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第一节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

(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d)九檩前后廊硬山

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

(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

1、柱子构件

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置和功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

(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置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

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五架梁,如此类推,如图1-2(b)所示。

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

3、檩木

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的构件,它从一端山墙横贯到另一端山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

檩木在檐口部位的称为“檐檩”,在脊顶部位的称为“脊檩”,宋称“脊樽”;其他部位都称为“金檩”,宋称“平樽”。

4、构架连接件

房屋构架在进深方向由梁柱等组成若干个排架,而在面阔方向则由檩木、枋子、垫板等将各排架谇接起来成为整体。

(1) 枋子:起连接作用的矩形断面木材,它同檩木一样,分别称为“檐枋”、“脊枋”和“金枋”。在《营造法原》中都称为“连机”。他们与檩木配套成对,檩木是设在架梁之上,枋子是设在架梁之下。而在《营造法式》中对排架柱的连接,是用称为“由额”的枋子,将各排架之间的柱子连接起来。

(2) 垫板:因为檩木和枋子分别安装在梁的上下,檩枋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由垫板来填补,以形成一个整观效果。一般将檩、垫、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为“檩三件”做法。

5、屋面基层

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1) 椽子: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在小式建筑中多为方形断面,在大式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常用圆形断面。由于屋面每步架的举度不同,从脊檩到檐檩需分成几段安装,在脊步架的椽子称为“脑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称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间的椽子都称为“花架椽”。

(2) 望板:钉铺在椽子上面的木板层,作为屋面泥灰背、苫背的挡搁板。

(3) 飞椽:它是安装在檐口部位望板之上的椽子,与檐椽相对布置,较檐椽挑出更远。它是作为抬高檐口,减缓屋坡陡势的构件。

(4) 连檐:它是固定檐椽头和飞椽头的连接横木。连接檐椽的称为“小连檐”,一般为扁方形断面。连接飞椽的称为“大连檐”,多为直三角形断面。参看图1.69(a)所示。

(5)瓦口:安装在大连檐之上,用来承托檐口瓦件的构件。它根据所采用的板瓦或筒瓦不同而做成不同的弧形面。

二、悬山式建筑木构架

悬山式建筑是在硬山式建筑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而成。改进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三个:

(1) 两端山墙的山尖部位,不是与屋面封闭相交,而是屋盖悬挑出山墙以外,即为“悬山”式。

(2) 屋顶的屋脊部位,除两坡正交(即为尖角)成屋脊形式外,还有卷棚(即圆弧顶)过陇脊形式。

(3) 屋檩数除硬山建筑的五~七檩外,还可做成四檩、六檩的卷棚形式,并且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其常用剖面形式的构架图如图1-3所示。

图1-3 悬山常见构架简图

1、悬山柱子构件

因为悬山式建筑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故构架中只有檐柱和中柱。中柱是将山柱移动一下位置而成。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2、悬山横梁构件

由于没有了金柱,所以也就没有了抱头梁和穿插枋。但当采用卷棚式屋顶时,应取消三架梁和脊瓜柱,改用月梁直接承托两根脊檩,如图1-3中卷棚形式所示。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3、悬山檩木

悬山式建筑的所有檩木,都是从山尖墙向外悬挑出去一个距离,悬挑距离的大小,宋代没有严格规定,一般约为五六椽至七八椽。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稳定:

(1)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四椽四当,如图1-4所示。

(2)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的距离等于上檐出。

另外,在悬挑檩木的下面应设置安放“燕尾枋”,此燕尾枋实则是室内檩下垫板的延续。燕尾枋下面是枋子的

箍头。在檩木的端

头加钉博风板,这

是悬山建筑的主要

特点,如图1-4所

示。

图1-4 悬山建筑木构架

4、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

这两部分的构件与硬山式建筑完全相同。

三、庑殿式建筑木构架

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四面坡、五条脊的屋面,故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它在中国古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级社会型制最高的建筑。根据屋檐的层数分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它的木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正身部分、山面及其转角部分。

单檐庑殿正身部分构架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重檐庑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并在重檐檐步架勿端施立童柱和横向承椽枋、围脊枋和围脊板等连接件,其他同单檐一样。

