想的影响,对 男性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希望获得男性的同情和照顾,因此不愿脱颖 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 政治自卑:一些女性则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即使通过努力也不能超 越男性,所以缺乏政治参与的自信。 • 嫉妒同性:还有一些女性出于嫉妒心理,不愿支持较为出众的女性, 转而站在对立的男性立场上去。
四、政治参与“尖端缺损”
• 中国的制定公共政策机构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层面,层级越往上, 所在职位的干部就拥有越大的决策权,包括中央党委系统、各级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委会。 • 当前我国女性虽在各个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是比例都较低, 尤其是越往上的层级,女性占比越低。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政治 局常委中没有女性,国务院总理及副总理也无女性,国务委员中只有 一名女性,女部长只有三名。 • 即使在改革开放、制定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出台实施后,女性参与政 治的态度仍不够积极,女性干部在总量上和正职人数上都处于较低水 平。 • 此外,由女性主管的部门也多是无实权的部门。女性干部常分管组织、 宣传、工会等工作,而在高科技、金融、外事等领域中女性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