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刊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办刊的几个问题
杜存鸣
中秋节前夕我在乐亭下分局的时候,《唐山地税》的编辑们来看我,这让我很感动。

交谈之后我不禁油然升起一股钦佩之情,因为我得知这样一本办得很不错的《唐山地税》竟然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税务干部兼职办的。

他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工作,比如做办公室工作、干部培训工作或做税政工作等等,办刊完全是“额外”的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忽然觉得他们非常可敬和可爱,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充满激情的可贵的敬业精神,我从心底向他们致敬!
《唐山地税》的编辑们问了我许多问题,由于当时时间原因未能充分交流。

后来,编辑们向我约稿,我答应下来,但他们并未给我出题目。

中秋节从乐亭返回石家庄,节后旋即去北戴河办全省地税系统科研骨干培训班,至国庆节结束。

国庆这几天假期在家,我想,国庆一过又要筹办全省系统课题研讨会,再不抓紧,就没有时间了。

失约失信不是我的性格,于是我决定利用国庆假期完成约稿任务,但拿起笔一时又想不出写些什么,真是有点作难。

我忽然想到那天编辑们向我询问的几乎全是办刊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借此机会,来谈点我肤浅的看法,也算作对《唐山地税》编辑们有个交代。

一、如何才能办好刊物
说实话,这个问题比较大,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刊物”的概念太大,展开说阔无边际了,我们首先限定为“税刊”,税刊中又有多种类型,我们再限定为“综合性的”,这样就限定在“综合性税刊”这个类型上了,《唐山地税》目前看就属于这个类型。

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些问题在争论,譬如,我们现在办的是“内部资料”性的“综合性内刊”,被定性为是“内部资料”,甚至被严格规定在这样的“内部资料”上不准许出现“××刊”“××杂志”的字样,认定你就是一本“资料”,不是刊物!但同时,我们又被鼓励着要把“内部资料”当作“正式刊物”来办,要求提高办“刊”质量和层次。

这似乎是矛盾的事情。

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把握住不违反管理部门的大政方针即可。

至于办成“资料”还是办成“正式刊物”完全取决于办刊单位的意志,自己来做决定。

《唐山地税》是按照“综合性税刊”的路子来办的,所以,在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办好“综合性税刊”。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领导重视办刊。

我们知道,就市场型的刊物而言,一本刊物的生命力是依靠市场来支撑的,只要把握好市场,生存是不成问题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本好刊物一定有市场,有市场的刊物一定是好刊物。

而我们不同,我们办的不是市场型的刊物,政府行政机关办的内部刊物没有市场,它没有支撑。

而办好一本刊物又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支持不行。

所以,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重视,等于是为办刊奠了基、铺了路。

第二,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要办好刊物,没有资金不行。

我们是“内资”,是免费交流的,没有收益,而办刊是需要成本投入的,所以,没有资金的支持是不行的。

而且,从办刊形式和包装上甚至是稿件质量上,投入大和投入小办刊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姑且不说纸张质量等方面,单说套色一项,目前粗分有
三类:素色;以素色为主间杂彩色;整本刊物全版套彩,显然,素色同全版套彩成本相差很大。

因此,刊物质量、水平、档次如何,经济实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有一支合格的编辑队伍。

所谓编辑队伍是指由主编和编辑组成的一个团队。

如果主编和编辑都不称职,要办好一本刊物是不可能的,这是人人都通晓的道理。

目前在“人与刊”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一本刊物办得好赖在于主编的水平高低,即主编决定论;另一种是:一本刊物办得是否有水平在于编辑们的素质,即编辑决定论,其实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主编不懂办刊或水平太低,即便有一群好编辑也给窝死了,不可能办出一本好刊物;主编精通业务有思路,但编辑们能力太低或不敬业,等于将军作战没兵力,有作战计划却实施不了,结果主编似形同虚设,事实上是把主编给废掉了,这种情形下的刊物只能是机械地推着走,只是勉强凑合着办,想办成好刊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主编和编辑是相辅相成的,哪一方掉链子也不行,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撑起一本好的刊物。

