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名: 长沙方言轻声的语音和音系特征
作者: 章萱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长沙方言;轻声;语音特点;音系特点
摘要: 本论文报告了对汉语长沙方言轻声的声学实验研究和对轻声声学特征及感知
特征的音系学解释,介绍了关于长沙方言声调系统的语音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并且以实验结果为基础,在自主音段音系学框架下,对长沙方言的声调系统,作
出了系统的解释。至今为止,关于长沙方言声调的调查研究都是以感知为基础的,
尚未有人从语音实验的角度对长沙方言声调系统进行论证与分析。
声学实验项目包括基本频率、音长、音强和共振峰。实验结果显示,阴平、
阳去、和上声的基本频率都为一条平线,而阴去、阳平和入声的基本频率为一条
上升的斜线;轻声的时长为完整调时长的60-70%;轻声的音强与完整调的音强相
比,有较弱、相同和较强三种情况;轻声音节里元音的共振峰与完整调的共振峰
无明显差别。
根据实验结果,长沙方言声调系统包括六个完整调和一个轻声。六个完整调
调值分别是阴平[33]、阴去[55]、阳平[13]、阳去[11]、上声[44]、入声[24],其中
阴去的基本频率为一条上升的斜线,实际调值为[45]。但是如果把它分析成一个
平声调[55],从声调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整个声调系统更加合理。六个完整调在
底层表现为三个调:高平,低平和升调,由两个声调特征[高]和[低]组成。当它们
出现在两个不同调域时,在表层就呈现出六个完整调。轻声底层无调,表层得到
一个缺省调—中平。
轻声时长短说明轻声音节的韵部只包括一个韵素(mora),而完整调音节的
韵包括两个韵素。同时,它还说明时长短是轻声的本质特点。由于轻声音强并不
总是弱于完整调的音强,所以音强弱不是轻声的主要声学特征。轻声的共振峰与
完整调之间无明显差别说明元音音质的变化也不是轻声的主要特点。
进行此项研究的音系学意义在于有助于分析汉语曲折调是否可分,汉语声调
的载调单位及汉语的缺省调等问题。
学位年度: 2005


题名: 汉语湘乡方言阻塞音清浊与调域的关系之优选论解释
作者: 曾婷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优选论;标记类制约条件;阻塞音清浊;调域
摘要: 本论文旨在优选论框架下对汉语湘乡方言(湘方言的一种)中阻塞音清浊和调域的
关系进行分析。
迄今为止,有关湘乡方言的材料都止于对其表层音段和声调系统的描写,且都是基
于耳辨,没有语音学的分

析及音系学的解释。本论文将基于本人2002年的田野调查和
2003的语音学研究,对湘乡方言的表层音段和声调系统进行描写;采用非线性方法确定
音段和声调结构、载调单位以及音节结构,并重点对此方言中阻塞音清浊和调域的关系
进行优选论的解释。
湘乡方言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自由语素。阻塞音都只出现
在音节首位置.本人2002年的田野调查和2003的实验语音学研究表明:湘乡方言有三
类阻塞音(清不送气;清送气和浊)和七个表层声调(四个低域调和三个高域调)。浊
阻塞音只和低域调出现在一个音节内。
本文对阻塞音清浊和调域的关系的分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阻塞音清浊和调域的关系的语音学基础;
(2)阻塞音清浊和调域的关系的优选论解释。
分析中有两个主要的发现:
首先,跨语言观察表明:在很多语言里都有浊阻塞音和低域调,或者清阻塞音和高
域调同时出现在一个音节内的现象,这是有其发音和感知方面的证据的:
以往的生理语音学研究证明,浊阻塞音和低域调,或者清阻塞音和高域调同时出现在一
个音节内的现象有其发音学基础:浊音和低调有共同的发音动作,即环甲肌松弛以及喉
部下降;清阻塞音和高调也有共同的发音动作:即环甲肌收缩以及喉部抬高,而两个具
有相同或类似发音动作的特征相邻时可以使主动发音器官省力;而本文基于对湘乡方言
语音事实的理解,提出如下假设:音段特征[+voiced]和声调特征L,以及[-voiced]和H
的同时出现也有其感知机制方面的解释,即是两者相互增强感知区别性的结果。一方面,
音段特征[+voiced]/[-voiced]可以增强其后的声调特征L/H在感知上的区别性,即浊音/
清音能使其后的低调/高调让人听起来感觉更低/高;另一方面,声调特征L也能增强前
面的音段特征[+voiced]的感知区别性,即低调能使其前的浊音让人听起来感觉更浊,而
学位年度: 2005


