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自媒体_的概念界定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 自媒体”应该定义 为 : 利用 以 博 客为 代 表 的网 络 新 技 术 ( 还 包 括 Wike, SMS, 可 摄 像 手 机 , 在 线 广 播 , P2P, RSS 等) 进行自主 信 息发 布 的 那些 个 体 传播 主 体 。在这 里 , 新 的媒介工具的产生对自媒体的产生具有关键作用。
沃尔特·李普曼说“, 我们不 是 先 看见 再 定 义, 而 是 先 定义 再看见”。本文试图讨论《 we the media》的 相 关 阐述 , 并 且 归纳 出 相 对 简 洁 明 了 的“ 自 媒 体 ”的 概 念 , 再 进 行 进 一 步 的 深 入 讨 论。
Dan Gillmor 认为“, 在 过 去的 150 年 中 , 我们 本 质 上有 两 种确定的传播方式: 一对多( 书, 报 纸, 广 播 和 电视 等) , 以 及一 对一( 信件, 电报和电话等) 。而互 联 网 则首 次 实 现了 多 对 多, 少 对 少( many- to- many and few- to- few) 的 传 播 , 由 此 对 先 前 定 义的受众与新闻制作者产生巨大影响, 使两者间的界线变得 越来越含混。”而“ 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则是所有传播类 型的集合。”③这一切发展都归根于新的媒介技术的开放性, 网 络媒介的这种开放性的特质赋予了网络无数的可能性, 甚至 是连设计者都始料未及的应用。
另一方面“, 自媒体”与之前的 网 络媒 体 相 比, 则 在 于 拥有 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 植入网络 媒体的传统媒介机构, 以及受经济因素影响组织化的网络媒 介机构都相应的减小了影响。所以从中文的字面意思来讲, “ 自媒体”的“ 自”还可以理解成“ 自由度 ”较 之过 去 的“ 新媒 体 ” 有了明显的改善。
从博客诞生时起, 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话语权的冰山出现 了一条明显裂缝— ——发表权被前 所 未 有的 扩 大 化— ——任 何人 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链接, 就能实现新闻的制作与发表, 即 所谓“ 人人都是记者”。这意味着“ 沉 默的 大 多 数”在 虚 拟 世界 中至少拥有了发声的技术可能。
当人人都能自下而上地参与新闻的采编发行进程之时, 会 发生 什 么 ? 我认 同 Dan Gillmor 在《 草 根 媒 介》中 的 判 断 , 不 可否认的是, 大部分人仍然还是消费者, 但即使作为消费者, 他们的眼界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 能够得到更加平衡的 多方印证。
但日益高涨的平民声音和积山填海的智慧积累是忧是喜? 所
谓的民主时代的尽头是群氓的末日景象还是自由意志的终极
天堂, 又或眼看着这辆无法刹车制动的列车不断提速, 窗外景
色越发模糊, 乘客们是要高呼胜利之日即将来临, 还是把列车
的 方 向 盘 交 给 潘 多 拉 魔 盒 中 的 最 后 一 样 礼 物 — — — 希 望 ?
