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复旦大学选课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2016级医学研究生课程选课基本要求
二、临床医学硕士科研型研究生(临床学科)
研究生选课时请务必参照2016级的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要求(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版本为准),并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位课程请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本学科学位课程范围内选择;选修课可任选,其中必须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课程。

(二)2016级科研型硕士生应修满不少于34学分的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分配如下:
1、公共课:7学分。

公共政治课选周三于邯郸校区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自然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学期,2学分,36学时 (翟晓敏)
自然辩证法:必须选修,第一学期,1学分,18个学时(刘学礼)
硕士研究生英语:课时一年,4学分,72学时
2、学位基础课:须修满7学分,不少于3门课,其中实验课≤2门。

3、学位专业课:须修满5学分,不少于2门课。

临床决策分析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4、专业英语:1学分,应于第四学期选课。

5、选修课:须修满10学分,不少于4门课。

其中跨一级学科课程须修满2学分,不少于1门。

6、必修环节(实践、学术报告等):4学分。

7、体育课:在专业课不冲突的情况下必须选修,必须选修邯郸校区于第二学期开设的体育课选修。

(三)选课说明:邯郸校区硕士研究生选课请注意开课校区。

公共英语课选星期三于邯郸校区开设的《医学班》;公共政治课选周三于邯郸校区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自然辩证法》;选修《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或《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请选修周三开设的《医学统计方法》。

请提醒学生在选课时务必注意。

组学技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研究生了解基因组学、表观遗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一般技术和基本方法,明确每种组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医学科学研究,以及相关样本前期处理与数据应用的方法。

第11周概述及基因组学:组学与医学研究、基因组学的DNA测序技术和基因序列数据库等,3学时。

第12周表观遗传组学:包括表观遗传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组蛋白修饰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技术(ChIP-Seq)以及MethylC-Seq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ENCODE网络资料的使用等,3学时。

第13周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DNA芯片、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mRNA、小分子RNA和非编码RNA测序等,3学时。

第14周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上的应用(上):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免疫共沉淀、蛋白芯片技术、HPLC、质谱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iTRAQ、TMT 等,3学时。

第15周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上的应用(下):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BLI、pull-down assay、
SILAC-免疫共沉淀等,3学时。

第16周代谢组学与应用:样品的制备、质谱分析方法、数据分析与解释,代谢组学在重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3学时。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技术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12;陈铭《生物信息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5;江松敏等, 《蛋白质组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杜智等《临床代谢组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马文丽《基因测序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潘銮凤《分子生物学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肿瘤微环境是近十年来肿瘤研究新出现的热点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肿瘤微环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开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相关科学研究打好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为一门面向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生基础课程,可以辐射不同的学科方向。

主要授课内容: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免疫调节细胞、趋化因子、血管新生以及肿瘤自身的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兼顾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与精准医疗等。

课程要求:掌握肿瘤微环境有别于正常组织微环境的基本特征、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微环境内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熟悉相关技术在肿瘤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实用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结合研究目标和对象的特殊性,传授现有研究生课程未覆盖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理论基础或特定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提高受众的生物医学研究执行力以及发现和解决具体实验问题的能力。

授课和掌握内容:影响标记细胞体内示踪的因素;细胞分离培养与保存技巧;干细胞分离培养、诱导与干性维持;细胞重编程技术;提高病毒载体制备与病毒转染效率的手段;免疫染色的条件与个体化抗体选择;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质量控制;组织病理标本处理和观察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生物医学论文用图制作精要;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动物手术和活体观察的条件控制。

课时分配:大课33学时,实验36学时,考试3学时
掌握常用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理论技术,认识常用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能够选用于解决科学问题的最佳实验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难题。

临床研究方法学进展
详细介绍临床研究定义和基本概念,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阅读和评价文献的原则,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和质量分级标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概念,Meta分析的步骤和解读,应用循证证据进行临床决策原则和方法,各种类型文章发表标准等内容,并结合案例讨论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过程和设计原则,提高
临床研究的质量,成为循证证据的提供者和合理的使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