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隧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隧洞
第一节概述
一、水工隧洞得类型
分类方法:按功用分、按受力状态分。
(一)按功用分:
(1)泄洪
(2)引水:发电、灌溉、供水;航运输水。
(3)排沙
(4)放空水库
(5)施工导流
(二)按受压状态分:
(1)有压:水力计算、管流计算在工程布置1受力情况
(2)无压:明渠流计算运行条件上差别较大。
(同一条洞前段有压,后段无压)
禁忌:明满流交替
危害:(1)易引起振动、空蚀。
(2)影响泄流能力。
具体道一个工程,究竟采用有压或无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二、水工隧洞得工作特点
(1)水力特点:
深泄水孔:a 泄水能力于H1/2成正比。
B 进口位置低,能预泄。
C 承受得水头较高,易引起空化、空蚀。
D 水流脉动会引起闸门等振动。
E 出口单宽流量大,能量集中会造成下游冲刷。
(2)结构特点:
a 洞室开挖后,引起应力重分布,导致围岩变形甚至崩塌,为此常布置临时支护和永久性衬砌。
B 承受较大得内水压力得隧洞,要求围岩具有足够得厚度和必要得衬砌。
(3)施工特点:
隧洞一般断面小,洞线长,工序多,干扰大,施工条件差,工期较长。
三、水工隧洞得组成
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进口段
(2)洞身段
(3)出口段
第2节水工隧洞得布置及线路选择
一、总体布置及线路选择
(一)总体布置
(1)应根据枢纽得任务,对泄水建筑物进行总体规划。
(2)在合理得选定洞线得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条件,选定进口得位置及进口结构形成,确定闸门在洞口中得位置。
(3)确定洞身纵坡及洞身断面形状及尺寸。
(4)根据地形、地质、尾水位等条件及建筑物之间得相互关系,选定出口得位置,
底扳高程及消能方式。
(二)线路选择
选线室设计中得一个至关重要得问题,它关系到工程造价、施工难易、工期长短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
(1)隧洞得线路应尽量避开不利得地质构造,围岩可能部稳定及地下水位高,渗流量丰富得地段,以减少作用于衬砌上得围岩压力和外水压力。
(2)洞线在平面上应力求短直,这样既可以减少工程费用,方便施工、减少水头损失,便于施工。
必须转弯时,其直线半径不宜小于5倍得洞径或洞宽,转角不宜大于60o,
弯道两端得直线段不宜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
(3)隧洞应有一定得埋藏深度。
(4)隧洞感的纵坡,应根据水利条件运用要求、用途、上下游衔接、施工和检修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5)对于长隧洞,选择洞线时还应注意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布置一些施工支洞、斜井、竖井,以增加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6)要考虑进出口于其它建筑物的关系:
如果水库所建的坝时土石坝,则进口应距离坝坡50M以上,出口应距离坝坡
100M以上,以免水流冲刷坝坡。
排沙洞,为了保证电站进水口免受泥沙淤积威胁,故排沙洞进口布置在靠近
电站进口的上游侧,高程比电站进水口低,以使电站进口在其拉沙漏斗范围
内。
泄水隧洞的出口方向要与下游的河道衔接顺畅,减轻对岸边的冲刷。
每一个初步方案均应用平面图和纵剖图来表示:
平面图表示出:地形、隧洞和其它建筑物的关系,进口位置、闸门位置、施工旁
洞、竖井、堆渣地点等。
纵剖面图表示出:地质构造、断层破碎带以及其它地质特点,以及进出口及闸门位置、底坡的坡率、洞底高程。
二、闸门在隧洞中的布置
泄水隧洞中一般布置工作闸门,检修闸门(或事故闸门)
1.检修门:设在进口
2.工作门:可以布置在进口、出口或隧洞中某一位置。
(1)布置在进口:一般为无压洞
也可以是有压洞。
(平时利用闸门挡水,保持洞内无水)(2)布置在出口:有压洞。
(3)布置在洞身某一位置
A 由于地形、地质、施工和枢纽布置1的原因,隧洞线路需要转弯,闸门
室易布置在转弯段后的直线段上。
B 洞内某处较出口处的地质条件好,工作闸门布置在洞中,可以利用岩体
承受闸门传输的水动力。
三、多用途隧洞的布置
一洞多用,或临时任务与永久任务相结合
