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朱熹和他的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谈朱熹和他的名言“存天理、灭人欲”
秦皇岛市实验中学王东升
一、贞节烈女何其多?
《明史·列女传》中记载的妇女,其中有守节养亲37人,未婚守节9人,扮男装守贞从军、经商2人,殉夫44人,未婚殉夫11人,守节拒强逼嫁卖自尽11人,拒强娶自尽1人,被夫弃而为尼自尽1人,被籍没自尽2人,与姑、夫失散而自尽1人,名声被污自尽1人,失火不出而死2人,水灾因间男子裸体甘愿溺死3人,兵乱将至自尽175人,据辱自尽12人,拒掳辱抗贼被害38人,国破从夫尽节9人。
她们就是人们常说的贞节烈女。直到死都独身守寡、牺牲青春年华的女子。
这些贞洁烈女,《后汉书》中记载7人、《晋书》中有15人、《魏书》和《南史》中10人、《隋书》中7人、新旧《唐书》中有20人,到了《宋史》中还不是很多,记载增至37人。
但《元史》猛增至174人,《明史》更增至300余人,《清史稿》则更增至500余人!
而且元以后更有大量未婚女子为素昧平生的聘夫守节者(《清史稿》中多达22人)!
《明史》中记载,尤氏夫死后恶少说她美目流盼,便使用石灰揉瞎眼睛,自缢未死,又撞石而死!
《清史稿》中更记载一女子因为睡觉时帘子开了,疑心被人偷看,于是自杀而死!
为什么宋代以后守节女子空前增多?为什么宋代以后更多女性在贞节面前动辄轻生,命如草芥?
也许与北宋时期发生的下面这段简短的对话不无关系:
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即某人又问:有的妇女丈夫死后生活贫穷无依无靠,能否再嫁人?)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也许正是这句“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造就了后世千百万妇女的不该发生的悲剧。
说出此语者是当时的大思想家程颐(上面对话出自《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与其兄程颢创立了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学派──理学。而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朱熹又把理学发展的极致,为其成为官方哲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程颐的那句名言又被朱熹的如下主张所包容:存天理,灭人欲。那么朱熹何人?天理为何?人欲何解?
二、朱熹何人?
朱熹公元1130年即南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尤溪(今福建境内)。相传其父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其说未必可信,但后人因朱熹在儒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确实把他比作孔子再生,尊称朱子。
观其一生所为,朱熹可谓忧国爱民的政治家、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诗词精巧的文学家、别开生面的思想家和知识渊博涉猎广泛的学术大师。
忧国爱民的政治家:
朱熹出生前后的中国,威武彪悍的金兵大举南下,不仅夺去宋朝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制造了徽钦二帝被掳的“靖康之耻”,而且屡屡渡江南侵,逼得高宗甚至逃窜海上,剩余的南方半壁江也不时岌岌可危。当时许多有骨气的汉族军官和诗人年年不忘北上收复中原,痛雪国耻。岳飞、韩世忠、辛弃疾、陆游都是这时期满腔爱国的男儿典范。
朱熹也是当时抗金派的代表。例如: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他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
孝宗继立后,起用了抗战派张浚,朱熹这时上奏,提了三项建议:讲求格物致知之学;罢黜和议;任用贤能。这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赶至临安,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而且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
爱民方面,1787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
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
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旧时代私塾,教育儿童在衣食住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基本礼仪、读书写字的基本习惯多遵照《朱熹》编写的《童蒙须知》。该文质朴平实,简明细致,操作性极强,使能儒家礼节从小贯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今天儿童的启蒙教育仍极具重要应用价值。
宋代学者们创办书院、聚徒讲学的民办教育兴盛,促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朱熹则是其中身体力行,成就最大者。他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此“学规”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仅如此,朱熹还在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任职湖南时修复岳麓书院。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其中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都成为闻名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
并且朱熹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从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诗词精巧的文学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二首)
多少人曾经对上述诗篇倒背如流?多少人曾经送读完上述诗篇后心扉顿开、胸怀敞亮、勤奋学习、立志革新。朱熹的诗“寓物说理而不腐”(陈衍评),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明白如话,浑然天成。写诗达到此种境界,与他博学慎思、感悟天地、透彻人生的治学修为密不可分。那么他的学问有何独步天下的见解?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