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然而,这其中依然存在如出口种类单一、出口市场集中、低价竞争等诸多问题。
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引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提出了应该加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调整好出口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规范为先、品质为本,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的基本应对策略。
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1.1中国农产品种植及生产概况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广泛的农业基础和生产条件。
截至2009年,我国共拥有耕地18亿亩。
已具备生产5亿吨粮食、4亿吨蔬菜、5000多万吨水果、5000多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和2000多万吨油料的能力。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已超世界平均水平。
小麦、水稻、水果、蔬菜、肉和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薯类产量1.81亿吨,占世界总量24.7%,其中马铃薯745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1.9% ;大豆1450万吨,菜籽1350万吨,油料作物9160万吨,占世界总量11.8%;猪肉总产量达到4889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9.9%;蛋类产量为270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3.6%。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
在政府如此强烈的支持下,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状况进一步提升,并毫无疑问的必将在未来达到一个空前的崭新高度。
这也将给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提供新的契机。
1.2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1.2.1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与特点
2O世纪8O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在推进重工业化,政府的贸易政策思路基本上是依靠农产品和原料产品创汇来进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业)建设需要的物资。
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才调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着重发展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如能源,材料,交通等)。
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在1990
年之前一直高达2O%左右,但1990年之后一直递减,2004年不到5%。
更有甚者,2004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
至此以后,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现实问题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果。
因此,改变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表1(下页)所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呈稳定增长趋势,尽管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仍无法改变其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一直呈现的迅速增长的总体趋势。
2004年以来进口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
自2007年起,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
但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
也正是由于这种优势,自该年起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率显著提升,这也有助于在未来化解近年来产生并日益增大的贸易逆差现象。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9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985.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7.0%,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
虽然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这只是增长大趋势中的一点小波动而已。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也成为一种常态。
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和2008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创记录的181.1亿美元,2009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百亿美元之上的高位。
这既反映出国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国际局势并及时地进行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表1: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1995-200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此外,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
虽然畜产品对外贸易仍为净进口,但是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额达40.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5%。
而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是一个重要特征。
如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为112%,大豆价格涨幅为为75.1%,玉米价格涨幅为47.3%。
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24.6,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05.9,这显示了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
总体上说,中国农产品贸易整体发展良好,然而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我们所要进一步了解和分析的内容。
1.2.2中国农产品贸易前景预测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产品贸易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依然存在广泛的空间。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尚未解决。
不过,中国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以及广泛的农业劳动力等先天优势,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清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发扬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必然能将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也是新形势下农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当然,尽管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是光明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只有做到认清现实,深入分析状况和研究对策,踏实从现状出发,逐步改善,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终把这个光明的前景变为现实!
1.3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认
清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劣势,这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1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
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多倍。
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
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2009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4894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35.98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8%。
2009年我国肉类产量达750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
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1.3.2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劣势。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厣这几类产僁。
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但近10年来,我国粮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吏麦、玁米、大豆、棉花、沱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驘于国际市场价
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䫷格24%、43%和45%。
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
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
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
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2009年,亚洲占出口份额的59.3%,山东省2009年农产品出口日、韩就占80%左右。
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
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
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劳动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直接费用和税收等),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
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主要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
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
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
就稻米来说,国外消费者喜食长粒米,而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为6.8毫米,比国际名牌大米短0.4毫米;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国外名牌大米平均为20.1%,我国8个优质米平均为17.5%。
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
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2.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我国农产品贸易正处于发展阶段,虽然整体趋势良好,但其间也存在不少问题。
下面,
我们就要就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
2.1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1 出口商品种类单一
出口商品种类单一是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农产品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的羁绊之一。
我国农产品优势品种丰富,但真正成为出口重点的仅有一些鱼类等一些海产品以及肉类等其他畜牧业产品。
而在某些种类上,如大豆等植物油类作物,则需要进口以补充所需。
很多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坚果、谷物等并没有很好的打入国际市场。
