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附件1:

《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1-1: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 . .

注:

1.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部门规划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区政府工作特点确定各指标权重,共分三类:第一类为标★的指标,第二类为标◆的指标,第三类为标△的指标。按总权数为100%,三类指标的权数之比为3:2:1计算,标★的指标权数为3.41%,标◆的指标权数为

2.27%,标△的指标权数为1.14%。6个板块的. . .

. . .

权数分别由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权数汇总生成。

2.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测算,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部门规划目标,测算各区绿色发展指数和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6个分类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由“公众满意程度”之外的48个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成

计算公式为:

i i N

i Y W Z ∑

==

1

(N=1,2, (48)

其中,Z 为绿色发展指数,i Y 为指标的个体指数,N 为指标个数,i W 为指标i Y 的权数。

绿色发展指标按评价作用分为正向和逆向指标,按指标数据性质分为绝对数和相对数指标。在计算指数时,将逆向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将总量控制指标转化成年度增长控制指标,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计算个体指数。

3.公众满意程度为主观调查指标,通过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调查来反映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根据调查结果综合计算16个区的公众满意程度。该指标不参与总指数的计算,进行单独评价与分析,其分值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4.市统计局负责对各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监测评价,对部分区没有的地域性指标,相关指标不参与总指数计算,其权数平均分摊至该指标同板块下的其他指标,体现差异化。

5.绿色发展指数所需数据来自相关部门的年度统计,各部门负责按时提供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负责。

1-2:市绿色发展体系的指标解释

一、绿色发展指标和绿色发展统计指标

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和公众满意程度7个方面,共计49个绿色发展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绿色发展指数计算方法》的要求,除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程度指标外,其余48个绿色发展指标按照不同性质,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个体指数计算的绿色发展统计指标。(详见表1)

表1 绿色发展统计指标名称及类型表

. . .

二、绿色发展统计指标

(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能源消费总量】1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能源消费总量”,由于该指标为绝对数指标无法进行地区间比较,根据《绿色发展指标体1方括号内为经过转换的绿色发展统计指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下同。

. . .

系》规定将其转化为相对数指标。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本期能源消费总量÷上期能源消费总量-1)×100%

(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单位GDP 能源消耗降低”,指标仅名称变化,含义不变。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指报告期单位国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简称:单位GDP能耗)与基期单位国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相比的降低幅度。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本期单位GDP能耗÷上期单位GDP能耗-1)×100%

(三)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仅名称变化,含义不变。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指一定时期,每产出一个单位的国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比前一时期的降低率。反映国家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工作成效。

(四)用水总量增长率【用水总量】

“用水总量增长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用水总量”,由于该指标为绝对数指标无法进行地区间比较,根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规定将其转化为相对数指标。

用水总量指报告期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的毛用水. . .

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四类。

用水总量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用水总量的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

用水总量增长率=(本期用水总量÷上期用水总量-1)×100%

(五)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指标仅名称变化,含义不变。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报告期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以万元计,按可比价计算)的比值。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指报告期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的降低比率。计算公式为: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本期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上期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00% (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直接使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报告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净灌溉水量÷取用灌溉总水量

(七)耕地面积增长率【耕地保有量】

“耕地面积增长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耕地保有量”,由于该指标为绝对数指标无法进行地区间比较,根据《绿色发展指标. . .

体系》规定将其转化为相对数指标。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报告期年末耕地面积等于上年结转的耕地面积,减去去年各项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及生态退耕面积,加上年土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方式增加的耕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耕地面积=上年末耕地面积-年减少耕地面积+年增加耕地面积

增长率=(本期耕地面积÷上期耕地面积-1)×100%

(八)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由于该指标为绝对数指标无法进行地区间比较,根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规定将其转化为相对数指标。

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指报告期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与年末常住人口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

(九)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

“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指标直接使用。

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指报告期末建设用地面积与国(地区). . .

