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作者:董月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
摘 ; 要:本文以《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一书为基础,阐述“信达雅”在翻译中的内涵。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
中图分类号:H05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90-01
严复于众人而言,耳熟能详,其著名翻译思想“信达雅”更是闻名中外。然而一直以来,对于其翻译理论却并没有深刻理解,知之甚少。幸而读得此书,得以对严复及其翻译理论重新认识。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信达雅的综合性总结式专著,共分七章——绪论,严复的“信、达、雅”说,各家对“信、达、雅”说的评价及各种新说,在我国流传较广的几种外国译学学说,从翻译的本质看“信、达、雅”,从翻译的实践看“信、达、雅”,继承和发展“信、达、雅”学说。我主要阅读了第二、五、六、七章,对严复及其翻译思想有了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一、严复“信、达、雅”说诠释
“信、达、雅”出自于严复的《天演论》的《译例言》,这篇《译例言》相当于《译者前言》,它说明了译者在翻译中所遵循的原则和翻译的宗旨,以便和读者沟通,助于读者的阅读。这篇《译例言》种所表述的要点是:翻译要做到“信” “达”“雅”。这是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信”是最重要的,“信”意为忠实原文,严复认为“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力求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但往往为了内容上的忠实而不得不牺牲形式上的忠实。“达”,就是通达、明达,就是把原文的内容(意义、信息、精神、风格等)在译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使译文的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原意。这样做到了“达”,才能说做到了“信”。“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这就是“信”和“达”的关系。“雅”,就是讲究修辞、要有文采、要“雅正”。值得指出的是,严复认为“信、达、雅”是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但三者之中又有相对主次关系即:“信”是最主要的,但“信”而不“达”,等于不译,在这种情况下,“达”就成为主要的了。“雅”是为“达”服务的。“信、达、雅”作为一个整体是符合翻译的本质,从而具有其科学价值的,尽管它还不是一种完整的、系统的理论。
二、从翻译的本质看“信、达、雅”
翻译的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翻译不是单纯的语际交换,翻译还必须完成两种文化间的沟通,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离开了这个目的,翻译便失去存在的意义。严复明确表
示,他是为交流而翻译的,所以他总结出来的“信、达、雅”原则符合翻译的本质。我们在研究翻译的原则时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研究结果才能指导实践,才有意义。“信、达、雅”就正是这样的符合实际的翻译原则。
三、从翻译的实践看“信、达、雅”
翻译的实践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解原作,第二阶段为用另一种语言或文字表达出原作的内容(表达的第一层次),第三阶段为使译作完善(表达的第二层次)。第三阶段的必要性在于:在翻译实践中一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对原作(及其作者)和译作(及其受众)给予同等的注意力,在第二阶段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前者,所以还必须有第三阶段把注意力转而集中在后者。
翻译的三要素是:原文(及原文的作者)、从原文到译文的转移(及完成这一转移的译者)、译文(及译文的接受者)。“信、达、雅”正是本着这翻译三要素,以最精炼的语言提出的对翻译实践三阶段的指导原则。原文是翻译之本,原文与译文、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主次关系,因此,正确地、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原文所涵的意思、讯息、情感、风格等等,以使译文不背离原文,乃是翻译的首要任务,这就是“信”。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理解原文并非易事,所以严复告诫:“求其信,已大难矣”。
“信、达、雅”是对翻译实践过程的三个阶段要求的最精炼的概括。由此可见,“信、达、雅”说抓住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和关键环节。它既符合翻译三要素,又适应翻译实践的三个阶段。可以说,这就是“信、达、雅”说的“合理内核”,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也就是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并发展的理由。
四、“信、达、雅”说的评价及影响
自“信、达、雅”说提出以来,曾被无数学者接受和推崇。郁达夫将“信、达、雅”视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林语堂认为“信、达、雅”包罗万象,蕴意丰富,胡适则做了对此较为详细的解释。胡适曾这样评价:“严复的英语与古中文程度都很高,他又很用心不肯苟且,故能勉强作到一个达字。”“信、达、雅”在后人的继承和发展中成为我国翻译界影响最深、最具生命力的翻译标准。
我国现当代伟大的翻译家钱锺书先生就是受影响者之一。作为严复翻译标准的推崇者,钱锺书指出在《管锥编》中引用了三世纪佛经翻译家支谦的《法句经序》,令人信服地指出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皆出自《法句经序》,同时表达了他对“信、达、雅”翻译标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境”的文学翻译标准。中国署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其翻译理论“重神似不重形似”也是在严复“信、达、雅”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严复的“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理论的基石,是中国翻译界影响最深、最具生命力的翻译标准。
综上,在阅读《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之后,我对于严复及其翻译理论“信、达、雅”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我应该学会掌握并运用“信、达、雅”这一翻译理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忠实原文,然后使译文通畅易懂。能做到以上两点已是翻译实践中殊为不易的了。读过这本书后,我更加意识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今后,我应读些此类相关的书籍,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的翻译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