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浙江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的主流优势理论,指出大企业凭借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随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进入不同的理论分支,大致可分为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成因分析、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三个方面。其他主流理论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厂商增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折衷理论等,也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等。90年代后,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分支机构配置和利用资源,使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围绕在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价值链上,相互依存,共生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投资一体化也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早在1998年便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历时10多年,既有丰收的硕果,也有一些值得后来者学习的经验。
1国外相关学者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性或研究对外投资的动因与分布等领域。近些年有关文献主要有
Sung-Hoon Lim,Hwy-Chang Moon(2001)运用韩国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母国的出口有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在欠发达的东道国比发达的东道国更强,并且在海外分支相对较新,而所投资产业在母国处于下降阶段时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W. Hejazi ,A. E.Safarian(2001)使用美国和51个贸易伙伴1982-1994年间双边贸易的数据,研究表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较大,而外国直接投资对进口的影响较大。此外,研究还发现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出口和进口都具有创造效应,而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出口具有创造效应。
Mariam Camarero,Cecilio Tamarit(2004)分析了欧盟国家和美国、日本的工业品进出口贸易需求,研究表明,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Kevin Hong lin Zhang(2005)研究表明:中国得力于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与知识,并通过国有企业与华商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使得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收割出口贸易。
Matthias Bussea,Carsten Hefekerb(2007)探讨了在政治风险,机构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联系。结果显示,政府的稳定性,内部和外部的冲突,腐败和种族紧张关系,法律和秩序,民主的政府问责制和官僚质量是国际直接投资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Alfaro·Laura,Charlton·Andrew(2009)以跨国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跨国企业垂直型投资的份额大于普遍认同的量,即使在发达国家。他们更愿意倾向于生产阶段到最终产品,从而提高技术含量和产业内部的垂直型投资。
从国外学者近些年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外研究深度不断深入,既有宏观上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关性的研究,又有以跨国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微观研究。
2国内相关学者研究
由于中国国是外资的净流入国,因此关于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外资流入对于中国进出口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十分迅速,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逐渐显现,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
以全国或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很多。廖力平,刘春雷(2005)对全国和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进出口总量研究表明其在总量上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同时FDI与东部各省市进出口关系最密切,成为外资拉动进出口、进出口促进外资流入的主要地区,而东部地区出口对外资有短期上的依赖。
项本武(2006)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
黎军,冉舒心(2006)对中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发现,中国中小企业存在境外投资规模小、绩效不佳、盈亏状况不佳、进行对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分布不均等问题,并提出“四个找准,五个本土化”的对外投资战略,利用国内外跨国投资经验,合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开展对外投资。
张如庆(2005)对于1982-2002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进出口变化的原因,对贸易的替代或促进作用不明显。张如庆(2009)对于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分析表明中国出口与境外直接投资间、进口与境外直接投资间均暂无长期的稳定关系,并指出现阶段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与驱动机制尚未形成。
宾建成(2007)对我国对外投资趋势研究认为我国对外投资有五大特点,特别指出我国投资方式以新建企业为主,开始涉足收购兼并等国际流行方式。
就对外投资中存在的管理滞后、经营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缺乏跨国经营人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组建专门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完善海外投资企业信息服务工作、健全微观对外投资主体、培养跨国经营人才等建议与意见。
姚永华,苏佳丽,陈飞翔(2006)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发展阶段的分析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已处于国际这件投资理论描述的第二阶段的后期,且呈加速度向第三阶段过渡;中国将出现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中国各地区投资发展十分不均衡,处于不同阶段。
张莉,张洪(2009)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长期与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都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地区之间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产业的恶性竞争,对于招商引资也需遵循这一原则,促进整体经济的良好运行。
周东起(2009)对我国国外直接投资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比较集中在亚洲与拉丁美洲,并且投资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通过微观分析所得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呈下降趋势,但仍国有资本对外投资比重仍占据2/3的比重。他认为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引来一个最佳时机,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面向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国别市场信息、投资保障与人才培训服务体系。
而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的近期文献主要有:徐剑峰,方建民(2004)研究浙江对外投资发展阶段中指出从理论上看,浙江在2003年间进入了既大量吸收外资又大量对外投资阶段,而且对外投资开始大于外来直接投资的流入,并进一步预测2006年后浙江对外投资将超过外来投资,率先成为中国净对外投资的地区。
孙敬水,张蕾(2007)就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研究表明,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短期均衡关系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研究表明浙东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创造效应与固定效应大于浙西南,呈现区域性差异。
朱芳(2007)研究表明浙江省来源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该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关系显著,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其对投资母国的进出口贸易。
吴海涓(2008)以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及其相关问题做了研究,发现浙江中小企业整体上遵循“OEM-产品出口-设立贸易代理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规模小、人才短缺、企业创新能力机制缺乏、政府支持与制度障碍等,并相应提出了可行性路径:海外合资、海外并购、集群抱团“走出去”以及浙江海外同胞牵线“走出去”及政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