生产总值(以万元计,按可比价计算)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指报告期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比上年的降低比率,建设用地指实际开发用地。计算公式为:

(十)能源产出率【资源产出率】

“能源产出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资源产出率”,由于暂无“资源产出率”数据,因此暂时使用高度相关的“能源产出率”指标代替。

资源产出率指报告期主要物质资源实物量的单位投入所产出的经济总量,其涵是经济活动使用自然资源的效率。

能源产出率是最主要的资源产出率指标之一,指国(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反映单位能源的产出情况。该项指标越大,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

(十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直接使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报告期综合利用的秸秆量占秸秆可收. . .

集资源量的百分比。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如:秸秆气化、秸秆饲料、秸秆还田、秸秆编织、秸秆燃料等。计算公式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秸秆量÷秸秆可收集资源

量×100%

(十二)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率指各区“十三五”以来已完成的工业源和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占该区“十三五”工业源和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的比例。其中,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和崇明6个区计算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对于“十三五”期间没有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的区,此项不参与评估。

计算公式为:

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率=“十三五”以来已核定工业源和农业源减排项目的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量之和÷“十三五”工业源和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目标。

(十三)氨氮减排完成率【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氨氮减排完成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氨氮减排完成率指各区“十三五”以来已完成的工业源和农业源氨氮减排量占该区“十三五”工业源和农业源氨氮减排任务的比例。其中,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和崇明6个区计算农业源氨氮减排量。对于“十三五”期间没有氨氮减排任务的区,此项不参与评估。

. . .

计算公式为:氨氮减排完成率=“十三五”以来已核定工业源和农业源减排项目的新增氨氮削减量之和÷“十三五”工业源和农业源氨氮减排量目标。

(十四)二氧化硫减排完成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二氧化硫减排完成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二氧化硫减排完成率指各区“十三五”以来已完成的固定污染源(中心城区)或重点工业源(郊区)二氧化硫减排量占该区“十三五”固定污染源或重点工业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比例。其中,中心城区指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浦7个区;郊区指宝山、闵行、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青浦、崇明9个区。对于“十三五”期间没有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区,此项不参与评估。

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硫减排完成率=“十三五”以来已核定固定污染源或重点工业源减排项目的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之和÷“十三五”固定污染源或重点工业源二氧化硫减排量目标。

(十五)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率【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率指各区“十三五”以来已完成的固定污染源(中心城区)或重点工业源(郊区)氮氧化物减排量占该区“十三五”固定污染源或重点工业源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比例。其中,中心城区指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浦7个区;郊. . .

区指宝山、闵行、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青浦、崇明9个区。对于“十三五”期间没有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区,此项不参与评估。

计算公式为:

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率=“十三五”以来已核定固定污染源或重点工业源减排项目的新增氮氧化物削减量之和÷“十三五”固定污染源或重点工业源氮氧化物减排量目标。

(十六)粗颗粒物

“粗颗粒物”指标待本市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相关对区的考核指标明确后再予确定。

(十七)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达标率

“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达标率”指标直接使用。

指全市街镇居住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达到标准的小区数量占全市居住小区的百分比。

按照“管理职责明确,管理机制有效、硬件配置到位、居民积极参与、分类实效显著”的原则,通过检查,对分类居住区垃圾分类硬件配置、制度执行、分类实效三大项进行综合评定,达到一定分值即为达标分类居住区。计算公式为:

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达标率=各区达标小区数量÷各区小区总数×100%

(十八)雨污混接改造完成率

“雨污混接改造完成率”指标直接使用。

指各区分流制排水系统累计改造完成的各类雨污混接点数量与调查出的各类雨污混接点总数的百分比。

. . .

计算公式:

雨污混接改造完成率=累计完成改造的各类雨污混接点数量之和÷调查出的各类雨污混接点数量之和×100%。

(十九)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指标直接使用。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指报告期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与国(地区)生产总值(以万元计,按当年价计算)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GDP(当年价)×100%

(二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指标直接使用。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规定:空气质量指数(AQI)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计算公式为:

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Σ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城市个数×全年天数)×100% (二十一)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降低率【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降低率”对应. . .