题名: 汉语益阳方言的连读变调
作者: 鲁曼俐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益阳方言;变调;弱化音节;节律结构;语素一句法结构
摘要: 此项研究旨在非线性理论框架下对汉语益阳方言中由语素—句法结构决定的节律结构引发的连读变调现象进行分析。具体地说,研究包括 (1) 变调的音高模式:(2) 节律结构与变调位置的关系:(3) 语素—句法结构和节律结构的相关性。
崔振华(1998)提出益阳方言的连读变调与重音有关,连读变调总发生在“轻”的位置。但是他所做的描写只是以听觉感

知为基础,没有进一步提供实验语音学的证据与音系学上的理论依据。迄今为止,也没有关于益阳方言连读变调的语音学音系学分析。因此,作者在2005年对益阳方言进行了田野调查与实验语音学分析,分析表明,益阳方言的连读变调只发生在非重音的轻的位置;重读音节保持原来的调不变,轻音一律发生连读变调。这同崔(1998)的描写基本一致。而且分析显示不同的语素结构呈现不同的节律格式,这就是说,语素—句法层,节律层与声调层有交互关系。
基于2005年的田野调查与实验语音学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益阳方言的音段底层,声调系统,载调单位与音节结构,然后对益阳方言中语素—句法结构,节律结构与音系层面的交互关系进行了非线性的分析。
对语素—句法结构,节律结构与音系层面这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本文给出的语音学音系学证据主要集中于如下两个方面:
(1) 在益阳方言两字组中,由语素结构决定其节律结构。
(2) 在益阳方言两字组中,节律结构决定其变调发生的位置。
首先,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语音学上的证据。本文所有的语音学分析均是基于作者2005年进行的田野调查与实验语音学分析,介于篇幅有限,文章只限于对单字调和两字组的研究。实验显示:益阳方言里不同语素结构呈现不同轻重模式:偏正,联合与主谓结构为“扬抑音步”:动宾与动补结构则是“抑扬音步”。在这两种音步模式中,轻音节呈现出下列共同特征:时长比重音节要短,只有相邻重读音节的30%~70%不等:能量大大小于重读音节;元音普遍趋于央化。
而且,实验语音学证实了在益阳方言中,连读变调只发生于弱化音节(轻音)。换言之,轻重模式引发连读变调。变调后的表层调为1,3,5三个短平调。
第二,本文在非线性理论框架下对语素—句法层,节律层与声调层之间的交互关系
学位年度: 2006


题名: 汉语长沙方言连读变调之优选论分析
作者: 刘彦妮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长沙方言;声调;变调;优选论;标记类制约条件
摘要:
本论文旨在优选论框架下对汉语长沙方言的单音节声调及双音节变调进行分析。
迄今为止,有关长沙方言的材料都止于对其表层声调的描写,且都是基于听觉分辨,很少涉及实验语音学的描写和音系学的解释。本论文首次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长沙方言的表层声调及变调现象进行描述;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非线性表达理论确定长沙方言的声调系统及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选论对长沙方言连读变调加以解释


首先,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长沙方言的单字调和变调进行声学特征分析。八位发音合作人参与了本项实验。每位发音合作人提供的发音材料包括1688个音节,其中,30个单音节,1658个双音节。实验结果表明,长沙方言单音节声调包括阳去-|(21)和上声-|(42)两个降调和阴平-|(23),阳平-|(13),阴去-|(45),入声-|(24)四个升调。从声学特征的角度看,没有平调。根据声调内部的结构和声调系统的类型,本文对长沙方言声调语音学特征的音系学处理如下:
(1)由于-|(42)和-|(24)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处于高低不同的两个调域,所以将上声和入声的调值处理为53和35。
(2)把阳去处理为低平调。阳去音高F0的末端的微降可视为语音学范畴的下倾(declination)。
(3)把阴平,阳去和阴去分别处理为中平调33,低平调22和高平调55。因此,长沙方言声调系统可归纳如下:
本论文采用以自主音段理论为基础的声调模型(包智明1990),对长沙方言声调的内部结构做出以下结构描写:
学位年度: 2006


