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_张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张曲,肖丽萍,蔡金平,刘木华,石庆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市,330045)
摘要:概述了我国水稻生产中育秧、耕种、植保、收获等重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了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7205.2012.05.003
张曲,肖丽萍,蔡金平,刘木华,石庆华,潘晓华.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J].中国农机化,2012,(5):9~12,16
ZHANG Qu,XIAO Li-ping,CAI Jing-ping,LIU Mu-hua,SHI Qing-hua,PAN Xiao-hua.Present situation of ris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China [J].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2,(5):9~12,16
收稿日期:2012年5月18日
*基金项目: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持续丰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D16B04)
张曲,男,1988年生,湖北应城人,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
肖丽萍(通讯作者),女,1978年生,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械设计与农业装备工程。蔡金平,男,1984年生,硕士,江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械设计。
刘木华,男,1969年生,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及农畜产品质量的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石庆华,男,1952年生,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潘晓华,男,1963年生,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水稻高产理论与技术。
0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
0.3亿多hm 2,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年产稻谷近2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1]。水稻生
产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更能推动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现状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薄弱,地域条件、农情条件较复杂,农机、农艺配合不完善,水稻生产环节多、工时长,以及水稻机械化生产成本较高等[2]。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分析当前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政策的倾
斜,资金和科研力量投入的加大,水稻机械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为
58%,机械耕作达85%,机械种植达20%,机械收
割达60%。纵观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情况,总体水平不高,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
1.1机械化育秧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传统的育
秧要经过选土、堆闷、过筛等一套繁杂的工序,对于农民来说枯燥难懂且难以操作。近年来,机械化工厂育秧有了较大发展,它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育秧方式。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生产线首推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2QB —330型振动气吸式精量播种自动生产线和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BZ —600穴盘播种生产线。工厂化育秧技术具有规模大、效果好、节种省工等优点。但由于其成本高,投资大,运用不够普及。
1.2整地机械
机械化耕整地是使用水田耕整机、旋耕机等各种
农机具对农田进行耕地和整地的作业。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微耕机、耕整机、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以及18.4kW 以下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小型耕整机具,且数量增长较快,到2009年底已达到2880.56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16.2%,年均增长3.8%。其中
中国农机化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No.5,2012Total No.243
2012年第5期总第243期
主要有水田双层四桦犁,ILYQ—520、ILYQ—820型驱动圆盘犁,IG—140JS、150JS型旋耕机,以及各类水田耙、水田耕整机等,这些国产小型农机具操作灵活、成本较低,很受欢迎,但往往稳定性不好、质量不过关。近年来,以18.4~36.8kW的中型和36.8kW 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为配套的大型耕整地机械(主要有大型翻转犁),以及复式耕种机具如旋耕播种机、耕耙犁等,作业面广,下田一次可完成多项作业,具有抢农时、省能耗、效率高的优点,但发展较缓慢,主要是由于动力不足,配套农机具适应机型少,成本高、价格贵等。
1.3种植机械
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播、抛秧和插秧。大多数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水稻直播种植技术,亚洲地区以育秧移栽为主,水稻插秧移栽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机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我国在解放后就开始了对插秧机的研究。1967年研制出第一台东风—2S型自走式水稻机动插秧机并投入生产使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日本插秧机及其工厂化育秧技术,开发研制了国产2ZT—935系列水稻插秧机,这种插秧机结构简单、造价低,适合当时农村水稻生产状况,应用较广泛。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我国从日韩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插秧机,主要有久保田、洋马、东洋三大机型。这些插秧机质量好、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接受[3]。目前国内生产插秧机的厂家不多,手扶式主要有南通富来威公司生产的2ZF—6A、2Z-455、2ZF—4B等型号。乘坐式以延吉春苗为代表,有2ZT—9356B型(可配带施肥器),2ZT—7358B型,2ZTY—430型等。国产插秧机多研习日韩技术,但在技术含量、材质和工艺、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国外插秧机复式化程度较高,可在插秧环节实现施肥、覆纸或覆膜等步骤,还有免耕插秧机、部分耕同时插秧、不耙地插秧等,这些在我国还属于探索阶段[4]。
抛秧种植是利用抛秧机将钵苗抛撒至空中落向大田,常用机型有锥盘式抛秧机和简易背挂式抛秧机。这种方式种植的秧苗均匀度差,抛植浅,较适合粳稻等出芽率较高的稀植品种。直播种植是使用直播机直接播种,分水直播和旱直播,效率高但专用直播机械较少。
综合看来,目前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南方比北方低,机插秧所占比例较少,这主要与农机具不配套、农情复杂、机具价格昂贵等因素有关。
1.4植保机械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要提高吸收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
当前,欧美国家农业以大型农场为主,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多采用大型悬挂式或牵引式喷杆喷雾机,并综合利用了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程度很高。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手动植保机械,有单筒式喷雾机和手摇式喷粉机;电动植保机械,有电动式的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等;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以拖拉机牵引,作业面广、效率高,在我国运用较普遍;航空植保机械,主要以农运5型农用运输机进行航空超低容量喷雾,用于少数大型农场。目前手动植保机械约占整个植保机械的80%,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主要型号有3WB—16型、3WBS—16型、3WB—14型等,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可见,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是: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为主,施药量大而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多为小型机械,效率低,水稻植保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
1.5收获机械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日本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进入80年代,出现了以小麦割晒机为基础的水稻割晒机,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农村广受欢迎。近年来,我国在引进推广日本久保田、洋马等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同时,也开始推广国内研制生产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有HL2010型三行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太湖1450型四行机等。目前,以东北农业大学蒋院士为主研究的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北方单季稻区以分段收获为主,多使用割晒机。南方双季稻区以联合收获为主,多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主要有TC1710L型和PR0488型等,这种机械质量好(损失率小、含杂率低)、秸秆易处理。沿海多季稻地区经济较发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主要使用小型自走式半喂入或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如台州—160、新疆2号、迪尔佳联3080
中国农机化2012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