. . .

的绿色发展指标为“细颗粒物(PM 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指标仅名称变化,含义不变。

地级及以上城市PM 2.5年平均浓度是指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PM 2.5年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采用算术平均法依次计算城市监测点位单点日平均浓度、城市日平均浓度、城市年平均浓度、区域年平均浓度。具体计算方法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试行)》(HJ 663—2013)。

PM 2.5年平均浓度二级浓度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适用于城市区域。统计围为未达标的地级及以上城市。计算公式为:

细颗粒物(PM 2.5)浓度降低率=(1-当年年平均浓度÷上年年平均浓度)×100%

(二十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直接使用。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根据各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地表水质考核断面水质状况,计算得出的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计算公式为:

%

100监测断面总数Ⅲ类的监测断面数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水体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

指标评价数据选用各断面年均值评价,评价因子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粪大肠菌群、总氮以外的21项指标,分别是pH 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总磷、化学需氧量、铜、

. . .

锌、氟化物、硒、砷、镉、铬(六价)、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

(二十三)地表水劣V 类水体比例 “地表水劣V 类水体比例”指标直接使用。

地表水劣V 类水体比例指根据各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地表水质考核断面水质状况,计算得出的劣V 类水质断面比例。计算公式为:

%100监测断面总数

类的监测断面数

Ⅴ地表水水质为劣类水体比例Ⅴ地表水劣?=

指标评价数据选用各断面年均值评价,评价因子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粪大肠菌群、总氮以外的21项指标,分别是pH 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总磷、化学需氧量、铜、锌、氟化物、硒、砷、镉、铬(六价)、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等。

(二十四)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指标直接使用。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一、二类水质)比例指按照《中华人民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海水水质的分类,报告期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一类和二类的面积占近岸海域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一类和二类的面积÷近岸海域面积×100%

(二十五)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指标直接使用。

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指根据各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地表水质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按相应水体环境功能标准评价,计算得出的达标断面比例。计算公式为:

评价因子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氨氮。指标评价数据选用各断面年均值评价。

(二十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指标直接使用。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指已采取农艺措施调控、品种替代种植、种植结构调整或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的受污染耕地面积之和占本区域全部受污染耕地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受污染耕地面积×100%

(二十七)化肥使用量降低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

“化肥使用量降低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单位农药面积化肥使用量”。

化肥使用量指报告期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主要化肥品种数量。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化肥使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按其所含主要成

. . .

分折算。化肥使用量降低率指报告期化肥使用量与基期化肥使用量相比的降低幅度。计算公式为:

化肥使用量降低率=(本期化肥使用量÷上期化肥使用量-1)×100%

(二十八)农药使用量降低率【单位农药面积化肥使用量】

“农药使用量降低率”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单位农药面积化肥使用量”。

农药使用量指报告期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数量。农药使用量要求按折百量计算数量。折百量是指农药成品药液含有效成分(原药)的含量。农药使用量降低率指报告期农药使用量与基期农药使用量相比的降低幅度。计算公式为:

农药使用量降低率=(本期农药使用量÷上期农药使用量-1)×100%

(二十九)河湖水面率

“河湖水面率”指标直接使用。

河湖水面率指区域河道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三十)森林(林木绿化)覆盖率

“森林(林木绿化)覆盖率”指标直接使用。

森林(林木绿化)覆盖率是指行政区域各类绿地、林地占地面积和行道树、四旁树等绿化投影面积与行政区域总面积的比率。其中,中心城区考核林木绿化保有率,郊区考核森林覆盖率。中心城区指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浦7个区;郊区指宝山、闵行、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青浦、崇明9个区。

. . .