一名合格的主编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素质:一是熟悉或精通办刊业务。

二是通晓大政方针。

三是善于体察社情、民情和政情。

四是有思想。

主编有思想,你所办的刊物才会有思想,有思想的刊物才会拥有更多的读者。

五是勇于创新。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必须创新。

一个艺术作品再成功,人们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倦了,所以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我认为办刊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你想让自己的艺术作品受众而不减人气,就必须不断地去创新。

“小儿科”的主编只是串一下稿件,即我们常说的“总串稿”主编,这样的主编带不动一个好的团队,也办不出一个好刊物。

一名合格的编辑不仅要会改稿还得会编稿、组稿、约稿以及采写稿件,敬业是必备的素质。

在编辑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有价值的报道线索并提供给主编,向主编提出合理有益的采编建议等等。

低水平的编辑只限于改改稿子,这当然不是我们爱岗敬业的编辑所追求的目标。

主编和编辑都称职、敬业,配合默契,这样一支团队打造出的必是一个成功优秀的期刊。

二、主编是否应该考虑每期刊物中有个侧重点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当时《唐山地税》的同志向我询问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作为主编,如果你的团队不错,基本条件也不错,比如时间、精力、稿源等等,那么,你确实应该考虑每期刊物应该突出一个什么样的重点。

一名主编如果整天埋头于查找错别字,充当一个校对的角色,那么只能说明,一是这名主编没有韬略;二是他的员工能力较差或不敬业。

一名主编是干什么的?我向来认为,作为一名主编,除了我们传统思维中所强调的政治把关外,他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策划,亦即要构思、谋划每期刊物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因为这正是一期刊物的骨架和灵魂所在。

有骨架则撑起来了,高大、雄伟;有灵魂则活起来了,生动而吸引读者。

对于刊物的策划,通常有这样几条路子:(一)借节日做策划。

如政治性节日:党的生日、国庆节等;还有传统性节日,像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把它们同税收联系起来策划一期刊物。

(二)借重大税收事件做策划。

如《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周年、税法宣传月,或有纪念意义的税收事件等,利用这些时机和事件做策划。

上述这些策划工作都需要“打提前量”,经验告诉我们,通常
要在你所要策划的那期刊物前两至三个月就得开始动手进行谋划了。

还有一条路子,但比较难,就是捕捉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策划刊物,难就难在一要抓得准,一定是大多数人既感兴趣又能接受的事件或问题;二要“先知先觉”,刊物周期长,你要有“预感”,这样才能提前策划,而且看准之后动作一定要快,当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被公开或被公众感觉到时,你的刊物也出来了,正好满足读者的需要,你不拥有读者谁拥有读者?
三、税刊是否应该有社会性内容
这也是《唐山地税》的同志询问我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办的是税刊,应该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要围绕“税”字做文章。

许多社会性的内容确实非常吸引人,但是现在传媒非常发达,感兴趣的人总能通过平面媒体、多维媒体、音像媒体等多种渠道满足求知欲或好奇心,我们作为一个行业性专业性税刊,报道社会性内容不具有权威性,因而读者对你报道的东西不一定买账,很可能劳而无功,所以没有必要浪费那个版面和时间精力。

但是,与“税”有关联的社会性内容是完全可以编辑的。

例如,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是社会性内容,地震发生后,广大地税干部在悲痛之中踊跃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并以节约支出、干好工作等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等等,这些“新闻点”是有必要报道的,因为这个社会性内容同我们税务干部直接联系起来了,而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事件。

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就不必强拉硬扯了。

譬如,一周前神七飞天成功,举国振奋,世界瞩目。

我们一个市级办的税刊,如果硬要把神七同税收联系起来,说神七冲天鼓舞了税务干部干劲,税收收入大为增长等等,就让人感到牵强了。

不过,假如我们唐山哪位地税干部的家属是神七的工作人员,那倒是一个不错的“新闻点”,具有一定的报道价值。

四、怎样保持税刊的生命力
回答很简单:不断创新。

前面已谈到创新问题,不再重复,这里强调几点技术性问题:
第一,刊物的四封和版式设计,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尤其是封面,那是“脸面”,要追求视觉冲击力。