庑殿山面及其转角部分是庑殿建筑的主要特色,现以单檐无廊庑殿为例,将这部分的组成构件分述如下,见图1-5所示。

图1-5 庑殿木构架

1、山面柱子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柱子,一般有正身檐柱、角檐柱、交金瓜和雷公柱等。

(1) 正身檐柱:山面正身檐柱的横轴线,应与庑殿正身金柱在同一轴线上,山面正身檐柱的纵轴线,要与角檐柱位置相对应。正身檐柱顶端支承着山面部分的顺梁(当采用顺梁法时),或山面部分的檐檩(当采用趴梁法时)。

(2) 角檐柱:它是纵横檐柱在转角处相交的柱子,是支承搭交檩(即在转角处相交的檐檩)和角梁的主要受力构件。

(3) 交金瓜柱:它是指在交角部位各搭交檩下面的瓜柱,依所需高低不同分别采用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用它来支承其上的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和搭交上金檩等。

(4) 雷公柱:在屋顶正脊部位,对庑殿正身来说,是采用脊瓜柱支承脊檩的,而在山面部位,屋脊要按照“推山法则”的要求,使脊檩推出悬挑一个距离,这时应在脊檩端部下面设置一根支柱,以支承脊檩及其上面的荷重,这所设之柱即为“雷公柱”。

2、山面横梁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横梁构件有:顺梁、趴梁、太平梁、角梁等。

(1) 顺梁:是指顺面阔方向的横梁。当山面设置有正身檐柱作支承时,可采用顺梁来承托山面部分的搭交檐檩和下搭交檩上的交金瓜柱。顺梁的外端由山面檐柱承托,顺梁的里端榫接在庑殿正身部分的金柱之上。

如果山面在此位置上,不采用檐柱作为顺梁的支承,就采用“趴梁法”,即在顺梁位置用趴梁来代替(参看图3—6c所示),趴梁的外端趴伏在山面搭交檐檩上,里端同顺梁一样。

(2) 趴梁:设置趴梁的位置有上下两处,一是当构架采用“趴梁法”时,如上所述用趴梁来代替顺梁,此为下趴梁;二是不管构架是采用“顺梁法”还是“趴梁法”,都应在山面下金檩与正身架梁(一般为五架梁)之间的上面趴伏一梁,以承托山面的搭交上金檩和交金托墩,此为上趴梁。

(3) 太平梁:为承托雷公柱所设之梁,即为太平梁,它搭伏在前后上金檩上。

(4) 角梁:它是指在屋面两山转角部位的梁,它按翼角的冲出与起翘进行设置。由于屋面翼角是曲面形,因此,角梁按步架分段设置,由檐口至屋脊分为:角梁(由上下老仔角梁组成)、由戗、脊由戗等。

3、檩木

庑殿山面檩木的道数,按庑殿正身檩木的道数进行设置,并与其对应相交,称为“搭交檩”。由下而上分为: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搭交上金檩等。所有搭交檩之下设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作为支承。

4、构架连接件

庑殿山面的连接件仍是“檩三件”,分别将山面檐柱和角檐柱进行连接,交金瓜柱之间进行连接,上趴梁之间进行连接(如果是斗棋建筑,还应在檐垫板之上、斗棋之下,加设额枋连接件)。

5、屋面基层

庑殿的屋面基层与硬、悬山的屋面基层相同。

四、歇山式木构架

歇山式建筑的正身部分,同庑殿的正身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山面部分。歇山的山面可以看成是悬山山面和庑殿山面相结合的一种改良,如图1-6所示,如果以歇山的下金檩为分界线,则在下金檩以上的山面构架同悬山屋顶相似,在下金檩以下的山面构架同庑殿山面部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歇山建筑较庑殿多了三个构件,即:踩步金、踏脚木、草架柱及其横穿。

图1-6 歇山建筑木构架

(a)趴梁构造;(b)卷棚歇山木构架(顺梁法);(c)尖顶歇山木构架(趴梁法)

