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向

当代中国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决定了今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向。

1.由高速支撑型向中速平稳型转变。任何国家的经济及其发展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增长;任何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都以一定的增长为前提。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证明,由工业化所催化的工商文明、金融资本、城市化、服务消费、组织管理以及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在一定时期都经历过10年或者更多年份的高速增长,其后逐渐进入中低速甚至负增长时代。我国已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奇迹,但粗放型、量的扩张型的高增长,无论从资源、环境还是国际市场等来讲,都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路子会越走越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集约增长,创新发展。当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有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应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等国内国际诸多有利条件,今后一个时期仍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比如9%左右),但总体来看应以平稳中速增长为基本趋向(比如7%—8%左右)。

2.由过度依赖外需型向更多依赖内需拉动型转变。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世界,一个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十分必要的,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尤其是对人口大国来说,则必须适时调整战略,坚持走内外需并重或稳外扩内的发展路子。

3.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毫无疑问,一定时期的高投入也是必要的。然而,长期高投资率在推动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中大量的结构性、体制性和素质性问题。高投入必然带来高能耗,使资源、能源压力很大。高投入、高能耗必然带来高污染、高排放,使生态环境压力很大。高投入还难以避免地带来重复建设,使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过高投入更会导致挤压消费,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受影响,国内需求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结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要尽快提高“消费”这块“短板”。中国不仅要成为“生产大国”、“制造大国”、“贸易大国”和“世界工厂”,还要成为“消费大国”、“市场大国”、“生活大国”。

4.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以前,我们过于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由于工业化的后发性和为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我们不得不走低成本发展之路,主要依靠低廉的资源、劳动力去参与国际竞争,但这也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我们必须尽快变低成本推动为创新驱动。未来一个时期,以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纳米科技、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为核心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我国已确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领域),正成为前沿科技领域的代表,正孕育着新一代产业革命。因此,加快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抢占新一轮战略竞争制高点,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趋势之一。

5.由偏重差距拉动型向共建共享共富型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更多地“重经济总量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之初,实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重大政策,对于打破平均主义、激发社会活力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30年后的今天,也许我们需要新的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均衡、更有效、更稳定的经济体,不是单让一部分中国人,而是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由“少数人富”走向“多数人富”。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过快集中,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底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收入分配已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我们只有成功地走向了“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的新的发展阶段后,才能在历史性的转型发展中奠定自己经济强国、现代文明国家的地位。

6.由经济建设突进型向社会全面协调型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基本动力。只有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之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有相对充足的物质保证。所以,我

们过去侧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倡导经济发展之后用更多的钱来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但在实践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常常成为GDP主义、成为经济突进,忽视或轻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转变以单纯物质增长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发展方式,让人民从发展中分享红利、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事业不只是消耗物质财富,同样也在创造物质和社会财富。随着经济发展到相应程度,社会事业和社会建设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我们将越来越步入一个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互动的时代,我们要更多地学会用社会建设去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7.将进入人口、劳动力、阶层结构重大分化阶段。产业、就业、城乡结构的大调整,社会生产要素的大流动,人们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以及体制、政策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带来社会人口、劳动力、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和整合。当前和今后有四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老龄化(银色浪潮),二是“人口红利期”接近尾声,三是社会阶层“橄榄型”,即“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扩大,四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这四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对我国发展方式、社会结构的转型、演进有着根本性意义。

8.将进入城乡结构更加一体化阶段。从人类社会演进的大历史视角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来看,城市和乡村始终既互动,又在不同历史时期各自处于发展的主导地位:一般讲,先是由农村支撑、支持城市发展,然后是城市带动、辐射农村。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由30%到70%的提升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农村人口、产业、资源要素等快速向城市集聚的阶段,也是城乡由分割走向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阶段。今后,我国都市圈和城市群将主导城市化空间形态,但大城市的空间蔓延、扩张将有所放缓,大城市郊区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中小城市和城镇建设将加速发展;城市化的“物化”将更多地转向“化人”,土地城市化将加快向“人的城市化”转变。中国的城市化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我们要防止农村各类发展要素过多过快过度向城市集聚,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9.行政管理将进入服务型为主的阶段。现在我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是主旋律,这是一种经济型、建设型的政府。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成熟、社会的进步,政府职能也将实现自我“转型升级”,由经济建设型为主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履行其“调节经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我们过去最大的矛盾是落后的生产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现在,我国缺衣少食的生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我们主要缺的不是实物的、竞争的、私人的物品,而是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包括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保障、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公正的法律和社会秩序等有形或无形的公共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见,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可以预期,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路子加快转型升级的时代,是中国人由温饱型小康向更加宽裕进而达到初步富裕、全面小康并向着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时代。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