取法乎高,仅得乎中。

要追求完美,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完美,但完美的目标却可以使我们尽量做到最好。

第二,思想要新。

现在转眼就是2009年了,你的刊物中传播的思想和观点还是2005年以前的肯定不行。

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有“科学”的“发展”的这样一种“观念”才行。

文字和语言也同样,陈旧不行,要追求“最新”。

第三,内容要丰富,要常变化,要富有时代气息。

五、目前全国哪家税刊办的不错
就综合性税刊来看,我感觉目前福建的两家税刊办的不错。

一个是省国税局办的《东南税务》,一个是省地税局办的《福建税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纸质、包装、色彩、内容、编采等方面都比较大气、新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有些东西我们是学不了的。

比如,在体制方面他们搞的是合同聘用制,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完全解决了两个既复杂又简单的问题:即能力和敬业问题。

无论是常务主编还是编辑人员,你能力不行或不敬业,合同一到期我就可以换人,这样完全保证了编采人员的长期优化。

有些东西是可以学习的。

比如两个刊物各自的一些特点,《东南税务》的文化味道更浓厚一些,而且注重采写稿件;《福建税务》则比较侧重动态地反映税务工作情况、展示税务干部的风采,等等。

如果有兴趣,可以同他们直接接触,切磋交流。

六、几条建议
《唐山地税》的同志要我给《唐山地税》提一些意见,我想了想,意见没有,如果非要说,则有几点建议,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第一,要重视解决稿源问题。

总的来看,《唐山地税》各方面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稿件比较弱。

稿件弱不是说稿件篇幅的长短,而是说稿件的质量水平,包括文笔和思想厚度等。

我了解到稿件比较弱与稿源不足有关,因此,应该重视解决稿源问题。

途径有:加大各单位投、上稿率考核力度;加大激励力度以激活各单位写稿积极性;加大组稿、约稿力度;把增加稿源的视野扩大到唐山市以外的省内其它各市,等等。

第二,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唐山地税》已办几年,逐渐走向成熟,应该考虑确立一个突出自己特色的“主风格”了,如我在前面讲到的《东南税务》突出了文化含量,《福建税务》突出了反映税务干部的风貌。

就是说,一本能立得起来的、读者有印象的好刊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都有与众不同的自己的风格。

第三,每期要有一、两个亮点。

如果要求现在每期刊物从整体上侧重于某一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话,那么应该考虑每期有一、两个亮点,即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拳头文章”。

“拳头”是指力量,即有力度的文章。

一期刊物中有一、两篇“拳头文章”,一般就可以起到撑起这期刊物的作用,显得有生气。

第四,要有采写稿。

既然确立了是办一本综合性税刊,那么采写稿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暂时做不到每期都有,我觉得也应该分期分批保证有适量的采写稿。

综合性税刊里有采写稿才会有活力,才会显得丰满,也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第五,要有“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一本刊物办的好赖,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拥有读者,而要拥有读者,惟有为读者做好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刊物、编采文章等方面,都要把握好“一切为了读者”这样一条基本的办刊宗旨,服务做好了,我们的刊物才会拥有读者,我们的刊物也才能蒸蒸日上!
我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希望有机会同《唐山地税》的同志更多地交流。

在此,我想由衷地说:《唐山地税》前途无量,祝福你们向着灿烂的明天前进!
1月29日,本刊召开栏目编辑座谈会。

《机关后勤》主编兰善斌主持座谈会,并对下一步办刊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突出本刊风格。

在版式、栏目和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琢磨,把个性化的东西突出出来。

二是运作更加规范。

从组稿、投稿到定稿必须规范程序,规范办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

三是扩大对外影响。

发挥刊物的宣传与指导作用,推行开放办刊,多组织活动,多到基层调研、组稿和采访,拓宽办刊渠道。

《机关后勤》副主编陈绍练通报了2006年本刊用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今年办刊工作提出意见。

各位编辑针对不同栏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在改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编辑认为,一年来,《机关后勤》按照局领导确定的办刊宗旨,紧扣时代脉
搏,宣传政策、探索改革、指导工作、沟通信息,在我省机关事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