林木绿化保有率指当年度区域绿林地遥感面积与理论保有面积的比值。理论保有面积指上年度绿林地遥感面积加上当年度遥感新增面积,扣除上年度经审批减少面积。上年度绿林地经审批减少面积指市、区两级绿化、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行政许可文书;对于铁路、水务用地围的绿林地减少,由铁路、水务部门备案或委托许可,纳入经审批减少面积。计算公式为:

林木绿化保有率=当年度绿林地遥感面积÷(上年度绿林地遥感面积+当年度遥感新增面积-上年度绿林地经审批减少面积)×100% 森林覆盖率指行政区域森林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其中,森林面积包括乔木林地、竹林和特殊灌木林地。

乔木林地指由乔木树种组成的、连续面积大于等于0.067公顷的片林或林带,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米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米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米时可以按片林调查。

竹林地指附着有胸径2厘米以上竹类植物,并且连续面积大于或等于0.067公顷的林地。

特殊灌木林地指按国家规定,本市特指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灌木经济林,包括柑桔类、梨、桃、、杏、枣、柿、板栗、其它果树、茶叶、银杏和蚕桑等。

. . .

在计算分区数值时,首先计算中心城区林木绿化保有率加权平均值和郊区森林覆盖率的加权平均值,再按各区实际数据与相应加权平均值的比值进行测算。

(三十一)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森林蓄积量】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对应的绿色发展指标为“森林蓄积量”,由于该指标为绝对数指标无法进行地区间比较,根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规定将其转化为相对数指标,使用“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指标代替。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指乔木林蓄积量与乔木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林蓄积量÷乔木林面积

(三十二)湿地保护率

湿地保护率指受保护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湿地保护率=受保护湿地面积/湿地总面积×100%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受保护湿地面积是指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湿地保护形式的湿地面积,如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形式的湿地。

湿地总面积即指一个区域所有湿地的面积总和。本市围的湿地保护形式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形式(生态红线划定区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 . .

(三十三)立体绿化年度计划完成率

“立体绿化年度计划完成率”指标直接使用。

立体绿化年度计划完成率指报告期末行政区围当年实际建成立体绿化面积与年初确定计划面积的百分比。当年实际建成立体绿化面积指报告期末符合绿化工程建设程序,通过绿化工程验收的各类立体绿化面积总和。计算公式为:

立体绿化年度计划完成率=当年实际建成立体绿化面积÷年初确定计划面积×100%

(三十四)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标直接使用。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报告期末公园绿地按相关标准计算的服务覆盖用地面积。以公园绿地各边界起算。公园绿地指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计算公式为: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用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三十五)人均GDP增长率

“人均GDP增长率”指标直接使用。

人均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与年平均常住人口数之比。年平均人口数是上年年末常住人口数与本年年末常住人口数的算术平均值。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GDP增长率指在一定时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

. . .

[说明]农业部农经信息统计系统操作说明

[说明]农业部农经信息统计系统操作说明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2011版操作说明 第一节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简 介 .................................................. 2 第二节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安 装 .................................................. 3 第三节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运 行 .................................................. 7 第四节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设 置 ................................................ 10 第五节农经信息报表管理...................................................................... .......... 19 第六节统计报表数据汇总分析...................................................................... ... 29 第七节账套管理...................................................................... ........................ 34 第八节备份恢复...................................................................... (36) 第一节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一、系统简要操作流程 1(运行系统 用户安装完【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2011版】后,双击系统桌面上的【全国农经信息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2011版】图标或通过选择【开始】—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统计基础指标解释

统计知识 统计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解读:统计学上的平均数有数值平均是和位置平均数。前者是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后者是指中位数、众数。 为什么要在统计上用平均数?既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此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因为对于一组庞大的数据,无法分析所有数据,此时就需要选取合适的代表值来表达这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这里所介绍的平均数主要是算术平均数,它反映了数据集中趋势,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如将各个地块的小麦产量直接相加得到总产量,再除以总亩数,得到平均亩产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将变量和权数求出标志总量,把权数相加求出总体总量,然后用前者除以后者,它适用于对分组的统计资料计算平均数。如将各个地块的产量按不同产量水平分成若干组,先将各组产量成一个组的地块数求出各组的总产量后,相加求得全部地块的总产量,再除以地块总数,这样计算的平均亩产量称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是利用了所有数据的特征。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也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前者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后,居于数列位置的那个数据,它刻

