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复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四: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时人,他有六个兄弟,数他最小, 据说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有一天,父亲请他 们兄弟几个吃梨,哥哥们都一下子拥到了桌子边, 只有孔融静静地在一旁等着。父亲让孔融先挑, 孔融走到筐边,拿了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你 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大的应该给哥哥 们吃,我最小,当然吃小的。”父亲连连点头称 赞。长大后,孔融仍然保持谦让的高尚品德,成 了深爱百姓爱戴的好官。
《弟子规》总复习
1、走近作者,诵读全文。 2、捋顺结构,知晓要义。 3、朗朗上口,音韵解密。 4、重温故事,活学活用。
一、走近作者、诵读全文
清康熙绛州(今山西新绛)秀才李毓 秀编撰的《训蒙文》,后经乾隆年间 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弟子规》广 为流传。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平生只考 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另有一段较特殊,为“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 如事兄。”,算一韵。
个别字的读音要以押韵标准去判断,如“出则弟” 部分的“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当中的“车”应念“jū”,不念“chē”,与 “余”字押韵。“信”这一部分的“闻过怒,闻 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当中的“乐”念 “yuè”,不念“lè”,愉悦之意,与“却”字押 韵。
源自文库
董遇巧用三余时间 黄香温席 闵损芦衣 孔融让梨 温公警枕 管宁割席 商鞅立木 曾子杀猪 晏子使楚 孟母三迁 王冕学画
四、重温故事、活学活用
故事一:董遇巧用三余时间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 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 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 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渊 博,并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 董遇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 并问他学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 见。”人家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 “学习要利用‘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 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 余。”人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 用空闲时间的学习,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
故事六:管宁割席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 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 上读书。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 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 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 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 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 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 表示自己决定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如“圣人训”的“训”和“次谨信”和“信”字,“而亲 仁”的“仁”字和“则学文”的“文”字押韵。
《弟子规》的韵脚有“信、文、懒、承、 定、变、亏、伤、去、羞、贤、声、怨、 床、绝、生、中、泯、后、到、能、立、 余、坐、宜、移、兄、时、手、切、秽、 家、则、丑、敬、髀、棱、人、略、问、 扬、明、偷、悭、焉、巧、之、传、错、 糊、管、跻、警、励、戚、却、亲、恶、 辜、载、高、大、訾、新、扰、说、勉、 作、亏、少、已、长、宽、言、稀、媚、 坏、真、要、起、通、义、正、端、病、 处、志、致”,共88个韵脚。其中,有3处 重韵未统计,分别为“少、人、之”。
贾存仁,字木斋,今山西临汾浮山人, 清朝乾隆辛卯科副榜,工书法,精韵 学,对《训蒙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进 行了修改和订正,对《弟子规》的传 播和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捋顺结构、知晓要义
全文是总——分结构。先总说,后分说。
《弟子规》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总叙、孝、弟、谨、信、 亲仁、学文。下面对七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作简析。
(四)亲仁。 1、泛爱众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应当有博爱之心。 2、亲仁的内容主要讲做人要亲仁。
【总 叙】
弟 子 规 ,圣 首 孝 悌 ,次 泛 爱 众, 而 有 余 力,则
人 训。 谨 信。 亲 仁。 学 文。
三、朗朗上口,音韵解密
三字为一句,四小句为一段,每段押一韵。全文三百六十 句,九十行,一千零捌拾个字。
(一)总叙引用《论语》“学而篇”语:“弟子入则孝,出 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成为全书的总纲,下面的内容均是对这一总纲的解释和阐 发。
(二)孝弟。1、入则孝的内容主要讲如何孝顺父母。2、出 则弟的内容主要讲如何遵守长幼之序。“弟”(音tì,通悌)。
(三)谨信。1、谨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应当谨慎、严谨。2、 信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应当守信。
故事七:商鞅立木
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行了变法。 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天, 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 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可是到了下午,还没 有人去做,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 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 了那人。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 响应,商鞅变法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故事五:温公警枕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 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 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 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 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 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 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警 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二: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 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 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 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 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故事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 千古令誉。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 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 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 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 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 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 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 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