1、踩步金

它是一个梁檩功能互兼的特殊构件,两端与下金檩搭交,座踩在立于顺梁的交金墩上或带趴头的梁金枋上。它的正身承托着上面的架梁和檩木荷重,其断面与架梁相同;在正身的外侧面,剔凿有椽窝以搭置山面檐椽,起着檩木的作用,并在两端做成檩木形式与下金檩搭扣相交。

2、草架柱及横穿

歇山屋顶的正脊同悬山做法一样,因此,从踩步金以上的所有檩木,都要按“收山法则”悬挑出去一个距离,这些檩木悬挑端部的下面,需要有一个相应支柱,这种支承檩木的柱子就是草架柱。草架柱之间的稳定就由横穿木加以稳固。

3、踏脚木

它是承接草架柱的一根横木,做成直角梯形断面,压定并固接在山面檐椽上,两端与下金檩交接。

由草架柱、横穿和踏脚木等所形成的整个山尖面,常用拼接板封盖起来,此板叫做“山花板”,护盖着整个歇山的山面。

歇山建筑的木构架如图1-6所示。

五、攒尖顶木构架

攒尖顶木构架大量用于亭子建筑,其他建筑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皇穹宇等也采用这种形式。它分多角形和圆形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单檐和重檐两种形式,在重檐亭中又有单围柱和双围柱之分。除此之外还可将两种组合起来形成组合亭。亭子的形式虽然很多,但基本结构均大同小异,现以单檐亭和圆形亭的木构架为例,分述如下:

(一) 单檐亭木构架

1、柱子围圈构件

单檐亭的柱子应根据面阔和进深的大小,可设为4根、6根、8根、12根等檐柱,柱脚立于角柱石上,柱头做成十字槽口,安装檐枋(又称箍头枋,如图1-7、图1-8所示),形成第一道封闭圈梁以组成柱子围圈结构。

图1-7 攒尖顶木构架

(a)单檐亭木构架图;(b)单檐亭立面图

2、檐檩围圈构件

檐檩围圈结构是第二道封闭圈梁。在柱头的搭交檐枋上,先安放一组托檩构件“角云’’(有称花梁头,如图1-8中所示),然后将檐檩作成搭交形式卡放在角云上。在檐枋和檐檩的空挡安放檐垫板。

图1-8檐柱檩构件

3.横梁构件

在檐檩之上设罩横梁以承托金檩,形成构架的第三个封闭圈。此圈横梁的设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趴梁法”,另一种是采用“抹角梁法”。

(1) 趴梁法:沿金檩的水平投影轴线位置,首先在进深方向施以长趴梁:趴搭在檐檩上,然后在面阔方向施以短趴梁,搭交在长趴梁上形成井字形梁。再在趴梁上安放搭交金檩(参考图1-12中的长短趴梁所示)。

(2) 抹角梁法:沿金檩的水平投影轴线交点的位置,在两搭交檐檩上以45。角安放抹角梁。承托抹角梁的檐檩应事先在安放处做好承放卡槽,如图1-9所示。然后在抹角梁上安放搭交金檩。

图1-9 单檐亭的抹角梁(a)抹角梁构架图;(b)抹角梁构架俯视图

金檩与趴梁(或抹角梁)之间的空挡由金枋填补,故有将金枋称为“金垫枋”。

4.攒尖构件

攒尖构件是形成斜坡尖顶的构件,它包括角梁、由戗、雷公柱等。

(1) 角梁:由老角梁和仔角梁组成,老角梁的前段搁置在檐檩上,后端作成槐口与仔角梁一起扣在金檩上,如图1-10所示。

图1-10 角梁、由戗、雷公柱

(2) 由戗:因为攒尖顶是一个坡屋面,从檐步架到脊步架的坡度是变化的,故角梁只能设在檐步架内,然后在仔角梁的尾端再接由戗,由戗的尾端与雷公柱榫接。

在小式亭子建筑中,因为由戗是支撑雷公柱的重要构件,所以《营造法式》在亭榭斗尖举折之制中称为“簇梁”。

(3) 雷公柱:即支承攒尖顶顶尖的木柱,支承雷公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由戗支撑法,即由各角梁后面延伸的由戗支承,使雷公柱悬空垂立,如图1-10所示,一般小型亭子都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在雷公柱下面设置太平梁作为支承,太平梁安放在金檩上,如图1-12所示,这种方法多用于屋面荷重较大的亭子建筑。

