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重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
一、总论
1、战国时期还未涉及环境养生。
2、药物的气味用于治病的:“天人合一”
3、经方:以《伤寒杂病论》所载方称之,经验方则是当时临床医家自制的新方。
4、“儒医”之称始于宋代
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2、运动: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3、研究方法: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4、三则方: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
5、学术思想为大医精诚论,认为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
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三、宋金元医学
1、庞安常阐述寒毒伤阳和四时温证。
2、朱肱对《伤寒论》的阐发和补充,研究特点在于以经络论三阴三阳,举表里虚实为辩证大纲。认为《伤寒论》里的三阴三阳病为足三阴、三阳经络为病。
3、成无己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
4、王好古倡论伤寒內感阴证。
5、《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舌象研究专著。
6、官方钦定方书:《太平圣惠方》《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
7、学术流派:
河间学派——火热论——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正
易水学派——脏腑论——张元素、李杲、薛己
(寒凉派刘完素、补土派李杲、攻邪派张从正、滋阴派朱丹溪)
8、我国的外伤科学从整体观念出发的治疗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钱乙
1、《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
2、小儿生理特点:“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3、“面上证”和“目内证”
4、诊查小儿之疾,主张四诊合参,尤重望诊。
5、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小儿五脏辨证纲领,是以五脏为基础,以证候为依据,以虚实寒热为论治的准则。
6、肝实热,泻青丸主之,若肝肾俱虚则用地黄丸滋水涵木
7、疮疹的病因“外感天行,内蕴热毒”,预后“疮疹属阳,出则为顺”。治疗目的是使邪毒能从外疏散,从里清解,而不至于邪毒内陷,代表
方,紫草散。
8、论治惊风“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
五、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1、创立了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
2、导致“玄府”闭塞的原因:热气怫郁
3、对火热病症的阐发:大题204
4、如何利用开发郁结治疗火热病症:大题210
5、治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厚重自除”代表方:芍药汤
6、阐发了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增加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促进后世病机理论的发展。
六、张从正《儒门事亲》
1、认为人之所以发病是因为邪气侵犯(不是邪气侵入)的结果。
2、论天地人三邪发病。
3、树立血气贵流不贵滞:创造性运用汗法治疗腹泻。
4、汗法:a凡解表者,皆汗法。除了辛散解表的内服药物之外,(多选题)灸、蒸、熏、喋、洗、熨、烙、针刺、砭刺、导引、按摩;b 适应症:邪气侵犯肌表,尚未深入。
5、刺血的注意事项:a循经取穴时当知经络气血多少之常数。太阳、阳明血多宜刺,少阳血少不宜出血。b穴位禁忌:后顶、强间、脑户、风府。
6、吐法:a适应范围: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b先于小剂,不效则逐渐加量。
7、下法:适应范围: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8、食疗补虚:张从正主张”养生当论食补,论病当以药攻”。
9、情志疗法:移情胜病而,不是完全根据内经五行相胜{判断}
七、张元素《医学启源》
1、气厚着未必尽升,气薄者未必尽降。
2、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
3、根据脾喜温运、胃喜润降的特点,确定了治脾宜守、宜补、宜升,治胃宜和、宜攻、宜降等治则。张元素十分注重抚养脾胃,曾有“养正积自除”的名言。
八、李杲《脾胃论》
1、论述脾胃:a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泉b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论述脾味之气上升的同时,还重视胆气的升发作用。胃气的升发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有升然后才有降)c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认为主要是饮食失节、劳逸过度、七情所伤(先导)。
2、内伤热中证病机:气火失调、升降失常。
3、东垣所说“阴火”,与外感疾病的“阳”相对而言,意为火由内伤而来,是因脾胃内伤造成的,指内伤所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4、内伤热中证症状:脾胃气虚症状(肢体沉重、四肢不收、倦怠嗜卧、气短精神少)和火热亢盛症状(火热上行于面部、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
5、治疗:甘温除热法:甘温之剂补益脾胃,升其阳气,泄其火热。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九、朱震亨《局方发挥》
1阳有余阴不足论。“阴不足”是指阴精难成易亏。“阳有余”是指在生理状态下,人体脏腑功能,时时处于活跃状态,容易发生相火亢盛的趋势。
2、相火论:相火之常为生命动力;相火妄动则为贼邪。
3、相火寄予肝肾二部。还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三焦等脏腑。
4、丹溪“气有余便是火”(张介宾“气不足便是寒”)
5、阴精虚而相火妄动所致内火,滋阴降火的代表方:大补阴丸(用药特点:补阴必兼泻火,而泻火也即补阴,滋阴与泻火,只是根据不同症候表现的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所谓“补阴即火自降”“有泻火为补阴之功”)
6、阴血虚而相火妄动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
7、痰证(百病兼痰)治疗:a“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b“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c 代表方:二陈汤
8、郁证a病机为气血郁滞。病位“凡郁皆在中焦”。b六郁:气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血郁。c治郁重在调气(体现在皆用香附、苍术、川芎),代表法方:越鞠丸。
十、薛几《内科摘要》《名医杂著注》易水学派
1、学术思想既继承了张元素、李东垣的脾胃理论,又遥承了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