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及其现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及其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7)10-0023-05

对现实人生存和发展境遇的研究,一直是贯穿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题,更是当今的热门话题。着眼于社会实践,马克思从“抽象的人”转向“社会的人”;又立足于现实的人,马克思从“人的社会性”转向了“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这就使得马克思真正把人放到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现实发展中,从而彻底地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继承并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创立了新唯物史观。如今,人类历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历史”推进,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浪潮,全球化把资本扩张放大到极限,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改变了当下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使得现代人具有诸多时代特征的同时,也面临着根源于“现代危机”的生存困境,而构建和谐世界正是解除威胁、摆脱困境的正确选择。

一、马克思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理论

马克思在抛弃了康德和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之后,便转向重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和辩证发展的唯心主义哲学上来,他企图在这里找到一把理解现实的钥匙。然而,现实的残酷却未能让马克思如愿,在对黑格尔“抽象的人”的认真分析和尖锐批判中,马克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人学观点。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只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1](P73)这种人当然不是现实的人。而费尔巴哈也以自己的人本主义为武器,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否定了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否定了上帝,确立了人的地位,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他在否定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同时,却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概否定,费尔巴哈认为人是导源于自然界的感性的实在的物质实体即肉体。“就形式讲,他是实在论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在宗教哲学中出现的那种抽象的人。”[2](P236)可见,费尔巴哈更多地注意了人的自然基础和自然属性,他的“人”是纯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有血有肉的人,仍然没有脱离抽象的人。从而使得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道路上多走了一步,造成了自己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大缺陷——形而上学性。与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同时,吸取了黑格尔理论体系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科学地阐发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揭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而且这些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这样,马克思不仅把人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而且认为现实的人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这种人是实实在在的“感性对象”和“感性活动”的统一体,从而用“现实的人”代替了“抽象的人”,使得他对人的研究回到了“现实”的主体维度。

在对现实世界历史以及该历史条件下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的研究探索中,马克思能够超越以民族或地域为中心的历史局限性而具有了世界历史的超前视野。立足于现实的世界历史,马克思把人放在该历史境域中加以研究,认为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和交往的日益扩大,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得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形成,生产社会化、国际化,造就了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世界文化、世界民族“(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1](P86)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状

态已经消逝,现在代之而起的已经是各个民族各方面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相互依赖了。资本及商品的流通,各种多元的交往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奔走于世界各地,日益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几乎可以说全世界变成了一座城”;[3](P143)“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P276)可见,马克思已经预见到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马克思重视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他强调,真正的哲学就应该是“世界哲学”。马克思从德国到法国又到英国,研究内容从欧洲到美洲,从西方到东方,其研究视域不是某个狭隘的国家、民族或地区,而是站在“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上全方位、多维度地研究该历史条件下人的实践,考察世界历史实践中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关系”,并从其“总和”中揭示现实的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和解放,认为无产阶级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阶级、社会主义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才能存在,对世界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路径探索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思想。

综上所述,对“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多维透视,显示出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渗透于资本扩张的逻辑中,表现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并且永远处于世界历史的流变中,同时高度体现了马克思人学的现代视野。近100多年来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马克思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理论至今仍然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存在,都离不开日益形成的世界体系,都要受到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制约。

二、当下“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时代特征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深入。马克思就曾揭示过全球化浪潮深刻地改变了自然、社会以及人们之间的交往,改变着当下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P88)因此,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再一次印证了经典作家的论述,也使得当下人的生存境域呈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

第一,“世界公民”是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的显著特征。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浪潮,跨国公司的兴起,科学技术的推动,国际市场的实现,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生产越来越具有跨国生产的特点,生产者越来越成为世界生产的构成要素。人们在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普遍化和紧密化,各种多元主体的交往和碰撞日益融合,使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在许多方面越来越公共化和社会化。“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P86)当今世界是一个去中心化、去地域化的世界,是一个公共性日益增长的“公民社会”;当下人正日益摆脱狭隘的“群生活”,过着普遍联系的“类生活”,人的相互关系的许多方面都处在“类”的统一体中,每个人都只能在同人类整体的相互依存中生存和发展,人类的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关注和考虑的切身命运和切身利益问题,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人们都要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来解决面临的全球问题,使得人类能够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二,“知本家”广泛地形成于当下人的生存创造之中。人是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断生成的。世界历史、大工业和科学“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4](P127)由此推动着人的对象性创造活动不断地扬弃“旧人”,造就“新人”。特别是随着当代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并广泛渗透、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以知识生产、知识劳动和知识创造为特征的知识实践成为人类实践发展中新分化出来的重要形态。正像当年工业资本来到世间夺走了封建占有权对生产和生活的支配地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