这样可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也可解决枢纽中单项工程过多造成布置1的困难。
(一)泄洪洞与导流洞合一布置
常作成“龙抬头”式,在进口之后用抛物线段、斜坡段、及反弧段与较低的洞身相连
接。
“龙抬头”式泄洪洞,一般式水头高,流速大,反弧及下游易遭空蚀破坏,为了避免空蚀,应做好体形设计,控制施工质量。
限制不平跨度,并选用适当的掺气减蚀措施。
(二)泄洪洞与发电洞合一布置
布置型式:
存在问题:
1.岔尖处的水流流态复杂,容易产生不利负压合空蚀。
2.泄洪时堆发电不利。
(三)泄洪洞与排沙洞合一布置
排沙洞进口高程低,在施工期可做导流洞用。
问题:1。
闸门压力大,启闭困难。
(洪水期开启,水头高)
2.泥沙堆积,闸门不易开启
第3节进口段
一、形式及计算要点
包括:进水喇叭口、闸门室、通气孔、平压管、渐变段等几部分。
(一)进水喇叭口
位置:在隧洞的首部
要求:①其体形与孔口水流的形态相适应,使水流平顺通过,而不致脱壁。
②避免产生不利的负压合空隙破坏。
③减少局部水头损失,以提高泄流能力。
体型:常采用矩形断面,顶板和边墙顺水流方向三面收缩,平底。
喇叭口的顶板和边墙常采
用椭圆曲线,其方程为:
122
22=+b
y a x
式中:a —长半轴 顶板约等于闸门处的孔口高度(H ) 边墙约等于闸门处的孔口宽度(B )
b —短半轴 顶板:H/3 边墙:(1/3~1/5)B
对于重要的工程,进口曲线,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
无压隧洞的压力进口顶板,在检修闸门上游通常式一段倾斜的椭圆曲线,以便与检
修闸门和工作门之间的顶板衔接,此顶板以1:4~1:6的坡度向下游缩,以增加进口段的压力,防止发生空蚀。
检修门槽前的入口段长度可控制在(0。
8—1。
0)倍工作闸门处的孔口高度范围内。
检修门槽与工作闸门之间的顶板也应布置成压坡段,(目的:收缩断面进一步改善进口的压力分布和水流流态)。
(二)通气孔
1. 位置:①设在泄水隧洞进口或中部的工作闸门之后。
②设在检修门和工作门之间。
2. 作用:
① 工作闸门在各级开度情况下:补气 ② 检修时:补气。
③ 检修完毕,工作闸门和检修门之间充分输水直至平压,此时排气。
3. 布置上注意点:
① 通气孔的进口必须与闸门启闭机室分开,因为进口处气流速度大,以免在补气、
排气时,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
[V a ]≤40—45m/s
② 孔管应力求减少转弯,突变,以减少阻力。
4. 通气量的计算及通气孔设计
通气孔应按正常的泄流情况设计,其断面多为圆形,其大小决定于通气量和允许风速。
通气量与泄水流量及下游洞内流态有关。
目前多采用一些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公式。
①对于泄水隧洞中的工作闸门和事故闸门的通气孔:
]
[09.0a a
w a V Q a A
V Q =•=
A —隧洞断面积
②对于高水头大型工程中重要闸门后的通气孔(无压隧洞或管道)
式中:a ϕ—风速系数,取0。
6
B —闸门处孔口宽度(M ) a —通气孔断面面积
a L —闸门后的隧洞的长度
w V —闸门孔口处的水流流速,m/s 。
a A —闸门后隧洞或管道水面以上空间面积(m 2),通常A a <0.3A
A —闸门后的隧洞或管道断面积
计算的先假定a 、求得Q a 后,再以 a
Q V a
a =
,验算V a ,确定其是否超过允许风速s m V V a a /50~40][=<。
否则,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满足为止。
检修门后得通气孔面积,一般以大于或等于充水平压阀的面积为宜。
(三)拦污栅
(四)渐变段、闸门室及平压管 第4节 洞身段 一、洞身断面形式
洞身断面形式,取决于水流条件(有、无压),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及适用要求。
(一) 无压隧洞的断面形式
1. 城门洞形(圆拱直墙形)
优点:施工(开挖、立模、衬砌)简单,为渠道上的隧洞其进出口与渠道连接也简单。
适用:垂直山岩压力较大,而无侧向山岩压力或侧向山岩压力很小的情况。
为减小或消除侧向山岩压力,可把边墙作成倾斜的。
2. 马蹄形:
适用:岩石比较软弱破碎,垂直山岩压力和侧向山岩压力均较大的情况。
3. 圆形
适用:围岩条件较差,且外水压力较大,掘进机施工。
(二) 有压隧洞的断面型式
1. 断面一般采用原形,其原因:○
1水流条件和受力条件均有利。