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后者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它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是能够避免极端数据。在数列是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它们和平均数具有相同的值。 什么是绝对数和相对数? 解读: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仵下的规模、水平,带有各种单位,比如某个区域的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而相对数通常以增长幅度、增长速度、指数、倍数等表现形式出现,比如各类价格指数、GDP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相对数往往是绝对数进行的加工后取得的。 在统计中,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组合运用技能反映水平,也能反应速度,以此来全面地描述经济社会现象,比如咸阳2016年夏粮产量100.23万吨,这是绝对数;同比下降3.0%,这是相对数。 相对数和绝对数在反映同一领域的现象时,各有优势。比如国家统计局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建立的主要食品价格旬报,公布的是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情况,是一种绝对数,直观地反映了价格水平。而每月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由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各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组成的综合价格变动情况,是一种相对数。 什么是基数与基期? 解读:基数是用作对比基础的数值。例如,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模板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 说明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 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 东阳市统计局 二OO九年十二月 工业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填报说明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 6月, 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 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 ) 106号”。由浙江省统计局增加或修订的各项报表, 所列文号改为”浙统( ) 101号”。 一、指标变化情况 1、规模以上成本费用调查纳入制度, 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B103表) 与”成本费用调查”( B703表) 整合为”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 ”( B103-1表) 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限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 ”( B103-2表) 。 2、”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B202表) , 表名改为”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取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增加”存货”和”流动资产合计”。 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B106表) , 甲栏增加”火电设备容量”、”水电设备容量”、”核电设备容量”、”风电设备容量”。 4、部分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目录》。 二、报表内容和上报时间 1、网上直报系统网址: 或: 东阳统计信息网( ) —网上直报 2、统计范围: 辖区内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报表内容及时间要求: : 报告期别表号表名统计范围报送日期及方式

各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 节假日不顺延。 3、大中型企业全国网上直报: 网址: 4、报送方式: 年报: 填好盖章后送达统计局专业科办公室(行政中心1831室),不允许采用传真件。 定报: 直接在网上报送, 年末12月份报表打印盖章交统计局。 报送时间的确认:以网络上显示的时间为准。 三、主要指标解释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及产销总值 ( B103-1、 B103-2、 B202表) 第一部分指标解释 ( 一) 年末资产负债部分 流动资产: 指企业能够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存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2

医疗机构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

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3.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

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简介

目录 第一节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简介 (2) 第二节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安装 (5) 第三节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运行 (9) 第四节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设置 (12) 第五节农经信息报表管理 (16) 第六节统计报表数据汇总分析 (27) 第七节农经信息统计账套管理 (30)