题名: 益阳方言轻声的语音学与音系学分析
作者: 陈立娟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益阳方言;轻声;声学特征;优选论
摘要: 本文旨在对汉语益阳方言轻声进行声学描写并在优选理论框架下对汉语益阳方言的轻声做出初步探讨。迄今为止,对益阳方言的调查研究都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尚未有人从音系学的角度对益阳方言的轻声进行论证与分析。
轻声研究是汉语研究,尤其是汉语声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不同方言里轻声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汉语曲折调是否可分、汉语声调的负荷单位以及汉语的缺省调等问题。
本文分别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和优选理论对益阳方言的声调系统和轻声进行音系学分析。
声学实验包括基本频率、音长、音强和共振峰。实验结果显示,阴平、阳平和入声的基本频率都为一条上升的斜线,去声和上声的基本频率为一条下降的斜线。入声调比其他四个非入声调要短。轻声的基本频率为一条短平线,其时长约为完整调时长的60—70%,其音强也比完整调的音强弱。共振峰的变化表明轻声音节里的主要元音或多或少地央化。
根据声学实验结果,益阳方言声调系统包括五个完整调和一个轻声。五个完整调调值分别是阴平[34]、阳平[13]、上声[31]、去声[11]、入声[5]。去声的实际调值为[21],但是从声调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把它分析成一个低平调更加合理。入声的实际调值为[45],但它明显短于其他四个非入声调,而且在听觉感知上也是一个平调,因此本文把它分析成一

个短的高平调[5]。轻声底层没有调,当它出现在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时,不管其前字是哪个调,在表层都获得一个缺省的平调,调值约为[3]。益阳方言里只有两个平声调,当轻声底层无调时,表层得到一个缺省调一低平调。这进一步证明了Pulleyblank(1986)的假设:当一种语言里只有两个平声调时,缺省调为低平调。
本文采用优选论对二字组中的轻声现象进行音系分析。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益阳方言的轻声做出简单而又正确的分析。
通过对益阳方言的研究,我们发现,益阳方言里的曲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声调单位,而是被看作两个平调的序列。益阳方言的声调负荷单位是音节韵部的元音、滑音和鼻音,而不是莫拉或音节。
学位年度: 2006


题名: 音段结构独值特征假设
作者: 周丽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音段结构;独值特征;韵部;湘语;闽语
摘要:
本论文旨在通过汉语跨方言的韵部对比以及中古汉语韵部和现代汉语方言韵部对比论证独值特征假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此项研究表明,汉语不同方言韵部之间存在以下对应关系:
α,β在这里指独值特征假设中的三个部位特征|A|,|I|,|U|,可以同时用来描写元音和辅音。关于汉语方言韵部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采用这一模式对其做出描写和解释。
此项研究所涉及的方言主要是湘语和闽语,具体包括长沙话,宁乡话,厦门话和建瓯话。据初步观察,这些方言的韵部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且从独值特征假设的角度来看,汉语方言中这种系统的音段结构的对应关系是存在的。这些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
(1)单元音和双元音的对应。对于同一同源语素,长沙话的[ai]和[au]在宁乡话中分别表现为[(?)]和[(?)],厦门话中的[ui]在建瓯话中表现为[y]。如果用偶值特征来分析的话,将很难解释单双元音的对应关系,而独值特征系统则可以直接描述这一对应关系。事实上,韵部双元音可视为单元音的线性排列。
(2)有阻塞音韵尾的韵部和无入声韵的韵部的对应。汉语阻塞音韵尾的演变如下:p, t, k→(?)→φ,例如中古音中的[ap]在厦门话中仍然为[ap],但是在长沙话中却演变为[o]。偶值特征不能直接对元音和辅音的交互作用做出描写,而在独值特征系统中,元音和辅音是同一套部位特征,那么两类音段的关系和交互作用可以通过共有的音段成分的方式给予直接的描写,[p]的部位特征是|U|,即使在长沙话中入声韵尾脱落,辅音p的部位特征在韵部元音上仍然保留下来。
(3)有鼻韵尾的韵部和鼻化元音的韵部的对应。例如北京话中的[an]在济南话中表现为[(?)],这一对应关系可