5、屋面基层

亭子建筑的屋面基屋与庑殿、歇山屋面相同,只是面积小而集中。正身部位钉装正身檐椽和飞椽,转角部位钉装翼角椽和翘飞椽,望板上施以瓦作。

(二) 重檐角亭木构架

重檐角亭的木构架,有一圈柱子和里外两圈柱子的两种不同做法。

一圈柱子的做法,是在单檐亭的基础上,将柱子升高一个距离作为金柱,再在外圈另增加一圈檐柱形成一个带廊亭即可。檐柱与金柱部分的结构同硬山所述。

现着重介绍一圈柱子的重檐角亭。这种亭子的木构架,主要是解决上层檐的柱子如何支立的问题,当上层檐柱支立好后,柱以上的结构同上面所述单檐亭一样。

解决重檐柱支立的方法有两种:即井字梁承柱法和抹角梁承柱法。

1、井字梁承柱法

这种方法是在正身檐柱的柱头上安装井字随梁,它与檐枋一起组成第一道稳定加固圈的作用,然后在井字随梁上安放承重井字梁或抹角梁,在该梁上于施放重檐柱的位置安放墩斗,在墩斗上直立童柱。再用承椽枋、围脊枋和上檐枋等连接构件将所有童柱连接成整体,形成上、中、下的第二道封闭圈,童柱构造见图1-11(a)。最后在童柱上安装角云,其后按单檐亭做法进行。

2、抹角梁承柱法

它是在搭交檐檩的交角处位置上,各安放1根短抹角梁,在抹角梁上安装童柱,或将角梁的尾端搭置在抹角梁上(前端搭在檐檩上),并将角梁尾端做榫插入悬空木柱内,这悬空木柱即为上层重檐柱,在重檐柱(即童柱)之间用花台枋、承椽枋、围脊枋、上层檐枋等将其连接成为整体封闭圈,后面做法与单檐亭相同。其抹角梁构架如图1-11(a)所示。

图1-11 重檐角亭构架

(a)重檐构架;(b)重檐角亭正面图

(三) 圆形亭木构架

圆形亭也有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圆形亭一般为两圈柱子,相当于带廊结构的圆形亭,里圈柱(即重檐柱)的木构架只是在单檐圆形亭木构架的基础上,将柱加高即可,外圈柱同一般檐柱构造一样。故这里,着重介绍单檐圆形亭的木构架,如图1-12所示。

1、柱子围圈构件

单檐圆形亭的檐柱,一般小亭为六根一圈,大亭为八根一圈。支立方法与角亭相同,只是檐枋的水平投影为圆弧形,用燕尾榫与柱连接,构成圆形封闭圈。

2、檐檩围圈构件

在檐柱上安装花梁头,在花梁头上安装圆弧形檐檩,圆弧形檐檩分段制作,相互之间用燕尾榫连接,形成第二道封闭圈。各花梁头之间以垫板填补空隙。.

3、横梁构件

在进深方向,于檐柱位置的檐檩上施放长趴梁,再在长趴梁上垂直安装短趴梁。然后按金檩的位置,在趴梁上摆放檩惋木块,再将圆弧形金檩安放在檩惋块里,金檩应分段制作,每一(或二)段的长度,应按檩惋块之间的圆弧距离确定,要使金檩的接头落实在檩惋块内。然后,在金檩圈中心线上设置一根太平梁,作为雷公柱的支承构件。

图1-12 单檐圆形亭木构架

4.尖顶构件

在太平梁的中心(即整个亭子的中心)位置上竖立雷公柱,雷公柱由斜撑在金檩上的由戗支撑稳固。由戗的下端卡顶住金檩,上端与雷公柱榫接。

其他做法与单檐亭相同。

六、游廊木构架

游廊建筑是园林工程中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在平地上的游廊有称“长廊”,沿山坡而上的又称“爬山廊”。它的基本构架如图1—3中四檩卷棚(也有少数做成五檩悬山)所示,若干个基本构架连接起来即为长廊的构架。