○2在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圆形过流能力最大。
2. 在围岩较好,内水压力不大时,为了施工 方便,也可采用无压隧洞常用的断
面形式。
二、洞身断面尺寸
洞身断面尺寸,可根据给定的泄流量,作用水头及纵断面布置,通过必要的水力计算及水工模型实验确定。
导流洞尺寸与围堰高度有关,涉及到经济因素。
水力计算内容: 1. 有压隧洞
任务:核算泄流能力及沿程压坡线(γ
p
z +,侧压管水头线)
泄水能力按管流计算
gH Q 2出μω=
%
90~802)(出
洞出ωωμω=
=gH Q
式中:
μ——考虑沿程和局部阻力的系数。
ω——隧洞出口断面面积(约为洞身面积的80~90%)
H ——上下游水位差(作用水头)
为了保证洞内水流处于有压状态,一般要求洞顶应有2M 以上的压力余幅,流速大压力余幅也大。
采用缩小出口断面面积增大压力,减免负压和空蚀。
2. 无压隧洞
计算泄水能力,○
1表孔式进口,按堰流计算。
○2深式短管式进口,泄水能力决定于进口压力段,仍用有压管流计算,但系数μ随进口段局部水头损失而定。
(一般在0.9左右,不考虑沿程损失,因为距离短),ω为工作闸门处的孔口面积。
工作闸门之后的陡坡段,可用能量方程分段求出其水面线,为了保障洞内为明流(稳定的)状态,水面线上应有一定净空。
流速低,通气良好:净空面积不小于隧洞断面面积的15%,高度≥40cm 。
流速高:要考虑掺气和冲击波的影响,在掺气水面以上的净空约为洞身面积的15~25%。
对于城门洞形断面,冲击波峰还应限制在直墙范围内。
3. 还应考虑到施工和检查维修等方面的需要 非圆形不小于 m 8.15.1⨯(高) 圆形内径不小于 1.8m 三、洞身衬砌
(一) 功用
1. 阻止围岩变形的发展,保证围岩稳定。
2. 承受山岩压力、内水压力及其它荷载。
3. 防止渗漏。
4. 保护岩石免受水流、空气、温度、干湿变化等的冲蚀破坏作用。
5. 减小隧洞的表面糙率等。
(二) 类型
1. 护面:平整(或抹平)衬砌
采用混凝土、喷浆、砌石等护面,不承受荷载。
作用:减少糙率,防止漏水。
适用:岩石较好,水头较低的情况。
优点:造价低,施工方便。
2. 单层衬砌
适用:中等地质条件,断面较大,水头较高,流速较大的情况。
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洞径或跨度的12
1
~81,且不小于25cm 。
3. 组合衬砌
○
1内层为:钢板、钢丝网喷浆
外层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2顶拱为混凝土,边墙为浆砌石(围岩好,边墙护面)
顶拱喷锚支护,边墙底板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无压洞)
○3先喷锚支护,再做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
4.预应力衬砌
以隔河岩为例子发电引水洞
适用:高水头有压隧洞
衬砌型式的选择,应根据隧洞能担负的任务,地质条件,断面尺寸,受力状态,
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比较后确定。
(三)、衬砌分缝
分缝原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在施工和运用期
○1由于混凝土的干缩和温度应力可能产生裂缝
○2当隧洞穿过地质条件变化显著地区(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其它软弱地带)
可能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
○3施工只能是分块分段浇筑。
1.施工缝(临时)
横向(垂直轴线)间距由浇筑能力定(一般与伸缩缝、沉降缝合在一起)
纵向(平行轴线)根据浇筑能力,缝设在顶拱,边墙及底板分界处或是内力较小部位。
施工缝需进行凿毛处理或设插筋以加强其整体性。
2.沉降缝(永久)
设置部位:○1通过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带:衬砌加厚,厚度突变处。
○2洞身与进口渐变段等接头处,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地段。
缝中设止水,填沥青油毡或其他填料。
3.伸缩缝(永久)
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缝的间距约为6~12m,缝中设止水。
实际施工中:横向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尽量结合在一起。