这样不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获得最大利润,也不利于树立全面的国际品牌形象从而进一步取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因此,出口商品种类单一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2.1.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洲际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3%。
而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结构特征来看,虽然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家或地区达200多个,但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却比较集中和稳定,始终以日本、美国、韩国、香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主。
其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2009年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达768668.0万美元,占总出口的19.6%。
2.1.3出口无序,低价竞争
我国现行农产品出口贸易出现了出口商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
这归根结底是对国际市场缺乏充分了解及对贸易前景没有整体清晰的认识造成的。
以低价竞争的方式占领市场,在短期内可能会得到一定效果,但对长期贸易选择有很大的危害。
首先,这样做势必会遭到国际反倾销组织和各国贸易壁垒的打击而蒙受损失;同时,过低的价格会给各国消费者一种质量不高的心里暗示,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给今后的贸易发展埋下不好的伏笔;而且,这样的竞争方式本身对出口国自身就是有害而无益的,这种建立在内部资源消耗和外部资源依赖基础上的“粗放型”方式,不仅造成出口秩序混乱、效益低下,而且还成为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
出口无序,低价竞争,不但是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外贸各产业的通病。
是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2.1.4对他国的需要和要求缺乏了解和重视
对他国的需要和需求缺乏了解和重视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另一个问题。
自古以来,民
以食为天。
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古往今来必须且不可改变的。
然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各有不同。
如果不了解贸易对象的情况,是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取得预想效果的。
在国际贸易中,我们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做出决定,更多的是应该去按照对方的意见和要求,这样才能让对方满意,同时也使得贸易双方各取所需。
所以,只有对贸易国人民的需要和要求足够重视,并设法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贸易并寻求进一步发展。
否则,常常会在闹出笑话的同时使自己蒙受损失。
2.2存在问题的原因
2.2.1主观原因
造成以上阻碍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国自身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传统封建文化影响太深,这对迅速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变更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阻碍。
我国农业至今仍没有摆脱封建的束缚,没有完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这很大程度是是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我们想要脱离这种深远的影响,就必须从最根本的地方出发,对我国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改善农民思想,改善农业设施,改善农村面貌,从而为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对国际贸易的认知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是造成了一些贸易的不良状况。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商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导致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而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无序。
这其实就是对国际规则缺乏了解的直接体现。
所以,我们要深化这方面的教育,先知而后改,摆脱多年来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莽夫”形象。
最后,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就无形中对我国的出口对象进行了约束。
近年来,为了削弱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设置了技术壁垒, 而且技术壁垒的指标也越来越高, 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阻力也相应增大。
这也部分解释了我国出口市场单一的原因。
因此要解决这方面问题,还是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实现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2.2.2客观原因
在客观方面,主要是外国农业保护主义者大肆泛用WTO规则造成的。
为了维护国际市场自由公平贸易,WTO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三个协议,各国家与地区以此作为保护自己产业不受进口实质性损害的有力武器。
这又客观上给进口方泛用这些条
款提供了借口。
进口方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利益,泛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协定》来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
这对我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形成障碍。
在发达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很高,受到WTO有关条款的限制,利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很容易引起贸易纠纷和报复,因此发达国家把农业保护重点转向隐蔽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绿色壁垒上。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条款。
《动植物检验措施条例》第2条基本权利和义务第1款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只要此类措施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抵触。
”
按照《农业协议》WTO成员的某个农产品市场受到某国进口冲击时可以使用特殊保障条款(SSG条款),临时征收附加税。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入世协议制定专门针对中国的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
规定入世后12年内,如果我国产品出口对其他成员的生产者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市场混乱的威胁时,该国可在未与我国磋商并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采取限制进口或撤消关税减让。
这样就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3.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健康发展的对策
3.1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中所考虑是否应该进行贸易及如何贸易的重要依据。
上文已经叙述过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这里就不再重复。
如何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效用是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贸易的重大问题。
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多品种多地域的贸易,也不能永远拘泥于现有水平。
根据自身优势调整出口结构,是寻求最好最快发展的必须要求和手段。
在我国现有农业体系下,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无疑是最具有优势的要素。
相比而言,日本土地贫乏,农业人口也相对不足,所以,日本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最大对象以及顺差的最主要来源都是有理可依的。
在此条件之下,我们要寻求更深远的发展,就必须再进一步利用这方面的优势。
比如,一些水果、蔬菜、花卉,在日本的价格颇高,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价格优势,大量出口日本所需的这类产品。
这样,不但可以从中获取不小利润,也在推到我国农产品贸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2打造农产品国际品牌
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秩序的充分了解,我国现行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盲目竞争、自相压价的问题。
这不但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同时也造成了各个出口商为压低
成本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品牌形象是贸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都知道,同样种类的类似商品,也许其本事质量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名牌产品的价格往往要高的多,其销量和利润也要远远高于无品牌产品。
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企业集团在长期的良性竞争中慢慢树立的。
品牌一旦形成并深入人心,就传达了一种高品质的信号,吸引消费者,同时当然也会吸引进口商。
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现如今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能很好的与高品质、高保障挂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我国某些高质量产品的价格,限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大力推进规范为先、品质为本的农产品生产,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农产品出口低价竞争的问题,也非常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3.3加强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管理
根据我国自身情况和国际市场情况,我国现行农产品出口贸易体制不能很好适应国际市场和WTO的规则,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做出战略性调整。
我们应该树立“以农为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具体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农民的市场观念,培养其市场理念,使农民参与期货交易,规避农业市场风险。
在我国农村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多种不一定增收,多种两亩不如会卖一亩”。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民就和国际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在各国农民都参与其中的农业利益再分配格局中,没有市场理念的农民是很容易吃亏的。
因此,基层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帮助农民操作市场,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套息保值,实现再分配,让农民在实践受益中认识期货市场、接受期货市场。
2.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农业科技开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据资料显示,2004年,国家安排星火计划项目1692项,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占33.1%,农村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项目占13.89%,高效种植和养殖业项目占24.7%;培训乡镇企业各类人才310余万人,支持236个乡镇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了1500余个国家级各类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疫病、农兽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仍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等出口优势的发挥;出口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依赖低价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
因此,要继续加大自主研发技术或引进国外技术的力度,构建一个从农业生产、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