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
摘要:论述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具体对国内灌区综合管理信息化的情况进行了阐述,为灌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制定标准;人员培养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相对比较
匮乏的国家。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建立起稳定安全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一直是所面临
的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化为水利服务,将信息
化有机的融入水利行业成为提升和发展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
的转变的重要课题。而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
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
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
些年来,水利部提出并开始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正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
虽然起步早,并曾经一度领先;但是发展速度慢,已相对其他信息产业落后——我国水利信
息化促进水利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从“七五”期间就开始了,并曾经领先于其他信息行业,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通信、计算机
及网络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种水利基础信息的遥感、遥测以及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全国水利系统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并取得了部分成果;水利部门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也
已经基本到位,开始实行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联机管理;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覆盖全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也已投入了建设。
然而,相比构成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不晚,但
发展缓慢,相对落后,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一个时期相对不
到位,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指挥和建设的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二是水利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源开发严
重不足,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至今还没有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涉及国计
民生的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重要领域,都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应
用系统。三是全国性的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还未建成。四是规划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信息化的
需要。另外,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条块分割现象依
然存在,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先行
要想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水利信息化的标准问题。只有建立了统一的标准,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建设,有效地降低开发费用,为信
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从而达到最终的资源共享,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当前,水利信息化越来越依赖电信应用,而且水利部门自己根据目前的业务类型想出了
几种具有前途的应用形式,包括:第一是防汛通信车的需求;第二是短信应用;第三种应用是移
动信息的采集;第四是决策和应急信息采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完全依靠水利部门
自己来制定标准并进行运作还十分困难,IT设备是一种容易迅速淘汰的设备,一个大坝的修
建可以使用几十年,上百年,可是一套通信设备的使用也许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这就需
要结合实际情况,与电信部门,大型IT厂家推出满足需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灵活的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经济性与合理性的水利信息化方案。所以建立完备的水利信息化行业的
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水利信息系统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其建设、使用、维护维修、安全保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精通信息技术和掌握现代水利知识的技术人员。因而要采取多种
形式提高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如组织熟悉计算机应用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传感微电子技术、3S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字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进
修深造。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实现水利信息化,人才是基础。要针对水利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制定切实可行
的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把其掌握信息化知识的程度和计算
机应用水平纳入干部职工的考核内容。对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送出去进行
强化培训,使其尽快成为骨干力量。要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信息技术
人才。同时,要会同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联合攻关,借“脑”加快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熟悉水利信息化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水利信息化人才,为加速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服务。
4 增加投入促进水利信息化加速发展
2004年中国水利信息化行业总体投资规模为9.5亿。与历年相比,中央作为投资主体的格局
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中央水利信息化投入(包括中央系统投入、中央向主要流域以及省份的
信息化投入)占到全部水利信息化投入的90%以上。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限制了水利信息
化投入的大规模增长,但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投入的稳定性。随着水利行业信息化建
设的不断深入,硬件投资比例不断下降,软件和服务投资比例不断增加。2004年硬件投资比
例为73.4%,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至57.6%;同时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比例相应提升,分别由21.5%和5.1%上升至34.1%和8.3%。这意味着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已经从大规模粗放建设的阶
段将集约型投入转变,未来几年水利信息化投入将更加重视投入的投资收益比以及自身对设
备的消化能力。水利工程是传统的工程,面临着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质量和效能,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信息化建设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的立项、
设计和资金安排中,要同时纳入信息化建设。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以点
带面,促进水利其它领域的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
资金的主要来源。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
发展基金中去将更好的保证各地方对水利信息化的投入。与此同时针对这样的情况广泛结合
实际情况,加强与各IT厂商间的合作,在利用IT厂商的技术,设备的同时,充分利用大型IT 企业雄厚的资金做为中央财政投入的补充成为可行。例如将各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交于各IT企
业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各水利信息化的生产任务,同时也充分利用了IT厂家的
技术与资金,避免了水利行业对此投入的重复与浪费。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水利
信息化的进程,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提
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水利行业的非工程性建设,其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将
有效减少干旱洪涝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而且作为非工程性建设也将大大的降低水利工程的建
设费用与建设周期,其前景不可限量。有理由相信,水利信息化会在促进水利现代化,增进
人水和谐方面展现它非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