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6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战略任务,并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具有诸多基本特征。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指向,具有一元性。
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但这种自由选择不是肆意妄为的,而是受着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规约。
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不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混乱。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
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强烈的主导性和强大的引领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了一元化指导思想,明确了一致性追求,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性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还在
于它的阶级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劳动者平等互助的劳动关系上,建立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上。
它在经济上消除了价值剥夺的基础,在政治上为价值主体提供了广泛的民主,以保护和促进所有劳动者在一定物质生产条件下相对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和更好地发展自身为目的,是引导和保护劳动人民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武器,也是防止和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观念侵蚀和俘获人们意识的制约力量。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阶级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把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法律形式强加在被统治阶级头上,以维护价值的阶级剥夺为目的,是剥削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夺的思想工具。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基础和根本目的与阶级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完全对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最具广泛性、包容性,最具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的要求,又有广泛性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普世性和超越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所蕴涵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社会和谐理念、共同富裕目标自始至终是人类共同的向往
⊙田海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特征
和追求。
而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伦理道德规范又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提倡和共同信守的基本准则,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客观地说,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是一种常态,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它打破了原先价值观的单调与僵化状态,使价值观出现了色彩纷呈、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
但同时应该看到,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势必引发冲突,导致价值失序甚至社会秩序的紊乱。
因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引向深入,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支持有益、改造落后、抵制腐朽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提出的新的伟大战略任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社会。
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共同理想,既具体实在,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既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员把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从价值目标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具有创新性。
创新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马克思主义伴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和彻底的开放性,能够始终正确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
要求,因而,它才能够永葆旺盛的理论生机和活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堪称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走向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不断继承、丰富和升华了这一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思想,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其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其中,“社会主义”体现的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体现的是特殊性、个性。
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具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与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还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意识的民族,明于荣辱、履仁践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道德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价值准则。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
(责任编辑:张秀芳)
2007·6·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