以解释为鼻音[n]的部位特征|I|和方式特征扩散到元音[a]并保留下来。
学位年度: 2006


题名: 汉语常德方言轻声的语音描写及非线性分析
作者: 胡伟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常德汉语方言;非线性音系学;轻声;轻音
摘要:
此项研究旨在对汉语常德方言中的轻声音节和轻音音节作一个准确的声学描写并对各种和轻声与轻音有关的声调现象作出非线性音系学的解释。轻声是指底层无调的语素(通常为一个音节)的表层调,轻音则是本身有调却在特定的条件下失去底层调的语素的表层调。非线性音系学的两大理论分支――自主音段音系学和节律音系学是此项研究的主要理论工具。此外,此项研究还运用到韵律音系学某些理论。
迄今为止,对常德方言的语音描写都是基于耳辨。因此,此项研究是首次采用试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确定汉语常德方言的轻声、轻音音节的声学特征和对常德方言的声调系统进行语音描写。
首先,此项研究考察了常德方言的四个单字调,发现其中去声是一跨调域的升调。其次,此项研究从时长、音强、音高和元音音质四个方面对常德方言中轻声音节和轻音音节进行了语音学分析,声学实验的结果表明:常德方言中轻声与轻音音节的声学特征基本一致,即轻声和轻音从调形上看,都是平调;从调域上看,都是中调;音节的时长、音强和元音音质都不是将轻声音节或轻音音节从正常音节区分开的声学特征。第三,该语音试验对不同结构和声调组合的复合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轻音的复合词的形态、句法结构、轻音音节的前字调及轻音音节的底层调对轻音的音高没有影响。但当轻音音节的底层调为上声时,该音节保持其上声而不变成中平调。另外,轻声音节的前字调对轻声的音高也没有影响。最后,此项研究考察了三音节词、四音节词及少量短语中的轻音现象。结果表明,在多音节词中通常是所有的非首音节都会变成轻音。
此项研究采用特征几何理论与节律音系学的理论来解释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并试图从理论上回答下述问题:
首先是轻声音节和轻音音节的表层调的推导问题。此项研究采用Yip (1989)的声调特征几何与Pulleyblank(1986)的声调特征缺省值理论,提出了声调弱化规则(tone reduction rule)和缺省值插入规则(default value insertion rule)。运用这两条规则,从形式上能够解决从底层调到表层调的推导问题。音系分析表明:
(1)常德方言的曲折调是一个调元复合体,即曲折调单元。(2)常德方言的载调单位是音节。(3)常德方言的缺省调在声调系统中的位置为中平调,其特征表达为[-upper, +raised]。
其次,

进一步的音系分析表明轻音与节律重音相关:节律重音决定语素底层
学位年度: 2006


题名: 益阳方言音节结构
作者: 夏月容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益阳方言;音节;音节化
摘要: 本文旨在非线性理论框架下对益阳方言的音节结构作出初步探讨。
以崔振华(1998)提供的语料为基础,本文运用不充分赋值理论和特征几何理论等,对益阳方言的韵母系统和声母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底层元音系统有七个单元音、辅音系统有十八个辅音的假设。基于益阳方言的辅音和元音顺序可以被预测、声调可以区分语义以及辅音和元音呈现同现限制等,本文认为益阳方言的语素层包含有辅音层、元音层和声调层,然后在推导阶段,由于要实现音节化过程,出现辅音和元音音层合并。
本文采用的音节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音节包含有音节首和韵部,韵部可以只包含有韵核一个成分,也可以包含韵核和韵尾这两个成分;2一个音节和处于独立层面的三个时量单位相匹配。
音段通过三个时量单位投射到音节结构中去。声调则通过连接规约与能够充当声调负荷单位的音段连接,实现其语音表达。本文假设益阳方言声调负荷单位是音节韵部的元音、滑音和鼻音。并假设每个声调只能和占据一个时量单位以上的声调负荷单位连接。推导过程中有以下限制条件:(一)音段同现限制条件;(二)音节结构限制条件。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证了上述音节结构假设:(一)对入声调的分析;(二)对表层声韵系统的推导;(三)对表层缺失形式的解释。本文提出益阳方言音节结构包括CVC_2(C_2为阻塞音)类型。另外,本文论证了益阳方言只有四个调类:阴平H、阳平LH、上声HL和去声L。崔(1998)和徐(2001)提到的另一调类入声不是独立的调类,它只是阴平和上声在以抽象阻塞音段为尾音的音节里中和的结果。
学位年度: 2004


题名: 汉语长沙方言的音节结构与音段系统
作者: 王喜霞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自主音段;长沙话;音节;音段
摘要: 本论文旨在自主音段理论框架下对长沙话的音节结构和音段系统进行分析。至今为止,对长沙话的研究以描写为主,尚未从音系学的角度对长沙话的音节结构和音段系统作系统研究;自主音段理论能够阐明长沙话的音节结构特点和音段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
长沙话的音段在词汇表达层次没有进入音节结构,在音节化过程中,音段根据具有普遍意义的响度原则映射到音节位置。响度最高的音段映射到韵核位置,而在响度最高音段之前和之后的音段则分别映射到音节首音和韵尾位置。在