(一) 游廊的基本构件

1、廊的柱子

游廊的柱子只有前后(或左右)檐柱,并且柱子的断面作成梅花角的形式,放二般称为“梅花柱”,每隔三、四排柱,需将一对柱子的柱脚伸人到柱顶石内,以加强游廊的稳定性。柱脚与柱顶石做成“套顶榫”。在前(后)檐的檐柱之间,柱顶上部仍用檐枋连接起来,枋下吊挂楣子,柱下端用栏杆或坐凳连接成长廊。

2、廊的梁檩

1-13 游廊木构架

卷棚屋顶的游廊,在每对(排)前后檐柱上,一般采用四架梁,在四架梁上立瓜柱或托墩,再施以月梁,承托两根脊檩,如图1-13所示。

3、屋面基层

游廊的屋面基层同其他上述建筑基本一样,只是卷棚顶的脊檩上是采用罗锅椽,其他檐椽、飞椽、望板等均同前。

(二) 游廊的平面拐弯与垂直连接

1、游廊的拐弯

游廊的平面布置有90°拐弯和钝角(大于90°)拐弯,这些拐弯的两根柱上,应安装递角梁,递角梁与一般架梁不同之处是:梁的大度应按平面角的斜度计算,梁上的檩惋槽和垫板槽等按实际斜交角度剔凿。其他构造与一般架梁相同,因此,也可称为四架递角梁。在90°的内拐弯处,递角梁与其两边四架梁的端头,应采用插榫相交连接在一起。钝角拐弯柱的断面要随转折角度作为异形断面,如图1-14所示。

图1-14 游廊钝角拐弯另在屋面转角处的金檩上,外凸角和内凹角要施以角梁,以解决拐弯处屋面基层的衔接,其平面投影如图1-14所示。

常见结构的认识

常见结构的认识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性知识,对后面的章节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一小节“无处不在的结构”通过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三个层面的分析,说明了结构无处不在,给出了结构的一般含义。教材特别强调了结构的多种多样决定了事物存在的性质,这个观点作为结构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这一章的始终。在这一节中,用“魁北克大桥的坍塌”为例说明合理结构的重要性,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引起他们对结构的重视,提醒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小节“结构与力”从力学的角度让学生学习结构,并给出了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教材只进行定性的分析,要求学生体验和学习力的分析方法。力的分析方法是这一小节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系统的学习《技术与设计1》,学生对设计中的结构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结构的作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零散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结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物理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并可以画出一些简单物体的受力图,但对分析一些基本结构如何受力、构件内部产生的内力及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应力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结构的含义,能举出不同领域的实例,知道结构无处不在。了解结构与力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过对简单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激情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构的含义;结构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结构受力的分析方法。 难点:结构受力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策略 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 策略设计: (1)这两个小节的的教学要具备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力学知识,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建议在进行本节教学前先复习相关知识。 (2)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实物素材,如案例、阅读材料、典型的结构设计实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其形式可以是挂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视频等,以丰富和拓展本节单元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中先从世界上处处有结构讲起,自然界、社会领域、技术领域都有结构问题,并用具体案例来说明结构是如何决定事物性质的,接着再讲解人类是如何模拟自然结构来解决技术问题的,最后用“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来阐述进行结构设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能将过多的精力花在社会领域结构的理解上,应以技术领域的结构为主要学习对象。 (4)指导好“魁北克大桥的坍塌”的阅读过程,同时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最近发生的例子,如地铁施工造成附近小区地面塌陷等。 (5) 在进行结构与力的教学时,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讲解,例如,秋千的吊索主

