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理念与实践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理念与实践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部分案例,针对大学校区建筑设计实践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给同行参考借鉴!以期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翔安校区,嘉庚风格,一主四从,尊重自然
风光旖旎的厦门是我国南方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人、海、岛、山、城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了一体。坐落于此的厦门大学是我国名校之一,其特色鲜明的校园风貌让每一个到此的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厦门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翔安新校区是其新开辟的教育空间。
1、项目背景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58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被称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校园内保留了一批由嘉庚先生亲自主持修建的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嘉庚风格”。校园主体建筑大多一主四从、一字排开的布局,使得建筑气势宏伟。在校园选址上“依山傍水、就势而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以人工美和自然美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又彰显着独特的个性。因而形成了厦门大学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
厦门大学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对台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科结构、科学统筹校区发展,更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所以在校本部和漳州校区的基础上,建设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2、工程概况
厦门大学现有校本部、漳州校区和翔安校区三个校区,总用地面积近9000亩(约6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41万平方米。其中,翔安校区占地3645亩(厦大校本部约2500亩,漳州校区为2568亩),规划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翔安校区位于翔安区新店镇,北依香山山脉、南临翔安南路、东接沙美村、西连茂林村,内涵3个天然水库,两个人工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以山体为界限向南侧海域逐渐降低。
翔安校区规划在保留和整合原有山脉和水系的情况下,以主楼群为核心轴,通过一条围合的校园主路相联系,并发散开来形成“一核多中心”的构架,展开了各功能布局,形成和谐统一的山水校园。主体建筑遵循了一主四从的传统和红白两色的基调并进行了新的演绎。(见图1)
图1 翔安校区总平面图
3设计原则
1)本校区在遵循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原则下对现有的山体和水系进行了保留和整合,达到建筑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人文主义原则:翔安校区主体建筑遵循了的“一主四从”的传统布局,建筑造型采用了嘉庚风格,尊重厦门大学的传统文化,注重文脉的延续。
3)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布局模式和功能分区,尽可能的缩短学生的步行流线,做到人车分流,方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4)建筑设计在兼顾功能合理布局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高效、生态、适用的现代化空间,并充分考虑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注重节水、节电、节材和环保设计,注重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常规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导照明、生态建筑材料等)。规划建设中水处理系统,利用中水进行绿化、冲洗道路及补给景观水,力争实现零排放。
4设计概述
基于对翔安校区开发策略及其定位的研究,以及对嘉庚文化、嘉庚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本设计以生态环境为主导,传承嘉庚文化,发扬嘉庚建筑的风格,秉承嘉庚建筑的精神,建设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宜人的,具有学术氛围、交流氛围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翔安校区的可持续发展。【1】
4.1进入主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具代表性的主楼群,包括图书馆(行政楼)、公共教学楼组团、公共实验楼组团,形成公共教学区,亦是校园核心区。布局主要采用“一主四从”的嘉庚传统形式,北侧紧邻人工湖,南侧是由草坪绿化装而成的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了进退自如、张驰有度的布局形式。图书馆地上9层(局部5层),公共教学楼组团和公共实验楼组团均为地上5层(局部4层)。(见图2)
图2 “一主四从”主楼群布局
4.2主楼图书馆从线性形体中脱离开南向微移,从而使得图书馆的形象更加显要突出,成为统领全局的标志性建筑。突破了以往单一均质的结构,轮廓高低错落,布局前后有序,以一高四低的组合取得了群体的均衡和主次的分明。
建筑主体踏实稳重,立面逐级收分,上部的中式大屋顶轻灵舒展,将大台阶和场地高差结合,凸显建筑气势。借助柱廊的强烈形式感突出了建筑的入口形象,柱廊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使得建筑整体感强,重点突出;屋檐的构架和藻井处理有效的解决了大屋顶沉重压抑的弊端;立面及柱式处理上配合石材的构造特点设计细部,更凸显了地域建筑的归属感。
北侧入口处设计了一圈柱廊,形成内聚的入口广场,其半围合式和南侧主入口开放的空间形式成对比,从而区分礼仪入口和日常入口的不同空间感受,这里将成为师生们学习交流的理想场所。造型上大屋顶与柱廊巧妙结合,舒展开来,与湖面、绿化相铺相成,将建筑内外空间延伸贯通。(见图3)
图3 主楼图书馆北侧效果图
图书馆的东侧是公共教学楼组团、西侧为公共实验楼组团,两组团按主次向两边依次排开。在风格上与图书馆相匹配,利用石材的厚重感、柔美的线条处理、嘉庚元素的体现并与大屋顶相结合,大气、现代并体现了独特的“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形态上中间5层,前后4层,使坡屋顶由内而外形成跌落,美化了建筑形象。建筑采用单廊围合的平面布局,两两结合,使各部分之间联系便捷又不互相干扰,形成院落,从而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开
放性、多样化、强调素质培养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
4.3其他院系聚组成群,大部分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形式,这些组群分布于主楼群核心区四周,形成山水辉映的校园副中心区。国际学院相对独立,位于校区最西侧,围绕西面的一个山丘依山而建,并与核心区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在基地南面设置独立出入口,与翔安南路相接,方便其与学院区及校外的联系。
各院系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既风格统一又有各自的特点,就以分子影像大楼为例吧,虽然其体量不大,但是外型丰富、功能复杂、专业性强。分子影像大楼是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学习的一个主要场所,既有研发科研项目的实用需求,又有各种学习辅导工作需求,是老师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重要基地。因此项目要求建筑在适应翔安校区总体环境的前提下,既能满足分子影像中心的专业性科研活动,又满足学生专业性实验学习的需求。分子影像大楼东北侧为动物中心的主要出入口,东侧为药学院,南侧为公共卫生学院,交通便利,适应校园总体环境。分子影像大楼以对称式布局,呼应南侧的公共卫生学院,该建筑与公共卫生学院之间围合的外部空间形成入口广场,以满足师生科研的生活,形成了与周边学院发展联系的空间格局。北侧为校园山体景观,分子影像楼结合山体地形,设计了半地下空间,利用了地形特色,并保证了所有房间良好的景观效果,达到环境综合效益。分子影像大楼专业要求比较高,平面功能需严格依照实验流程进行布置。建筑共地上四层,其中底层为半地下层。主要功能有加速器室、标记室、实验区、办公及设备用房等,放射性实验室必须由专门设计机构设计,并采取隔离式布置。建筑内部设有中庭休息空间,可供师生在科研的间隙进行科学研讨和学术报告。
该建筑结合整体校园风格,以山墙、石柱、红砖及坡屋顶的处理使得功能与形象有机结合,突出分子影像大楼严谨稳重的科研性格,且符合翔安校区嘉庚风格的总体要求。建筑处理中以现代建筑语言,简化嘉庚山墙的表达,并融入了格栅及玻璃幕墙等现代化材质,使立面具有标志性及创新性。运用了形色分离的建筑表达手法诠释了新的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微妙关系,充分表达翔安校区的地域性。(见图4)
图4 分子影像大楼鸟瞰图
4.4生活区分为三个组团,靠基地北侧,环绕教学区依山脉而建。目前已建成的为学生公寓东组团,包括本科生公寓区、研究生公寓区、博士生公寓区、学生食堂、综合楼及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