音节结构方面,本论文采用了音节首音和韵部为音节直接成分的偶分表达模型。韵部又由韵核和韵尾构成。长沙话的音节模式如下所示。在处理长沙话的介音问题时,本论文提出介音应归于音节首音位置,而不是属于韵部,据此,长沙话的音节首音位置可以出现辅音丛。
关于零声母,本论文的假设:当音节以非高元音起首时,音节首音位置为空;当音节以高元音起首时,在韵核位置的高元音扩散到音节首音位置,以滑音的语音形式占据音节首音位置。
长沙话的韵部由韵核和韵尾构成。韵部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分枝结构的韵部,即在韵部只有韵核,没有韵尾;另一种是偶分枝结构的韵部,即韵部是由一个韵核元音和一个韵尾音段组成。这个韵尾音段可以是一个滑音,也可以是舌冠前鼻音。在长沙话中,笔者调查表明舌根鼻音不充当韵尾。长沙话的声韵搭配受两个制约条件的限制:第一,圆唇(?)音制约条件,即要求具

汉语长沙方言的音一竹结构与音段系统
有【+圆唇l特征的音段不出现在同一个音节;第二,后元音制约条件,即要珍:i毛有
【十高]特征的前韵核音段和后韵核音段不出现在同一个音节。概括地讲,长沙话的
声韵搭配情况受到了强制性非等值原则(obligatory Contour prineiple,oCp)的限
制,在长沙话,强制性非等值原则不但作用于底层结构,而且作用于音系推导阶
段。
在音节结构的基础上,本论文比较详细地分析了音段的表层分布,解释了长
沙话中一些相关的语音现象。本论文根据不充分赋值理论,提出长沙话底层元音
系统有六个单元音的假设,所有表层元音(一共有12个表层元音)是由音系规则
从这六个元音推导出来的。这些音系规则有前元音同化,圆唇元音同化,后元音
同化。据此,传统上定义的双元音在底层并不存在,从分析的角度看,长沙话的
双元音可以分析为GV或VG的组合。
长沙话的辅音系统中没有卷舌音,这是长沙话的特质。其底层有15个辅音,
表层的24个辅音是从这巧个底层辅音推导而来。例如,长沙话的愕音(传统意
义上的舌面音)在表层有两类:一类是愕喳音,另一类是愕鼻音。鳄喳音是由底
层舌根音通过鳄化推导而来;鳄鼻音是山底层非双唇一鼻音即舌冠鼻音或舌根鼻音
通过愕化推导而来。
鉴于本论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非线性音系学自主音段理论上,且研
究的核心是长沙话的音节结构和以音节结构为基础的音段系统,故对出现在另一


独立音层上的声调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沙话,进一步的分
析和探讨期待进行。
学位年度: 2004


题名: 汉语湘乡方言声调系统的语音描写及音系学分析
作者: 肖芬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汉语湘乡方言;声调;变调;轻声;声学特征;非线性音系学
摘要:
本论文诣在对汉语湘乡方言的声调系统作一个准确的语音描写,并在语音学基础上,通过相关音系学理论解释湘乡方言中有关的声调现象,如变调,轻声及轻音等。
迄今为止,对湘乡方言的语音描写都是基于耳辨。因此,此项研究是首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确定汉语湘乡方言声调系统的声学特征并对其有关的声调现象进行语音描写。实验中六个发音合作人(三男三女)被要求读研究者事先准备好的字表。字表是针对各个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设计的,分为单字表,变调字表和轻声字表。单字表包括180个单字;变调字表包括656个双音节词,一共包括二十五种声调组合,每个声调组合又包括了各种合成词,如偏正,动宾,主谓,动补等;轻声字表包括229个双音节词和89个三音节词,按照轻声音节的前字调的不同来制定,其中包括了共十五个轻声音节。
本研究的语音实验有以下主要发现:
(1)湘乡方言的声调系统包括五个完整调和一个轻声,五个完整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23],上声[21],阴去[45],阳去[22]。
(2)湘乡方言中轻声的基本声学特征,从调型上看是一个缓降的平调;从调域上看,都是中调,记做33。
(3)轻声的调值和前字调无关,在不同的声调后面一律表现为一个中平调33。
(4)本研究从时长,音强,音高和元音音质对湘乡方言中的轻声音节进行了语音学分析,湘乡方言中轻声的时长很明显是完整调时长的50-70%,这说明时长短是轻声的本质特点。由于轻声音强并不总是弱于完整调的音强,所以音强弱不是轻声的主要声学特征。轻声的共振峰与完整调之间无明显差别则说明元音音质的变化也不是轻声的主要特征。
(5)实验中将非轻声字根据声调和不同的结构进行组合,从声学图形中看不出湘乡方言中有明显的变调现象。文中我们将通过图例详细阐述。
本研究的语音学意义在于:实验语音学方法对湘乡方言的声调系统,变调及轻声等进行的系统语音描写将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为今后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广大学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描写材料。本研究的音系学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分析汉语曲折调是否可分,汉语声调的载调单位及汉语的缺省调

