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说认知:话语感知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语分析说认知:话语感知的模式
对感知的含义有所了解之后,本文开始探讨话语感知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话语感知内含着感知者的存在,这里的感知者是指向现实生活中一般的、能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感知的个人,不是指向那些特殊的个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也是一般的人,进行语文学习的学生也是指向一般的、能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感知的学生。明确讨论的限制性对象,利于进行讨论,也利于讨论问题的适用性范围。
1.常见的感知加工模式
在各种理论书上,常见的感知加工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从下到上的加工模式。感知者先从较小的感知单位进行感知,逐步过渡到较大的感知单位,然后完成整个信息的感知。例如对声音的感知,对语言符号的感知,先从较小的声音单位、语言符号单位进行感知,再去感知较大的声音单位、语言符号单位,最后形成对完整信息的感知。
从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面来说,先从感知语句的信息开始感知,然后进行整个语段信息的感知,再从一个个语段信息的感知,过渡到对整个语篇信息的感知,从语句话题,到语段话题,再到整个语篇话题,从下到上进行阅读感知。
一种是从上到下的加工模式。感知者利用自己先前形成的感知经验模式,先对感知信息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再根据具体的感知信息进行调整。
还是从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利用自己先前形成的阅读感知经验模式,开始就从题目入手进行猜测这个语篇是关于那个方面的话题,可能会写这个话题的哪些方面,对于这个话题,自己已经知道哪些,直接从语篇层面进行预先理解。
然后再根据这个语篇各个语段的话题和内容,各个语段的语句的话题和内容,不断进行信息调整,不断进行信息补充,完成对整个语篇信息的理解。从语篇话题,到语段话题,再到语句话题,从上到下进行阅读感知。
这两种感知模式实际上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在实际感知过程中,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的两种感知加工模式应该是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反复进行,共同完成整个感知工作。
对于感知模式的研究,现在已经形成好几种感知理论,各有其长处。
2.存在的问题
对于在一线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很容易观察到一些现象。
对于经常代实验班课的老师,要是再来代普通班的课,能适应的很少,很多老师非常不适应。有的老师非常生气,经常抱怨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差。
作为老师不能仅是抱怨,还要分析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差,是哪些方面的基础差。特别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研究,普通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差,是哪些方面的语文基础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在语文学习方面如何进行改进。
本人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对比。同样的语文教材,同一个语文老师,同样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结果。
例如在教学《诫子书》,实验班用2至3个学时,普通班用双倍学时,4至6个学时。在《河中石兽》一文教学时,在普通班甚至用了三倍的学习时间。通过作业和试卷检测,普通班最好的学生成绩也仅是达到实验班的中上等。在平常上课时,对两班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观察、谈话,寻找他们在话语感知方面有什么区别,探讨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3.话语感知模式
那么,话语感知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
下面来看看徐志摩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中的一个语段: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于一刻,0//即听得船梢布篷上窸窸窣窣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表示语句话题切分,“0//”表示语句话题省略,横线表示需要注意的语句)
“昨夜中秋”这个能指,其所指是什么,可传递哪些信息。昨夜,说明写这篇文章时,昨夜已经过去,写的是回忆的事情。这里要注意的地方是作者与文中的人称叙述者可能是同指,也可以是非同指。
中秋,看到这个词语,这个能指符号,其所指就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唤醒“中秋”的相关话题的内容。昨夜中秋,有两种解读句式:1.昨夜的中秋。2.昨夜是中秋。表示时间,以2句为适当理解。
“云母屏”需要了解话题屏的经验内容,话题云母的内容,话题云的内容,才能形成关于云母屏状云的形象,理解云母屏的所指。是视觉描写。
“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需要有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的经验。是听觉描写。
“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需要有话题海线、湖的经验。是视觉描写,是把两事物进行对比。
“涕泪的痕迹”,需要有“涕泪”的经验,看过涕泪的痕迹。是视觉描写。
要理解这段话,需要对汉语语言符号进行正确的切分,需要具备相关的经验模式,才能更好的感知这个语段的信息。
不同学生的经验模式就影响到了对这个语段的感知。
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人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重要源泉,在人脑中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模式。这是一个抽象的判断。回到现实中,回到每一个现实的个人,由于生活条件、生活经历、及个性差异,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形成的关于世界一切的知识是绝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形成的主观世界也是绝不相同的。
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对客观世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感知在
人脑中形成不同的立体的网络状的话语经验感知模式,这种立体的网络状的话语经验感知模式建构起来,其效能有高有低,结构完整、效能高的话语经验感知模式能够被大脑快速唤醒,积极参与话语感知;结构不完整、效能低的话语经验感知模式不能被大脑快速唤醒,只是被动参与话语感知。
对于话语分析来说,对话语事件、信息的接收、识别、理解要求在人脑中建构结构完整、效能高的立体的网络状的话语经验感知模式。这种话语感知模式,可以被强化,也可能被弱化。
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来说,普通班的一些学生,该建构形成的结构
完整、效能高的立体的网络状的话语经验感知模式,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建构完成,尚处在建构阶段。而这种话语感知模式又不是短期能够快速建立起来的,那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这是普通班的一些学生语文学的累,老师教的累,学习效果却不好的根本原因。
而实验班的一些学生,已经建构好结构较为完整、效能较高的立体的网络状的话语感知模式,有的学生脑中的话语感知模式,不仅能够快速唤醒,积极参与话语感知,还能够在脑中的主观世界里,自我模拟,自我运行,进入高效的发展方式,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做事效率也显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