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哈罗公学申请介绍.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哈罗公学申请介绍
英国的私校一般都比较著名,而且名额有限,所以每年有很多人申请不到,下面来说说英国哈罗公学申请介绍,一起来看看。
我在英国大学的同事曾对我说,“虽然我不会汉语,但我能感觉到,你们中国领导人的口音是多种多样的。而你听一听英国历届首相的演讲,你会发现,他们的口音都一样。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英国贵族学校出来的。”
从伦敦Kings Cross火车站坐地铁到Harrow-on-the-Hill(直译为“山上的哈罗”)车站,我上了“山”。山坡被绿油油的草覆盖,四周望去,一片空旷,即使向伦敦市区方向眺望,地平线上的凸起也不多——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地处伦敦五区,这里的房子其实比三区还贵——学区房啊!
民主的代价就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杨朱所说的“一毛不拔”——“人人不损一毫”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盖新房子可以,但要征得“宅基地”周边所有住户的同意,一旦未来的邻居指出,“你的房子可能会挡住射进我家的阳光”,完了,这房子别想盖了。而现有的房子,只要房主不同意,按法律规定,谁也不能拆。这可不是在国内,开发商、地方政府找几个人就能摆平的。
小山上是圣玛丽教堂(The Parish & Borough Church of St Mary)和墓地,英国大诗人拜伦的那首《在哈罗墓园的榆树下》(Lines Written beneath an Elm in the Churchyard of Harrow)的灵感就来源于这里。
1801年至1805年,拜伦曾在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学习,而且他的诗歌创作也是起步于哈罗。
山脚下的一大片绿地就是哈罗公学的运动场,比隔壁的一所公立中学大出不少。礼仪与运动是这个英国著名寄宿中学保留的传统。即使像拜伦这样运动技能欠缺的学生,当年还曾代表哈罗公学出战与伊顿公学(Eton)的板球比赛。
“哈罗公学”的翻译,还是秉承了英文中public school的字面意,其实反而是曲解了这个特定术语的含义。在英国,被称为public school 的学校,恰恰是私学,public在这里是指面向全国招生,而真正的公立学校是state school。
山上山下散布着哈罗公学的教学楼、宿舍楼,与周边的城镇混为一体。难以想象的是,这所学校成立于1572年,相当于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直到现在,哈罗公学仍然只招收男生。其中大牌校友,除了拜伦外,就数英国历史上著名首相丘吉尔了。
我在英国大学的同事曾对我说,“虽然我不会汉语,但我能感觉到,你们中国领导人的口音是多种多样的。而你听一听英国历届首相的演讲,你会发现,他们的口音都一样。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英国贵族学校出来的。”
是不是冯小刚喜剧《大腕》中的那句台词所说的“地道的伦敦腔儿”呢?应该是,那种有些拿腔拿调的英语。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卡梅伦、特蕾莎·梅……还都是先私校、再“牛剑”的“高层路线”。
这里的好中学绝大多数都是私校,公立学校能排进前二十的也就一所,连哈罗这样的大牌子,其实在英国也就是个中游,竞争很激烈。
私校的入学难度很大,笔试、面试都很严格,英国本地学生也要会花很多钱请牛津、剑桥的博士做家教,重点辅导如何对付考试。
英国教育的社会阶层属性早已固化了。挤进私校的目的,就是为日后上牛津、剑桥做准备。而牛津、剑桥留给伊顿公学等知名私校的录取名额,远远高出其他中学,公立中学几乎就够不着边!
在山脚下,有一个距离伦敦10英里的原点标志。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从哈罗毕业,就可以通向英国权力、财富、地位的中心?
记得BBC历经数十年追踪采访、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轨迹。片子表现的现实情形,没有超出人们的预期,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一般还是在社会上层;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充其量也就是个中产阶层。
异曲同工的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他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阐述的核心思想是,资本集中于高社会等级的人群,而他们的后代——富二代、官二代,将继续保有资本的优势地位。
哈罗小镇的深处,星星点点的咖啡馆、酒吧,仍然洋溢着都市乡村的悠闲自得。
哈罗的晚风有些凉,即使是春天,也是如此。返回Kings Cross的一路上,漆黑的夜、昏黄的路
灯、行人寥寥的换乘出口、空荡荡的地铁车厢。我有些累,默默地坐在那里,眼前偶尔闪过路人冷冷的目光,让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