目前,从封面设计到栏目设置,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认可。

本刊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稿。

围绕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选择稿件,及时刊发国管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内容,2006年刊发8篇;及时刊发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比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等;及时刊发机关后勤系统召开重要会议的主要精神,比如,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和全协三届二次理事会、华东六省一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第15次联席会、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全省机关后勤“三优一满意”创建活动表彰会等。

二是精炼刊发文章内容。

2006年编辑的文章基本上控制在两码,有些重要文章也不超过三码。

在文章的修改上,基本上做到简明扼要。

比如,“后勤时报”的文章,按照信息或简讯的要求修改,每篇控制在300字左右。

三是加大重要稿件分量。

2006年开设栏目28个,尤其是加大“节约型机关”与“和谐机关”栏目的文章分量,“节约型机关”栏目共刊发文章10篇,“和谐机关”栏目刊发8篇。

还有“物业管理”栏目从2005年的1篇增加到4篇,“接待服务”栏目从2005
年的2篇增加到5篇。

四是贴近机关后勤实际。

本着贴近省直机关、贴近基层后勤部门、贴近会员单位的宗旨,宣传报道全省机关后勤部门工作情况的同时,刊发机关后勤工作的基本知识。

比如,“后勤知识”刊发一些接待、服务等方面的礼仪常识,使大家能够把握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办刊过程中,坚持向规范化办刊方向努力,刊物不断趋于成熟。

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分量的稿件还是缺乏。

在新形势下,结合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指导工作实际的文章或心得体会偏少,有的稿件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提炼,在内容上体现不出指导性;工作研究的稿件抄袭内容较多,没有独到见解或观点,让人们学习的经验体现不出来;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联系实际,创新思维,抓住机关后勤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领导决策或解决问题能够提供参考的调研文章不多,尤其是基层和省直机关的稿件偏少。

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稿件质量还是不高。

有些稿件没有按文章结构或要求写,缺乏写作的基本功,文字表达不是很确切和到位。

比如,对题目、段落和小标题的运用,对文章体裁的把握等。

编辑建议,2007年本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体现上传下达、交流经验、探索改革、宣传典型的特色,不断提高质量。

在内容上,传递信息要更具有参考性,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机关后勤部门的意见、愿望、呼声和要求,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选择典型要更具有针对性,紧密结合当前机关事务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典型经验的挖掘、总结、宣传和推广,发挥好指导作用;要更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文章,强化对机关事务工作的理论指导。

在形式上,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创新一些好的品牌栏目,编辑形式、语言表述上要适合读者口味,力求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完整统一。

具体要从六个方面加强:一是通报用稿情况。

每年的第一期要通报刊发上年度本刊用稿情况,让每个部门明确本单位在《机关后勤》刊物上发表多少篇稿件和图片,对用稿量少的部门起个促进作用。

二是及时表彰先进。

每年要召开通讯员联席会或表彰会,根据通报用稿情况,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发给证书和奖金,并组织优秀通讯员和编辑赴省外学习考察,学习成功的办刊经验。

三是举办有奖征文。

以“创建节约型机关”为主题,与省直有关内刊联合举办有奖征文活动,到年底进行评比。

四是采取约稿形式。

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或本刊需要的稿件,以书面形式向通讯员、专家、学者、教授等约稿,让大家有目标、有意向地投稿。

五是组织编辑采风。

编辑部要经常组织栏目编辑到基层和有关单位采风,丰富稿源,争取上半年到一个地市,下半年到1—2个省直单位开展采风活动。

六是调整版面设计。

对每个版面的字数和文章的码数要进行控制,根据文章内容配发插图,做到图文并茂,并对封面图片进行改革。

《领导决策》是中共大连市委主办的党内刊物。

近年来,《领导决策》编辑部秉承“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推动大连科学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紧紧围绕全党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选题策划独具匠心,内容安排深邃新颖,版面设计蕴含审美冲击力。