CHUANMEILUNYUAN 传媒论苑
因此我认为, 自媒体的传播方式还应该是一对多、一对 一, 不同的是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此前的“ 一”是指传统的 新闻机构, 或者依托或控运作机构的个人。而以博客为代表的 脱胎于新媒体的更新的媒体, 是作为独立的传播主体的个体 的人。正因为个体的人拥有了新闻发布的权利, 所以无数的 “ 一”才变成了多, 变成了“ we”。这就是“ 自媒体”与“ 传统媒体” 的联系与差异。
过早的猜测不过是盲目乐观或者杞人忧天, 因为事情还
远 没 有 结 束 。自 媒 体 之 后 必 然 会 有 更 新 的 事 物 产 生 。然 而 这 种
新生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不再倾向于凭空而出。
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和手法之一即戏仿拼贴。包含
于其生态系统中“ 自媒体”所应用的媒 介 也 就是 从 现 有技 术 的
模仿、拼接、交融中生成新的媒介。从 远 景 上看 此 举 似乎 有 趋
向同质并最终完全停止创新的可能, 但事实上, 一则这种拼贴
只是漫长的媒介演进中一种暂时的趋势, 二则在既定的时空
限制中, 这种预言就像那个兔子永远也不可能跑赢乌龟的数
学证明一样, 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就目前来看, 这种基于融合
的技术创造正成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创造力, 不断做出颠
100 分) 。从各项功能指标实现看, 政 府 信 息 公开和网站自身建设较好, 办事服务和公众 参与 情 况 不 太 理 想 。 参 见 孔 祥 武《: 吉 林 : 逾 七成县级政府网站评分低于 60》, 载《 人 民 日 报》, 2008 年 1 月 24 日
( 作者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生)
76 2008.08
③ 贾 广 惠《: 信 息 公 开 如 何 防 止 新 闻 泄 密》, 载《 传媒观察》, 2005 年第 5 期
④ 艾丰《: 新闻采访方法论》, 人民日报 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199—第 200 页
⑤ 魏永征《: 新闻法新论》, 中国海关出 版社 2002 年版, 第 437 页
⑥ 比如 2007 年底吉林省政府 办 公 厅 对 政 府 网 站 进 行 了 绩 效 评 估 , 其 中 42 个 县 级 政 府 门 户 网 站 中 , 32 个 未 达 到 60 分 ( 总 分
自媒体的概念正是在这种草根苏醒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的。
一、对“ 自媒体”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 自媒体”这 一概 念 源 自 Dan Gillmor2002 年 对 其“ 新闻 媒 体 3.0”概念的进一步 定 义 , 与 1.0— ——传 统媒 体 或 说旧 媒 体 ( old media) , 2.0— ——人 们 通 常 所 说 的 新 媒 体( new media) 或 者 叫 跨 媒体 做 出 区分 。2004 年 7 月出 版 的 著 作《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对 他 的“ 自 媒 体( we media) ”概念进行进一步的阐发。( 该书的台湾译本《 草 根媒介》于 2005 年 3 月出版, 目前 尚 无 大陆 译 本 , 因此 笔 者 下 述文章部分从英译本翻译, 可能有不确切之处仍需改正。)
覆性的创新。
论 及“ 自 媒 体 ”之 后 的 媒 介 发 展 , 则 正 如“ 自 媒 体 ”本 身 分
离与传统的“ 新媒体”— ——网络一样, 更 新的 媒 体 也正 在“ 自 媒
体”之中孕育。然而那是什么还不得而知, 或许正 如 Dan 所说
的那样“ 最理解那个‘ 什么’的人也许才刚刚出生”。
纽约大学杰·罗森认为博客是“ 相当民主化的新闻业”。他 提出十点说明原因。以下是前三点:
1. 博客靠互惠经济, 而今日多数新闻业是靠市场经济。 2. 新闻业是专业人士的领域 , 偶 尔也 欢 迎 业余 人 士 加入 写写专栏。但是博客是业余人士的领域, 随时欢迎专业人士加 入。 3. 19 世纪 中 叶 以来 , 新 闻 业 的 门 槛 一 直 很 高 。 对 博 客 而 言 , 门 槛 很 低 : 一 台 计 算 机 、网 络 联 机 , 以 及 类 似 Blogger 或 Movable Type 这 样 的 软 件 程 序 就 能 让 你 开 张 。 博 客 开 张 经 营
二、对“ 自媒体”媒介特性的判断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 双刃剑”的托辞已经太过陈词 滥调 , 波 兹 曼也 说 过“ 和大 脑一样, 每种技术也有自己的内在偏向……只有那些对技术 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 才会相信技术是完全中立的”④。