等问题,也将提出新证据检验已建立的声调结构假说。
学位年度: 2007


题名: 长沙方言的韵律重音
作者: 易新奇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长沙方言;重音;声学特征;韵律结构;形态句法结构
摘要:
本文旨在用韵律音系学理论来研究长沙话双音节、三音节词和短语的韵律重音模式,并找出决定这一重音模式的因素,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重读和非重读音节的声学特征;
(2)韵律结构和形态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迄今为止,有关长沙方言的材料都止于对其表层轻重系统的描写,且都是基于耳辨,没有语音学的分析及音系学的解释。本论文将基于本人2006年的田野调查和语音学研究,对长沙方言的表层音节轻重和韵律系统进行描写;采用韵律音系学中音步构成的四个参数以及节律树(metrical tree)来分析长沙话的韵律结构,并文重点对此方言中音节轻重及其形态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长沙方言的单字调以及双音节和三音节进行声学特征分析。七位发音合作人参与了本项实验。每位发音合作人提供的发音材料包括3601个音节,其中,30个单音节,1436个双音节词,233个三音节词。实验结果表明,1)长沙方言的重音音节的主要声学特征表现为时长较长,大约比非重读音节长大约20%-60%,约占双音节总词长的60%,占三音节总词串长度的40-50%;2)音高在轻重音节中的差别没有时长明显,只是重读音节的调域更宽,尤其表现为调域上限相对提高,调域下限也经常降低,曲折调有向平调发展的趋势;在重读音节中,声调曲拱更接近与单字调,而非重读音节中的升调曲拱通常会趋平或呈下降趋势;3)音强对分辨轻重音的作用很小;上声后的音节音高通常比前字更高;非重读元音第一、二共振峰清晰,其他共振峰模糊,元音弱化现象不明显,在听觉感知上无明显差异。
实验结果与音系处理证明,在长沙方言的7种双音节组合中,在韵律结构和形态句法结构的交互作用下,重音模式有两种,即左重和右重。在三音节结构中,音节从左至右构成双向分支音步,直接成分直接构成双向分支音步,余下的音节要么与双向分支音步一起构成超音步,要么直接构成单音节音步,音步结构基本符合Hayes(1995)提出的三种音步。长沙方言不允许存在缺损音步(degenerate foot),重音节可以构成单音节音步。根据端木三提出的‘辅重论”,在由一个中心成分和一个辅助成分组成的结构里,辅助成分比中心成分重。结果证明长沙话的韵律结构符合“辅重论”的描写


本研究的语音学意义在于:实验语音学方法对长沙方言韵律结构所进行的系统的语音描写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今后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研究的音系学理论意义在于:长沙方言的音节构成音步,再由音步组合成音系词和短语;表层的节律结构是由底层的形态句法结构决定的;在韵律结构中处于非重音位置的音节容易发生变调和元音弱化等音系过程。
学位年度: 2007


题名: 宜城方言变调和轻声的语音描写及非线性分析
作者: 胡伟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宜城方言;自主音段音系学;变调;轻声
摘要:
本文旨在描写并借助非线性音系学理论分析宜城方言中的声调,变调及轻声现象。宜城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系统地描写过宜城方言,关于此方言的变调和轻声现象的存在与否及其解释也不为人所知。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实验建立宜城方言的声调系统,描写其变调和轻声现象并在自主音段音系学的框架下对以上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首先,实验选取了8位操宜城方言的发音合作人。他们被要求读一份字表。与此同时,我们记录下他们的发音以备后续的计算和分析。调查字表包含了基调,变调和轻声,共计约5000常用字词。字表的词组部分按宜城方言四个声调的排列组合编排。每一个声调组合下面,又进一步按照词素与词素的关系分为主谓,动宾,偏正,并列及动补等项。词组来源于当地人的日常交流。我们的记录工作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记音,即要求发音合作人用当地方言读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主编的《方言调查字表》的声母,韵母,声调部分以记录并确定宜城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其次是用专业录音软件Cool Edit Pro 2.0并借助于便携式电脑对发音合作人的宜城方言字表读音部分进行录音。记音和录音工作已于2006年5月份完成。搜集到的数据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 4.2.29进行演示和分析。通过这款分析软件,我们可以得到词组的基频,韵部时长,音高和能量等信息。词组的基频,韵部时长接着被输入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计算和转换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宜城方言存在以下语音现象。
(1)宜城方言有18个辅音,7个元音和32个韵部。
(2)宜城方言有4个基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是一个升调,调值为13;阳平是降调,调值为42;上声是高平调,调值为55;去声是一个曲折调,调值为412。这样,宜城方言就有一个平调,一个升调,一个降调和一个曲折调。这符合汉语方言形态分布特点。借用包智明(1990)的声调结构并考虑调域,宜城方言可用以下的图来表达:
(3)宜