第一节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简介 一、系统简介 【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根据当前农经信息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在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的指导下,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研发的一套具有省、市、县、乡多级别超级汇总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的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软件;它的应用大大缩短了各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在农经信息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周期,有效的避免了因手工统计、汇总、分析造成的农经信息统计、汇总、分析数据不准确等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各级农经部门在农经信息统计与分析方面的工作效率。 二、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1.方便快捷的报表数据录入功能。 2.严格的报表数据平衡关系审核功能。 3.快捷的下级单位上报文件生成功能。 4.轻松的下级单位上报文件引入功能。 5.准确的上级报表文件汇总生成功能。 6.强大的各级报表数据查询、打印功能。 7.强大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 三、系统简要操作流程 1.运行系统 用户安装完【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后,双击系统桌面上的【农经统计】图标或通过选择【开始】—【程序】菜单中【农经统计】项,即可运行本系统。 2.登录及设置系统用户 用户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登录口令为小写字母【sun】(为防止非法用户破坏,此登录口令请及时更改)。若首次运行本系统,则会有向导窗口帮助用户建立相应年度报表的账套,并提示用户输入本单位的相关信息等,完成一些初始化工作,登录成功后选择已建立的账套,进入系统的主画面。 3.报表单位数据录入/汇总 (1)用户登录成功,进入【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主界面后,首先通过【组织单位管理】模块,建立起包含其所有下级单位的上下两级组织单位体系。 (2)运行【数据录入/汇总】模块,在左侧组织单位的树型结构中选择好没有使用本系统软件的下级单位,再依次选中所选单位的各项统计报表,并点击【录入/汇总】按钮,即可进行所选单位报表数据的录入工作;数据录入完毕后,用户可在左侧组织单位树型结构中,选中各个代录单位并点击【平衡审核】按钮,对所选单位代录数据进行平衡关系的审核,确保所录数据的准确性。 (3)对已使用【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下级单位统计数据的引入工作,用户可通过【单位数据引入】模块,在左侧的组织单位树型结构中选择好已使用本系统软件的某下级单位,点击【引入】按钮,选择好此下级单位通过【单位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生成的上报文件,即可将下级单位上报的统计报表数据,引入到上级单位的统计报表系统中。 (4)在进行本单位信息数据的汇总操作前,首先要对通过手动录入及导入的各个下级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校验,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方可在左侧的组织单位树型结构中选中本单位,再依次选中右侧的各个统计报表表头,并点击【录入/汇总】按钮,系统即可实现对本单位各项统计报表数据的自动汇总生成。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

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1)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2.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3.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4.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5.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6.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7.管理人员: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 8.工勤技能人员: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人员。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技术工包括护理员(工)、药剂员(工)、检验员、收费员、挂号员等。但不包括实验员、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统计员和研究实习员等,这部分人员分别计入其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9.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口数X1000。 1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数X1000。 1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注册护士数/人口数X1000。 12.床位数:指年底实有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的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

农经统计工作报告

农经统计工作报告 在开发区财税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农经统计科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对XX 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XX年工作总结 一、统计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进一步协调上级统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完善统计口径,做出好各项统计工作。 1、认真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普查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了这项牵扯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序开展。普查工作自10月8号工作全面铺开以来,连续60多天加班加点,特别是26名指导员白天下村指导业务,晚上加班审核汇总,积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流动人口普查登记难问题,把外来和外出人口情况摸清摸透,数据搞准搞实,确保了全区外来、外出人口数据的匹配与协调。目前普查办对快速汇总数据初步核算,第六次人口普查涉及普查对象57904人。其中:常住人口47710人,户籍人口48309人, XX年11月1日至XX年10月30日出生人口388人,死亡人口363人。(1)普查时点居住在本普查区人数46562人,其中: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区人数38056人;户口登记在其他乡镇街道人数8215人,外来半年以上人数7581人,(2)户口在开发区,普查时点居住在其他乡镇街道人数9832人,其中:外出半年以下人数1740人,外出半年

