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片组件封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CM-C 是用厚膜技术形成多层布线,以陶瓷(氧化铝或玻璃陶瓷)作为基 板的组件,与使用多层陶瓷基板的厚膜混合IC 类似。两者无明显差别。 布线密度高于MCM-L。
➢ MCM-D 是用薄膜技术形成多层布线,以陶瓷(氧化铝或氮化铝)或Si、Al 作为基板的组件。布线密谋在三种组件中是最高的,但成本也高。
与混合集成电路产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MCM具有更高的性能、 更多的功能和更小的体积,可以说MCM属于高级混合集成电路产品。
MCM产生背景及由来
5
随着便携式电子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对VLSI集成电路的低功率、轻型及 小型封装的生产技术突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样,许多航空和军事应用也 正在朝该方向发展。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MCM X、Y平面内的二维封装基础 上,将裸芯片沿z轴层叠在一起,这样,在小型化方面就取得了极大地改进。 同时,由于Z平面技术总互连长度更短,降低寄生性的电容、电感,因而系 统功耗约可降低30%。
MCM封装技术
6
MCM技术可概括为:多层互连基板的制作(Substrate Fabrication)与 芯片连接(Chip Interconnection)两大技术部分。
芯片连接可以用打线键合、TAB或C4等技术完成;基板可以陶瓷、金属 及高分子材料,利用厚膜、薄膜、或多层陶瓷共烧等技术制成多层互连结构。
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
多芯片组件封装与三维封装技术
目录/Contents
01
多芯片组件封装
02
三维封装技术
01 多芯片组件封装
MCM
4
MCM(multi-chip module) :是组装技术的代表产品,是多个集成电 路芯片和其他片式元器件组装在一块高密度多层互联基板上,然后封装在 同一壳体内,是电路组件功能实现系统级的基础。
几种MCM的对比
10
MCM的特点
11
主要优点:
1、可大幅提高电路连接密度,增进封装的效率;
2、具备轻、薄、短、小的封装设计;
3、封装的可靠度可获得提升。
自MCM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对其寄予很大的期望,普遍认为未来将成为微电子技 术的主流。然而随着MCM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内在和外在的一些负面因 素便日益凸显出来,从而限制了MCM的应用规模,也妨碍了MCM达到人们所期待的 辉煌的境界,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诸如芯片级封装(CSP)、少量芯片封装(FCP)﹑多芯片封装(MCP)等新型 微电子技术的出现,以其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对MCM构成了竞争态势,并对MCM的未 来发展形成了威胁。
感谢聆听!
MCM的特点
12
(1)由于没有标准的设计规范和生产工艺,缺乏KGD,以及设备、材料和工艺成本比 较昂贵,使 MCM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只要一个元器件失效,整个组件就得报 废。这也造成了商业应用难以接受的高成本。
(2)当今半导体技术发展迅速,ASIC的密度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其提升速度远 远超过了早期的预测,因此使得MCM失去了众多的应用市场。 (3)MCM所组装的LSI、VLSI和ASIC通常为裸芯片,确好裸芯片(KGD)来源问题一 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着MCM的推广应用。在我国裸芯片 主要来源于国外,KGD以及高频和大功率芯片的来源更是一项非常急待解决的问题,直 接限制着设计人员方案的选择。
多层互连基板的制作(Substrate fabrication)
7
多层印制板的制造,也是以内芯薄型覆铜箔板为底基,将导电图形层与 半固化片(Pregpr'eg)交替地经一次性层压黏合在一起,形成3层以上导电图 形层间互连。
它具有导电、绝缘和支撑三个方面的功能。 1990年日本IBM公司公布了用感光树脂作绝缘层的积层法多层板新技术, 1997年,包括积层多层板在内的高密度互连的多层板技术走向发展成熟期。 与此同时,以BGA、CSP为典型代表的塑料封装基板有了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展。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一些不含溴、锑的绿色阻燃等新型基板迅速兴起,走向市场。
MCM的分类
8
根据所用多层布线基板的类型不同,MCM可分为: ➢ 叠层多芯片组件(MCM -L) ➢ 陶瓷多芯片组件(MCM -C) ➢ 淀积多芯片组件(MCM -D) ➢ 混合多芯片组件(MCM –C/D)等。
几种MCM的对比
9
➢ MCM-L 是使用通常的玻璃环氧树脂多层印刷基板的组件。布线密度不怎 么高,成本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