城方言中的变调发生在词组的第一个词素上,第二个词素上的调不变。这说明在双字组这一块,宜城方言属于“首字变调”或“后字驱动型”变调。遗憾的是,我们并未发现词素关系影响变调的实例和证据。此外,我们还发现宜城方言的变调比较集中在以去声为前字的时候。当后字为阴平和上声,前字为去声的时候,去声调值变为43或32;当后字为阳平或去声,前字为去声的时候,前字去声调值变为34或24。阴平+上声时,阴平调值变为21;阳平+阳平时,前字阳平调值变成34。412+13 43+13 412+55 32+55 412+42 34+42 412+412 24+42 13+55 21+55 42+42 34+42
(4)宜城方言的轻声在表层表达中能够测出其调值。具体情况是,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后的调值分别是24,21,22,21。
(5)宜城方言的轻声与原调和已赋值调相比在音长,音高和能量方面没什么变化。这充分证明宜城方言的轻声音节的韵部占两个莫拉。
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我对宜城方言变调的动机,类型及轻声调值调域的来源等方面的问题从自主音段音系学的角度做了分析。
(1)从实验结果出发,本文提出了宜城方言的声调系统。此声调系统将去声处理为降调,而不是原先的曲折调。因为根据包智明(1990)的声调结构模型,底层结构最多允许双分支结构。因此,去声的特征赋值就变成了[L, h l],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分析。
(2) OCP(强制性非同值原则)被认为是宜城方言变调的动机。因为OCP禁止在相邻的自主音段音层上出现相同的音系成分,所以类似于HL*HL和H*HH这样的声调序列就变得标记性过强。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之一就是前字变调。调型转换规则在宜城方言变调的类型方面起着制约作用。
(3)宜城方言的变调只发生在第一个词素上,这可以从韵律音系学的角度得到解释。韵律音系学认为韵律音步是变调的调域。宜城方言是典型的轻重型音步,这样轻音节部分与声调部分的连接就被解散,变调由此发生。
(4)关于轻声,实验证明宜城方言轻声的调型与其前面相邻的声调的调型相同,调域始终是低调域。因此,我们认为宜城方言的轻声通过前面相邻声调调型的扩散获得自身调型,通过缺省规则获得自身调域值。
(5)本文通过将宜城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讨论了扩散规则和缺省规则作用的先后顺序问题。结果显示扩散规则的作用顺序应早于缺省规则。
本研究的语音学意义在于:对宜城方言基调,变调及轻声现象的系统描写可为该方言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并为今后对该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其音系学理论意义在于:该研究证明了宜城方言的载调单位是莫拉;包智明的声调结构可以解释该方言的变调和轻声现象;不充分赋

