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际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实施自由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交易需要,而进行的本外币兑换进行限制,仅仅对私人部门的交易真实性进行检验。
第二阶段
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投资和金融交易等的需要而进行的本外币兑换进行限制,迄今除比利时等屈指可数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之外,绝大多数国家达成本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政府对资本流动有少量限制并不矛盾。
第三阶段
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接受的交易、投资、结算和储备货币,至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显然是美元和欧元。
第四阶段
政府对并不发生跨国交易的、境内居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也不进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兑换阶段。
目前人民币已经走完第一阶段,正向下一阶段努力。
需求因素
经济规模: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美国的情况尤其显着,其占全球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上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带动美元地位于上世纪20年代超过英镑。日本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7%上升至1988年的16%,也带动日元于上世纪80年代成为储备货币之一。Chinn and Frankel 2005的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长期则会上升%。
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规模的比重。除了贸易总量,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的需求量。按照国际惯例,在发达国家之间,大部分贸易都是以出口方货币计价;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多地采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或者是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程度
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特性:调整性、流动性和可信性。可信性指的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保值程度,而能够衡量货币可信性的指标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率(通胀越高,则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损失
越大)以及其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程度(波动性越大,则持有该货币的风险也越大)。
金融结构的完善和货币的可兑换性:
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一国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开放且高度发展。以日本为例,其政府为提升日元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中,放开欧洲日元市场和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如降低准入限制,实行永久性租税政策) 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了适应日元国际化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放开了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和贴现短期国债市场。日本于1986 年建成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就从192亿美元飞速增加到2150 亿美元,占非居民货币交易量的比重也从%上升到%。
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货币的职能分析
国际货币是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三个职能上的延伸。国别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一是价值尺度职能,即个人交易中作为记账单位,用于账面资产的标价,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用于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标价;在官方机构中执行货币锚或基准货币,供政府在制定货币平价或外汇交换时所使用。货币对内、对外价值的稳定是影响该职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对内价值一般指国内的物价水平,对外价值则一般指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二是交易媒介职能,即在个人商品与劳务交换中作为交易货币;被官方机构作为干预货币,用于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此时影响该职能的主要因素就是交易的规模,包括实物贸易规模和金融交易规模。三是价值储藏职
能,在个人交易中作为资产货币,即个人在持有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在官方机构中作为储备货币,是政府在持有官方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该种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收益性是影响价值储藏职能的主要因素。
基于货币职能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按照“新货币经济学”(New Monetary Economics, NME)的理论,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会相互分离。据此,研究一国货币在国际交易中执行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职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际货币,可以分别从国际货币不同职能的角度出发,来探寻实现各职能所应具备的条件。
一、影响价值尺度职能的因素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作为记账单位使用。根据前面的分析,一国货币要想从不具有国际网络效应的国内货币发展到国际货币,最重要的是完善该国货币的内在价值,使得市场上的交易个体愿意放弃原来使用国际货币所享用的外部性,并愿意承担转换货币时的转换成本,来选择该国货币进行国际交易。其中内在价值主要指它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记账单位来说所具有的便利性和流通性,以及由此为交易个体带来会计成本上的节约。第二是作为计价货币使用。按照传统的定义,计价货币是指在民间交易中用以表示国际间商品与劳务的买卖价格,以及进行国际投资表示债权债务金额的货币。具体来说,就是不经货币发行国家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只能根据有关两国的协定,在相互之间使用。一国货币在国际交易中用于计价货币的比重,实际上是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贸易结构和对外贸易流向以及该国货
币在国际上被接受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指标。
根据上面对国际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对交易个体来说是作为计价货币和记账单位存在。交易个体在选择何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时,会充分考虑该种货币的币值和计量单位的大小:首先,价值稳定的货币有利于交易个体核算成本与收益,也减少了为防止外汇风险的套期保值成本。另外,被用于金融资产标价的计价货币,或被其他国家居民所持有的,在货币发行国之外流通使用的替代货币,都需具有币值稳定的特点。其次,由于在国际交易中一般是大宗商品交易,因此倾向于使用面额较大的交易媒介,如美元、欧元和英镑等,日元由于其面额较小,因而在国际交易的计价货币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对于官方机构来说,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体现是选择何种货币作为钉住货币。一种货币被其他国家钉住,除了两国经济关系密切程度外,货币的稳定性是重要条件。只有一国货币稳定,钉住该国货币才有助于增强钉住国国内的货币的稳定和政府政策的信誉,起到稳定钉住国国内经济发展,促进贸易与投资的目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仍然是主要的钉住货币,法郎由于其历史的原因,是另一个主要钉住货币。其他货币,主要是欧元和日元作为钉住货币的地位一直在上升。
二、影响交易媒介职能的因素
国际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存在,可以大幅度降低货币间的交易成本。交易货币不存在时,每一种货币都需要进行两两交换,才能实现所有货币之间的兑换。当交易货币存在时,则每一种货币只需要与这种交易货币相交换,就能实现所有货币之间的兑换。目前世界上存在180多个国家的150