如 果 试 图 发 现“ 自 媒 体 ”所 应 用 的 媒 介 的 一 些 共 同 特 性 , 可以从下文对博客特点的分析中发现一些线索。
再啰唆几句, 如果非要妄断未来, 那么我只能回到文章开
头巴赞的论断“, 人们的设想在他们的 头 脑 中已 经 是 完备 的 ”。
而媒介技术是“ 一种幻想的现象”⑤, 人们 对 媒 介的 终 极 幻想 也
许是完全的信息自由传受, 套用麦克卢汉所言, 达成人体最完
整的延伸。
何谓完整的人体延伸? 早在媒介的视听技术还基本处于
原 始 状 态 之 时 , 佛 教 就 曾 经 说 过 人 有“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 种 官
能, 产生“ 色香声味触法”六感。对于自由之梦的彼岸之花早已
在 Google 趋 势 上“ we media”数 据 如 下 , 显 示 we media 从 2005 年下 半 年 起开 始 受 到注 意 , 两 度 沉 寂 后 形 成 为 稳 定 的 关 注 度②。
同时, 在 Google 趋势和百度指数中均未找到关于“ 自媒 体”的相应数据, 然而搜索条 目 又 均达 到 6 位 数之 多 。浏 览条 目 , 大 多 数 文 章 语 焉 不 详 , 或 把“ 自 媒 体 ”当 成 博 客 的 统 一 转 换, 或者转载百度百科上两个漏洞过多的网友定义。由此证 明“, 自媒体”这一概念尽管在中国一 定 范 围内 得 到 认同 , 但 由 于译介问题, 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
过 政 府 公 报 、政 府 网 站 、新 闻 发 布 会 以 及 报 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 开 ”。 在 国 家 尚 未 对 采 访 报 道 权 做 出 明 确 规 定之前《, 条例》 可以对记者采访和报道政府 应当公开的信息起到暂时的“ 司法救济”之用
尽管赞同上述论断, 我还是认为 Dan 对网 络 传播 类 型 的 划分没有抓住其论述的本质。正如 Dan 自己所说, 这些明日新 闻的工具正在为一场草根本质的对话添柴加薪, 那么处于发 展中的“ 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应该是 其“ 草根 ”的 特 质, 即“ 自 ”。 也就是书中反复提及的 grassroots 和 we。
同 时 , 在 理 解“ 自 媒 体 ”的 时 候 , 我 们 还 应 该 把“ 媒 体 ”与 “ 媒介 ”区 分 开来 。尽 管 二者 都 对 应“ media”一 词 , 但 是 在 传 播
学的背景下, 我姑且将指定义为掌握媒介的传播主体和媒介 本身。媒介作为一种物质传播介质, 是大众用来发布明日新闻 的工具, 是承载人类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的物质载体。而媒 体, 则应该是掌握并操作这些媒介的人或组织。此时此刻, 更 应该理解成个体的信息发布者。
传媒论苑 CHUANMEILUNYUAN
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
◎张 彬
套 用 安 德 烈·巴 赞 对“ 完 美 电 影 ”的 漫 想 , 媒 介 技 术 就 是 “ 一种幻想的现象”“。 人们的设想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是完备
的”①。网络创始人 Tim Berners- Lee 从万物伊始就预想到了一 个读写双行的信息网络, 但是在上 世 纪 90 年代 出 现 的网 络 雏 形 实 际 上 仅 仅 是 只 读 的( 以 及 被 动 的 写 作) , 直 到 Winer 和 早 期的博客先驱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开了光明大门, 不但让 读写双行的愿望变成现实, 而且推倒了技术的城墙, 让一切变 得简单之极。
所需的资本, 多数都为因特网这个全 球 最大 的 机 器( 只 有 国 际
来自百度文库
电话系统的规模或可与之抗衡) 所吸收包含了。
由此我认为, 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介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 一)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创 造 力 , 对 传 统 媒 介 也 许 产 生
巨 大 威胁 。 这 种 威胁 也 许 是颠 覆 性 的, 不 再 是 电 视 、广 播 、报
纸, 而是钢笔对于毛笔的威胁。但这种取代并非由于媒介本身
的优劣, 而是源自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 二) 平 民 获 得 更 多 机 会 发 声 , 智 慧 积 累 的 方 式 由 少 数 精
英 的 生产 扩 大 为全 民 生 产, 各 种 知 识 冲 破 20/80 定 律 , 按 照 长
尾 理 论 或 早 或 晚 的 整 体 疯 狂 膨 胀 、混 杂 无 序 , 形 成 信 息 内 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