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连云港市宜居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连云港市宜居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央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市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打造与重要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城市形象以广泛汇聚发展要素,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应摆上我市“十三五”时期重要议事日程。根据2016年度市政协主席会议议题安排,由副主席曹佳鸣牵头组织政协研究室,就我市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调研视察和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并经市政协十二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主要优势

1、依山傍海、四季分明的地理环境。我市依山傍海、山海相依,既有旖旎的滨海风光,又有清幽的云台圣境,是江苏唯一也是沿海中部少有的具有优美山海风貌的城市。我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由于受海洋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宜人。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良好的植被条件。我市自然生态条件极为优越,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俱全,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链的完整性。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发育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19522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03%,市区绿地面积达5992公顷,绿地率达37.45%,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3、城市组团发展的特殊格局。我市市区呈东西带状分布,结构比较分散,特殊的地形特点和历史原因造就了城市组团发展的特殊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城区、各功能组团既空间相对独立、基本服务功能完善,又与中心城区分工合理、联系密切,避免了“摊大饼”等大城市病的发生。

4、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及容量较大。临港产业园区远离中心城市,产城之间的矛盾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更容易得到解决。临近市区的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特别适合布局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相关联的新兴产业,容易与城市融为一体。

5、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将军崖岩画、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藤花落史前人类古城址等古迹遗存众多,山海文化、西游文化、镜花缘文化、水晶文化、陆桥文化、徐福文化、淮盐文化等特色文化相生相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连云港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二、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短板

1、港产城的矛盾较为突出。港与城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传统港区占据着城市的主要岸线,对城市框架的构建、海滨特色的打造及城市环境的提升形成较大制约;产与城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产业布局不合理,新海电厂、德邦化工、碱

厂、大浦化工区等均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对城市环境提升也造成较大影响。许多厂区还处在城市的上风口,更是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山海生态与城市匹配度不高。我市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没有纳入城市的整体框架中。海与城融合度不高,缺乏海滨城市应有的临海街区风貌,贯穿整个市区的云台山脉与城市也没有融为一体,整个生态系统与城市呈现分离状态。云台山风景区周边违章建房、建坟现象严重,严重破坏城市形象。

3、城市功能区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城市功能区较为杂乱,行政区、居住区、生活服务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边际模糊、交错混杂,城市规划和建设没有很好地体现功能分区的要求。居住区布局杂乱、分散,增大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的难度,市民生活不够便利。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铁路网、航空网、海上航线等交通网络不够健全,城市毛细血管没有完全打通。城市规划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预留空间不足,建设水平不高,配套程度不够,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薄弱,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5、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相互扯皮等现象,城市管理合力没有真正形成,对城市管理中的综合性问题缺乏职责分明、疏堵结合、管理有序的管理机制。城市社区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较为薄弱。如规划理念滞后,包括新建小区在内的大多数小区院落周边商铺林立;内部公共设施缺位;建设上把关不严导致后遗症高发、频发;管理方式粗放单一,社区、物业、业主之间关系尚未理顺。城市管理盲区、盲点较多,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的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脏乱差现象颇为突出,乡村环境更为堪忧。

6、市民文明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连云港城区长期以来缺乏主流文化,人心较散,没有形成性格鲜明、认同广泛的城市精神。市区城乡融合度较高,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人为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在城市中依然存在。

三、主要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

1、实施规划引领。建议以城市总规修编为契机,从规划层面为宜居城市建设预留充分空间,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宜居城市建设。坚持“多规合一”,做到“十三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安全规划等多规划相互融合,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解决不同规划自成体系、内容交叉重复、缺乏衔接协调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冲突等问题。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和公众的力量,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2、抓好资源整合。当前,我市正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康连云港建设、干净方便顺畅连云港建设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这些创建活动与宜居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在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上也存在很多交叉之处。建议以宜居城市建设为统领,对各类创

建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在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整合创建资源、凝聚创建合力,系统推进各类创建活动,避免因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完善体制机制。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强化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和规划、建设、国土、城管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共同参与,构建高水准、高效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大格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强势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1、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立足现有框架,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不再向外开展大规模的新城开发,切实把城市工作重心从“拉框架、拓空间”转移到“填格子、提功能”上来,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科学确定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防止出现结构性和规模性问题,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上限和阶段性目标,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稳步推进德邦化工、大浦化工园区等污染企业搬迁工作,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采取工程技术、生物修复等措施对土壤、水体污染进行专项治理,并吸取外地土壤污染事件的教训,企业搬迁后的土地可作为城市绿地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造成的伤害。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推广立体式绿化模式,有意识地打造一批林荫大道,大面积撒播宿根花卉,扮靓城市形象。

3、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断配套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有更多获得感。老城区拆迁改造做“减法”,按照“减少容积率、减少建筑总量”的总体要求建设老城区,有效降低老城区的建设密度,拓展老城区的公共绿地,平常时期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特殊时期也可作为避难场所。新城区建设做“加法”,新建和改扩建居民区时,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场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做到社区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绿地、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大力提升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在小区四周搞门面房,不断提高小区通透度;在有条件的小区做循环水设计,以解决绿化用水和小区道路冲洗;以“互联网+”为载体建设智慧社区,为满足市民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提供便利;加强和改进物业管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学习借鉴海南打造养生天堂的经验,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山海地理环境、健康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医药产业的高度发达等优势,大力发展医养融合型养老服务产业,在为市民提供优质养生保健服务的同时,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