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的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德育的现状及挑战

从德育涉及的几个层面来说,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家庭成员失和等造成的家庭教育不当,不少地方未成年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寥寥无几,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育人环境还未完全形成。

二,青少年受影视等不良影响,爱惜生命不够,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未普遍建立起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有增无减。作为又一个高压人群,因为日夜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方方面面的压力,焦虑、多动等心理问题困扰着他们。形形色色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经历了1995、1996年低潮后逐年提高,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为主要形式,其中70%以上为团伙犯罪。

三,中学德育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差距,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确是投入多产出少,德育机器高耗低能,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少中学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滑坡。

(二)形成原因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反思呢?我以为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影响

社会观念缺失。随着改革开放向更广阔方向发展,各种腐朽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趁虚而入。我国又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等,势必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不正确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各种感官信息随互连网等现代媒体的传播,成为社会公害。各种社会影响,使少数未成年人出现了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家庭教育的缺憾。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这一单一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遗憾的是当下的家庭教育仍旧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蒋月娥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偏差”,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没意识到家庭和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只狭隘地理解为学校即孩子接受调教的机构,而没意识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共处的影响,更没有注意到与学校保持沟通。家长与学校、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家长法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却简单地把教育训练等同于智力开发,没有让孩子品读文艺名著来吸收艺术养分;一旦意识到了就一哄而上,报各种学习班企图“速成”,不会引导孩子进入与智能相关的各个学习领域,从中发现、培育每个孩子的智能强项,过高的期望值常得到相反的教育效果。现在多数是“4·2·1”家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很容易把各种理想和愿望一齐嫁接到孩子身上,因而只注重智力投资,忽略了良好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孩

子学习,而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在乎孩子学得开不开心,过得快不快乐。多数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孩子从小缺少自强自立、忍受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家庭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据检察院数据显示,在押未成年的家庭成长还普遍较差,四种缺陷型家庭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有“溺爱型”家庭、“失和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家长对孩子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忽视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是这几类家庭的共同特点。

二、学校德育高耗低能。

相对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学校德育工作观念却又显滞后,不贴近学生,不与时代合拍。

1。德育内容陈旧,过高、过空,不能与时俱进,多年来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的多是“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教育,观念上强调公与私、付出与收获的简单对立,或片面强调一边,或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连党员、干部也难以达到,造成原本高尚的道德变成了口是心非的集体谎言。市场经济的深入,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创新的欲望……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不善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无法消除心理紧张与障碍……这些问题与滞后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德育模式单一、陈旧,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德育传统模式有它的优点,但最大的缺陷是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德育传统模式忽视了这些问题,且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德育为阵地的思想政治课,近年来改为开卷考试,对德育的弱化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重课堂教育类似“隔离政策”,这种温室培养法并不能增强学生的免疫力。3.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把育人摆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未建立“德育整体工程”,绝大多数学校停留在因形式教育要求而开展应付性的教育活动上,这直接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和失败。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担负重要责任的共青团、少先队也因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经费投入等原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三支队伍(政治教师、班主任、团队组织)及专任老师“只要专心教好自己的课程,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了”等旧观念,较大地削弱了学校自身德育的合力。

三、未成年人身心失衡及社会关注不够:

中国犯罪学界有一种著名的青春期危机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智能的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在近似的环境中,未成年人较成年人更易于越轨,主要是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程度所致。未成年人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年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方面来看,他们处于由儿童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如体型巨变、性发育接近成人、生理机能不断增强……),思想相对独立、成

熟,但是未成年人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模仿、猎奇(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缺乏社会经验,在家庭、学校受到不良熏染,很容易失去控制力,形成犯罪。)

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不够。转型期的社会很难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性道德、法制观念,社会风气不正,从上至下的吃喝风,上行下效,未成年人才会比吃喝,比名牌,校园里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怪事:带手机摆酷,信用卡“买单;全社会仍未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未成年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加上道德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在诱惑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其次,德育的社会环境恶化。公安部暑期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发现纯粹的淫秽色情网站700余家,涉及此内容的网站1000家,截止7月底,以依法关闭“沙城免费电影”等非法网站300多家。未成年人在形成正确性意识、道德观、法制观念以前首当其冲地成为宣扬凶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电影电视、音像制品、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的受害者,60%的未成年人性犯罪、暴力犯罪与网吧有关,这些文化糟粕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再次,缺乏真正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许多城市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活动场所、教育基地几乎等于空白。有的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甚至惟利是图,难以发挥校外教育的功能。最后,社区等小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所以古时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有些学校处在生活小区附近,周边环境得不到长期治理,很多不良青年在校门外等候可以入伙的“伙伴”,而学校没权利和精力去管这些事,造成社区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