以上人数8092人。 2、抓好工业和投资统计工作。特别是63家规模以上工业和84个投资项目等每月300多份报表工作,全年新增聚博建陶等12家规模以上企业,为提高二产增加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80亿,主营业务收入370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1亿,同比增幅分别为30%、35%和110%。 3、抓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特别是25家限额以上贸易业、7家交通服务业和8家成品油贸易业统计工作,全年新增大新化工等13家限额以上贸易业,挖掘提升三产增加值数据。 4、抓好农业统计、劳动工资季报、农村住户调查月报和群众安全感调查等工作。 二、农经工作稳步推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做好各项农经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博兴经济开发区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1、切实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农村财务行为。一是抓好报账代理工作,按规章办理各项报账业务,符合制度的开支不停不扣,及时办理,不符合制度的票据坚决退回,全年累计代理报帐317村次;二是抓好专户代管资金工作,杜绝村级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等问题发生,12月份专户代管资金920万元;三是协助社区督导落实好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工作,做到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2、切实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一是拟制定减负工作意见,强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表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龙头企业(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市场(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其它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代号1):指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和经营效益,本表在以下三处地方将非市场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分开统计:(1)代号21和25;(2)代号77~81和86~88;(3)代号116和118。其余涉及龙头企业的指标均包括农产品市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 1、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养鸡场、养猪场等,如果土地所有权仍归乡、村集体所有,当地农民参加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如果土地已征用,所有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加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2、出售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和农民个人出售给国家和其他购买者的当年生产的农、林、牧、渔、工业和其他产品的收入。不包括农民自食自用、赠送亲友部分。该指标用于衡量统计范围内的商品生产情况。 3、乡镇集体企业收入:指乡镇集体举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及其它企业在本年度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 4、村组集体经营收入:指村组集体组织和所属企业在本年度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5、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指农户家庭成员在当年各种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 6、其他经营收入:指除乡镇集体企业、村组集体经营、农民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式以外获得的收入(不含转移性收入)。 7、农业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 8、种植业收入:种植业指利用农作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以及果、桑、茶树的种植。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 (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其他杂粮作物。经济作物包括棉花、麻类、糖料、油料、烟叶、药材、染料、香料等作物。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包括各种蔬菜、菜用瓜、果用瓜、菜用豆、蕃茄等,以及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等,果树包括柑桔、苹果、梨、桃、香蕉等鲜果树,干果树不包括在内。 种植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农民当年收获到手的粮食、经济作物、其他作物,以及桑、茶、果(不含蚕茧)等主副产品收入。但生产用的绿肥和青饲料不作为收入,用来沤肥的副产品也不作收入。 出售种植业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和农民个人出售的粮食、棉花、油料等种植业产品收入。 9、其他农业收入:指农民采集野生植物等获取的收入。如采集野生蘑菇、野生蘑耳、野生药材、野生水果等所获收入。 10、林业收入:林业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林产品以及利用林木的自然特征以发挥防护林作用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迹地更新、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橡胶、漆树、油桐、咖啡、可可、花椒、胡椒、干果树(如板栗、核桃)等林木种植及其他林产品的采集。 林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家庭经营当年采伐竹木收入、出售树苗收入和人工栽培的竹木上不经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收入,如生漆、棕片、五倍子、松脂、紫胶、竹笋、油桐、乌柏子、核桃、板栗、各种林木籽实等收入。桑叶、茶叶、水果、花卉等收入,不应包括在内。 出售林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个人在年度内出售树苗和上述其他林产品收入。不包括出售桑叶、茶叶、水果、野生林产品的收入。 11、牧业收入:牧业指利用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饲养,繁殖以取得畜产品或役用牲畜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养放牧业、家禽饲养业、其他畜牧业。牲畜饲养放牧包括猪、羊、牛、奶牛、马、驴、骡、骆驼等饲养和放牧。家禽饲养包括鸡、鸭、鹅等的养殖。其他畜牧业包括兔、蚕、蜂等小动物饲养等。 牧业收入指当年出售、屠宰的畜禽、其他小动物和畜、禽产品收入。包括:①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收入,按出售和屠宰的产品计算。畜禽的繁殖和增重,不作为收入。②活的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的产品(如蛋类、羊毛、兔毛、蜂蜜、蜂蜡等)收入,按全部产品计算。③动物屠宰及死亡后的畜产品(如猪鬃、羊皮等)收入,按全部产品计算。牧区和半牧区农民个人出卖大牲畜收入,应作为牧业收入。农区出售肉用牛的收入作为牧业收入。但变卖属于固定资产的役畜的收入,不能作为牧业收入。畜禽的厩肥不作为收入计算。计算牧业收入时应将农民自产自食、自用部分的畜禽产品折价收入全部统计在内。狩猎野生动物所获收入也统计在牧业收入中。 12、渔业收入:渔业指养殖及捕捞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海水渔业和淡水渔业。海水渔业包括利用海水进行鱼、虾、贝、珍珠、藻类(如海带、海白菜、紫菜)等水生动植物的养殖以及对海洋水生动植物的捕捞。淡水渔业包括内陆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类、珍珠等水生动物及对内陆水域水生动物的捕捞。渔业收入是指当年捕捞天然水生和人工养殖的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淡水水产品和海水水产品的实际收入,包括出售的和自食的部分。 出售渔业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和农民个人年度内捕捞的水产品 (包括人工养殖并捕获的水产品和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出售所获得的收入。 13、工业收入:工业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采矿业和制造业。采矿业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开采和采盐业。制造业包括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纺织缝纫业、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制造业、工艺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制造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塑料工业等。 工业收入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包括:当年进行手工加工或简单机械加工制成产品的手工业收入,当年进行各种农产品、副产品加工制成产品的农产品加工收入,如碾米、蔗糖、酿酒、榨油、轧花、煤丝、药材加工等和当年进行各种工业品加工制成产品的收入,以及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精编资料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

