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现象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宅”现象浅析

摘要面对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宅”一族,以及“宅”群体中大学生占较大比重这一现状,本文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其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宅现象;御宅族;大学生

1 宅的定义以及宅人的特征

1.1 什么是宅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宅是OTAKU的简称,在日文里用作第二人称,表示对对方尊敬,相当于您、阁下或是府上之义,写成日语汉字就是御宅。20世纪80年代,这个词在日本ACG(英语缩写,指动漫、漫画和游戏)迷之间广泛使用,御宅族就成了“ACG的过度狂热者”一类人的代名词。不过,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宅男、宅女”并非直接源于日本,而是台湾。“宅”这一词进入中国以后,多用的是其引申义,不单单指热爱ACG文化的人士,只要是那些在家里常不出门,喜好玩电玩及观赏动漫,或是没女/男朋友,穿着不修边幅,讲话不着边际或不注重人际关系,常用网络环境代替现实中的交友行为的人,就会被自动归类为“宅”类人,男性被称为“宅男”,女性则被称为“宅女”(李伟,2009),最初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义,但目前普遍为各界人士使用趋于中性。

1.2 什么人被称为宅男、宅女

赵思(2009)归纳了宅男宅女的四个特征:第一,厌恶外出,却未必足不出户;第二,不屑且不善交际;第三,现实的时间观念淡薄,而虚拟的时间观念却截然相反。第四,一部分“宅男”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还有人对宅人的构成进行了分类(刘元元,王媛媛,2008)。在宅一族中主要有以下几类人:上班族,平时朝九晚五认真工作,下班及节假日不爱出门,不喜应酬,他们认为上班本就很累,有时间应该在家休息;家庭主妇,不用工作,有时间待在家中,她们爱好上网,看电视剧,种花,烹饪,聊天,打牌,十分享受家居生活;自由职业者,如自由撰稿人、专业游戏玩家、收藏癖好者等,他们是真正的新新人类,拥有一技之长,生活离不开电脑和网络,在满足爱好的同时解决生计,社交多是志同道合的网友;无业游民,多是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单身,不愿工作,逃避社会。

还有一类就是本文要着重关注的大学生“宅一族”。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他们饮食不规律,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不用上课、写作业,不用担心吃饭,宅的心安理得。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甚至很少与父母交流。

2 宅现象的成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选择“宅”生活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缩在起作用,

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失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胜利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可能由于在社会中受挫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同时也是社会性衰退的表现(赵思,2009)。

2.1 外部原因

2.1.1 互联网与ACG产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的大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网络资源丰富了大学生娱乐生活网络,为大学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淘宝,京东等各类电商的发展,使得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而且电商相对实体店不仅选择面广而且物美价廉,这大大降低大学生出门购物的几率。动漫,游戏的发展更吸引着刚从高中巨大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的大学生们,使大学生们不觉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加之网上订餐业的发展,更是为大学生们“宅”提供了便利。

2.1.2 社会压力增大

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毕业寻找工作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形势,使大学生们心理压力剧增。面对严峻的现实,从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往往更愿意退缩到象牙塔里,用“宅”来隔绝外部压力。

2.1.3 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忽视

有宅倾向的人通常在童少年时期很少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缺乏与人的沟通能力,不知不觉中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相对隔绝,缺少正常的生活经验。而在学校生活中,由于客观原因使得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意愿和能力方面得不到重视。久而久之,使社会交往成为一种负担,内心想法无法及时与人沟通,形成恶性循环。

2.1.4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

校园里的学生社团虽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但往往存在社团活动层次低、缺乏创新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等问题。而大学生大多精力充沛,加之大学生闲暇时间充裕,学校管理自由,如果缺乏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其产生熏染和良好的社团活动对其产生吸引,那就等于我们拱手把大学生的充沛精力让位于其他的活动,如此,大学生热衷于“宅”生活也就不足为怪了。而且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大学城建设,往往娱乐和人文建设都还不到位,便养成了大学生“宅”习惯(郑碧强,张叶云,2011)。

2.2 内部原因

2.2.1 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如学业就业情感人际等,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遭受挫折和打击,面对逆境有的人选择直面而上,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宅”就成了大学生的一个避难所。其实很多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残酷现实,可就是不愿努力克服,于是放任自流,宅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2.2.2 弥补自身交往缺陷

有些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由于家庭或学校教育等原因只顾埋头苦读而忽视了培养交际能力,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极其渴望与他人交流,寻找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交往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始终不得要领,如果再遭遇挫折会更加自卑,宅在窝里不再出来。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寻求网络,在虚拟的时空中塑造自己想要的性格,寄托于虚幻的感情。

2.2.3 惰性心理

人人都有惰性,懒惰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如何克服。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一个清晰、明确坚定的目标,而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只顾埋头苦读,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到真正上大学之后便迷茫了,不知所措,寻找不到方向和目标,所以会感到无事可做,毫无动力。加之,大学之后便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监督,自然而然就放松自己,臣服于自己的惰性。

2.2.4 从众心理

良好的群体氛围对个体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亦然。大学生具有回归群体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从众心理是盲目的,缺乏自身对群体行为的判断。所以如果宿舍的大部分人,或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都变成了宅一族,其他人都就跟着宅。

3 宅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3.1 对身体的影响

身体疲劳与疾病年轻化(郑碧强,张叶云,2011)。调查显示:近80%受访大学生表示,把业余时间大多花在上网、电脑游戏上,平时运动的时间少得可怜,每周在宿舍或在家上网的时间,累计起来可达到40个小时;干粮泡面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男生为省钱买游戏装备,整年吃泡面。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长期不规律和不充足的睡眠引起睡眠周期紊乱和神经衰弱;长期饮食不规律,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肠胃疾病;长时间久坐损伤颈椎等。

3.2 对心理的影响

易造成心理封闭、社交能力退化和增加心理负担。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性格以及各种社交能力等都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不断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提高的。而校园“宅”一族大多依赖于网络,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和依赖于网络沟通,则会脱离现实生活,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会大大退化,从而反感甚至害怕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在虚拟世界中日益封闭,产生社交恐惧和交流障碍,慢慢变成了社交缺失人群。严重者甚至会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学习、生活等环境,从而影响社会化能力的发展。

4 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宅现象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社交体验是个体社会心理成长的重要手段。在御宅族的生活中,社交活动的匮乏必然导致其社交能力下降,社交动机减弱,阻滞个体社会化的正常进程,尤其是正处于社会心理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御宅族所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张洁,2011)。

除了物质需要以外,人类还需要精神和爱,这些都需要通过与人的交往来实现。而恶劣的人际关系会带来了恶劣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

对于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满怀热情准备在工作中尽情施展才华,却发现事与愿违,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使之丧失了对原有生活工作状态的信心。加上其他一些外在因素,使很多年轻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自己更加感兴趣并且能让自己获得更大满足感的事情。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失败和挫折,这种时候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而是倾向于借助某种外力,来解除自己不适应和焦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