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导学案(教师版)

7《桂花雨》导学案(教师版)
7《桂花雨》导学案(教师版)

2016学年上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7*桂花雨课时:两课时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划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同学交流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知识链接】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花为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种类有金桂(金黄色)、丹桂(橙黄)、银桂(较白)、四季桂(稍白)。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识记词语。

2、划出不理解的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4、读记下列词语并抄写2遍。

盛开欣赏姿态迷人箩筐杭州成熟尤其提前邻居

至少新鲜糕饼完整撮一点桂花卤笨笨拙拙香飘十里

5、我会拼我会写下列词语。

zītài mírén zhìshǎo chéng shú

(姿态)(迷人)(至少)(成熟)

yóu qítíqián lín jūxiāng piāo shílǐ

(尤其)(提前)(邻居)(香飘十里)

6、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夸张)

(2)、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比喻)

(3)、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拟人)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趣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

年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

2、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树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与词语理解。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3、什么是桂花雨?可以引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三、合作探究,精读品味

(一)、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旁边批注感受,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二)、汇报交流,重点赏析。

1、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赏析:这段话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先写桂树的姿态,再写桂花的大小,最后写桂花的香气,写姿态和大小是为了衬托桂花香气迷人。)

2、桂树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赏析:这两个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仅开花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3、重点研读课文第4、5、6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4自然段写桂花的香以及摇桂花的原因。第5自然段写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第6自然段写桂花的收、藏及作用。)

(2)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摇桂花)

(3)用“”划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用“”划出文中描写桂花雨的句子。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场景。

(4)读课文用“△”标出“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抱、摇、喊)

从短文里的“摇”和“桂花雨”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快乐记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5)下面两个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把答案分别写在横线上。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急切的心情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欣喜或兴奋的心情

4、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1)、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2)、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感受。

(赏析:不是说其他地方的桂花不香,而是在故乡,桂花已充盈了母亲的生活,馈赠桂花,吃桂花做的食品,喝桂花茶,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亲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因而觉得家乡的桂花香。)

5、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赏析: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于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植入了作者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是作者难忘的

原因。)

6、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都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1)桂花(不但)香气迷人,(而且)还有很多用处。

(2)(虽然)杭州的桂花也非常香,(但是)母亲总说比不上家乡院长里的桂花香。(3)小时候,(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五、课堂小结。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香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学习目标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分析、理解小说人物形象。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相关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教学过程 模块一基础知识积累 猜猜“他”是谁?你的根据是什么?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模块二回归教材,方法探究 思考:下面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导学案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一、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某某的性格特点。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某某形象的特点。 注意 ..:“概括”只要答结论;“分析”则要提供原文依据,从——事可以看出某人——的特点。 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五个“入手” 1、从小说交待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入手,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 物的言行、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 进行分析。 3、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把人物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其性格。 4、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三、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划出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或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语句,保留高度概括的词; 划出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分析出相应的性格特点。 3、分类概括:合并同类信息(避免重复);多角度多侧面概括(避免角度单一)。 4、分点列出,可加一句总括句,点明人物身份。 A、《溜索》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B、《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外貌丑陋;吃苦耐劳;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说假话维护孙子的形象;孙子不孝,晚景凄凉。 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参考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恨小臭儿的不孝,却仍然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C、《巴尔塔萨的一个下午》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稿

桂花雨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板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1)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学生找出来读 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6、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指名读二、三两句。(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7、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鉴赏诗歌的形象学案(教师版)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 二、明确鉴赏诗歌的形象类型和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和答题能力。 【导入学习】 近两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型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为其一。 【自主学习】[知能精要] 理解三类诗歌形象题 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意境、画面型)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合作学习】[解题策略] 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 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审题要点定向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其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 答题步骤图解 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人通过塑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步骤3)