(四)灌浆(回填、固结)
1.回填灌浆
目的:为了充填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使之紧密结合,共同工作,改善传力条件和减少渗漏。
做法:在顶拱部位预留灌浆管,在衬砌完成后,通过预埋管进行灌浆。
灌浆范围:一般在顶拱中心角900~1200以内。
压力:2~3kg/cm2(过去会破坏衬砌结构)
孔距、排距:一般为2~6cm(深入岩体几厘米)
3.固结灌浆
目的:在于加固围岩,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减小山岩压力,保证岩石的弹性抗力,
减小地下水对衬砌的压力。
范围:整个断面。
压力:一般为1.5~2.0倍内水压力。
(4~10 kg/cm2)
一般深入围岩2~5m,对于围岩条件差的地段或直径较大的隧洞达6~10m。
排距:2~4m,每排不宜少于6孔,作对称布置。
灌浆时应加强观测,防止洞壁产生变形或破坏。
当地质条件良好,围岩的单位吸水率 <0.01l/min.m,可不进行灌浆。
回填灌浆孔、固节灌浆孔通常分排间隔排列。
(五)排水
作用:降低作用在衬砌上的外水压力。
1.有压洞:外水压力一般不控制衬砌设计
加强固节灌浆(防渗)
必须时在底部的衬砌下面设纵向排水。
2.无压洞:外水压力较大时,设置排水(径向、纵向)
径向:在洞内水面线上通过衬砌设置排水孔
排水孔距、排距一般为2~4m
深入岩体2~4`m,将地下水引入洞内。
在洞内水面下也有设置排水孔,(如刘家峡电站导流洞),因为隧洞放空后,底板及侧墙难以满足抗浮稳定。
纵向:排水设在衬砌底部。
总之,一般说来,有压洞的外水压力能抵消一部分内水压力,除外水压力起控制作用的特殊情况外,不需设排水,特别是有压洞覆盖层厚的进口附近,地质较差的地段,特别是围岩内存在易溶填充物,不宜设排水,而是加强固节灌浆。
第5节出口段及消能设施
一、出口段的结构布置
无压洞:出口仅设有门框(以防洞脸及上部岩石崩塌),并与扩散。
有压洞:出口常设工作闸门,启闭机室。
闸门前有渐变段(洞圆门方),出门之后为消能设施,为避免负压,常采用断面收缩的方法。
二、消能方式
常用:挑流、底流、洞内突扩消能。
特点:隧洞出口宽度小,单宽流量大,能量集中,所以出口设置扩散段以扩散水流,减小单宽流量。
(一)挑流消能(常用扩散式)
适用:出口高程高于或接近于下游水位,且地质条件允许时。
优点:经济合理。
注意:尽量不要冲刷对岸。
形式:斜切式挑流鼻坎(洞轴线与河道交角小)、横向扩散挑坎、收缩式窄缝
挑坎。
(二)底流消能
优点:消能比较充分平稳。
缺点:开挖量大,施工时间长,造价高。
(三)洞中突扩消能(孔板消能)
举例:小浪底工程冲沙洞(泄洪洞)
第7节洞室开挖时的围岩稳定性
一、岩体初始应力(地应力)
1.定义:岩体处于天然产状所具有的内应力叫做岩体的初始应力(天然岩体内应力),在地学领域中,通常叫地应力。
岩石有构造应力(地应力)
自重应力
2.形成岩体初始应力的因素:
上覆岩体的重力
地壳构造运动
成岩过程中的物理、温度作用、地形影响
地下水及地震作用
由于影响因素多,目前无法用数学,力学法分析计算,只能现场实测。
3.如何测得地应力
目前常用的方法:应力解除法、应力恢复法
○1应力解除法:通过切槽或钻孔解除应力而测得岩石的应变以推求其初始应力。
○2应力恢复法:岩体中的应力解除后,不是通过岩体的变形特性来推求岩体中的应
力值,而是通过施加压力,使岩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求得岩体在应力解除前的
应力值。
以上测得的是岩体中一点的应力,至于整个岩体中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目前还不
能根据有限的测点的结果来加以确定。
4.对岩体初始应力的初步认识
○1岩体及上覆岩石的重量是形成岩体初始应力的基本原因之一,岩体自重作用不仅产生垂直应力,而且借助“泊松效应”和流变效应而产生水平应力。
○2初始应力的形成,取决于地形及地壳结构运动,这通常有是高的水平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3许多地区岩体初始应力实测结果表明:水平应力大大超过上覆岩体的重量算得的结果,这是由于构造动力学方面的原因,或地质剥蚀的原因。
○4天然岩体中的断层,对初始应力起着解除或部分解除的作用。
○5坚硬完整的岩石,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可以聚集大量的能量,从而形成高的天然内应力,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岩爆”。
