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实验室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0年3月23日,贝尔实验室在北京成立了 一个新的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基础科 学研究院〔中国〕。由李大维博士出任研 究院院长。该机构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建立了 6 个 联合实验室。
下一步发展目标
• 下一代光网络和数据网络 • 新一代通信软件 • 纳米技术 • 网络技术节能模式,网络能效
• 1996年AT&T公司一分为三,它成为法国阿尔卡 特朗讯(Alcatel-Lucent)公司的研发机构。
规模
• 1925年3600人——二战时期5000-8000人—— 1995年29000人——2005年18000人。
• 研发人员:基础研究人数占研发人数的10-12%, 总经费的11%。
• 新技术开发人员数占70-80%,占总研发经费的 85%。
• 2001年左右有博士4000人,硕士9700,研发人 员约19000人。
• 朗讯一直把每年销售额的11%~12%作为贝尔实 验室的研发经费,大约40多亿美元。
通信技术研发历程:
•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雷达与控制—微电 子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与 通信联网—多媒体通信—蜂窝移动电话— 无线与有线通信联网—通信软件研发。
• 它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使各类计算机得以 大规模联网,从而成就了今天实用的 Internet;C和C++语言是使用最为广泛的 编程语言之一;而由贝尔实验室推出的网 络管理与操作系统每天支持着世界范围内 数十亿的电话呼叫与数据连接。可以说, 人类迈向文明的每一步都与贝尔实验室息 息相关。
• 贝尔实验室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 构;贝尔实验室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创新 环境,与全球250多个研究所和高校建立起 研发伙伴关系并制订了合作计划,以便发 现新的创意并加快研发项目的进展。
• 共有七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 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 高琨
• 据统计,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家庭平均拥有25件 源自贝尔实验室创新的产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出贝尔实验室的巨大贡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 中,贝尔实验室为全世界带来的创新技术与产品 囊括了:
• 晶体管、激光器、第一台传真机、按键电话、数 字调制解调器、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蜂窝 移动通信设备、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高 速无线数据系统、太阳能电池、电荷耦合器件 CCD、数字信号处理器、单芯片、激光器和光纤、 光放大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首次长途电视传 输、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 高清 晰度电视等。
• 朱棣文(1997年):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 崔琦和他的另外两个贝尔实验室同事(1998年):
1982年发现了分数电荷激发的新型“量子流体”, 即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 高琨和另外两个贝尔实验室科学家(2009年): 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 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 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 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成功之道
• 自主创新精神 • 科学精神 • 团队精神 • 宽松的研究环境 • 技术商业化
贝尔实验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原是美国电报 电话公司(AT&T)的研发机构,1925年成立, 从成立至今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和成就最突出的企 业研发机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按照A.G.Bell发 明电话的研发模式: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 管理三结合,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 研究的领域重点放在如:软件、无线通讯、 数字信号处理、光子学、语音识别、微电 子学、多媒体应用和长途通讯网络技术等 方面。
•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推出30000多项专 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推出4项专利。
• 贝尔实验室目前取得了七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涉及有13位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其中包括朱 棣文、崔琦、高琨3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 尔奖的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