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海洋平台海淡水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

自升式海洋平台海淡水系统设计

前言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临海和内海面积分别为38万平方千米和7.7万平方千米。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更加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由于石油进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提升,使能源安全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要实现能源安全的最可靠保证,就是拥有自己的能源产地。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这样的:陆上含油气盆地中的主力油田大部分已经被开采了超过30年,绝大多数油田原油采出程度高达70%,进一步扩大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开发油气的目标就应该由内陆转向广阔的海洋了。

开发海上石油,必然会使开发海上石油的装置即各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海洋发展正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重中之重。我国必将迎来一个海洋石油开发的高峰期,对海上钻采设备的需求量也必将日益增大,海洋石油装备国产化是必由之路。随着国外众多石油公司加入国内近海水域油气资源的开发,对海洋钻采平台及多种类型的海洋工程船、补给船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世界著名的海洋油气工程研究咨询机构道格拉斯-威斯伍德公司(DW公司)指出,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其中有45000个勘探井,投资750亿美元;10500个开采井,投资1140亿美元。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建造作业水深在120米以内的移动式、自升式钻井平台完全符合国内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海洋钻井平台进行钻井作业时,由于远离内陆,淡水资源稀缺,必然要求携带一定量的淡水,然而平台或者船舶所装载的淡水过少,会严重威胁船员的生命和平台部分机械的运行,装载淡水过多,则又会影响到航行或者作业过程中的船只性能。所以所有的海洋平台或者远洋船只都配备有海水淡化装置,以解决生活所必需。

海水淡化装置就是海淡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海淡水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满足船员和旅客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可分为饮水系统、卫生水系统和洗涤水系统。为了提高船舶

续航能力,增加货运量,满足船舶航行中的多变性,海淡水系统在满足船员的日耗水量和淡水的本身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海洋平台的海淡水系统的研究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由于冷却水以及锅炉给水与海淡水系统的关系密切,同时也平台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里也附带讲述下冷却水系统与锅炉给水系统。

一、海淡水系统的设计要求

2009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随着我国船舶数量和吨位大大增加,船舶营运中产生的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船舶污染物越来越多,船舶在进行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过驳等作业时,对海洋环境也存在较大污染风险。因此条例加强了船舶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接收的监管和船舶给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监管。

按照规范要求和平台使用功能设计冷却水泵、中间水柜及管路。柴油发电机组内循环淡水的冷却用海水和淡水,淡水和海水冷却互为备用,即冷却淡水通过淡水舱循环,进行淡水加热。这里只简要介绍冷却水泵的规范要求,其他详见相关规定。

对于柴油机推进的平台,当仅装有1台主机时,则不论主冷却水泵是主机带动的还是独立驱动的,均应设有1台独立动力驱动的备用冷却水泵;当装有2台或2台以上主机时,若各自均带有冷却水泵,则可设1台完整的备品泵作为备用冷却水泵。

当每台辅机均带有冷却水泵时,则可免设备用冷却水泵。若多台辅机共用一冷却水系统时,则仍应设备用泵。

当主机和(或) 辅机使用淡水冷却且与海水系统有应急连接时,则可不设备用淡水泵。

平台的机器处所如长期或定期的高出水面时,冷却海水应采取下列任何一种供水方法:(1)设置足够容量的中间水柜,并至少应有2台独立的供水泵;

(2)应至少设置2台独立的有足够压力和排量的供水泵(深井泵或潜水泵),并直接接至海水总管,以保证供水。同时,在海水总管系统上应设失压报警设备。

参考文献

[1] 顾敏童,船舶设计原理(第二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6).

[2] 汪张棠、赵建亭,我国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海洋平台,2008(4).

[3] 陈宏,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最新进展[J],中国海洋平台,2008(10).

[4] Choo Y S,Recen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tubular structures [J],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5(3).

[5] SNAME,Guidelines for Site Specific Assessment of Mobile Jack-up Units[S],Technical & Research Bulletin 5-5A,Revision 2, January 2002.

[6] 李德堂,船舶动力装置原理[M],第97页.

[7] 顾宣炎,船舶冷却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4).

[8] 张学礼,船舶动力装置优化设计讲义[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9] 中国船级社,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0] 陈善能、陈宝忠、王兆强,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发展[J],中国航海,2010(6).

[11] 彭陈,《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解读[J],STANDARD SCIENCE,2010( 6).

[12] 陈宏、李春祥,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综述[J],中国海洋平台,2007(6).

[13] Rigzone. Weekly offshore rig review: Jackup Turning Point[J]. RigLogix,June 28,2007.

[14] Rigzone. Weekly offshore rig review: 2008 Jackup Outlook[J]. RigLogix,Jan 25,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