自2005年以来,《领导决策》连续四年荣膺“全国十佳党刊第一名”,刊物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在全国城市党刊中树立了一个标杆,被誉为“大连模式”。

刊物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许多城市和著名高校来电来函索要刊物或派员来连学习考察。

一、着眼大局,注重办刊的策划性
近几年来,《领导决策》编辑部坚持党刊姓“党”,找准“领导决策”视角,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的中心工作,着力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宣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航运中心建设,精心策划选题,突出宣传重点,使刊物成为服务决策实践的平台、探索决策规律的阵地、传播决策信息的载体、指导基层工作的向导、代表市委理论思维水平的名片。

围绕重点热点加大策划力度。

编辑部能够敏锐捕捉国内、市内的重大决策信息和发展信息,不断推出具有影响力的重头文章。

刊物主编、市委政研室主任对重大选题亲自策划,对重要稿件亲自审定,分管副主任靠前指挥。

编辑部每年自采撰稿的重要选题占总稿量的1/5强。

编辑部策划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航运中心建设、“四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党的先进性教育、五点一线战略布局、“三个中心”和“一个集聚区”建设、全域城市化发展等事关大连发展振兴的重大选题,对破解大连未来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选题策划坚持“四个结合”。

即每期一个主题和面上全覆盖相结合;长线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理论探索、决策咨询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理论指导和典型引路相结合。

精心的策划,使众多选题成为精品,在全市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许多稿件被报纸、电台、电视台转载、转播。

其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研究》被市科委立为软科学课题;《革故鼎新促效能》一文在《辽宁日报》头版头题发表,并被新华网等国内众多网站转载;《科学发展路更宽》被《大连日报》转载6000余字。

二、面向基层,注重刊物的指导性
在保证高端上着力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宣传力度的前提下,编辑部将视点下移,推出了一大批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先进经验典型和一些调查数据详实、对策可操作性强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地税局行政评价制度体系建设的经验值得推广》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大连日报》头版进行专题报道,《经济日报》以内参形式上报国务委员以上领导;调查报告《研发孵化、集群创新——关于大连光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调查》引起了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济日报》给予摘要刊登。

关注全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读者解疑释惑。

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收入、房价、社保、就业等民生问题,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比如上学难、看病贵等“短腿”问题,几乎每期都刊登这方面的稿件,使关乎百姓生活的社情民意得到及时反映,畅达了领导和群众的沟通渠道,为地方党委和政府解决这些热点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领导决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针对性,成为一些地区和部门常委会、党委会学习的必读刊物,成为文字综合、理论研究人员的必读刊物,成为某些部门政绩考核的凭证。

在市城调队所作的《领导决策》读者满意度调查中,市内外各级领导干部对刊物给予一致好评。

三、提高办刊质量,注重刊物的品牌性
编辑部将质量看作是刊物的生命,从多个层面打造党刊品牌。

主要做法是:
牢牢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

编辑部常年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编辑的政治敏感性、洞察力和理论修养。

坚持用制度建设作为保证。

建立制度用人、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管理机制;实行编辑负责、三层领导把关、主编终审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工作分工制度、编辑制度、美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实行稿件审定“三校一读、三读一审”制,遵守分工负责制,明晰工作权利和责任,确保文字差错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不断强化编辑、作者队伍建设。

在编辑队伍建设上,实行“加强学习力,强化编辑力,提高写作力,形成竞争力”的层级培育模式。

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习,提高编辑队伍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实行传帮带的分工制度,加强对编辑队伍的培养,并且对责任编辑在理论修养、文字综合能力、研究能力、校对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细化、量化的工作要求,在作者队伍建设上,重点抓好核心作者群建设,在专家学者、研究部门中不断培育核心作者;构建高素质的外埠作者群,走访沈阳、长春、哈尔滨,与三市刊物组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一些重要选题共同策划,共同组稿,共同刊发。

大力提升党刊的品位。

坚持全新的审美理念与党刊的特定风格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制作、设计水平。

在版式设计上追求庄重、大方的审美风格,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筛选照片,增强刊物的表现力。

坚持内文图片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刊物的形式更新颖、更庄重、更具视觉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