(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山东临沂市莒南三中(276600) 张琛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四中(265602) 马彩红 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同位素(两个特性)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 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 纵行 周期(7个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元 素 周 期 表 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 结 构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原子结构简图b.电子排布式c.轨道表示式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族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1)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2)m/n>1时是非金属,m/n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加:也瓦子的总十轨ift 呈哦讳醪 mW L1+ wpFfe 詆上 各隐级上的廉「孰直養副」枳|睡緘丄宇牛 佩址」一-牛 * + b +*-r ⑴相同题上㈱子執坦能量的高低; WS 畀卩M?i 『 ② 形状相R 的尙子報说能卡的髙低: 农2令触靭…… ③ 同橋层内用状相同而伸屛方向 不同的廉了蜿ifi 的昶章和专'如 即“ 2i 如即勘道仰能楚4A 零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 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J ◎⑥?金 ? ◎⑥、⑥、⑥ ⑥⑥⑥? ?i/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 4s 能级比3d 能级能 量低(实际上 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 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 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 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 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 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 且电旋方向相反 (用“TJ”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 p0、dO 、fO 、p3、d5、f7、p6、d10、f14 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 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 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 电子排布式 ① 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 1s22s22p63s23p64s1。 ② 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 应稀有气体 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 K : [Ar]4s1。 (2)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帀冋戸冋河丽FW1 In 2 驶 2fi 3* 3|>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 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 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ns1。每周 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He 为1s2 外,其余为ns2np6。He 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 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 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 相同的能级,而 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 分区 这个规则叫洪特( Hund )规则。比如, f J J J fJ I f p3的轨道式为 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1《常见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节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结构与设计的重要性,知道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从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高中物理的一些力学课程,应该对本章结构问题的学习有一定力学基础。高中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能准确把握结构的定义。此外,学生不能准确地区分三类结构类型,特别是壳体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结构的含义; (2)学生会判断生活中物体的结构类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上理解结构的涵义和一般分类,能对生活中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分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探索大自然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形态各异的结构的兴趣。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认识有关事物结构的研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构的类型 难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 (一)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马上行动和课堂提问,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多种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及时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 (二)学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练习题(带答案)

一、原子的诞生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原子核的科学家是( ) 解析:汤姆生最早提出了电子学说,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学说,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核,玻尔最早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答案:B 3.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下列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答案:C 二、能层与能级 1..M能层对应的电子层是( ) A.第一能层 B.第二能层 C.第三能层 D.第四能层 答案:C 2.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 答案:D 3.下列各电子能层中含有3p能级的是( ) 能层能层能层能层 答案:C 能层具有的能级数为( ) 解析:每一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N能层为第四能层,故能级数为4。 答案:B 5.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d能级的是( ) 能层能层能层能层答案:C 6.下列能级中,不属于M能层的是( ) 答案:B 7.在N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 答案:D 9.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 )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B.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相等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n为能层序数) 答案:D 11.下列是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叙述,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相同 答案:A 12.画出Be、N、Ne、Na、Mg这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有K层与L层的元素有 (2)含有M层的有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有。 答案: (1)Be、N、Ne (2)Na、Mg (3)Be、Mg 三、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1.若以E(n 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 (3s)>E(2s)>E(1s) (3s)>E(3p)>E(3d) (4f)>E(4s)>E(3d) (5s)>E(4s)>E(4f) 答案:A 2.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中共有25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 答案: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 )、6、4 、8、6 、8、6 ~20、3~8、1~6

常见结构的认识

常见结构的认识 “”教学片段 一、教学目标 了解结构的含义。 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通过学习“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为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单元“结构与设计”的课时。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鹰的身体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人们将从自然界的结构中获得的灵感应用到技术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内力、应力概念。教学重点是结构概念,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应力概念的理解。而下面的教学片段是本课时的前半部分,让学生了解结构的含义。 三、教学片段 ……

【单元结构与设计】 感受结构 ⑴动手 以四人为一组,把全班学生分成为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前发给每个小组材料一袋。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生活、生产当中所需要的物品。 老师检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学习小组制作的物品不同。有A字形梯子,有篮子,有笼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品 老师检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学习小组制作的物品不同。有A字形梯子,有篮子,有笼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品 从外形上看,结构不同。 从使用上看,功能不同。 ⑵观察和思考 ①展示自然界中有关结构图片: 放映蜂窝、鹰的身体等结构图。 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 【一、无处不在的结构】 ②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结构图 引导学生分析蜂窝、鹰的身体的结构。

蜂窝、鹰的身体结构的优点在哪里? 为什么说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2、感悟结构 让学生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结构中归纳结构概念。 ①引导学生从蜂窝、鹰的身体的构造上寻找共同的东西。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②让学生指出结构概念中的关键词:有序搭配 探究结构 对鹰眼结构的探究性学习 ⑴让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 学生阅读案例: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思考: ①读案例以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说给你的同桌或者告诉大家。 启发:李美兰同学参观溶洞出来后的话是:“鬼斧神工!”,你阅读了这个案例想说什么? ②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启发学生回答: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