二、围岩的应力集中
应力重分布:当在岩体中开挖洞室时,洞室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应力重分布。
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的这部分岩体叫围岩。
在洞室周边某些部位(形状突变、薄弱区)出现应力集中,对围岩稳定不利。
应力重分布在洞室周边最为显著,远离洞壁,影响减小;应力重分布与初始应力状态,洞室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岩体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围岩应力计算方法:弹性理论,有限元,(参看〈〈岩石力学〉〉)
三、围岩稳定分析
1.目的:预估可能出现的破坏形态、部位、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过程,选择适宜的支护方案,保证安全施工,改进设计。
2.分析方法:主要凭经验和现场量测作出判断(影响因素多,而且错综复杂,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依靠理论计算)
3.分析内容:
○1对初选隧洞断面,结合地质条件及其力学性质,初始应力,施工方法等,采用弹性理论公式或有限元计算围岩压力。
○2如围岩压力超过岩体的弹性极限,可按弹塑性理论计算塑性区的应力,确定塑性区的范围。
○3对洞室周边可能出露的危石,按块体平衡法进行分析。
○4现场量测,主要测量一些选定点的位移,和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画出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位移超过“允许位移量”或位移曲线突然变陡,表明围岩将要失稳,椐此采用支护措施。
第8节隧洞的衬砌计算
目的:核算在设计规定的荷载组合条件下衬砌的强度,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计算方法:
一案:○1将围岩与衬砌分开,按文克尔假定考虑围岩的弹性抗力,衬砌上承受各项有关荷载,然后按超静定结构解算衬砌内力。
缺点:与实际情况不太吻合。
(本书讲的就是这种方法)
○2采用衬砌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数值解法。
二案:有限元法:将围岩与衬砌视为整体,其准确性取决于:
计算模型
原始参数E、 、C等
岩体性态复杂多变,上两者难以准确确定。
一、荷载及荷载组合
作用在水工隧洞衬砌上的荷载有:山岩压力、内水压力、外水压力、衬砌自重及灌浆压力,温度荷载、地震力等。
其中内水压力,自重比较明确,而其余的力只能再一些简化和假定的前提下进行近似计算。
(一)围岩压力(山岩压力)
隧洞开挖后围岩变形或塌落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
影响山岩压力大小的因素:围岩的地质3条件和力学特征(强度和变形性能节理,裂隙的分布和发育情况);初始应力,地下水,隧洞的走向,埋深和几何形状;开挖方法;
衬护时间,衬护形式。
影响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难精确计算。
目前,确定围岩压力的方法:
1.松散介质理论(塌落拱法)
此方法视岩体为具有一定的凝聚力的松散介质,在洞室开挖后,由于岩体失去平衡形成“塔落拱”,拱处的围岩仍保持平衡,拱内岩块重量就是作用再衬砌上的荷载——山岩压力。
普氏用“坚固系数”f K(亦称拟摩擦系数),代替岩石颗粒间的真实摩擦系数:
普氏观测试验资料,制成各种岩石f K分类表。
最坚硬的岩石f K达20;最差(松,散)f K只有0。
3
普氏推导出塔落拱的形状为抛物线,塔落拱高度h按下式计算:
两侧无滑动面时:
两侧有滑动面时:
①没有侧向山岩压力作用岩体中的隧洞
a)隧洞顶是平的,洞顶受到山岩压力的压强量q
b)曲线形洞顶:(认为铅直山岩压力可以减少30%)
②侧向山岩压力计算
e1、、e2为水平山岩压力强度
在洞顶面处
在洞底面处
为简化计算,在设计中多采用e1、、e2的平均值,即e=(e1+、e2)/2作为均匀侧向水平山岩压力。
对于中等坚硬以上的强度有关,而并未考虑到山岩压力有关的其它因素,因而理论上比较粗糙,实践也证明是很很不准确的。
2.围岩压力系数法
1)1966年《水工隧洞设计暂行规范》建议的方法:
用“山岩压力系数法确定山岩压力”:
铅直向强度:
水平向强度:
