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8.1 课后复习题详解

1.为什么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

答: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的原因在于:此时的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小于平均成本。具体来讲:

(1)厂商发生亏损是指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此时,如果总收益仍然大于可变成本,厂商继续生产将会弥补,并且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弥补量是

,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因此在短期内,厂商不会关闭而是继续生产。

(2)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情况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而定,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8-1说明:图中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图8-1 停止营业点

(3)当市场决定的价格为时,均衡产量为,恰好等于点所表示的产量。这时,总亏损为面积,即等于总固定成本。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2.解释为什么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不是行业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答:(1)供给曲线是指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厂商将生产的产量。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在短期,企业生产规模固定不变,厂商通过选择产量水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将增加产量直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它则会不生产。因此一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最小平均可变成本点之上的部分)。

(3)但在长期,厂商无固定成本,成本全部是可变的。由于厂商能够调整生产规模,进入或退出某一个行业,因此厂商可以把生产规模调整到使短期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相等的水平上。随着长期价格的变动,厂商逐渐变动自己的要素组合来最小化其生产成本。所以,长期供给曲线是厂商不断从一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向另一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调整的结果,而不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最小平均总成本的点之上的部分)。此外,在长期,每个厂商利润都为零,因此任何位于的产出水平都是不可行的。

3.在长期均衡时,行业中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为什么?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没有任何的进入和退出障碍。因此,在实现长期均衡的动态过程中,如果行业有正的经济利润,就会有厂商进入。新厂商的进入使得行业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行业中厂商的经济利润下降。而如果大量厂商的进入使经济利润为负,必然会促使一些厂商退出该行业。因此,最终的平衡状态必然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从而没有厂商进入或者退出行业。

部分厂商比其他厂商的会计利润更高,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比较便宜的资源,如果考虑机会成本,即它并不自己生产而是把这些资源以更高价格卖给其他厂商的收益,那么厂商的经济利润同样也是为零的。因此,只要厂商所在的行业是竞争性的,那么长期中其经济利润一定为零。

4.经济利润和生产者剩余有什么不同?

答:经济利润与生产者剩余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的固定成本。具体来讲:

(1)经济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它等于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即。

2)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8-2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其原因在于:在生产中,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这时,厂商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

图8-2

生产者剩余(3)在短期内,由于固定成本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总边际成本必然等于总可变成本。因此,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厂商的收益和总可变成本的差额来定义。总之,生产者剩余可以用厂商的总收益和总可变成本的差额来定义,即

。而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总可变成本加上总固定成本),即

。所以,经济利润与生产者剩余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的总固定成本。

5.当厂商知道在长期它们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它们为什么还进入这个行业?

答: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实现长期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在长期均衡时,厂商得到的经济利润为零,而在短期内可能有相当的利润。厂商进入行业是无成本的,因此厂商的收益依赖于他所能获得的短期利润。

长期均衡概念反映厂商行为的方向,即在当前的行业条件下,是进入还是退出行业,

是增加还是减少投入,先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行业的厂商比后进入的厂商可赚取更多的利润,先退出某无利可赚的行业的厂商可节省很多资金。因此,最终经济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并不会影响厂商进入行业。

(2)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所以,零经济利润并不意味着厂商经营不好,而是表明厂商所在的行业是竞争性的。获得零经济利润的厂商没有必要退出该行业,因为零经济利润表明厂商的投资获得了正常利润。当然,投资者都希望获得正的经济利润,正是这一点激励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6.在20世纪初,美国有许多小的汽车生产厂家,20世纪末仅有三家大的厂家。假设这种情况不是反垄断法实施不力的结果,你怎样解释汽车制造厂家的数量减少?(提示:汽车行业的固有成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汽车制造厂家的数量减少与该行业的性质和成本结构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垄断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要少数几个生产者或厂商的市场状况。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若由多家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自然垄断的形成,使得少数几个大规模厂商能够依靠自己的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规模经济的益处由该厂商充分加以利用。

(2)汽车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总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汽车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大而下降,具有规模经济。规模比较大的厂商能够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销售其产品。在长期中,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厂商必然会面临无利可图的市场价格,从而退出行业。因此,在长期中汽车制造厂商数量会下降。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下,规模经济效应会趋于消失,从而最终结果是行业中不只存在一家厂商。所以,自然的选择是较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