值理论在轻声赋值方面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学位年度: 2007


题名: 优选论之汉语普通话重叠词中的形态和音系分析
作者: 隋妍妍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重叠;变调;词库;抽象语素;对应关系;音系复制
摘要:
本文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描写汉语普通话重叠词的变调和构词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基于重叠是一种词缀构词过程,抽象重叠语素通过对应关系获得音系表达的假设,本文首先在双音节范围内考察重叠词中的声调现象,发现变调与重叠语素的形态范畴和重叠词的词性有关。重叠语素的形态范畴决定该语素的声调类型:如果重叠语素的形态范畴是词根,则该语素在输出项具有和词基相同的声调承载能力,声调类型的范围不受限制,上声变调正常应用;如果重叠语素是后缀,则该语素在输出项的声调承载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声调类型受重叠词的词性影响,若重叠词是名词或动词,重叠语素的声调是轻声,动词重叠发生词基变调现象;若重叠词是形容词,重叠语素的声调为高平调。高平调的高调域特征和简单的曲折调结构使高平调成为普通话声调系统中的无标记项。重叠语素的形态范畴是词库规定的,而重叠词的词性产生于重叠构词过程。
优选论通过制约条件在不同词性和构词类型的重叠词中的排列顺序不同来解释以上特点。基于重叠的基本模型,普通话重叠中涉及的忠实对应关系存在于输入项的词根与输出项的词基之间(IB-F)、输入项的词根与输出项的重叠部分之间(IR-F)、以及输入项的抽象重叠语素与输出项的重叠部分之间(RR-F)。在复合重叠中,IR-F忠实类制约条件位于制约条件层级排列的较高位置,因此重叠语素具有完整的声调类型对比,上声变调正常应用。根据本文分析,上声变调是强制性非等值原则在调域层面的异化现象和韵律显突位置吸引高调特征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动词和名词性的后缀重叠中,RR-F位于制约条件层级排列的较高位置,导致重叠语素在表层表达无法获得声调特征,由于韵律显突位置对于高调域选择的制约条件*Head/L在动词重叠中层级排列较高,动词重叠的词根低调域特征在输出项的词基中表现为高调。形容词后缀重叠中载调单位要求声调的标记类制约条件T/σ和反映声调内在结构标记性的制约条件排列LEVEL>> CONTOUR的共同作用使形容词的重叠语素获得一个无标记性的高平调。
据此,本文假设汉语普通话的重叠机制如下:重叠的输入项包含词根和抽象重叠语素,词根在词库中被赋予全部语素特征,包括句法、形态、语义和音系特征,而抽象重叠语素缺乏音系特征。重叠过程形成后缀和复合重叠词,并赋予重叠词音系

表达,构词重叠可能改变词基的句法特征,但构形重叠中词基的句法特征不变。重叠词的音系表达取决于重叠语素的形态特征和重叠词的句法特征,制约条件在不同性质的重叠中层级排列顺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异仅局限于重叠词成分之间的忠实性对应与标记类制约条件的相对层级排列,总体上,重叠过程中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从属于外部语法。汉语多音节重叠中构词与韵律的交互作用使重叠表现出多种复杂形式和不同声调类型,但产生其声调特征的制约条件层级排列符合有关双音节复合重叠和不同词性后缀重叠的分析,多音节重叠进一步支持本文关于重叠机制的假设。
本文研究的音系学理论意义在于:本文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分析普通话重叠词中的变调现象,揭示了形态和句法特征在构词过程中对音系表达的影响,其次,采用后缀构词的假设分析汉语普通话重叠的构词过程是对已有关于重叠词研究在音系和形态方面的新尝试。由于构词是在词库里完成的,本文对于重叠的分析还有助于说明汉语词库的内部结构,根据本文分析,汉语的词库结构是离散的,而不是层级排列的。另外,汉语作为一种存在底层曲折调和复杂变调现象的声调语言为重叠现象的研究,尤其是重叠中的声调变化问题,丰富了新的描写材料。
学位年度: 2007


题名: 管辖音系学:来自吴语和粤语的证据
作者: 颜国凤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管辖音系学;ON-模式;音节结构;许可
摘要:
本文采用通过运用管辖音系学ON-模式来分析吴语和粤语以及一部分来自于汉语其他方言中与音节结构相关的语料来证明管辖音系学理论和假设具有更强的解释作用。
管辖音系学基本的假设就是:音系和句法受制于同一套语法原则。它摈弃了音系规则部分,而以数目有限的普遍原则,参数和准则来分析和解释音系现象。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汉语传统的音节结构中,对于滑音以及鼻音的归属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是,不管怎样划分,汉语传统的音节结构模式对一些音系现象不具有解释作用。以它来分析粤语中的“长双元音”会导致标记性很强的结构,还违反了尾音许可原则。但是在ON-模式中,不会出现以上问题,因为“长双元音”实际上是长元音后面跟着一个滑音,该滑音是一个被紧随其后的空韵核所许可的首音。管辖音系学也把鼻韵尾音段和入声音段都看成是一个被紧随其后的空韵核所许可的首音。在管辖音系学当中,词中滑音被看成是分支首音的一部分,词末滑音被看成是首音。空位置包括空首音和空韵核。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就是空首音;普通话以及粤语中外来词增元音所在

的位置在增音之前就是空韵核。在汉语中,有许多相邻辅音和元音却不相拼的现象,也有许多相邻位置上的鼻音和爆破音却不同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音节结构模式中难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是在ON-模式中却能得到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解释。
本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还表明:通过ON-模式与音节结构模式的对比分析,前者具有优越性:ON-模式没有规则的应用,简化了推导过程;而且能更好地描写和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
学位年度: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