《故乡的桂花雨》导学案

《故乡的桂花雨》导学案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探索文章优美之处,学会圈点批注。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培养一颗兼善天下的好心。 学习重点: 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阅读,精读“摇花乐”的有关内容,交流评点。 学习步骤: 一、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中,雨可以说是最能触人心弦的景物之一了,你们见过哪些雨呢? 今天我们将见识到一种特殊的雨——桂花雨 二通读文本理清结构脉络(提示叙述方式及过渡手法) 二感知文本,指导朗读: 1、体会文章渗出的温馨的人情。(有重点地指导两个地方的朗读) 一是“摇花乐”:要读出“我”问母亲时语气的急切,母亲却说“还早”,这时“我”的心情是失望的。“台风要来了”,语气也是急促的。从“这下可乐了”到“好香的雨啊。”充满欢乐,语气要略显夸张。 二处是最后一句话:语速要舒缓,以传达出绵绵不尽的怀念和遐思 2、理解桂花雨深刻的内涵: A、勾画出文中两处有关桂花雨的语句,体会这种环境中人物的情感。 B、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这两处中的一处内容 C、作者花费了心思为我们设置的两幅桂花雨无疑是文章的精髓之处,结合课文主旨,你认为它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三、美点的圈点、批注 1.示范: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回应文章题目,令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全桂——“月是故乡明”啊,表现出了作者的恋乡情节。 2.学生举例 四、主旨探究 故乡的桂花雨,笼罩着一层黯黯的感伤和偶尔跳跃着的淡淡的喜乐,从中我们捕捉到了作者其实想要向我们倾诉什么? 五、迁移创新 1 “乡愁”是什么?(出示关于“乡愁”的诗:余光中的《乡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诵,然后讨论关于乡愁蕴含的情感,分组交流。) 2 结合自身老家的搬迁,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试着写一首乡愁的小诗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一、真题预习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二、知识解说 (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分类?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画面、意境。 (3)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师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1)答题步骤分三步: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鉴赏指导 1.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性格+身份 (2)形象基本特征的依据:——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3、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5.典型例题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摆脱了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老者形象。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自主预习案】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诗歌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合作探究案】 1.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

2(1)(学生版)《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学案

鉴赏小说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教师版) 学习目的: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及考查题型 2、掌握小说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的考查方式 3、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的方法技巧 学习重、难点: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的方法技巧 【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考题型】 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小说文体知识人物形象塑造的常见方法 1、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肖像——果戈里也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请看鲁迅小说《祝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劳动妇女。 2、语言描写及作用 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特定的环境。)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个性化的语言: (1)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要兼顾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一致性。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别里科夫:顽固守旧、反动迂腐 3、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比如:(1)?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2)?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阿Q:自欺欺人,精神麻木。 4、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比如:(1)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月下刺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就把一个聪明机智、动作敏捷、反应灵敏的农村少年形象刻画了出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3.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4.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5.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桂花。 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桂子飘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红纱灯》《桂花雨》等。 (2)桂花: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了解字音识记。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懂:忄的竖要长、艹靠上,重字首撇要平、下边横要长、中间一竖贯穿上下。 箩:上边两部分都要扁宽,四字扁框内是两短竖,夕字下边撇要长、点在里面。 糕: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王字要扁、中竖上下都不出头,下边四点要宽些。 浸:右上边山口朝左、三横长短相当,下边是冖、横稍长,又字捺收笔要重。 捡:右边人字撇和捺靠上位置相连,中间有一短横,下边两点要小,下横要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复习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复习学案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一)——诗词形象 学习目的:掌握诗词形象的鉴赏技巧 学习课时:3课时 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意象)。 二、形象(意象)的内容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和小说塑造的形象不同。 2、景(写景抒情诗的景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 3、物(咏物诗或抒情诗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三、诗歌的物象(意象)主要分类 1、比喻性意象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2、烘托性意象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3、象征性意象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四、形象类诗词鉴赏答题基本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人、景、物)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五、形象类诗词鉴赏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明确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小说人物形象学案

