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分布与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周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分布与特征
作者:饶聚娟
来源:《神州》2011年第11期
摘要:周口市位于豫东,北、西、南与商丘、开封、许昌、漯河和驻马店五地市相连,东面与安徽省为界。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四季分明。

是古代人类理想的生产生活之地。

早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是村落棋布,人口稠密,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

本文就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周口市裴李岗、仰韶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谈谈其分布和特征。

关键词:周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在周口市分布较少,目前共发现9处遗址。

主要有项城后高老家,扶沟的前闸、宋马岗、雁周,太康的方城,西华的小白庄,商水的扶里、河湾,鹿邑武庄等遗址。

主要分析扶沟的前闸遗址和项城的后高老家遗址。

一、前闸遗址位于扶沟县城北30公里的江村镇前闸村东的高台地上,面积约18400平方米。

文化层厚1.5米,可分为上、下二层,分别属于龙山、裴李岗文化。

断崖上发现有灰坑,采集有蚌刀、石磨盘、夹砂灰陶绳纹、方格纹鼎、罐、盆、豆等。

1、周口裴李岗文化陶器的特点:(1)陶色陶质:以夹蚌粉褐陶、夹砂红陶为多,泥质红陶次之,泥质褐陶少见。

质地松软,易破碎,吸水性强。

夹蚌粉者多为鼎、罐等炊器,而含蚌粉量较大。

夹砂红陶质地稍硬,泥红陶外表多磨光,胎薄且较硬,多用于钵、壶等器。

(2)纹饰:器表以素面和磨光为主,纹饰仅见弦纹、指甲纹。

(3)器形:常见器形有罐形鼎、双耳壶、大口深腹罐、圆肩罐;双耳壶小口,矮领,双耳呈半月状态,耳上有一小孔。

深腹罐口呈喇叭状,直腹。

(4)制法:皆为手制,烧制火候低。

2、生产工具
(1)、石磨盘:盘面中部稍厚于两端,一端微残,一端呈三角形,面平较光,足呈梯形。

(2)、石斧:刃部磨光,稍宽。

器体凿制痕明显,形体粗笨。


作者认为扶沟的前闸、宋马岗、雁周,太康的方城,西华的小白庄遗址中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属于此类。

时代应在裴李岗文化中、晚期。

二、后高老家遗址位于距项城市25公里的高寺镇后高老家村西北,西距高寺遗址仅2公里,遗址略高于地面,面积4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1.8米。

断崖处文化层层次分明,可分为两层:上部为仰韶文化层下部为裴李岗文化层。

暴露出有灰坑,大量的红烧土块,大量的红烧土块,较大的动物骨骼,石器、陶器等。

项城后高老家出土的裴李岗文化的陶器特征:
(1)质地:泥质红陶,较软可用手捏碎。

夹砂或羼蚌粉。

(2)纹饰:以指印纹为主、附加堆纹。

绳纹贾湖类型,平原地区较多。

(3)陶色:以红陶为主,有个别黑陶、灰陶。

(4)器形:主要有小口双耳球形壶、大口深腹罐、罐形鼎等。

从出土的小口双耳球形壶、大口深腹罐、罐形鼎分别与新郑裴李岗Ⅰ式壶,Ⅱ式罐,Ⅰ式鼎相比较得出项城出土的陶器为裴李岗文化的陶器。

②这类器物主要分布在鹿邑武庄遗址和项城后高老家遗址。

时代上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晚期或仰韶文化早期。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年的仰韶文化在周口市目前共发现20处遗址。

主要遗址有西华的小白庄、商高宗陵、陆城、泥土店、瓦屋赵等处。

根据以前的意见把周口市的仰韶文化遗址共分为早晚两期,分别描述如下:
一、周口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太康方城,商水马村、阎庄,扶沟支亭,项城后高老家等10处遗址。

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康的方城遗址③。

周口仰韶文化早期方城遗址的陶器特点:
(1)纹饰:陶器多为素面,仅有弦纹和刻划的麻点纹,也有少量的指甲纹和附加堆纹。

(2)制法:制法均为手制,制作粗糙。

(3)器形:主要有Ⅰ罐形鼎和Ⅱ釜形鼎、Ⅰ深腹罐和Ⅱ敛口罐、Ⅰ宽平沿浅腹盆和Ⅱ窄沿深腹盆、Ⅰ直口深腹钵和Ⅱ敛口收腹钵、窄平沿浅腹盘、窄领鼓腹盉、浅腹粗柄平底高柄杯等。

周口仰韶文化早期的Ⅱ鼎与庙底沟仰韶文化的釜形鼎、Ⅰ鼎与郑州大河村二期Ⅰ式鼎相似,鼎足也与下王岗的早二期相同。

Ⅱ式罐与下王岗早二期的罐相似。

Ⅰ式盆与庙底沟仰韶文化的细泥红陶盆接近。

Ⅰ式钵与下王岗早二期的彩陶钵相近。

Ⅱ式钵与下王岗早二期的彩陶钵相近④。

总之,周口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的器形与下王岗早二期的同类器相同或相似,它们均属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⑤。

时代定位在中原仰韶文化中期。

(二)周口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商水范台庙、胡庄,郸城段寨、西华商高宗陵、小白庄、南柳城、瓦屋赵、榆树王,淮阳王禅冢等9处遗址。

最有代表性的是淮阳王禅冢遗址。

周口仰韶文化晚期王禅冢遗址陶器的特点:
(1)纹饰:陶器纹饰以篮纹为主,弦纹、附加堆纹和镂孔装饰都少见,篮纹较粗、横排,纹理不太整齐。

附加堆纹细窄,花纹也比较简单,彩绘不多见,仅在碗口外部加一至二道红色带状花纹。

(2)制法:制法均为手制,制作粗糙。

(3)器形:主要有罐形鼎,深腹罐、圆腹罐、大口罐、敛口罐、小口高领罐,大口盆、平口深腹盆,大口斜壁碗,窄沿收腹盘,镂孔小足豆,平底束腰觚,尖底瓶,尊形器,折沿束颈直壁缸,小口直领瓮等。

周口仰韶文化晚期出土的陶器为仰韶文化晚期常见器形,多与郑州大河村遗址四期和禹县谷水河二、三期相同或相似。

如夹砂红陶罐形鼎与谷水河二期陶鼎近似,深腹罐与谷水河二期Ⅰ式罐相近,高领罐、瓮也接近谷水河三期同类器物;敛口罐与大河村四期Ⅲ式罐、圆腹罐和大河村四期Ⅰ式罐类似。

这里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应属于大河村类型的后期,时间相当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具有向河南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

参考资料:
①③1986年《中原文物》特刊1986。

《周口地区的裴李岗文化》。

②开封地区文物会等:《裴李岗1978年发掘简报》《考古》1982年4期。

④⑤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河南周口地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学宗刊》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