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摘要】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由于其材料呈脆性的特点,抗震性能比较差。但由于其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施工工艺简单,在我国中小城市的民用建筑和大部分农村建筑中仍普遍采用。因此,设计时仍须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设计要点,妥善处理各环节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设计质量。

【关键词】多层砌体;设计;问题;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建筑以剪切变形为主,纵横墙布置应基本均匀、对称以体现规则性原则;结构的基本周期一般在0.3s以内,结构的初裂水平侧移约为1/4000,大震时的破坏主要依靠抗震构造措施来抗御。

1 一般规定

砌体结构的材料指烧结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类的实心砖、标准的混凝土小型砌块,其他如:非蒸压粉煤灰混凝土标砖、多孔砖、蒸压类的空心或多孔砖在地震区不能采用[1]。

横墙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如:全为教室的教学楼或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

关于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埋深较多或形成扩大半地下室底盘,对半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有利,抗震验算可不计作一层[2]。

不论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时均应当作一层并应满足墙体承载要求。凡有质量就有地震作用,楼层集中了各层的主

要质量,不论房屋高度如何变化,有多少楼盖也就有多少个计算质点,一个质点只考虑一个自由度,这是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基本前提。

坡屋面的最低处高度≤1.5m时,可与顶板合并成一层计算;当阁楼层面积≤1/2顶层楼面积、最低处高度≤1.8m时,阁楼层可不作一层计算,高度不计入总高度之内。将其作为局部突出构件(荷载并放大)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抗规5.2.4条),除轻钢、木屋盖外,放大亦可将阁楼层当作普通楼层输入验算做比较(面积比≤0.714时pmcad程序判定为屋顶间,自动放大地震作用)。

横墙错位:现浇楼盖≤500mm,预制板≤300mm以内可以认为是连续的横墙。

计算房屋宽度:单面悬挑走廊、局部突出楼梯间不计入。

转角窗:转角窗的设置使砌体墙的连续性和封闭性中断,地震作用不能传递;鉴于低层房屋其震害与平面规则性的差异不明显,8度区≤3层,6、7度区≤4层时,在采取加强措施后可设置转角窗。

现浇板沿外墙(含内墙楼梯间)楼板支座宽度内设置2ф12的加强筋。

房屋错层:现浇楼板高度大于750mm预制楼板大于600时,宜设缝。复式结构房屋原则上应按楼板标高作为集中质点计算层数[3]。

局部地下室不宜采用,地基土质较好时(稍密砂砾地基土、中密砂土),若不便分开,两者基底差不宜过大且按1:2放坡。

2 多层砌体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原则上不能设局部内框架(结构动力特性不同,不同材料的结构处于同一结构单元内的变形、刚度不一致,地震时易造成连接部位的破坏)。仅限于在门厅部位设置一、二层的梁柱结构,可不认为是“内框架”,但在构造上应予以重视,尽量不使其承载过大,加强门厅侧边墙体的布置及两者连接处的节点构造。

纵横墙在结构平面布置中不能分别对齐时,应采取措施:

2.1 横墙不对齐:一般一个五开间的住宅结构单元内,有3~4道对齐贯通的横墙即可满足要求;现浇板两段墙体相对错位约

500mm、预制板为300mm左右时可认为连续贯通,但应于两墙段间的楼板内增设暗梁[4]。

2.2 纵墙不对齐:除两道外墙外,一般内纵墙1~2道,设计时允许将纵墙均匀分段对齐,且尽量使各段纵墙长度大致相近。

抗震设计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楼梯间)剪力墙的结构体系,施工图审查要点3.7.1条(6)款,允许按国标97g329(五)的相关部分采用,此在03g329(五)中已被删除,则无标准依据。

目前,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2.1 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协同工作的问题没有解决(破坏不同步);

2.2.2 两者刚度差别较大,结构不均匀造成平面刚度、侧移刚度突变。

2.2.3 试验研究少、无震害经验,目前不应用于地震区。

2.2.4《pmcad》软件提供了上述组合结构地震剪力分配的近似方法(弹塑性模量比),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尚在延续采用此类结构体系。

3 多层砌体提高抗剪强度的途径

3.1 增加墙厚,外墙减少至240厚,墙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应视设防烈度及工程具体情况选择;

3.2 提高砌体强度等级,选用高强度砖和砂浆(≥mu15m15);

3.3 配水平钢筋(ρ=0.07%~0.17%)提高抗剪强度30%,一般可在240墙中配2ф6~2ф8;

3.4 增设构造柱,其截面应限制(规范7.2.8条);

3.5 采用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不能应用于砖砌体房屋的局部墙段)。

多层砌体住宅单体长度应当控制在55m以内,超过时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因素引起的裂缝[5]。

横墙较少的房屋按《抗规》7.3.14条规定,采取措施弥补可不降低层数和高度的要求,工程设计中其类型已不仅限于住宅楼。“横墙很少”的房屋抗震能力更差,若采取了措施,横墙布置达到了横墙较少的条件时可按横墙较少来对待,也可少降一层和适当降低高度。

4 底部框架-抗震墙

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能完全对齐时,在一个独

立的结构单元抗震墙之内允许1/3可不对齐,同时不对齐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二道(规范规定“基本对齐”的原则是:大部分上部承重墙应落在框架梁或墙上)。

当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时,应在过渡层设置托墙次梁,承托各层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效应,可采取下列措施:

4.1 对次梁两端支座应当加强;

4.2 地震作用采用1.25~1.50增大系数,以考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影响。

4.3 对过渡层支承在次梁上的墙体段配置水平钢筋,增强刚度减少裂缝。

底框—抗震墙房屋是上下层材料不同、上下层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亦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因此,抗震等级取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高限值,6、7、8度框架和抗震墙分别取三、二、一级。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以减少基础变形。

5 结构分析与计算要点

墙高h计算值的规定:

5.1 底层外墙,首层顶板底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管沟底;

5.2 底层内墙按楼层高度计算(或从楼板底算到管沟底);

5.3 中间楼层按层高计算;

5.4 顶层坡顶层高算到山墙1/2高度;

5.5 单层空旷房屋:外墙高度自大梁底(或屋架端支点)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