山岩压力系数并不是实测成果,而是结合已建成的工程,对普氏理论中坚固系数f K 分析整理得出的经验数据,粗略地反映了节理、裂隙或风化程度的影响,但并未克服普氏法的根本弱点。
2)我国1983年《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根据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采用从工程实际出发用经验估计的方法,即提出首先坝功臣所在的围岩进行分类,然后按围岩的类别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围岩压力。
3.弹塑性理论法:
此法是在理论化的基础上,简单的地质条件推导出来的,难以反映实际情况。
岩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山岩压力显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予以概括。
(二)围岩的弹性抗力
当衬砌承受荷载向围岩方向变形时,将受到围岩的抵抗,这个抵抗力叫弹性抗力。
弹性抗力的大小和性质与工程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坚固完整的岩石,弹性抗力大;围岩软弱[破碎,弹性抗力小,甚至不能利用。
为了减少山岩压力,有效地利用弹性抗力,常对围岩进行灌浆加固,并填实衬砌与围岩间的空隙,以保证衬砌与围岩紧密相接。
弹性抗力的计算:
通常假定岩石为理想弹性体,按文克尔假定,认为岩石的弹性抗力P与衬砌的变位Y 成正比,即:P=KY
式中K—弹力抗力系数K表示能够阻止面积为1cm2的衬砌变位1cm所需的力,如果P的单位式KN/ cm3,附:
对于有衬砌的圆形有压隧洞,可以看作式位于理想弹性体围岩中一个厚壁圆筒,根据弹性理论可得:
经验和分析说明:在同样得围岩中,洞径大,K值小;洞径小,K值大。
而且大致成
反比。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采用半径围1m得圆形坑道得K值,作为标准,用K0表示(亦称单位弹性抗力系数)当用m为单位时:
以cm为单位时
说明:
K0值可以“查表”、“类比”、“按上式计算求得”,最好得办法式现场实测。
影响弹力抗力系数的因素很多,而且整个隧洞不一定用同一个K0值。
在隧洞的衬砌计算中,考虑了弹性抗力,可抵消一部分作用于衬砌上的荷载,因而降低计算出来断面中的拉应力,设计结果,衬砌厚度可以减小,节约建材。
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弹性抗力
1.有压隧洞:
1)围岩厚度大于隧洞开挖直径的3倍。
2)洞周没有不利的滑动面,在内水压力作用下不致产生滑动和抬动。
3)衬砌和围岩的空隙,必须回填结实。
4)围岩厚度大于内水压力水头的0。
4倍。
2.无压隧洞:
弹性抗力只存在于衬砌变位向着围岩的部分,而不产生于背着围岩部分,因此,它在外周的分布形成,随着衬砌的不同而不同。
(三)内水压力及外水压力
1.内水压力
1)无压隧洞:只要算出洞内的水面曲线,即可确定内水压力。
2)有压隧洞:内水压力式有压隧洞中的重要荷载,常对衬砌的计算起控制作用。
为了使计算简单,将有压隧洞中的内水压力分解为两部分:
均匀内水压力+非均匀无水头满水压力
均匀内水压力的强度是:洞顶内壁到设计水位先之间水头引起的()
无水头满水头压力是指洞内刚刚充满水的情况:洞顶压力为0,洞底压力为
有压引水发电隧洞:内水压力=全水头+水击引起的压力增值。
2.外水压力(地下水压力)
外水压力是地下水头引起的,规范规定:是作用在衬砌外表的边界力。
外水压力对无压隧洞径常引起控制作用
对有压隧洞径则对内水压力有抵消的作用。
地下渗流的情况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多,准确值无法确定,常用的方法:
1.规范:将地下水面以上的水柱高乘以折减系数β作为外水压力值。
β值视地质、水文地质及防渗、排水等情况而言。
本方法简单方便,在工程上一直广泛应用(虽然近似粗略)。
2.围岩于衬砌组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两者又都是不同程度的透水材料,因此内外水是连通的,不能截然的分为内、外水压力,即不应将外水压力视为一种边界
力,而应视为在一定边界条件下,隧洞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空间渗透力,通过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