第一章原子结构 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与性质(鲁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一、原子结构认识的演变过程 1.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二、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1) (2)原子光谱形成原因: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波长的光。(3)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光谱。 2.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所以原子是稳定的。 (2)只有电子在原子轨道间跃迁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并且以光的形式进行。 (3)在原子核外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玻尔只引入一个量子数n,n越大,轨道的能量越高,n取1、2、3、4…的正整数,所以原子核外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当电子在原子轨道间的跃迁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不连续的。 三、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

【关键提醒】(1)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运动状态不同。 (2)任一电子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电子层数。 (3)每个电子层(n)中,原子轨道总数为n2个,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2n2种。 2.不同原子轨道能量大小关系 (1)相同电子层不同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ns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个电 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 练习: 1、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 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 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2、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_ _____ _。 二、能层与能级 能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是不同的,按电子的______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1.1初识结构(教案)

1.1初识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结构的含义,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过程与方法: 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结构实例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用科学思维认识结构,拓宽思维和想象空间。【教学重点】: 结构的含义,结构的类型。 【教学难点】: 结构与力。 【学习方法】: 案例分析、交流讨论、模型展示、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回顾技术与设计1的知识,展望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 展示两种砖头堆法的设计方案,提问: 哪一种会使砖头垒的更高,并谈谈其缘由。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初识结构

【新课教学】 一、初识结构 “结构”一词,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学习其它学科中,也有提到过“结构”。例如,在生物课中提到过: 人体的结构;在政治课里有社会结构;在化学和物理中,有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在语文课里接触过: 文章的结构,在地理课中有地质结构。 其实结构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自然界、技术领域、社会领域。(放映蜂巢、雪花、集团组织结构、公司人员结构、跷跷板、鸟巢等图片) 尽管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不一定相同,但是,它们的本质涵义却是相同的。怎么样给“结构”归纳出一个总的表述呢?我们先看[古老的板凳]这个案例。 二、结构的含义和功能 分析案例[古老的板凳](出示板凳的图片): 1、提问: 板凳由哪些部分组成?形状有哪些特点? 答: 板凳由板面,板脚,横牚组成。 2、提问: 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连接?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 答: 采用榫接(榫接是两块材料一个做出榫头,一个做出榫眼,两个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使用榫接比使用螺丝连接更牢固。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

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洪特规则4(. ↑↑↓↑↑↑。,的轨道式为p3而不是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比如,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p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 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 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

人教版-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1.1初识结构(教案)

技术与设计2 1.1 初识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结构的含义,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过程与方法: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结构实例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用科学思维认识结构,拓宽思维和想象空间。 【教学重点】:结构的含义,结构的类型。 【教学难点】:结构与力。 【学习方法】:案例分析、交流讨论、模型展示、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回顾技术与设计1的知识,展望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 展示两种砖头堆法的设计方案,提问:哪一种会使砖头垒的更高,并谈谈其缘由。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初识结构 【新课教学】 一、初识结构 “结构”一词,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学习其它学科中,也有提到过“结构”。例如,在生物课中提到过:人体的结构;在政治课

里有社会结构;在化学和物理中,有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在语文课里接触过:文章的结构,在地理课中有地质结构。 其实结构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自然界、技术领域、社会领域。(放映蜂巢、雪花、集团组织结构、公司人员结构、跷跷板、鸟巢等图片)尽管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不一定相同,但是,它们的本质涵义却是相同的。怎么样给“结构”归纳出一个总的表述呢?我们先看[古老的板凳]这个案例。 二、结构的含义和功能 分析案例[古老的板凳](出示板凳的图片): 1、提问:板凳由哪些部分组成?形状有哪些特点? 答:板凳由板面,板脚,横牚组成。 2、提问: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连接?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 答:采用榫接(榫接是两块材料一个做出榫头,一个做出榫眼,两个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使用榫接比使用螺丝连接更牢固。 总结:组成结构的各组成部分,我们称为构件,它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部件。 结构的主体框架与构造形式,我们称为架构。 上面说到的这张板凳的功能是用来坐的或承重的,同样椅子也是。 展示两张图片(人坐在椅子上,行人和车辆在桥面上) 案例分析:提问:从受力的角度,分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doc