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主要指标解释

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主要指标解 释

第一讲: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口径、范围、内容 工业定期统计包括十张表。各表的统计口径、范围、调查内容、报 送日期如下: (一)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号:B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为辖区内年产品销售收入5 00万元及以上的 工业企业,其中产品产量根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中列出的产品填 报,重点产品可适当扩大统计范围。调查内容为当年价格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企业用电量和数百种主要工 业产品产量,并在月度产品产量的基础上编制工业生产指数。上报时间 为月后1 日16时前。 (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号:B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指标也括:应收帐款 净额、产成品、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资产合 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工业 中间投入、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上报时间为月后10 日前。 (三)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表号:B203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也括:138种主 要产品的年初库存量、累计销智量、企业累计自用及其它、期末库存

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四)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号:P201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累计消费量、期末库存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五)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及附表(表号:P201表、P201-1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消费量、年末库存量及能源转换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六)工业企业水消耗(表号:P206表) 本表为半年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水的消耗量及金额。上报时间为7月4 日前、下年1月4日前。 (七)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号:P207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八)工业品出厂价格月报表(表号:V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产品的出厂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九)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报表(表号:V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原材料主要品种、动力、燃料的购进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十)劳动情况(表号:I202表)

自然灾害统计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统计术语 1、受灾人口: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口。 2、死亡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 3、失踪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下落不明的人数。 4、伤病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数。 5、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因自然灾害威胁、袭击、由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需提供临时 生活保障的人口。 6、被困人口: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中断等原因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或生活受到严重影 响,需紧急转移或救助的人数。 7、饮水困难人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饮水水源枯竭、污染、破坏,短期内发生饮水困难的 人数。 8、倒塌房屋数量: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或严重损坏, 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数量。 9、损坏房屋数量: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部分承重构件出现损坏,或非承重构件出现明显裂 缝,或附属构件破坏,需进行修复的房屋数量。 10、农作物受灾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一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 积。 11、农作物成灾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比常年减少三成及以上的农作物播 种面积。 12、农作物绝收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八成及以上的农作物播种 面积。 13、停产工矿业数量: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生产活动停止的工矿企业数量。 14、损毁供水管线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供水管线发生明显位移、变形、折断等现象, 严重影响生活生产用水,城经修复或重建才能正常使用的管线长度。 15、损毁输电线路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输电线路中断,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电,需经 修复或重建才能正常使用的线路长度。 16、损毁公路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导致公路发生位移,路基下沉陷落、路面恶裂缝或 被掩埋等现象,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运输长度。 17、损毁铁路里程:因自然灾害导致铁路发生铁轨扭曲断裂、等现象,路基下沉陷落,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无法通行的铁路里程。 18、损毁通信线路长度:因自然灾害造成通信设施、传输线路等损毁,严重影响通信服 务甚至造成通信瘫痪,需紧急抢修或重建的线路长度。 19、损毁通信基站数量:因自然灾害造成移动通信服务中断或受到严重影响,需紧急抢 修或重建的基站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