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复习试题资料节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复习试题资料节选
1.怎样配制波尔多液?
生产上常用的波尔多液比例有:波尔多液石灰等量式(硫酸铜:生石灰=1:1)、倍量式(1:2)、半量式(1:0.5)和多量式(1:3~5)。兑水160~240倍。配制方法:按用水量一半溶化硫酸铜,另一半溶化生石灰。待完全溶化后,再将两者同时缓慢倒入备用的容器中,不断搅拌。也可用10%~20%的水溶化生石灰,80%~90%的水溶化硫酸铜,待其充分溶化后,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即成波尔多液。但切不可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否则质量不好,防效较差。配制时应注意,波尔多液的配比(硫酸铜:生石灰:水)应根据防治对象和使用时间来确定。在配制过程中还要注意,要选用质量好的原料。质量好的硫酸铜是纯蓝色,不夹带有绿色或黄绿色杂质。石灰应选用手感轻、白色块状的生石灰;如果用熟石灰,用量应增加30%。配制好的波尔多液应呈天蓝色。波尔多液呈碱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配制或盛装时不能用金属容器。波尔多液要随制随用,不能长期贮存,放久了会出现沉淀物,降低效果。也不能配制后再加水稀释。
2.什么是石硫合剂?怎样配制?
石硫合剂是石灰硫磺合剂的简称。它的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钙,具有渗透和侵蚀病菌细胞的能力,能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药膜起保护作用。石硫合剂的制作方法是:按1:2:10的比例,备好石灰、硫磺粉、水,同时准备两个水桶、两口大锅。先在一口大锅内倒足水,加热至沸腾,将预先称好的1份石灰放人锅内
搅匀,使其充分溶解。在另一口大锅内加水,将2份硫磺粉搅拌均匀,并将其一次性加人石灰锅中,要用急火熬制。边熬边搅拌,熬沸后保持50~60min(分钟),待锅内溶液呈深棕红色时停火,过滤。过滤后溶液呈紫黑色,渣子呈黄绿色。石硫合剂的质量与煮制火候有关,火候不足时,硫磺与石灰作用不充分,渣子成黄色,浓度低;煮得过火时,有效成分分解,药效低。用此法熬制的石硫合剂一般为23~26波美度。石硫合剂波美度测定的简便方法是:找一只白色透明的玻璃瓶,里面盛水0.5kg(公斤)左右,并标注水位线,然后将水倒出,装入熬制好的石硫合剂至水位线处,称出重量,最后计算熬制石硫合剂剂量。公式为:(石硫合剂重量一水重量一瓶子重量)×115。
应用时要注意,石硫合剂在32℃以上和4℃以下不宜使用。3.树木病原真菌的概念是什么?
真菌是主要的树木病原微生物,许多真菌都可以引起树木病害。真菌是指有固定的细胞核与细胞壁,不含叶绿素,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一类真核生物。根据营养体,分为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真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均能在植物上寄生。而无性孢子的大量繁殖和生长是病害蔓延和流行的主要原因,有性孢子在残枝落叶中休眠或越冬是第2年发病的主要原因。在许多病原真菌的生活史中,一个阶段在寄主树木上,另一阶段则在土壤或植物残留物中完成。病原真菌的侵染通常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尤其有利于病原真菌的侵染和蔓延,土壤pH 值也对真菌的侵染和致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4.真菌性病害特点是什么?
真菌所致树木病害几乎包括了所有病害症状类型。主要特点是在树木受
害部位表面出病症,如粉状物、霉状物、瘤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白色絮状物等真菌的子实体(繁殖器官)或营养体(吸收器官)结构,一般根据子实体形状特征可以直接鉴定出病菌的种类。
5.树木细菌性病害的概念是什么?
细菌是指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与细胞膜,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的单细胞生物。它们通常通过渗透作用直接吸收寄主体内的营养,以裂殖方式繁殖,其繁殖速度在有利条件下极为快速。细菌主是通过树木的孔口传染,如皮孔,气孔,伤口。有些细菌通过染色反应可以对其鉴别。
6.细菌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后易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干上。萎蔫是细菌侵染维管束的结果,树木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萎蔫。细菌性病害的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7.什么是树木病毒害?
病毒是非常小的微生物,一般长度在500nm(纳米)以下,小的甚至在10nm以下。1nm是把1mm分成1百万份,1份的长度就是1nm,所以,病毒的大小就可想而知了。病毒的构造很简单,它有蛋白质的外壳,里面的芯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组成的。病毒寄生在树木上,与树木共享原料来繁殖,依靠树木的活细胞来维持生命,这也导致了防治病毒病的难
度,因为我们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也杀死了寄主本身的细胞或抑制其本身正常生理活动。病毒对化学杀菌剂、抗菌素、酸碱物质也有很强的抵抗力。
8.树木病毒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
当树木感染病毒后,会在全株表现出病状,这是病毒病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次树木病毒病害只有明显的病状而无病症。这在诊断上有助于区别病毒和其他病原物所引起病害。病毒侵染树木,病变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表现褪绿、白化、黄化、紫(或红)化、变褐等。还有畸形生长,生长萎缩或矮化、卷叶、线叶、皱缩、蕨叶、小叶等。病毒在树木间的传播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介体传播就是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助其他生物的活动而传播。非介体传播是枝叶磨擦,嫁接、种子及种用材料的传播。介体传播主要靠一些昆虫实施,如飞虱、蚜虫等。昆虫传播病毒的方式很多,有的是昆虫取食已染病毒的树木后,口器上沾染了病毒,再去取食没染病的树木时,就把病毒传播上去了。因此,防治植物病毒病,要防治传毒昆虫。
9.树木病毒病的病状分为几种类型?
分3种类型。一是褪色,主要表现为花叶和黄化两种;二是组织坏死;三是畸形,主要表现为萎缩、小叶、皱叶、丛枝等,畸形可以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症状结合发生,如叶片短小,整个树木矮缩。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侵染同一树木,其病状的表现可能不同。一种病毒引起的病状也可随树木种类和品种不同或随树木砧木与接穗的组合不同而异。此外,有些病毒侵入树木后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带毒现象。一些病毒引起树木发病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病状暂时消失的现象称为隐状现象。强光能促进某些病毒病害发展。寄主的营养条件也能使病状发生变化,一般增加氮素营养可以促进病状表现,增加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