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 物存在的性质。本节内容通过放映蜂窝、鹰的身体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 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 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 应用到技术领域 ,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 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 曲力,讲解应力概念。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 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让学生进行压 力试验,如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试验、鸡蛋 或乒乓球承压试验等,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 结构的特点的理解。不要求学生作进一步的结构受力分析, 不要求画结构的受力图。 教学重点是结构概念,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应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了解结构的含义。 从力学的角度了解结构的概念。 了解结构的类型,能对简单的结构实例进行分类。

通过学习“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无处不在的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分析蜂窝、鹰的身体的结构。 要求学生说出蜂窝、鹰的身体结构的优点在哪里。结 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事物内部的组成、排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技术领域,结构是指物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确定的搭配和排列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例:人体结构,分子结构,阶级结构,的结构,汽车结构,桌子结构,地球结构等。 结构的本质:物体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结构是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可用来抵抗引起形态和大小改变的力。简单地说,结构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这便是结构的本质。 让学生阅读案例: 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让学生思考: ⑴阅读案例以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⑵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性? 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光子的运动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即服从测不准关系,因而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无确定的运动轨道,而是服从量子力学,需用统计规律来描述。也就是说量子力学研究的只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地方出现的可能性,即出现的几率大小。 2、氢光谱为什么可以得到线状光谱?谱线的波长与能级间能量差有什么关系?求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β谱线之长。 解:在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电子在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不会放出能量。因此在通常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但是当氢原子受到激发(如在高温或电场下)时,核外电子获得能量就可以从较底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它会迅速地跳回到能量较底的能级,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大小决定于电子跃迁时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 νh E E E =-=?21 由于轨道能量的量子化,即不连续的,所以激发态的电子由较高能级跳回到较低能级时,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谱线的波长和能量的关系为: h E E C 1 2-= =ν λ =3.289×1015( 22 2111n n -) 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B 谱线的波长为:

1 14221510167.6)4 121( 10289.3-?=-?=S ν ν λC = nm m s s m 4861086.410167.610371 141 8=?=????=---λ 3、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至第一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121.6nm ,当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至第二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656.3nm 。试通过计算回答: (1) 哪一种光子的能量大? (2) 求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三与第二能级的能量差,以及第二与第一能级的能量差。 解:(1) 由于能量与波长有如下关系 λ νλ νhC E h E C = ∴== , 由此可知: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发射出的光子能量大。 (2) 根据公式:λhC E = ? λ hC E E E = -=?121 m S m S J 9 1834106.12110310626.6---??????= J 181063.1-?= λ hC E E E = -=?232 m S m S J 9 1834103.65610310626.6---??????= J 191003.3-?= 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比它在第一轨道上运动的能量多12.7eV 。这个核外电子由第四轨道跃入第一轨道时,所发出的频率和波长是多少?

常见结构的认识

常见结构的认识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常见结构的认识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作者: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结构的含义 (2) 能举出不同领域结构的实例,知道结构无处不在。 (3) 能通过结构案例分析,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将自然界的结构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展示一些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结构是无处不在的。 三、教学难点 人类是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结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技术问题。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并及时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基础性知识,对后面的章节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小节首先给出了结构的一般含义,指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结构,并强调结构的多种多样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表面上看,在这一节中没有说明这句话,实际上在这一节、这一单元中教材都在进行这个观点的教学,说明结构是从哪些方面、是如何来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的。作为结构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这一章的始终。 教科书通过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三个层面的分析,体现了机构无处不在。教材在列举了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的结构,采用三个实例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结构可以为人类服务,人类可以从中获取感悟以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实现一些发明创造,导入了人类将自然界的结构应用于技术领域的结构范例,并例举了技术领域的丰富多彩的结构案例,用案例“魁北克大桥的坍塌”说明合理结构的重要性,给学生以震撼,引起他们对结构的重视,提醒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材最后又指出了在社会领域同样也有结构,它也决定着事物存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