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电流值(工频)

• 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如轻微针刺,发麻。

• 平均(概率50%),男:1.1 mA ;女:0.7 mA

• 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 平均(概率50%),男:16mA;女:10.5 mA

• 最低(概率0.5%),男:9mA;女:6 mA

•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 I颤=50 mA 适用于当1s ≤ t <5s时;

• I颤=50/t mA 适用于当0.01 s<t <1s时。

(二)电流持续时间

• t↑ → 吸收电能↑ → 伤害↑

• t↑ → 电流重合心脏易损(激)期,危险↑

• t↑ → 人体电阻↓→ 人体电流↑ → 伤害↑

• t↑ → 中枢神经反射↑ → 危险↑

(三)电流途径

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

• 最危险的是:左手到前胸。

• 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四)电流种类

• 高频电流——烧伤比工频电流严重,但电击的危险性较小。

• 冲击电流——指作用时间<0.1~10ms的电流。种类:方脉冲、正弦波、电容放电脉冲。影响室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It和I2t的值。(I — 有效值)

• 直流电流——持续时间>心脏周期时,室颤阈值为交流的数倍;

• 持续时间<200 ms时,室颤阈值与交流大致相同。

(五)个体特征

• 因人而异,健康情况、健壮程度、性别、年龄。

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的数值及影响因素

• 变化范围

皮肤表皮最外层——角质层其厚度一般不超过0.05 ~ 0.2mm,但其电阻率很大,可达1×105 ~ 1×106 Ω·m。但数十V即可击穿角质层,使人体阻抗急剧下降。

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1000~3000Ω;

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500 ~ 800Ω。

• 影响因素

– 电气参数:U(接触电压)↑ → RP↓,

I ↑ → RP↓,

f ↑ → XCP↓;

– 皮肤表面状态:潮湿、导电污物、伤痕、破损;

– 皮肤表面接触状态:接触压力、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