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规律 化难为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规律化难为易

应用文写作是近年来被重视的一门学科,五年制高职语文第四册整册为应用文写作,这说明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应用写作教学已逐步成为共识,笔者多年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先将其脚发作一下探讨。

学生学习应用写作最迫切的想知道的是怎样写。如何吧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并表述出来,确实是学生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科勒斯涅克在《学习方法极其在教育心理上的应用》艺术中也说:“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能就是发展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并帮助他学会如何应用这种能力。”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如何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并表述出来的问题,恰恰就是思维能力和如何应用这种能力的问题。所以把怎样掌握写法作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突出强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既符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又符合学生的要求。

目前,应用写作教材多是从写作产品和写作经验出发的,讲的多是应该如何写,却很少涉及怎样掌握“如何写”的方法。致使学生反映,听课是似乎都动了,可写作时仍不知从何下币。故而感叹写作“难”。这种矛盾给应用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同时有味应用写作教师提供了改革、求索、创新的广阔天地。近年来,我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把“怎样写”的“抓手”交给学生,化难为易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其学会如何应用这些能力,较快的掌握某些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

果。

具体做法如下:

一、写好应用文“常用段”

应用文体具有特定的规格程式。某一类应用文体的段落也具有某些惯用的结构模式。所以应用写作与其他一切思维活动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准确掌握这些应用文“常用段”的运思规律,对化难为易,使学生较快地学会“怎样写”应用文,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因为篇是由段构成的,段会写了,也就有了篇的基础,就不难成篇了,美国大学新生写作教材《写作手册》中讲到,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先要学会写好一个段落。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过去的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狗段能力的培养。原因之一是怕学生机械模仿“常用段”,写出类似当年的科举“八股文”。其实,模仿就是一种常用的学习途径,无论是谁,在掌握体力技能和脑力技能的过程中都包含着模仿的因素。先有继承才有创造,可以说模仿是创新的基础,特别是应用写作教学,必须从模仿开始。在学生写作之初手足无措时,给他个抓手,总比任其胡碰乱撞要好得多。一旦学生通过模仿掌握了某类应用文体的写法。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有模仿阶段进入创造阶段。而对于那些有固定程式的应用文体来说,“常用段”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惯用的结构形式,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原因之二是对应用文体“常用段”极其运思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够。应用文体有哪写常用段,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如何把常用段组合连缀成篇等等,都还无明确的答案。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生构段能力的培养。在分析归纳应用文常用段的运思规律并把其交给学生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如,我发现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研究、总结等应用文体中经常要用到一些段落,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常用段的运思规律,我在讲“材料”部分的“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时,先布置学生做单项练习。按照“主旨——面——点——小结”的模式写一段,接着讲“调查报告”,出示上面的例文,讲解这种“常用段”的运思规律,讲评学生做的单项练习。同时还把病稳中不规范的段(观点材料不统一,选材不典型,详略安排不恰当等)出示给学生,将其与规范的常用段进行比较,使学生学会正确写作常用段,学生反映,听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他们的写作实践看,绝大多数人都能掌握这种常用段的写法,并能注意灵活运用。

二、注意新旧知识衔接

教学有一个方法问题,同样一个知识,不同的讲法,效果会相差很远。学生学习应用写作,要接触不少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地讲教材上的内容,尽管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不会很快把握。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入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概念的最好方法,常常就是把这个新概念同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概念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外界信息材料要进入人脑并形成认识,必然受到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知识结构的影响和作用。一般来讲,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是那些与自己既有知识结构有联系的新信息。抓住了这一教学规律,我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注意了新旧概念、知识的衔接,使新知识变难为易,很快为学

生所掌握。如讲“消息”的写作时,“导语”、“背景”、等新概念学生一时不易接受,写作时也感到困难。我在教学中就注意将其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衔接。因为写消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而“概叙”、“详叙”等概念学生以前接触过,也曾做过缩写之类的练习,所以在讲消息之前的“表达方式”一章时,我有意布置学生先做单项训练:1、用一句话概括教材例文的事件;2、概叙事件的经过;

3、缩写介绍人物情况、经历等。之后讲“消息”时,就以上述训练为例,练习1即是叙述性导语,练习2则是主体部分,练习3就是背景。这样将新旧概念、知识想联接,使学生较快的掌握了新概念,把握了这一新文种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了“怎样写”消息。

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应用写作课是基础课,只开设几十课时,而内容却很多,仅文种就有十余个,过去的教学往往出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情况,学生每一文种都学了,但结果却是哪一个也没学扎实,写起来还是感到困难,而实际上,应用文体虽然有多种,但作为应用文章这个整体来说,必然有一些共通的写作特点和思维规律,起码有些文种互相之间有许多相似点,所以也必然具有教会一种掌握一类的效果。这是符合一般和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思想的。因为人的知觉不仅是对个别对象的认识,也是对一类对象的认识。根据这一认知规律,我在教学种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文种“调查报告”作为重点,扎扎实实的指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会写作调查报告的方法和技巧,使其真正明白怎样写好调查报告。具体做法是,讲过“占有材料”和调查方法后,指导学生设计“课余

时间安排调查表”。教师阅后重新整理设计成可供实际调查的表,让学生进行调查,取得思维材料的基础——感性材料;讲“主题”之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感性材料酝酿、提炼观点,使感性材料逐步发展为理性材料,使思维过程深刻化,以便深入的反映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讲过“结构”,让其拟写调查报告写作提纲,教师指导其反复修改,使之思维更符合逻辑,选材更科学合理。学生文章写成后,教师详细批阅,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文章进行讲评,引导学生自己看到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然后再让学生修改文章,并写出调查报告写作“后记”。通过这样一步步地讲解、训练、辅导、批改、讲评,使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思维方式、方法重叠、交替地运用,提高了思维能力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这种能力在学生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法并对怎样占有材料。分析立意等写作过程有了切实的感受之后,其他不少文种只要将其格式和特点的相异之处告诉学生,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知道“怎样写”了。实践证明,在应用写作教学种“断其一指”的讲法,的确生于“伤其十指”。

有人说,思维也是一种艺术。的确,像别的艺术一样,思维主要也是在感中学会。写作应用文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要想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同样需要大量的实践。但是没有恰当引导的实践是不可能很快奏效的,只有经过教师科学地总结,深入浅出地教授,精心地设计,悉心地指导下的实践,才能化难为易,产生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