小说人物形象 【情境导入】回顾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 1、《离骚》中屈原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来塑造品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3、《诗经》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自主学习】 高考语文试卷大家最爱读的是小说,但是文好读,题难做。我们在体味人物、情节、环境带来的魅力的同时,得好好研究研究怎样答题得高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熙,是否记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陆虞侯和差拨,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或许早已定格在你的脑海深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说,走进小说中的人物。 人物形象考查方式: 1、某某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2、小说中某某对谁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着装、外貌等的意图是什么? 4、某个人物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人物形象概括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 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4、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赞扬的人物性格分类: 品性:朴实善良善解人意淳朴率真单纯天真浪漫富于幻想沉默寡言幽默乐观内敛要强聪明机智坚强乐观勤俭节省 为人:乐于助人宽容大度、富有爱心有担当明大义细心周到友善随和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左右逢源处事:专心执着执著隐忍做人有原则、忠于职守精明能干坚持己见教子有方镇定自若敢于担当正直无畏吃苦耐劳沉着冷静深谋远虑 批评的人物性格分类: 品性:刁钻狡诈爱慕虚荣目中无人不讲卫生自视清高倔强固执 为人:斤斤计较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虚伪刚愎自用目中无人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导学案

3《桂花雨》导学案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3.拓展练习。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六、说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3.桂花雨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品读体会 1.家乡的桂花树才一棵,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浸透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是无可替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2.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思考:只有母亲想家了吗?(不光是母亲,作者琦君也想家了。母亲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琦君则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它们已经成为

作者幸福童年里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它们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四、拓展延伸 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种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事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板书] 3 桂花雨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飘十里 摇桂花——纷纷细雨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乡思永存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充满快乐 阵阵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思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以下两点: 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以上种种让作者魂牵梦萦。

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 等。 读诗的一般方法 下面我们以标题、意象、句法、典故和题材为读懂诗歌的切入点作阐述。 (一)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 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主要有: 第6页

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4.揭示作品的线索; (二)把握意象的内涵 意象,就是诗歌中注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 古代诗歌,要借助非常简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这种“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省略成分、颠倒语序、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互文见义等。这些“变形”的地方,往往成为读诗的难点。 1.省略成分 古代诗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般情况下,不仅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使人感到简洁明快。有些诗句放到散文中可以说文理不通,但在诗歌中,不仅可以使读者心领神会,有时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古代诗歌省略技巧的艺术效果。 古代诗词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2.颠倒语序 古代诗词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对正常语序进行变换,使其颠倒错位,增强表达效果。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诗词中颠倒语序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换位。(4)定(状)中倒装。 3.词性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字词词性的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所以,古代诗人常常因为炼字需要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4.互文见义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四)读懂诗歌中的典故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会关联。明确典故出自何处,原本表达的是何种意义,才能体会用典的妙处。 (五)从题材入手读懂诗歌(详见《核按钮》专题第5讲)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抒怀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边塞诗多有想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或描写将士生活艰苦等情感。 读懂诗歌的标题、意象、句法、典故和题材等,找出其中所蕴含的重要信息,带着这些信息,再去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会从容得多。 第二步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本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借泾水、殆尽的春草、古碑、苍山、残阳、昏沉的绿树、黄沙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来表现的,因此,鉴赏古代诗歌,必须把握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一)鉴赏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指在诗歌中被重点塑造的人物,诗人往往通过诗中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 (二)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表达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或影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第2 页,共6页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 一、课前简介 (一)文体知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当完整性 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4、传记的学习目标: 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 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本纪);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世家);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列传),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鸿门宴》。 (三)《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二、浏览预习课文 (1)请把注解中的注音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并熟读课文,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结束语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总结导学案-(上课用)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和种类。 2、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 【重点难点】 形象鉴赏规律的归纳和答题方法的掌握。 【复习方法】 以典型试题为范例,结合练习;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鉴赏指导具体要求 (1)把握形象的特征 (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